2 人生,你最想要什麼?為什麼?    補充閱讀2      96104

1.學生休學投入直銷背後的幾點思考     中時社論

 

2.別怪孩子愛錢   中時小社論

 

3.直銷夢 比政客口號實際      黃健群/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4.大學生打工創業 不容汙名化     謝國榮

 

5.活出自己,活好人生     游乾桂

 

 

 

1.學生休學投入直銷背後的幾點思考     中時社論  2007.10.01

     最近有部分直銷業者以幫助農民與致富發財為號召,讓一些涉世未深的學生心生嚮往,甚至執意休學投入,引來家長抗議,也引發社會議論。這其中其實有不少值得思考的課題。

     直銷業強調的是省卻廣告行銷費用,直接回饋給消費者更物美價廉的產品,本來是不錯的銷售方式;又因為加入門檻低,對一些懷抱創業美夢、但資金不夠的人來說,很具吸引力;這幾年,台灣失業率上升、實質薪資所得下降,直銷事業更顯得魅力無窮,投入者眾,成為一門社會、甚至校園的新顯學。

     以這回引發關注的森青利通為例,即給了學生們兩個美麗的遠景,第一,加入是做好事,幫助農民,同時提供給消費者良好的、健康食品,這都是在做功德。但事實上,農委會官員曾去檢驗,發現森青利通販售的有機蔬菜有部分並不符合農委會的有機蔬菜標章規定;此外,衛生署也已發函指森青利通兩項商品營養標示不合規範,有誇大不實、涉及宣傳療效之可能,已要求台北市衛生局盡速查辦。熱情單純的學生們自以為賣的是健康食品,實際上有可能是在賣害人、或者至少是對人體不見得有利的東西。

     直銷業者販賣的另一個夢想是「你也可以月入百萬」。不要說對金錢世界沒有太多打交道經驗的學生,即使是對已經清楚商場遊戲規則的成人來說,「月入百萬」都是一個太迷人的境界了,誰不想發財?問題是,只憑著一個月拉兩名下線就可以月入百萬,天底下如有這麼美好的事,全台灣不都該人人加入了嗎?或者至少,已經在這個直銷系統裡的前輩、上線們,不早就該有千萬、上億的身價了,親臨現場的學生們要不要用點理性來判斷,是不是真的人人都有如此光景呢?

     再說,學生的生活圈和人脈畢竟有限,每個月要拉的那兩個下線,從哪裡來?還不就是自己的親友、同學?拉完這一圈人,同學們還有什麼本事創造新的循環呢?

     這個直銷體系最爭議的地方在於把加入的同學從既有的價值系統裡隔絕出來,業者要求同學不要跟父母說自己在做什麼,以免「偉大的事業被唱衰、被勸阻」;還告訴同學書讀太多人會變笨,以比爾.蓋茲休學創辦微軟、締造全球首富身價為例,要同學們「有為者亦若是」,有錢賺何必浪費時間讀書。如此的宣傳策略和反覆洗腦,讓同學們瞞著父母且休學投入直銷;但直銷業者沒提的,同時也是這些學生沒有想到、不願承認的是:比爾.蓋茲畢竟不是「成群結隊」地休學,他的事業不是建立在需要另一個跟自己一樣年輕的人、另一批親友同學們,不斷繁衍的購買行為上;再說,比爾.蓋茲打從高中就投入了他後來創業的領域裡,他是百分之一百確定了自己的興趣和性向,直銷青年大軍們,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有多少深刻的了解?當然,再說得極端一點,比爾.蓋茲畢竟只是個個案,這個世界,有幾個比爾.蓋茲?

     因為不知情,以致於家長們沒機會在事情變得難以收拾之前,給予適當的提醒,同學們愈陷愈深;更讓家長傷心欲絕的是,為了賺錢,孩子竟與之反目,在斲損的價值觀裡,親情與信任的基礎面臨了很大的考驗;當看著孩子大聲咆哮:「我就是要賺錢,有什麼不對」時,讓許多人心裡都有很深沉的擔憂,許多本質性的東西、許多很核心的東西,正在改變著;即使今天把孩子拉回來,明天,誰會再把他們拉走?

     要不要加入直銷事業,本是個人自由選擇,然而這次事件所引發高度議論,卻暴露了若干值得省思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價值觀與個人生涯抉擇的迷思;在一個追求物質奢華的社會裡、在一個不斷用財富來定位一個人的社會裡,才剛剛開始學習社會化的大學生要如何學會不以金錢來衡量自己,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一種追求速成、不想等待的社會集體氛圍中,才剛剛開始學習認識社會現實面的大學生,又如何不被短期致富的思想所誘惑,同樣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森青利通事件顯露的是一個讓人憂心、害怕的社會趨勢,不容小覷。

 

2.別怪孩子愛錢   中時小社論   2007.10.06

     大學生休學搞直銷,很多人覺得是價值觀的偏差。坦白說,除非犯了法騙了人,否則賺錢這種事,成王敗寇,沒什麼價值高下。

     站在家長的立場,當然還是希望孩子以課業和學位為優先,但看看這些年輕人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又讓人無法苛責這些急著賺錢孩子

     別忘了,過去這幾年台灣經濟跌落谷底,其他國家紛紛往前衝,只有台灣一枝獨「鏽」,經濟表現始終吊尾。物價樣樣飆漲,薪不動如山;口袋愈來愈薄,腰帶愈勒愈緊。

     現在這批大學生,是在三不五時就有全家燒炭事件、實質薪資減少、政客不顧人民死活的年代裡成長的,他們知道政治口號不能當飯吃,現實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看看這個社會,你不能怪他們熱中於賺錢。

     這批大學生,成長於全球化的時代,必須和其他國家的勞工競爭。如今又幾乎人人都可以上大學,除了最頂尖的老字號之外,大學文憑已不是就業保證,大學畢業生失業比率高到讓人沮喪。念書求學位主要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生存籌碼。既然如此,如果有管道賺錢,提早實現最終目標,似乎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對。

     如果直銷業者違反法規,甚至刻意吸引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當然必須依法處理。但大學生熱中於賺錢如果是錯的,這個社會,又有誰有資格丟石頭呢?

 

3.直銷夢 比政客口號實際      黃健群/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聯合報.論壇2007.10.06

最近直銷進入大學的議題,引發了許多的爭議與討論,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造成了這樣的現象?

這幾年,就業市場冷清,大學錄取率屢創新高,以致現在的大學生面臨的是艱辛的就業環境,取得大學文憑,不等同於可以找得到好的工作,已是普遍的認知。

也就是說,辛苦花了十幾年讀到大學畢業,好一點的是找到僅供溫飽的工作,差一點的,連找自食其力工作都必須和別人搶破頭,不然就是找一些不需要大學文憑也能勝任的工作。在這樣的氛圍裡,一些本來就不太清楚為什麼要讀大學,只是從小聽話讀書考試的年輕人,「讀書無用論」聽起來似乎就有道理。直銷公司以動人話語所建構的理想世界,當然會讓這些大學生想要「走自己的路」。

執政當局必須嚴肅地思考及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因素是什麼?我們的就業市場、產業環境究竟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困境?更重要的是,廣設大學後造成的滿街大學生,將何去何從?

在全球化競爭時代的來臨下,台灣的年輕人面臨的也許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對前途的焦慮和困惑,但對這些大學生來說,政客們只會忙於自己的權力遊戲,最多只是選舉到了煞有介事喊幾個口號,根本無法給他們一個想望的未來,直銷公司所應允的美夢,也許只是個異想世界,但對許多人來說,比起這幾年政府華而不實的口號,卻顯得更真實多了。

 

           4.大學生打工創業 不容汙名化     謝國榮      中國時報 2007.10.07論壇

     日前,貴報論壇以及台灣社會輿論頻頻指摘直銷業的不是,汙名化直銷業或拜金化大學生,筆者以為似乎太過沉重,也有欠公允。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直銷業在台灣是否為合法的公司,如果有向經濟部登記,公司與員工有向國稅局繳稅,就是合法的公司。公平會曾做出判例:「多層次直銷不違法,如果有詐欺才構成違法」,依據〈公平交易法〉二十三條而制定的「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對直銷業者的商業行為有明確的規範,相信台灣的政府及法律對於直銷業者有嚴謹的管理與監督,英國美國皆有類似的法律規範。

     台灣的法律目前並未禁止大學生從事打工、兼職創業或成立公司,但是未成年的大學生要從事直銷的工作,必須要父母親的同意,有些大學以行政規定要禁止學生從事合法的直銷商業行為,違反者要記過處分,筆者以為這種行政處罰,缺乏法源的依據。筆者以前教學的經驗,曾經有幾位男同學常常翹課,幾門功課都不及格,原來他們在市區開設小吃店,當起老闆,創業很好,但是荒廢學業,實在不足取;另外有位女同學,平時開設網路商店,頗為賺錢,但是學業成績卻保持優等;還有一位夜間部的女同學,家境貧窮,白天在保險公司兼職,後來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畢業後不到三年,工作勤奮,升為經理,月收入達十多萬元以上。

     在國外,新加坡政府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很多大學生已經開始做起小本生意,從售賣小首飾、禮品、印刷海報、到開設補習中心,電腦服務公司等,甚至學生開設網路公司,大學生經營的生意,可說是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在國內進行四個月的基礎課程,再到美國矽谷史丹佛大學上課六周,與企業家、創業家、律師、創投公司等人物面對面互動,提出自己的創業規畫,準備將來自行創業。最近台大舉辦「亞太青年創業社群(ASES)」,這些來自十多個國家,六十多位的學生代表,許多已經有豐富的創業經驗或擁有穩定成長的公司,其中年僅十八歲的史丹佛學生紐豪斯,已在美國成立自己的網路公司,而且頗具規模。

     美國已有一千六百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鼓勵學生創業。據麻省理工大學(MIT)的一項統計,MIT畢業生已經創辦了四千多家公司,雇用了一百多萬員工,創造出二千多億美元的銷售額。所以美國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已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二○○六年二月,歐盟提出一項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計畫,要求歐盟各成員國在大、中、小學教學大綱中增設創業意識課程,培養青年人的開拓精神,增強歐盟的競爭能力。歐盟要創建一個鼓勵創業精神的社會氣候,尤其是要鼓勵大學年輕人敢於成為明天的企業家。

     大學生參加直銷工作,不應影響學業,更不應為賺錢而休學,如果直銷業者為招募大學生為業務人員,而變相鼓勵休學,這種企業有違企業的倫理道德,筆者建議應修改「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明確禁止業者招募學生參加直銷業而休學,除非當事人與父母親的同意。總之,我們不宜消極與負面的看待學生參與直銷或其他職場工作的經驗,更應鼓勵大學生走出舒適圈,兼顧學業的同時,體驗工作與創業的生活,應更富有意義。

     (作者為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助理教)

 

 

5.活出自己,活好人生     游乾桂      2007/09/30 聯合報

不健康的成就是零,健康的成就是一,後面可以加好多個零……

現代人常面對的困境是:努力讀書、讀書工作、工作賺錢、賺錢養病。工作並不是真正的興趣,因此雖然有了錢和地位,卻一點也不快樂。可是如果路走對了,醫師看到病人會眼睛發亮,因為他們將半生的職業轉換成一生的志業。人生其實是有順序的,可以重新洗牌,我發現美好生活最重要。為了工作享受、享受工作,就必須尋找出自己的專業。

什麼是專業?專業有兩個重要的元素:興趣與時間。所謂興趣,就是做對的事情。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是動能」,要記得行行出狀元,只要不喜歡就是惡夢。我曾經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發現他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但聯考卻選擇了一般人認為好的路進入醫學院,放棄了自己當音樂家的夢。由此看來,好路不一定是對路。

所謂時間,就是把握當下、努力不懈。台灣比不上別人的就是工作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想工作,所以永遠一直忙著、做著、苦著。瑞士人則是事半功倍,因為他們把握當下、忙閒有時。成功者的另一個把握時間的重點是奮鬥不懈,別人也會失敗,只是他記得爬起來,努力與堅持,這就是成功者的專業。

目前台灣教育的弊病在於只教導「常識」而不是「知識」,因此孩子也就不知道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智慧」。例如玉山的高度每年教科書寫的都不一樣,究其因乃是台灣有著明顯的地殼運動,因此我們該教的其實不是高度,而是高度背後的因由。

由此可知,明白原因的知識才叫知識,不明白原因的則叫常識。若只會背,不會思考,那就更不可能將知識轉化成進一步的智慧。台灣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的智慧,以心理學來說,我們都讀佛洛伊德、榮格、佛洛姆的理論,那台灣能不能產生自己的理論與智慧呢?

對我來說,閱讀有三大形式,第一種叫「主題閱讀」。每年我會找一個不熟悉的主題做為閱讀的縱深,例如歷史、考古等。主題閱讀的成果會積少成多,這將開展人生視野的寬度與廣度。

第二種是「精緻閱讀」或「經典閱讀」。對不熟悉的主題,請教專業的朋友開出非讀不可的書單,然後綱舉目張,我因此得以掌握這門學科的梗概。

第三種則是「創意閱讀」,把所有吸收到的東西,揉搓在一起,思考因此會有新的觸角。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所以精彩,就是他將豐富的歷史比喻融入精采的旅程中。我也因在閱讀中找到靈感,使寫作既是心理學的文學,也是文學的心理學。

不健康的成就是零,健康的成就是一,後面可以加好多個零。我們也可以從歷史上獲得印證,大唐盛世是文武兼備的朝代,他們的武將也寫詩,這就是著名的邊塞詩派。因此讓自己更健康,學習效果將會更好,也才是真正的樂活人間。

關懷是文明最重要的貢獻,知識分子除了享受美好生活外,「宅心仁厚」要放在心上。目前已有越來越多企業認知到這點,在其企業文化中注入關懷的精神,徵才時加入了慈悲條款。事實上,我們讀書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為自己生活、為他人圓夢。希望各位從今天起好好去想哪一條路是你的最愛,堅持自己、有夢有實踐、讓所有的美夢成真。(鄭凱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