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神  追求精彩人生:談老師修己以安學生

柔軟的心與圓融智慧書面參考資料  徐茂瑋著   

      理論與實踐:

      教師自我安頓

  1. 請許我一個相濡以沫的友善校園
  2. 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3. 教書樂
  4. 教師的根基: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5. 做學生的菩薩
  6. 多報喜,少告狀!
  7.  
    new今日廣場》蔡宛汝/師恩new
    new今日廣場》徐茂瑋/浪漫的貪婪老人new

      安頓學生

  8.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與中學生談突破學習的困境
  9. 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10. 如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11. 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12. 女安則為之──給302&301班畢業生的信
  13. 割捨
  14. 入則孝,出則悌──誰怕22K
  15. 柔軟心
  16. 尊重與誠實
  17. 那些日子,我凝視死神.
  18. 誰來打掃校園

      親師溝通

  19. 聆聽、閱讀、思維、內化──給麗山高中101班家長的信
  20. 談生命智慧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給102家長的信
  21. 理性、自律與關懷──給203家長的信
  22. 給高三家長的信
  23. 給302班家長的信──請放下小烏龜
  24. 升大學,是生涯的中繼站而非終點站

      閱讀指導

  25. 懃懃懇懇引領孩子閱讀

          學生回應

   25.校園夯話題/老師竟然教髒話  郭書成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26.校園夯話題/跟隨茂公會古人  沈哲維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27.豐富生命的國文課     林若瑄 

           媒體採訪

   1.國語日報  時時關心學生 處處為學生著想 徐茂瑋傳授生命智慧(102年3月22日)

            http://www.mdnkids.com.tw/academic/detail.asp?PublishDate=2013/3/22

   2.天下雜誌  高中被退學 「茂公」成孩子最心安的肩膀 (106年3月20日)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283

          好書推薦

n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林火旺  寶瓶

n  為生命找道理  林火旺  天下

n  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  漫遊者  

n  好人肯定有好報    天下

n  自由寫手的故事    天下

n  通往自由的7堂課   林火旺  傳愛家族

n  通往幸福的8堂課   林火旺  傳愛家族

n  閱讀、思維、內化與抉擇—推薦林火旺教授著《通往幸福的8堂課》 徐茂瑋

n  慢的教育   大塊文化出版

n  第七感       時報出版

1.請許我一個相濡以沫的友善校園 (載於聯合報╱民意論壇97.4.13. 〈關心同事 讓校園更友善〉)

頃讀貴報報導新竹市私立光復中學高一女生上個月在校舍猝死,近日她的導師燒炭自殺,遺書中提到「我很認真的工作、對學生完全的付出,請原諒我的行為」。再回想前不久一位實習老師在捷運站廁所自殺,令人為之哀慟外,不禁要呼籲一起改善校園文化──請許我一個相濡以沫的友善校園!

每一個自殺個案其背後一定是錯綜複雜的人生困境,更非旁人所能置喙,本文當然不能,更不敢批評任何人或單位,只是要呼籲學校的教職員工們不要只看升學率!別拼命比名次!更不該計較利害得失!讓校園內多一點「人味」,用「生命」教育「生命」。畢竟,期盼社會、家長都改變升學與功利的思想是不可得,既不能相忘於江湖,何不共築相濡以沫的友善校園?面對您教育的孩子,請用心關懷!看到您身旁的同事,別計較成績,請給很多口水──相濡以沫吧!

回頁首

2.〈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近來一位教師在管教時一掌打傷了學生,學生的家長是大學教授,採大動作多管齊下的控訴教師,喧騰一時。此事件的是非姑且不論,我願以一位「中古」教師的角度,談談老師應「修養」的特質。

高中時,我讀到前賢的文章:「教師是事業,不是職業。」也以此自我期許。

大學時,我的教授教我:「身為教師要具備的特質有:愛與智慧。愛是對學生有愛心與耐心,以愛心包容、寬恕學生的錯誤;以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不要求立竿見影式的速成教育。智慧則包括專業的智慧及生活的智慧,專業的智慧使我們成為優良的『經師』;生活的智慧令我們成為可貴的『人師』。愛與智慧是教師終身的修養,也是教學的目標。」

何其有幸,在年輕時我受到如此的啟迪。退伍後即入私校教書,先後在夜間補校及日間部任教且擔任導師,二十年來一直秉持著這信念自我要求,當然我也會情緒失控,也常被學生氣得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或許是教授的叮嚀奏效,我在管教學生上很幸運的不曾闖禍,而且擁有許多溫馨、甜美的師生緣。

這兩年忝為實習老師的輔導老師,我不只是薪傳師承的教育理念,還特別指導實習老師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師生衝突。我的原則如下:

  一.每一位學生都是寶,不以智育或操行成績衡量學生的價值。──這是愛。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下身段,以同理心對待學生,不但不以暴力處罰學生,連尖酸刻薄的語言暴力都不可以。以真誠的態度及理性的溝通,面對學生。──這是愛。

三.要學習避開衝突點。有過幾次師生衝突的經驗後,老師當可以歸納出衝突發生的因果,尤其要技巧的化解衝突點,創造雙贏。──這是智慧。

四.不可只「管」而不「教」。許多師生衝突源自於老師一味的強力「管理」,忽略了生活智慧的「教導」,未從觀念上去告訴學生,為什麼他應該這麼做,不可以那麼做。所以,我主張三分「管」,七分「教」。──這是智慧。

五.愛學生而不是溺愛;給學生合理的空間自我成長,而不是放縱學生。──這是愛與智慧。

孔夫子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老師只是凡人,不免情緒失控,難免犯錯,然而身為老師難道不該多點自律、自省及自我期許嗎?畢竟身教重於言教呀!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載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回頁首

3.教書樂

十七歲生日的慶生會中,收到學校寄來生日禮物──退學通知單。

待家父下班回來,只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沒有當年我那些好漢同學東窗事發後的共同遭遇──臭罵及毒打,然後翹家一、兩天,又被找回來。慚愧之餘,整個過年都在讀書準備轉學考,因此僥倖考上中部一所名高中。

開學後,獨自負笈離開臺北,展開了一年半的「留學生涯」。離開溫暖的家,思親之外,學會了反省。反省這一年多來,雖遭退學,其實我並不是真壞,只是年輕氣盛,好動貪玩不知節制,才會目無校規及師長。如果當時有擅於指導學生的老師引導我,我當不致於如此頑劣吧!另一方面,從小便喜歡文學,於是心裡漸漸萌生念中文系,將來擔任高中國文老師的理想。

當生命的目標明確,又已歷經過輕狂的年少,於是收拾桀驁不馴的野性,飆起課業,很辛苦地考上國立大學的哲學系,準備轉中文系。誤入哲學卻迷上哲學,從此悠遊中文、哲學兩個系。哲學領域中的百家爭鳴,教了我尊重不同的思想,更讓我體會到包容異己的不易。

服完兵役,如願的接到靜修女中的聘書,一晃眼,我教了二十年!

起初,任教於補校商業科,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從十六歲到三十幾歲都有。有位「老學生」在週記上寫:「希望往後我們『姊弟』可以非常融洽……。」批寫評語時,我當然避談這一點。然而「老學生」們不論成績好壞,都有一特點──很用功,是班上的支柱,所以,我喜歡班上的「老學生」越多越好。

當年補校的「老學生」背後都有一段辛酸史(其實許多「年輕學生」亦然),多是自幼家境清寒或父母不准女兒念書,熬了好多年,甚至是背著父母偷偷地來念書。求學對大多數學子而言是天經地義的事,而補校的不少學生卻是夢寐多年才求得的緣呀!至今,我看到家庭經濟無虞,卻不知上進的學生,總教我恨得牙癢癢的。

補校生大多半工半讀,且多經濟拮据,要付房租、生活費,要寄錢回家,還得存下學期的學費,搞不好上次交學費欠的債尚未還清呢!甚者,鄉下的父母還罵:「以前不念書還好,現在讀書了只拿這麼點錢回來!讀書幹什麼?」許多同學常是一塊麵包充晚餐,老師若主動借錢給她們或表示濟助之意,多是碰軟釘子。所以,我的「獨裁班規」中一定禁止同學濫用班費中的任何一塊錢,同學的慶生、慶祝活動也只准同學花「小錢」請客,因為只要有一位同學為了五十、一百而餓好幾餐,為了請不起同學而黯然神傷,你忍心嗎?我的課堂上還有一條「私規」──准許同學吃晚餐,因為工讀生常因晚下班或塞車,來不及吃晚餐,下課時間又短,要等到十點放學才能解決民生問題,三年下來胃腸少有不出毛病的。如今,我在日間部教書還是保持此項「私德」,我總不忍禁止學生吃、喝、拉、撒──畢竟有時是迫切的需要。至於「睡」──我就溫柔叫醒,遇到叫不醒的「睡美人」時,只要我一騎上白馬,大概都會驚醒了。

因為我的求學路上「前科累累」,所以,從不以成績、操行來評斷學生的價值。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的學生都是我的寶,乖的、鬧事的都是可愛的。學生犯再大的錯,我都記得當年家父對我的寬容,我怎會不原諒學生呢?當然該有的處罰不可少。在學時受罰、記過最多的學生,畢業後卻常是最勤於回校探望的學生,有位曾經「狂飆」的學生畢業多年後,還說:「我跟媽媽說:『還好當年有徐老師帶我。』」這麼一句輕描淡寫,當可溫暖我一輩子了!

教學的路上當然不全是一帆風順的,也有教人心碎傷痛的。

十八歲的淑惠在最美的年華得了直腸癌,只因家境清寒養成吃苦的習性,隱忍著病痛不以為意,待發現時,剩下的時日已不多了。二年級下學期休學開刀,九月就急於復學,重讀二年級上學期,她自知病情卻堅持說:「我要再多讀一點!」第二次月考前已感覺不適,硬撐著考完試,第二天到校規規矩矩地辦好病假手續,才又入院,從此再沒回到她喜愛的學校了。

十六歲的阿珠來自鄉下,與同父異母的姐姐住在臺北。阿珠長得清秀,成績不差,平時也守規矩。半年後,先是逃學,然後其他問題逐一浮上臺面。原來,父親年紀較老,都是嚴厲的打罵式的教育,母親則是無原則的袒護,國中時就有一大堆問題。我感覺阿珠對我蠻尊敬,也願意接受我的輔導,阿珠在校內與一般同學一樣正常,可是離開了學校,外界的誘惑與拉力總超過我的努力。三年中,用盡心力輔導,一再告誡她,什麼事不可做,不然接下去要發生什麼事。阿珠卻是一步一步的沉淪下去,彷彿就在我眼前發生。畢業後,阿珠隔段時間會來看我,但總帶著其他同學一起來──以免我詢問她「敏感」的問題。終於,有一天阿珠的姐姐打電話告訴我,阿珠喝巴拉松自殺身亡,我又由同學知道阿珠死前已淪落風塵。

所幸,不如意的事少,甜美的師生緣多,我的教書生涯樂比苦多太多了。每教到《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我總告訴學生:「如果大家都去教英才,那麼你、我這樣的庸才誰來教呢?」其實只要用心於教育事業,天天都樂呀!

近幾年,我由夜補校轉到本校的日間部。每天早上六點半到校,在大樹下,獨自面對千坪的操場,以朝陽、鳥鳴、微風為伴,練半小時的太極拳,吐納勻稱,通體舒暢,回到辦公室,開始充實的一天。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九日載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回頁首

4.教師的根基: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教育的問題雖林林總總多如牛毛,然其本質在教育人,基本元素是:主角─學生、建立孩子的初步人生觀的養育者─多為父母、施教者─教師、大染缸─社會、教育總舵主─政府。此五元素交錯運作,造成了當下的教育結果,故教育之成敗每一個元素都有責任。礙於篇幅限制本文只論施教者─教師。

教師居於教學現場的第一線,課程的教學由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品質、學習效率、教室氣氛,教師宜負七成以上的責任。班級經營由導師掌握,幾十位孩子從早自習、午休到放學,在校的時時刻刻都在班級之內,受導師風格的薰染。身為家長洞悉孩子在學校無時無刻不受教師影響,更深刻體認:孩子能遇到「好老師」真是孩子的福氣,若能遇到影響一輩子的恩師,該是祖宗庇蔭,做家長除了教好自己的孩子之外,得多積陰德以庇護子孫能有恩師。

家長多積陰德畢竟是消極而且未必有效,如一方面由教師養成教育著手,一方面喚醒現任教師,使每一位教師都是「好老師」,使個個孩子沐浴春風,豈不美哉!

筆者以為教師的根本在於: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其實這也是人之根本。生而為人,從何而來?往那兒去?每一當下我安頓何處?身為人師宜清清楚楚地安身立命,明確地抉擇生命的方向,教育不只是討口飯吃的職業,而是安頓生命、實踐理想之處。安頓好自我,生命價值亦確立,心胸了然核心價值為何,自然而然,教學宗旨隨之明確,要引領學生往那兒去,心中也有定見。教師確立核心價值後,不容易被教學現場的困境與挫折擊敗,更為教師能量的泉源。教師修為至此,已具備「人師」的涵養,「經師」易得,我們的教育最欠缺的是「人師」。

集中營倖存的猶太人吉諾特有一封給老師們的信,說道:「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所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婦女和嬰孩被知識份子射殺、焚燒。所以,我懷疑教育。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讓你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或受過教育的怪人。讀寫算等學科只有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羅東高中游文聰校長期勉該校的英文老師:「英文老師是教『人』學英文,而不是只教英文,不要忽略了『人』。」長期浸淫於升學主義的台灣,不論社會、家長、教師、學生都偏重分數、名次、升學率,很容易忽略「人」,當教師責備學生:「你害我們班平均降低了X分!」或是「你又遲到,害我們班生活競賽又被扣分!」這樣的教師心中有「人」嗎?為什麼不問:「我教的你聽得懂嗎?有什麼困難老師幫你。」或說:「你怎麼遲到了?是不是不舒服?有困難嗎?」教師有人性,教師在教「人」,就是最好的身教。

孩子懵懂無知時,教師教導他;孤單無依時,教師陪伴他;徬徨迷失時,教師引領他。教師不只是專業領域的經師,更應該是生命智慧的人師,是故,教師的根基是安頓自我,建立核心價值。                  回頁首

5.做學生的菩薩

日前參觀一書法展,有一作品以隸書大字寫著「菩薩心腸」,旁加行書款字「有求必應,乃為師之道也!」我甚為好奇,請教作者。

原來作者是高中國文教師,他說:「老師應該有菩薩的慈悲心腸來教化學生,我要求自己要做學生的菩薩!」我質疑道:「『有求必應』,那豈不是縱容學生?」

這位老師說:「學生敢來求老師的,大概少有離譜的,他們不外乎是請教課業的問題、生活的困擾,老師正應該藉此機會指導學生,尤其是生命的智慧,才是教育的重心。縱使偶而遇學生有無理的求,老師就該學習菩薩的智慧,指引孩子走出迷途,這也是一種良性的回應。」

聽了這席話,深感同意。心想:如果老師們都有菩薩心腸耐心教化下一代,再以智慧授與生命的教育,那麼,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最美的師生緣了!   八十八年三月十二日載於《聯合報.繽紛版》            回頁首

6.多報喜,少告狀! 

多鼓勵少責罰,是重要的教育原則。可是老師們常只會施用於學生,卻忽略了家長也須要老師的鼓舞。通常家長只要接到孩子學校老師的電話,總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只恐寶貝在學校不知又闖了什麼禍。老師們也大多是因為學生出了狀況才打電話向家長「告狀」。當我反省這現象後,只要學生在校有值得稱讚的表現,我會盡可能利用機會向家長「報喜」,甚至,專為此打通電話。我的學生都有令我喜愛的優點,我一定不忘告訴家長:「恭喜你!教養出這麼好的女兒!」「兩年來我從來沒有『講』過令嬡,她都能自動自發!」「你的女兒非常體貼、善良,她都……」

當然,我不是報喜不報憂的「鄉愿」,當孩子有困難、犯了錯或成績不理想時,我也得與家長會商,共同設法協助孩子渡過難關。只是口氣盡量理性、婉轉,尤其避免負面情緒性的語言,就孩子的困境討論解決的辦法,不可有人身的批評(不論對孩子或家長),討論中還不忘提及孩子的優點、可愛之處。如果這位同學有進步時,我會刻意告訴家長:「令嬡最近進步了,恭喜你!我們再一起幫助她。」任教二十年來,也遇過來勢洶洶的家長,不過結束時大概都能心平氣和的道別。  

載於八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聯合報.繽紛版》

                                                                                                               回頁首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與中學生談突破學習的困境

楔子

有位國小五年級的小朋友說:「我們同學好笨喔!」我立刻插嘴:「不可以罵人笨!但是你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好幾個同學上課都不聽課,回家自己又讀不好,我都有聽老師講課,回家再讀一下子,考試我都會了!你說他們笨不笨?」「不可以罵人笨!小寶貝!」

來到麗中已八個月,依山而築的美麗校園、聰明活潑的麗中學子、溫和可親的同事們,無不令我對選擇麗中感到滿意。然而,這期間讓我始終無法釋懷的是──麗中學子的上課態度,走過上課的各教室,幾乎一定會看到睡覺的、講話的、做其他事情的同學,而且往往比率不低,為此,我大惑不解,也為這些同學、為麗中的學習風氣憂心。有同學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聽課的習慣。」我心中直呼:「嗚呼哀哉!」於是,我有許多話不吐不快……

× × × × × ×

《論語》開宗明義章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本該是充滿驚奇與喜悅的,可惜升學主義掛帥之下,多數學子的學習成了痛苦不堪的「酷刑」,約五百年前王陽明在〈訓蒙大意〉中說:「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不幸言中今日許多學子的心聲。

孩子不愛上學,不能主動學習,這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何以至此,本文姑且拋開這錯綜複雜的問題,企圖在既成事實的困境中,探討學生如何可能突破困境。

首先,我們要問何謂「學習」?一般常以為「學習」是一件事,其實「學」是把不會的「學會」,是「知新」,是「日知其所亡()」;「習」字從羽部,是鳥數飛也,就是鳥不斷重複振動翅膀,「習」是將「學會的」不斷重複,是「溫故」,是「月無忘其所能」。所以,「學習」包含「知新」然後「溫故」的兩個動作,甚至更上一層的「溫故而知新」。

其次,「學習」的內涵是什麼?細讀《論語》,其「學」的內涵大部份是指學習「待人處事之道」,其次才是學習《詩》、《書》、《禮》、《樂》……等的典籍,或是禮、樂、射、御、書、數的技藝。於今來看「學習」的內涵,我當然不能同意「升學第一」、「分數第一」的狹隘內涵,我主張「學習」的內涵有三:「待人處事之道」的生命智慧,現代人該具備的知識與涵養,以及謀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再者,就「學生」的定義而言,從幼稚園的幼兒、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乃至碩士、博士班的研究生都是學生,然而,本文的討論是針對國、高中生所面臨的困境而發,不涉及其他階段學生的問題。

目前國、高中生學習困境的主要病原──升學主義、分數主義。雖經數年的教育改革,已實施相當的措施,也有明顯的部份功效,但因根深柢固的升學主義,惡劣的大環境未有太多改善。因之,若期盼由教改來改善孩子的學習意願是緩不濟急,既改不了大環境,何不改善小環境?從孩子的觀念改起。對於可愛的麗中人,我有以下的建議:

一.保持好奇心

幼稚的孩童什麼都要問,「那是什麼?」「為什麼電燈會發光?為什麼太陽光比月光強?」一大堆的問題源自於好奇心,而人類知識的增長亦來自好奇心。長大後的大孩子,懂事了,也就「世故」了,不好意思問問題,好奇心也逐漸喪失。我們要將好奇心找回來,好奇心促使我們問:是什麼?為什麼?這也是學習動機的起點。

二.加強學習動機

好奇心引發我們去探索好奇的對象,學習動機由此而生,是最單純的無所為而為的學習。此外,最上乘的學習動機是──好玩,至於怎麼樣會變成「好玩的學習」,可能因為天賦、同伴、老師、成就感……等因素造成,總之使學習的過程充滿趣味,大概所有的困境都化為烏有。再者,因其他目的而引發的學習動機,也能幫助孩子努力學習,例如:為理想而學習、為提升自我而學習……等,只要正面的都可以,但切不要是負面的動機,如:怕挨罵、怕受處罰、金錢誘惑……等,不但不能持久,反而易視學習為畏途。

三.改善學習態度

通常如果學習動機夠,學習態度大概不是問題。一般常見的學習態度偏差有:被動、專注力不夠、只顧眼前缺乏前瞻性、偏食──選擇性的學習……等。針對這些問題,建議麗中人重新檢視自我: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麗中?我現在該做什麼?我每一個當下該做什麼?一年後我該獲得到什麼樣的成就?三年(或五年、十年)後我希望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當你改善了自我認同,不只學習態度改善,生命的態度亦定有正面的轉變。

四.保持學習能力

人由嬰兒便開始牙牙學語、肢體語言的模仿,乃至於價值觀、人生觀……等的養成,無不是透過學習,所以學習能力是與生具有的。然而,我們的確看到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喪失學習能力,正確來說該是孩子自己放棄(或拒絕)學習能力,不論是學習待人處事或課業都有此現象,改善之道還是時時刻刻的自我反省,避免墮入困境而不知。

五.學習方法要正確

不論學習生命的智慧或學業(抱歉!為了方便論述,採如此粗糙的二分法。),都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免走冤枉路。

甲.學得智慧的方法:

1.多吸收──讀書與聽(上課、聽演講、與人對話……等)

2.多觀察──觀察社會百態與大自然。

3.多思索──用理性。

4.多體會──用感性。

5.多反省。曾子每日三省,蘇格拉底說:「沒有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深刻自省的確是改善過失,獲得智慧的捷徑。

乙.學業的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上課專心學習,課後消化當天所學。這是最基本,最好用的學習方法,如能確實實踐,學習效果必大為提升。再者,不論學任何學科,都是先理解然後才記憶,死背囫圇吞棗是孩子常見的壞習慣,此惡習影響學習效果極巨,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將無法應付重推理思考、靈活應用的學科能力測驗。除了以上基本方法外,各學科的老師都會指導孩子該科的學習方法,如:學數學一定要親自演算,不能只「看」演算式子。建議親愛的麗中人:信任老師,虛心接受老師指導,當有較佳學習效果。最後,大量閱讀好書,是提升自我的捷徑。自八十三年學科能力測驗開辦以來,不斷研究發展考試題目,已有相當成就,再加上開放教科書後,命題時沒有標準課本為依據,以往死讀課本可以得分的情況已不再,所以,大量閱讀可以增加實力,不是為了準備考試而念書,反而能幫助孩子在考試時得分。於平日養成閱讀各類書籍的習慣,切不可偏食,尤其留意老師們所介紹的書籍,所有的書都是教科書的時代已來臨了(包括網路上的電子書),讀書不再是死抱著課本了。

一切講求效率的時代,其副作用是人人追求快速,甚至連教育也要求速成,期望立竿見影的特效藥。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三尺冰勢必也得多日之暖,孩子面臨的學習困境不一,但也都得花相對的努力與時日,才能扭轉劣勢轉虧為盈。我常告訴孩子:「不要做聰明的兔子,要學烏龜,天天爬,慢慢爬,學問智慧要靠點點滴滴的累積,絕無速成的。」最後建議可愛的麗中人,如果你同意我以上的主張,再來,則希望妳確實實踐,要有毅力,每天「勉強而行之」(切記,要勉強自己!),要有耐心,長期的耕耘才看得到收穫,沒有僥倖速成的。期望半年後、一年後、兩年後,麗中人個個都不亦說乎!

晉江徐茂瑋書於人境軒

附記:請學習做讀書摘要,完整理解,才不致於支離破碎,見樹不見林。強力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出版,將助你正確閱讀──前提是你得照書指示確實實踐。                                                                   回頁首

8.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      

大約四年前,某個晚上第三節下課,筆者看完同學掃地,在回辦公室的途中,巧遇一位同學由廁所奪門而出,另一位拳打腳踢,緊追在後,筆著見狀,一個箭步向前,同時高聲喝止,雙手拉開兩人,二人卻無視「靜修第一高師」的存在,仍然破口對罵,筆者不得不再加上兩成功力,叱責一聲,二人方閉口瞋目。在詢問原委時,二人仍不時臉紅脖粗的指責對方,好不容易弄清楚真相後,便送教官處理。

原來二人大打出手,竟是為了上廁所。甲同學上四樓的廁所吃了閉門羹,衝上五樓,再跑下三樓皆不得其門而入,失望之餘回到四樓,竟奇蹟似的開了個縫,便硬闖入,乙同學在內把關,見甲同學衝進來要「破壞」她們才辛苦完成的清潔工作,怎甘罷休,只見勸阻無效,情急之下「貝戈戈」脫口而出。甲同學有廁所上不得,跑上跑下已氣急敗壞,更不甘受辱,一伸手就給了她五百,乙同學亦非等閒之輩,於是……

補校同學都懂得所謂清掃時間的「廁所攻防戰」,原因是:掃好廁所後,

 1‧如果有人「方便」──會弄髒,

 2‧如果廁所弄髒──評分老師要扣分,

 3‧如果扣分──得不到第一,

所以,派人把守,直至第四節上課後──以保持清潔。至於他人內急,那就只好……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聰明的孩子啊!

其實評分者早對廁所評分標準有共識,只要是打掃了,後來踩髒、弄髒並不扣分,此風波後,再向同學說明評分狀況,並規定要讓同學方便。但是同學們的榮譽心使他們很快又忘記了,一直到現在,多數的廁所仍不斷上演「攻防戰」。更有趣的是,幾乎每班隔一學期都要輪到掃一學期的廁所,只要是「執廁者」,馬上就忘掉上學期自己所受的「急」苦,更記不得當時在廁所外咒罵的惡言,把己之不欲立刻施之於人,但是同班同學只要按密碼敲門,或呼叫什麼芝麻、綠豆之類的暗語,門可就開嘍!

嗚呼哀哉!多麼可愛、多麼聰明的孩子啊!

基於關心民生「急」苦,筆者藉下面幾個問題,與同學們談談廁所之道。

 一、為什麼要有衛生設備?

相信沒有人會說:為了要保持廁所清潔;或可評分比賽之用或供人觀賞。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肯定它是給人方便的。 

  二、為什麼要打掃廁所?

有的同學一定會答:訓導課派我們掃的、老師規定的、服務股長排的……等。但是筆者所問的不是這類「表面」的原因,而是「最根本」的原因何在?想必當是保持整潔,預防疾病,讓我們有個清爽的方便之處,不必踮腳掩鼻。

  三、為什麼要有清潔比賽?

這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性較大。筆者為了討論方便粗略的將之分為否定者、肯定者及中間者三者。否定清潔比賽的意義者,至少可舉出一百個理由,反對此類比賽制度,依筆者經驗,此類否定者絕大部份也都不屑於比賽的結果,他們必然不會「把守」廁所。

中間者係指一方面贊成比賽的正面價值,一方面又見到比賽所帶來的負面價值,中間者當是佔大多數的。由於中間者及肯定者都能全部或部份肯定其正面價值,所以本文中我們需藉其正面價值的角度來探究之。

  依筆者之見,清潔比賽有四項正面價值:

  1‧督促同學確實做好清潔工作。

  2‧培養同學的責任感。

  3‧激發同學的榮譽心。

  4‧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器度。  

  我們將以上三問題併在一起看:

  一、建造衛生設備──給人方便。

  二、打掃廁所──給人清爽、乾淨的環境。

  三、清潔比賽──做好清潔工作、培養責任感榮譽心。

  行文至此,相信同學們當能分清本末,但是還有同學要反駁道:

我們已騰出前五分鐘給同學上廁所,誰教她們不早點來?

第二節下課時間只有五分鐘,第三節也只給五分鐘,近兩千位同學,從七時十分到九點四十五分,只有十分鐘可以上廁所,時間夠嗎?

  也有同學曾抗議道:

你不能一味只怪學生,因為我們受到「壓力」,如果清潔比賽扣分會受罰、挨罵。

筆者寧願相信,「施壓者」皆是基於激勵、督促同學之立場而給與壓力,只是忽略了或不知有「封鎖」之事。

(以上純屬事實,絕無虛構,如有雷同,歡迎參考、比較。)

我們看到了一件荒謬的傳奇,究其因在於本末不分,目的與手段混淆不清。然而看完鬧劇,如以方才「檢驗」的方式,省察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不是也正在演出一齣齣的鬧劇?或也曾十足的荒謬?

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軍歌比賽、勤學競賽、生活競賽……等等。這些比賽的目的、價值,應該定位於那裏?筆者無能斷下定論,但是親愛的同學們能「正常」的參與而不「迷失」嗎?

再談與我們有肌膚之痛的親密朋友──考試,上了小學之後,彷彿它就是人生的最大目標,同學們恨之入骨,沒有了它,生活卻又頓失重心、索然無味。

最受全國矚目的莫過於升學考試了,其造成國人糾結不清的心結,更非三言兩語所能釐清的。而考試領導教學,使整個教育因之扭曲,這又是全國共睹的荒謬劇,天天在我們生活中上演,你我皆是劇中之主角,豈不可悲?在大環境一時不能改變下,我們當如何調整,使自己不那麼「荒謬」,就得靠個人的努力了。

筆者願就此一問題與同學們交換心得,我們不妨「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一般而言,多數同學常常只為考試而念書,考什麼念什麼,無關考試的,常被「善意的」忽略。在此我們當先釐清考試的目的為何?考試是為了評量同學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效果,如果效果未達預期之教學目標,再行補救教學。所以考試只是教學中評量學習效果的方法之一,而不是教學的目的。換言之,我們在學習當中,當重視的是學習的目的──實質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只看評量的結果──分數。更何況考試未必能確切的評量學習的效果。

  我們以國文教學為例來探討之,筆者認為國文教學的目標有:

  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人生觀、思想體系。

  二、人格、道德、情操的養成。

  三、培養對文學的興趣、鑑賞力。

  四、應用──具備讀、聽、說、寫的能力。

  五、養成讀書習慣,能獨立自學。

所以,在研習國文時,不能只是背背解釋,記憶些國學常識,會作篇應考文,拿個高分就了事,還得涵泳文章之哲理,體會作者之胸襟、意境,欣賞文辭之美,剖析文章之結構,要探究其美、其好。甚至與作者意見相左時,亦當仔細思考駁斥之,長期沈潛其中,自能更上層樓。總之,宜有整體的學習,而非支離破碎的記憶,尤其更要改正國文為「背科」的錯誤觀念,其實任何科目均得先理解後記憶,請問「黃河之水天上來」與「#Ω☆⊙▲∠◢」二者,那一組容易記且不易忘?囫圇吞棗的「填鴨」,自是事倍功半,有此毛病的同學需「立刻」改正。國文的考試方式只能評量部份的學習效果,如果同學只針對考試方式學國文,必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理想固然很好,但是考試壓力與聯考成敗的現實仍未消失,同學或要問:「我怎能不顧考試呢?」其實先確實掌握正確的讀書習慣,每天正常的念書,而不是考前的抱佛腳。其他科目想必也能加以調整,分清楚本末,著力於根本,以更合理的態度學習。

如將視野再擴展至更廣更遠,「檢驗」我們的人生。

  「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將來要做什麼?」

  「我做這些事的『目的』在那裏?」

  「我為達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是否合符人性?」

  可愛又聰明的孩子們!可別又在廁所門前把關!

載於靜修校刊一二一期七十九年六月出版

後記:以上所載是上一世紀所發生之傳奇,進入21世紀之後,2007年5月底又發生了──北市某高中某一班級因為高三學長畢業離校,被多分配一層樓的廁所,與上一世紀的高中生一樣有創意,封上兩個小便斗,反鎖兩間大便用門,寫上「故障」,可以……

茂瑋批:歷史果真是重演,古人所言不虛!                                                                回頁首

9.如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提問日期:960427 問  題:如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內  容:請問什?是人生觀?怎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如何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回應人:徐茂瑋 回應內容:

什麼是人生觀?簡單的說,人生觀是一個人在宇宙間的自我安頓。由我從何而生?要怎麼過這一生?到死後歸於何處?對此三大問題的質疑與安頓,至於如何安頓?因人而異,正是「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古聖先賢的安頓之道也不能全盤移植,必得自己探索、領悟、建構,完全獨自咀嚼消化,絲毫都不能抄襲、copy。人經由知識的學習,知道了真、假、對、錯,一方面又體悟是、非、善、惡,產生價值判斷,有「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的抉擇。當思索「從何而生?死歸何處?」時,很容易生出對「無限」、「永恆」的嚮往與追求。人終其一生都在質疑、安頓或不能安頓之間,不論是否安頓妥當,人生觀是人價值判斷的依據,是言行舉止的指揮者。

家庭是人生觀建立的第一個場域,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是孩子人生觀芻型的形塑人,照顧者的人生觀表現於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孩子初期只能照單全收,我們看三歲小孩如何罵人,大概它的主要照顧者就是如此罵他,所以暴力傾向者往往來自暴力家庭。我以前有位學生待人存敵意,不信任人,拒絕他人的關懷與善意。後來得知,父親棄家,母親長期在外工作,她與弟弟寄養於外婆與舅舅的家族中,從小備受排擠、歧視。因而,她的人際觀是如此。家庭的人生態度、價值判斷影響人極為深遠,甚至一生無法超越、擺脫。

孩子長大進入學校,開始接受老師的教育、同儕互動,逐漸受家庭之外的社會頻繁影響。至此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錯綜交織影響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家庭影響力漸弱,畢業後學校的影響力亦然。這其間傳播媒體、網路與書籍的潛移默化,卻是不容忽視,由幼童對異性模仿A片的動作,可見一斑。

蘇格拉底說:「未經過檢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人生觀亦當如是。人人有不同的人生觀,然而,當可用理性檢視之。以考試作弊為例,作弊成功者當下是有利的,拿到分數,有面子,可免去挨罵……等。但是,內心不安;一旦作弊成習,學習不踏實;下一次可能失風,遭記過信譽掃地……等,長遠來看,弊多於利,而偏偏人生是長遠的累積,不能只圖眼前利。(這也是價值判斷──是否經得起理性考驗?)

除了理性,人還有感性,犧牲個人小利,造大眾之福,藉理性的分析外,熱情往往是實踐者的關鍵;明知不該偷腥,但是性慾作祟,不能控制。如何平衡感性與理性,是人一輩子的功課。人生觀中對情緒管理、慾望的滿足與節制、止於至善的追求、救人濟世的熱情……等,都該有所安頓。

是故,以理性思考為基礎,時時檢驗自我,妥善安頓七情六慾,求圓融、和諧的人生觀。行文至此,大概處理了現世的安頓。但是,人終將面臨死亡,基督宗教徒以「安息主懷」安頓死後的世界;中國的佛教徒喜以「極樂世界」為往生之依歸;道教徒則到陰府接受閻王審判,陽間的善惡此時得到報應;無明確宗教信仰者,可能也相信「冥冥中當有一主宰」。中國的儒家道家在人性的安頓與天人合一,超越現世生命,能滿足人永恆的意義,都具備宗教情操的最高境界。完全沒有宗教信仰者,大概死後就腐化歸向大自然吧!宗教之於人生是否必要?見仁見智,然而,正信的宗教都主張趨善避惡、愛人惜物,能安頓身心靈,因此,我總鼓勵學生接近正信宗教。

父母如要培養孩子的人生觀,首要在於檢視自我的人生觀,提昇人生的境界,身教重於言教,孩子自然受到陶冶,不言而教。

對青年學子建構人生觀,建議如下:

一、多吸收──閱讀與聆聽(上課、聽演講、與人對話……等)

二、多觀察──觀察社會百態與大自然。

三、多思索──用理性。

四、多體會──用感性。

五、多反省。曾子每日三省,蘇格拉底不斷檢視生命,深刻自省的確是改善過失,獲得智慧的捷徑。

以上論述即為理性思考的結果,如能行之,理性思考的能力亦在其中矣!

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知識平台.諮詢輔導區」

http://life.edu.tw/homepage/094/subpage_c/subpage_news/guide.php

回頁首

10.從哈士奇救幼主 談生命智慧 徐茂瑋

今年元旦高雄一隻富靈性的哈士奇小母犬,從馬桶中叼起女主人剛生下的男嬰,並且舔乾男嬰鼻中的水,救了小主人一命。小哈士奇犬的女主人A小姐未婚懷孕,懷孕七、八個月時男友不知去向,想墮胎已來不及。元旦陣痛卻因積欠半年健保費,不敢上醫院生產,也不想打擾她的室友,咬著毛巾硬撐到浴室企圖獨自生產。坐在馬桶上生下嬰兒,欲以指甲剪剪斷臍帶,一時暈厥,由馬桶上跌落地面,嬰兒掉入馬桶內,A小姐無力救出嬰兒,也無力呼叫室友,小哈士奇犬及時進入浴室,趴上馬桶,叼住嬰兒的腿,由馬桶叼出嬰兒,A小姐接過嬰兒,嬰兒的頭、臉、鼻都是水,A小姐又站不起來拿毛巾擦拭,小哈士奇犬使命地舔嬰兒的鼻、臉上的水,嬰兒方放聲大哭,A小姐見嬰兒得救了,突然有力氣呼叫室友來幫忙。室友叫救護車將母子送醫急救,母子平安。A小姐表示因無經濟能力,不但無法撫養男嬰,連靈性的小哈士奇犬都要送人領養。

此新聞披露後,掀起相當的新聞熱潮,可笑的是新聞焦點都在小哈士奇犬身上,一窩蜂的讚美牠的靈性,居然還懂得為小主人舔乾鼻中水,千鈞一髮救活小主人。許多人詢問、要求認養小哈士奇犬,男嬰則乏人問津。甚至,哈士奇犬被譽為最佳的救護犬,市價水漲船高。

我們並不否定小哈士奇犬的聰明、靈性與值得歌頌;無辜男嬰未來的安頓,亦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最令人關切的該是A小姐二十四歲的年輕生命,將來要何去何從?因為,怎麼樣的人生觀與人格特質,使這麼年輕的生命如此混亂不堪?寫作此文的初衷,絕對不是要質疑A小姐的不是,而是效法儒家「嘉善而矜不能」的哀矜情懷,藉此探討生命的安頓,尤其我們深知這並非個案,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類似的悲劇,因之,呼籲每個人宜致力於安頓自我,父母、教師要教育孩子安頓生命。

如果由此事件的結果往前逐一推,可以發現有連串的關鍵決定,都足以改變後果,如:何不告知室友有臨盆的徵兆?為了自身及胎兒安全,雖積欠健保費仍應赴醫院生產;既不結婚,怎不小心避孕?……等等。上文已提及本文不是要責難A小姐的錯,也了解每個人犯下致命抉擇的背後,定有錯綜複雜難以釐清的苦衷,不然何以淪落至此?然而越往上追溯,問題卻越單純而且容易解決。是故,我們該得到的教訓是:謹慎於生命的每一腳步,正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嚴酷的社會往往不容許人犯錯,小錯人所不免,但是如果不斷犯錯,錯失每一個煞車關鍵,恐怕真要一步一步走上不歸路。

然而,人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辨別對錯?何以預見未來的危機?

正本清源之道──追求生命的智慧。一、向人學習:孔子教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當自省而有過則改之,無過則自嘉勉。二、向書學習:多讀古今中外的好書,將書中的菁華與自己的生命印證,內化之,實踐之。以當下的智慧與清明的自我,該有能力判斷:人之賢愚與書之優劣。長時間的追求、提昇智慧,循序漸進,智慧愈高,自我愈清明,雖然成不了聖人,仍舊說錯話,犯小過,但是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卻是越來越明確,無謂的困擾將逐漸遠離生命,充實與幸福的感覺漸濃郁。謹以本文祝福A小姐早日安頓好自我。 本文載於「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時勢評論」             回頁首

11女安則為之──給302&301班畢業生的信          徐茂瑋

    302&301的愛徒們:你們好!

    多年來第一次在畢業典禮後才寫信給畢業生,肇因於北京之行壓縮了我的時間,今年多了幾堂生命教育課使我忙得不可開交,所幸在忙碌中仍能堅持原則──不影響教學品質與享受生命,這也正是我教你們要盡自己的本分,但亦不可為了學業或工作而扭曲生命價值。

    這兩年是我在麗山國文課堂中發揮最多、內容最深的教學,因為台下好多閃閃發亮的雙眼──當然「垂()簾聽課」的也不少,卻也因「垂簾聽課」的同學們,不然我會把你們當哲學系、中文系的學生了。因此孟子的人性論沒論完我就「放下」,「放下」也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佛家講的「求不得苦」,一大半源自於放不下。至於何時「求」?何時「放下」?又是一門重要的人生課題,好好修課吧!

    「聆聽、閱讀、思維、內化」是我們的班訓,由理性的進路獲得智慧、知識與品德;「溫柔敦厚」則從柔軟心的實踐,從真心關懷的體驗,化去暴戾,磨掉苛薄。這兩年或三年來,你的智慧增長了嗎?比以前更柔軟了嗎?

    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是我一再強調的能力,會影響學習、工作與交友,尤其是決定家庭氣氛,維繫配偶感情的關鍵。是故,在學校、職場快樂與否?家庭、婚姻幸不幸福?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的能力乃是重要因素之一。此二者外顯在我們的言行,然而其背後依靠的是智慧與柔軟,你明白從何處下功夫了嗎?

    《論語》、《孟子》的教學我用力頗多,你們多數也喜歡,曾叮嚀你,以《論語》、《孟子》中的一段話做為座右銘終身實踐,不會成聖人,但必定增長智慧,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熱愛文史的嘉駿就以「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為準則,我想像嘉駿憧憬「志於道」的熱情,就感動不已。你呢?你嚮往於哪一段哲思?當我年輕如你時,一樣「志於道」,近四十年來一直在我志的道上。教學三十二年,我的Monday 幾乎從不 blue,因為教學對我而言是「目的價值」,「工具價值」只是「副產品」。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斷要你尋找志趣,選擇喜歡的學系就讀,畢竟讀你有興趣的書,做你愛做的工作,滿滿的「目的價值」,你會樂此不疲,哪一個Monday blue呢?時間一到薪水入帳,何樂而不為?

    畢業導師MV中,還「諄諄教誨」你儒家的修養,孔子告訴宰我「女安則為之」,那麼不安就不該為,孔子的「仁」就在不安中,孟子的「怵惕惻隱之心」也是不安,因之,安或不安可做為道德的判準。簡言之,儒家的修養就在保持「不安的能力」,用真誠面對「不安」,即孟子講養氣時說的「直養而無害」,再「配義與道」。終身真誠、正直的面對心中的不安,不自欺、不逃避,終身「勉強」實踐──孔子七十歲才從心所欲不逾矩,你我當然得「勉強」實踐。縱使如此實踐,人仍會犯錯,但必不會為大惡,你會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人!

    畢業了還要說教,請原諒熱切要教好你的老師吧!祝福你,我的愛徒!敬祝

    闔家平安喜樂!

    錫口徐茂瑋書於人境軒

    民國百年六月四日

回頁首

12.割捨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n/2016/09/22/2246684   2016.09.22.

今年8寶可夢掀起瘋狂抓寶風,夢迷們在北投公園追逐狂奔,如世界末日,塞車違停,在地居民回不了家,卻無可奈何。開學後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有人憂心忡忡,也有人樂觀地將順勢翻轉教學。我則主張引領學生建立核心價值,嘗試割捨次要價值,學習面對人生的誘惑與陷阱。

《史記‧鴻門宴》是高中國文熱門選文,大概高中生都會讀到。范增因為劉邦有天子之氣,視他為項羽的重要競爭者,另一關鍵是:劉邦居故鄉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但是他先入關中,對秦宮的美女雲集,奇珍異寶堆積如山,居然碰都不碰,不把以往愛好的美色、財貨看在眼裡,范增斷定劉邦胸中必懷大志,追求更高的價值。因此力勸項羽一定要殺劉邦,宴會中三次舉玦,要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視若無睹。范增再令項莊舞劍娛賓,意在刺殺劉邦,卻被項伯上場舞劍以身護劉邦,最後劉邦尿遁成功,范增惱怒錯失機會。從此楚消漢長,導致項羽自刎烏江邊,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此話令人折服,堪為知人之明的典範。課堂中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范增的推論是否合理?劉邦只不過放下兩個「惡習」─姑且如此稱之,就足以讓范增心生殺機?他論斷的背後應有一套哲理為依據,我們能否揣測之?

再者,劉邦年輕時不愛讀書不學無術放蕩不羈,因此貪財好色亦符合他的素行,以劉邦當時的實力不可能料想會先攻下關中,而事先拿定主意,意外入關中,為什麼立即轉性?有能力抗拒這麼巨大且突然的誘惑,心裡是如何盤算?毅然決然,轉身離開,值得我們細細推敲,他怎麼消弭平素的大慾望?若沒有一個更高的價值矗立在眼前,怎放得下?雖然有人引《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批評劉邦是接受樊噲與張良勸諫方如此,但是史上剛愎自用擇惡固執不聽勸的主子不勝枚舉啊!另有一例,韓信攻下齊,便要求立為假王,劉邦方破口怒罵,張良、陳平踩他的腳附耳勸告,劉邦立即改口:「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是故,不管是自覺或屬下勸導,最後的抉擇者還是劉邦。

課堂中循序漸進地帶著學生揣度、推敲、思維,為什麼劉邦願意割捨?

每當學生升高三之前,就再把這段充滿哲理、智慧的歷史,再拿出來搬演一趟。

我從不認為大學升學考試會決定一生的幸福,也不主張考大學是最高且唯一的價值,然而考大學大概是高三學生這十七、八年來,最大的人生關卡。高三生個個求好心切,企圖全力衝刺,但日月無情,日子一天一天逝去,永遠讀不完的書,卻又有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無法拒絕的誘惑,時時掙扎、衝突,人格都要分裂了,此刻劉邦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就值得借鏡。

無可抗拒的誘惑,並非高三生的專利,七情六慾使人生充滿陷阱,核心價值則是跳開陷阱的利器。就高三生來說,升學是現階段的重要目標,準備考試的價值與其他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的價值,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孰重孰輕?一旦價值衝突浮上心頭,平靜思量輕重緩急,排定價值順序後,再想想為什麼劉邦可以「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慾望是人一輩子的功課,升上大學後,不會從此幸福快樂,依然要被慾望糾纏終身所以不停建構、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掌握核心價值,遇到價值衝突,理性分析,學習割捨。

高三或其他人生關卡,表面上是困境,甚至是一場唯恐避之不及的「災難」,然而,若願意積極地面對它,從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學習策略等尋求解決之道,在這期間,一邊學著規劃與實踐,同時反省、修正,期盼不斷良性循環,不過貫徹其中的,還得靠意志力割捨。如此過關斬將,有過確保核心價值的實戰經驗,固然不保證百戰百勝,但卻也知道有能耐節制慾望、割捨不重要的價值,生命境界不也隨之提升?                                                  回頁首

       13.入則孝,出則悌──誰怕22K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2016/12/01   http://www.nownews.com/n/2016/12/01/2324094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

從小先父常帶我與朋友吃飯,若先父作東,我們父子必坐於鄰近包廂門口的位置,方便於叫服務生。先父請客有一基本禮節,客人杯中沒有飲料是主人失禮,當時餐廳多為12人的圓桌,若發現正對方的客人酒杯空了,便責問:「客人沒酒了,你怎麼沒倒?」現在的孩子大概要回嘴:「你自己不會倒喔!」或:「那麼遠我又倒不到!」我雖有一米九的身高,但真的倒不到,就立即起,繞過餐桌為客人斟酒。

 

當老師,從學會做人開始

退伍後即進入靜修女中任教,當時多同事年紀與先父相近,他們稱我「小朋友」,我也自然地以父執輩之禮恭敬他們。每有聚餐活動,我總坐於鄰近包廂門口的位置,叫飲料、叫酒、催菜與斟酒倒茶都是我樂於承擔的「業務」。

歲月不待人,青澀「小朋友」逐漸資深,開始輔導實習老師。第一次與實習老師正式談話,必定告之:「要先會做人,才會做老師先學會做好人,才會是好老師。人際互動是做人的最基礎,在辦公室與同事們處不好,進教室大概也很難與學生處得好。固然人的問題總有例外,但不懂得待人處事之道,很難成為一位好老師。」實習後段再叮嚀:「將來進入教職,你最資淺,把身邊的老師服務好,他們都是前輩、長輩,以真誠的心為他們服務而不是阿諛奉承地拍馬屁。待你資深後,一樣地為同事服務,還要提攜、指導後輩。」

總之,做老師要學好待人處事之道,先服務前輩、同事,再提攜後輩如此,做一位好老師的竅門盡在其中矣!

 

無私地為人奉獻

開始教書時,學生用毛筆寫作文,老師也用毛筆蘸紅色廣告顏料批改,因為書法寫得太差,羞愧之餘赴「勝大莊」拜師學藝對當代書法家一無所知,挑個適當時段就報名了,卻遇到終生景仰的恩師謝宗安先生。

入門沒多久,老師在歷史博物館舉行「謝宗安書法八十回顧展」,基於「有事弟子服其勞」的信念,主動去歷史博物館布置展場,開幕當天協助雜務,幫忙迎賓送客,這不就是弟子該做的小事嗎?老師的「橄欖齋書會」要發行報紙型刊物,我當時擔任校刊指導老師,又任教於夜間補校,白天有空,教學行有餘力,就幫書會編輯了頭幾集幾年後刊物改為《中華書道學會會刊》,也是我與幾位學長姊義務幫忙前幾集,朱振南學長更因此與我建立深厚的革命感情。

有次晚餐問起老師隸書運筆的疑惑,第二天早上老師打電話給我,要我去老師家。當天老師為我示範隸書對聯、中堂與行草,而且全落上「茂瑋仁契清賞」送給我。後來又因美麗的誤會,老師以為內人懷孕,撰寫「茂才異等國之瑋;惠種靈根世所珍並落款「茂瑋仁契惠珍女史賢伉儷兩賞」的嵌名對聯,送給我們夫婦,現在是掛在客廳的傳家寶。

老師有次與我談到,對我印象很好,因為我入門不久就幫他做很多事我非常訝異,這不就是「入則孝,出則悌」而已嗎?真心的服侍老師,服務同門師兄弟姊妹與書法同道,竟受老師如此恩寵,始料未及,更不是我的初衷。「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的感情應是互通感應的。

 

學習謙卑地為他人解憂

高中生常常不愛掃除工作,我這導師得押著學生打掃,但陽奉陰違,「掃給導師看」的學生不少。有位情緒易起伏的學生,負責掃校園外人行道上的狗屎,他邊撿狗屎邊罵,為了磨練他的心性,我與家長溝通後,決定讓他撿一年的狗屎,學生也接受。畢業後寫信給我,說:

 

記得高二時您指派我到校外打掃,面對滿地的垃圾與狗屎,我不住口的大罵髒話,甚至拿著長夾惡狠狠地瞪視路過溜狗的人與狗,準備在狗兒們解放時,用夾子把狗屎塞回牠們的屁股裡。對此,您只淡淡地對我說:「如果你能學會做卑微的工作而不抱怨,那世界上就不會有你做不來的事了。」如果能以一件事來警惕自己ㄧ生的話,那想必就是這件了。

 

這學生在美國念大學,暑假回來特地告訴我,他完全不說髒話了。老師播的種子,未必在眼前發芽成長,教育要看長、看遠,甚至看一輩子,速成的一定不是教育。

我教打掃廁所的學生把廁所掃乾淨,讓上廁所的同學、老師不覺得髒或噁心,學習誠心地為他人服務,不要讓人掩鼻踮腳上廁所,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是很好嗎?我也以耶穌為門徒洗腳為例,我們暫且放下耶穌是上帝之子的身分,耶穌以老師之尊為學生洗腳,在教導門徒,要以「僕人」的心態服侍世人。藉此我教學生學習耶穌,謙卑與僕人的心態。這不也是廣義的「出則悌」?

《論語.為政》記載:「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父母怕他生病、憂心他身體不好。』」所以孝是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憂;孔子企圖透過這個實踐啟發學生,懂得為父母解憂學會為父母解憂,可以進階學習為人解憂;要為人解憂,就要先看到別人的需要。

我的推論於下: 

掃好廁所讓人有不噁心的廁所方便

掃好教室讓人有不髒亂的上課環境

因為看到別人的需求,所以為人解憂

要為人解憂,所以做好本的工作 

一位「入則孝,出則悌」的年輕人,縱使於當今經濟條件不佳的大環境,他必然能夠脫穎而出,不會只值22K

 延伸閱讀:

1.矍鑠哉是翁──念恩師謝宗安先生    http://www2.lssh.tp.edu.tw/~life/04_13.htm

2.「合天道人道以成書道,得心安身安乃至世安。」──談謝宗安夫子融生命與書道於一  http://www2.lssh.tp.edu.tw/~life/04_22.htm                  回頁首

             14.柔軟心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n/2017/01/13/2370863 2017.01.13.

日前某藝人酒後搭計程車與司機拳腳相向,由行車紀錄器的錄音,聽到一女性乘客抱怨會吐(可能剎車太猛,或轉彎快),接著藝人嗆司機:「你故意的!」衝突遂起。

看此新聞,立即想到我搭台北的公車,「幾乎每回」從上車心中就直嗆司機:「你故意的!」台北的公車起步三點頭,剎車一鞠躬,轉彎或靠站常讓乘客彷彿在雲霄。我這花甲翁與花甲婆,總要緊牽著手,互相叮嚀:「慢一點!抓好!」在公車上練臂力、腿力與膽識,全程戰戰兢兢,臨深履薄,下車時,除了防司機未等我們下妥就開動,又因為司機常不緊靠人行道,還要小心機車、腳踏車從後衝撞,只因我們摔不得、撞不得。心想再過510年怎麼搭公車?兩年前有次遇到一位剎車平穩,轉彎減速的司機,內人下車還稱讚司機,不料司機說他是來代班的,他已被挖腳去開遊覽車了。但是陸客不來遊覽車業衰退嚴重,駕駛平穩的司機也不見回流?

想著,想著,竟又勾起我這雞腸鳥肚之人的公車往事。

約三十年前,正值壯年,每星期日下午去學太極拳。有一回冬天傍晚,細雨紛飛,東北季風襲人,天色漸暗,又冷又餓,惦念著父母及妻女等我回家吃晚飯。當年資淺的教師薪水不高,搭不起計程車,撐傘縮著身子,巴望公車駕臨。路燈下苦等半小時,唯一可到家的公車終於來了,欣欣然振臂疾揮,司機目不斜視,在內線呼嘯而過。枉費一米九的昂藏之軀,三字經都出不了口,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往肚裡吞,縮頭、撐好傘,天已全黑,再等…。至今,我仍銘記那一刻,小人物的無奈與悲涼。所以,我懂得要照顧好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尤其是弱勢的、尤其是皮到沒人要的、尤其是受到排擠的…。

二十餘年前,穿著西裝筆挺赴喜宴。在台視公司站上來一對老夫妻,該是中崙市場買了菜,大包小包提上車,老太太坐好了,老先生後上,還在階梯附近,公車左轉敦化南路,司機未減速,老先生跌倒,袋子掉落,荸薺滾滿車。當下心中浮上臥病在床的老父,同時起身走到前面,一手抓著車桿,一手撐起老先生,扶持至座位,撿好荸薺,安頓好老先生,返身回座時,一位女士手拿著一張衛生紙等我。人間還是有溫暖的。我不敢罵司機或與他爭論,因為過兩站我就下車了,即使教訓司機一頓,我下車後老夫妻可能又要…。我不是懦弱,只是認為這樣的人無可救藥,寧可回學校教好學生,讓他們有一顆柔軟的心。

台北的公車司機不全都是如此橫衝直撞,但我不得不說比率非常高,他們不是存心使乘客不舒服,因為交通阻塞、業績壓力、同行競爭等,柔軟心不見了,使之「麻木不仁」,忽略了公車的本質─安全、速度與舒適,接送「人」到達目的地。司機看到「業績」,而看不到「人」,看到「業績的需求」,而看不到「人的需求」。就如同有的老師、家長只看到分數、名次與升學率,看不到「孩子的需求」,看不到孩子其他的「亮點」。

孟子說:「人『突然』看到一孩童將要掉入井中,恐懼同情的心自然產生。」這種不忍心看人受害的心,就是柔軟心。我同意孟子的主張:人皆有「惻隱之心」。教學中讓孩子回顧:生命中有沒有「不忍心看人受害」的經驗?如果有孩子看到別人受苦、受害而沒有憐憫心,從生命經驗不同意人具有「惻隱之心」,老師當然尊重他的經驗;同意有「惻隱之心」的孩子,則教導他們終身保持對人感同身受的心,不論將來在各行各業,時時看到人的需求,永遠保有的柔軟心。

我不是新竹中學校友,但聽過多位竹中校友的引以為榮、為傲者,辛志平校長期勉竹中畢業生:「為語橋下東流水,出山要比在山清」。我也效顰:期望「出山要比在山柔軟」!                                                                                      回頁首

              15.尊重與誠實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2017.03.23 http://www.nownews.com/n/2017/03/23/2453615

去年底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異狀,後確診為肺腺癌,手術切除一片肺葉,因而獲得市政府發給身心障礙手冊,搭乘國內大眾運輸工具皆可半價,並有一位陪伴者亦可獲半價優惠。今年2月第一次持愛心卡搭公車,刷卡時聽到嗶~嗶~嗶~的「三聲無奈」,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喻,未到65歲居然提早「享受」半價,但心中著實感激政府有此社會福利。

搭乘高鐵、台鐵,只需買票時出示身心障礙手冊,進出車站門刷卡、刷電子車票,從未被檢查證件,搭台北市公車、捷運也是如此,令我十分驚訝我們的大眾運輸業者如此信任、尊重優待票乘客,我回想以前搭高鐵也從未見有人查驗持優待票乘客的證件。

於是,我思索,我們的大眾運輸業者是基於怎樣的判斷,不積極查驗持優待票乘客的證件是對台灣百姓品德的信心?或是損失不大不必勞師動眾?亦或查驗證件的成本高過索討的所得?

從台北到高雄坐高鐵來回兩人可以少付1500元,進出車站、兩小時的車程中,沒有人員查驗我的身心障礙手冊,不管高鐵此項決策的原因為何,我深深感覺備受尊重。每天搭乘公車、捷運若冒用愛心卡,少付十幾元車資,長期積累也不是小數目,台灣百姓的人格受大眾運輸業者的尊重,這是值得宣揚的美事,也引發人深思。

我的孩子讀國三時告訴我她複習考作弊

,我責問怎麼可以作弊?孩子說:「老師規定複習考未達標準,要罰抄考卷複習考這麼多,如果不作弊,每天都有抄不完的考卷,根本沒時間讀書,第二天一定又不及格,那我天天抄考卷就好了,哪有時間讀書?所以我們全班都作弊。」孩子的話,讓我這能說善道的國文老師也無言以對。孩子的老師是名師,處罰人的手段很多,考不好也會「倒掛金鉤」,雙腳掛在矮櫃子上,兩手扶地,女生也照罰。老師有次要求同學們要設定一位假想敵,有位同學設定我的孩子,老師譏諷那位同學:「X X那個水準,你怎麼會選他呢?」我的孩子為此受傷多年,念大學時才道出此段辛酸。名師往往累積很多的成功業績,旁人的建言很難撼動他的教學策略「官逼民反」,孩子只有繼續不擇手段尋求自保之道。

培養孩子誠實,建立孩子的自信與尊嚴,應是所有教育的核心之一。

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觀察學齡前的幼兒,為了避免「受害」──被大人責罵、處罰,幼兒會說謊或「裝無辜」;但是孩子若知道他的「行為」不會「受害」,就毫不掩飾。長大的國高中生,若成績不佳會捱罵捱揍的,往往藏匿成績單、偽造簽名或說謊。更嚴重的孩子,遇事情不扛責任,先怪別人而不檢討自己,都是別人的錯。

「只管不教」是台灣教育長久的現象,不准做這個,不准做那個,卻很少教孩子為什麼不可以認為孩子不懂事,以「我懂你不懂」的不對等態度,「管理」孩子。孩子不明究理,又怕責罰,輕者陽奉陰違,重者說謊掩飾,不誠實的習慣可能由此養成。

「多鼓勵,少責罰,說道理」,一直是我服膺的教育原則。孩子習慣於與成人討論「為什麼」後,具備與人理性溝通的能力,他就「是」或「接近」成熟的人孩子受到父母、師長的「平等」對待,尊重孩子有思辨、抉擇與執行的能力,孩子的信心與尊嚴就同時建立。

我的學生中有信心、尊嚴者,考不好坦然承擔,做錯事肯悔改,誠心接受該有的處罰(少責罰,不表示不可以處罰),不文過飾非,不推諉責任。但是敢挑戰權威,勇於據理力爭,卻也服膺道理,有接受別人說服的胸襟。這些孩子的人格特質,大概都不是我這個導師兩、三年內教出來的,最大部分來自於家庭教養,即孟子所云:「故人樂有賢父兄。」

大眾運輸業者對我這老頭的尊重,讓我樂到「爆」,相信他們不是為了培養我的信心與尊嚴,同時教育我誠實而如此吧!但也引惹我胡思遐想,不吐不快。

尊重的確可以讓孩子有自信,有尊嚴,因為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必也不屑於說謊的。亞里斯多德主張,品格是由訓練與習慣養成的第二天性,習慣於不說謊的孩子,長大後自會是誠實的公民。                                                     回頁首

16.那些日子,我凝視死神                徐茂瑋    載於http://www.nownews.com/n/2017/05/17/2525915  NOWnews2017.05.17.

去年底赴醫院例行健康檢查,檢查後才回到學校,就接到健檢醫師打電話告知肺部有一約2.7公分的結節,我立即再返醫院,沿途忐忑不安。看X光片時,醫師認為良性腫瘤的機率很低,安排一週後做胸腔電腦斷層掃描。

每次體檢常自問:「是時候了嗎?」

知道總有這麼一天,只是不知何時到來,但我一直在「等待」死神的來臨,因為緣起就有緣滅。綜合各種因素,使我認為癌末的機率很高,告訴自己縱使人生至此,也可以了,我接受。

然心中仍有三憾事:一、不能帶302班到畢業;二、不能教學至65歲;三、家母87歲,居然可能她送我。

至於我與內人的關係隨時可能終止,我們相知相愛一輩子,時辰到了,不是我的錯,我與她都該接受、該釋懷我的兩個女兒亦然。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愛該愛的人,面對死亡或關係結束,無需愧疚,亦能無憾。

得知是肺腺癌後,隔兩天收到佛光山《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來函,要收錄拙作〈割捨〉,文章受到肯定令人鼓舞。Nownwes與點亮合作每雙週刊登一篇生命教育文章,我繼〈割捨〉後,該交的第二篇稿也快到期了。基於以上因緣,趁一個假日的早上完成〈入則孝,出則悌 誰怕22K〉的初稿,請好友修稿,同時冷卻兩天就送出去了,並賴皮請求插隊先刊登——以肺癌耍一下特權。 

穿刺切片當天,天真地以為完成後,晚上可以去參加跨校共同備課,未料住院五天作了多項檢查。巧合的是,當時共備《典論‧論文》,文中曹丕感慨:「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營遂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我急著完成〈入孝出悌〉一文,潛意識裡應有時不我與的焦慮吧!

手術前的必要檢查完成,同時病理報告確診為惡性腫瘤中午出院到校第一次上課,告孩子們病情,以及手術後可能面臨的狀況給兩個班級各上了一堂生死關懷,再教他們緣起緣滅,學習面對死亡,課堂中孩子們哭哭笑笑。接著提前教《孟子‧離婁下28》,也是期末考範圍,解析「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的境界,告訴學生:「我所以平靜接受可能於短期內死亡,因為雖然自己不完美,但已盡力做好該做的事,無大遺憾,無大愧疚,所以心安。孔孟的學問不就是『心安』二字嗎?」

我真喜歡孔子說的「丘之禱久矣。」這句話。《論語‧述而35

在此同時,寫email給同事與少數知道我生病的朋友,請他們不要來探病探病對病人是負擔,等出院休養後就可見面了。

十天後開刀,手術順利,切除左肺一葉,住院6天。

出院後一週回診,陳晉興醫師劈頭就說:「恭喜你是第一志願,是肺癌第1B,肺部腫瘤3.3公分,無淋巴及遠處轉移,不用化療,存活率五年以上。」內人立即聲淚俱下,向醫師道謝連連,我也鬆了一口氣,可以帶302畢業,也能再教三年屆齡退休。醫師要我服用友復膠囊,預防癌症復發,藥物有小副作用。

開刀前醫師雖已預測是初期,但最後還是得看開刀結果與病理報告才算數,所幸我堅持每年定期體檢,更感恩醫學進步與陳醫師高明的醫術之所賜,幸運逃過一劫但是回顧與死神凝視的這些日子,內心的憂慮與轉折、隱瞞家母、交代女兒們要照顧媽媽、玩笑建議內人將來不妨找個男朋友等等。從發現腫瘤到醫師宣布我一時死不了,一個多月來,我與內人都覺得像一場夢,是真實,又像是虛幻。尤其我已接受可能於短期內死亡,一回神,居然又是一條龍!手上卻多一張身心障礙手冊,提早半價坐公車

現在除了容易氣喘,身體狀況一如罹病前。為避免吸廢氣,不敢再騎腳踏車上下班,更注重運動,又開始打籃球,也告別凝視數十天的死神。不過那種老婆百依百順,女兒們乖巧充滿孝心的日子,也頗令人回味的。

 

麗山高中學生張維茜於得知徐茂瑋老師生病後,寫下〈等待〉一文,盼茂瑋老師能繼續陪伴學生度過人生中許多個關卡,繼續打太極,繼續與大自然為友,繼續當學生的心靈知己……

等待           張維茜

等待----

等待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段過程。然而,這次我所等的不是瑣事,而是一個答案。

「叩-叩」,教室門伴隨著「咿-嗚」聲被緩緩推開了,幾聲熟悉得「咳咳」清嗓聲傳來,是班導師-茂公。他大概又是受邀去外校演講之前來給我們小叮嚀的吧,距離學測只剩兩個多月,我們也就繼續埋首於書海當中,頭抬也沒抬。但是接下來的話,卻使我呆坐在位子上,彷彿時空瞬間凝結了……「同學們,老師前陣子在忙的事,我想是告訴你們的時候了。健檢報告下來,肺部這邊,一顆五十元硬幣大的腫瘤,推測是肺腺癌,下星期我就要住院,接著再穿刺、開刀。大考將近,你們要自己照顧好身體,注意飲食,注意保暖,抱歉老師這段時間可能沒辦法陪伴你們了。」他一邊比劃著,一邊微笑地安撫我們的心情,好像根本沒有生病似的,說完便默默離去。但此時此刻,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不安,低著頭直往廁所奔去。

我想大哭,想要像個幼童賴在地上大哭,害怕、掙扎、困惑、傷心欲絕,麕集內心深處,為什麼溫柔敦厚的茂公這麼早就遭遇生離死別的難題?為什麼老天爺要對這個德高望重的恩師開這種天大的玩笑?為什麼!他就像我的第二個爸爸,時時關心我們讀書累不累,需不需要去散散步談談心,他永遠都先想到我們。我想要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我等的是一個攸關生命的答案!為什麼!儘管內心極欲吶喊,卻似乎等不到任何一個解釋……

待我漸漸冷靜下來,和茂公相處的點點滴滴圈起了心窩的漣漪。國中的一次閱讀寫作營,我偶然來到麗山,遇見了茂公。高一開學第一天的第一堂課,是生命教育課,走進教室的竟是茂公!於是乎,我高中三年的生命教育課、國文課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緣分,高二、高三也在他導師的陪伴下,活出了全新的自我。靜下心來想,其實茂公一直以來都不重視功名利祿和物質的享受,但每一個和家人、和老師們、和我們相處的時刻,他總是真情流露,真誠地陪伴、傾聽;他到現在仍天天讀書,偶爾也寫書法,把握每個充實自己的機會。他的人生歷練豐富,總是盡心盡力享受每個當下。

「盡己之謂忠」,猶記得在上這個章節時,茂公帶著我們思辨的經過。何謂「忠」?盡己之謂忠。若是竭盡心力地享受每個階段,那麼人生的價值不已發揮到極致?便不愧對自己了。這是孔子告訴我們的道理,更是茂公時常提醒我們的。同樣是等待一個答案,我的緊張不安卻顯得不成熟,不斷胡思亂想使自己陷入死胡同。有時候,我們常常過於執著某些事情,執著於結果,卻忽略了一路上走來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蛻變。其實,轉念一想,將所學的儒家思想和生命教育課的經驗貫徹到生活中,人生還有許多景點等待我們去發掘。我們該擔心的不是無法預測的生命長短,而是我們盡力了沒有。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想,這個就是我在等的答案吧。這世上每一個禍、每一個福總不是單純的悲或喜,而是相依的。但是,豁達的態度卻可以把人生活得更精彩。

「該來的終究是要來的,我等它很久了。」這是茂公面對生命的態度,因為他將這一生活得淋漓盡致,早已沒有遺憾了。即使過著平凡的一生,但是憑著那股對教學的熱忱與一顆柔軟的心,他早已改變了許多小生命,化平凡為不平凡。

回家路上,望著碧湖時而因微風而圈起的漣漪,我的內心已不再如此澎湃難耐。在「等待」難題的解答,等待自我豁然開朗的過程中,我又成長了。不要為了我們無法掌握的事傷心掉淚,而是把握每一個當下,盡力享受人生。我相信,茂公還會健康爽朗地陪伴我們度過人生中許多個關卡,繼續打太極,繼續與大冠鷲為友,繼續當我們的心靈知己、最棒的高中導師。                      回頁首 

 

         17.誰來打掃校園      徐茂瑋       載於 Nownews 2017/07/26 12:00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726/2592856              

日前到台北一所男女合校的明星高中開會,中途上廁所,發現小便斗幾乎沒有黃垢,也沒有尿騷味,既驚訝又佩服。很多高中生不願意打掃,能躲就躲,躲不掉就「掃給老師看」,老師一走立即放下工具,更遑論最噁心的掃廁所。廁所是我觀察學校生活教育的重要指標之一,回家在Line、部落格表達對打掃的同學、班導師與行政人員的敬意,不久任教該校的朋友有些尷尬地告知,其實廁所是外包清潔公司打掃的。

原來我想太多了。

當教育現場分數成為最高價值,甚至是唯一價值,生活教育當然不值一顧。把孩子教養成專門生產分數的「分數雞」,所有妨礙「生產分數」的事都不重要。現實、功利,眼中只有分數,看不到「人」,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沒意義的打掃工作?這種卑微的工作不適合我。家長也認為我的孩子到學校是「求分數」,不是來掃廁所的。貴族學校的學生很早就不掃廁所,近年有些公立學校也跟進,由家長出錢,學校、老師也省得為掃廁所惹「客戶」不高興,一舉多得,有錢萬事能,大家樂得輕鬆。

 

撿狗屎體悟人生道理

阿文容易激動,高興起來嗨到不行,憤怒也常暴走,當他認為對方踩了他的紅線,罵人三字經是剛剛好而已,他是唯一敢在我面前重複罵髒話的學生。有一學期我的班級打掃校外的人行道,阿文抽到撿狗屎的工作,他一邊夾狗屎,一邊罵:「如果哪一隻狗在我面前拉屎,要把它塞回狗肛門。」我每天陪著阿文撿狗屎、聊聊天,也陪伴其他打掃的同學。告訴阿文:「如果你願意撿狗屎,將來沒有你不能做的工作,也不會只有22K。」第一段考過後,打掃抽籤時我宣布阿文不參加抽籤,繼續撿一學期的狗屎,當下阿文默默接受。我事先與家長商量,要用撿狗屎來磨練阿文的心性,期望他不要心浮氣躁,家長信任我,欣然同意

阿文高三時,有天我在校園遇見他,與他打招呼,接著要和他說話,他將食指豎在嘴唇,發出微微噓聲,再輕輕揮揮手,示意我離開。我是有智慧也見過世面的老頭,罩子一放亮,啊~哈!有「學長殺手」之名的小可愛,就在阿文附近,老頭知趣地離開告白現場。

一星期後,我問阿文:「告白成功了嗎?」阿文垂頭喪氣地搖搖頭,嘿,總算給我逮到發飆的機會。「你滿口髒話,哪個女生會喜歡你?你的情緒高低起伏那麼大,誰受得了?你不改,我保證你的情人一定離開你!」阿文不發一語,乖乖聽訓,此乃前所未有。

約莫十多天之後,在教室聽到阿文又罵一個單字,我當場斥責:「你怎麼又罵髒話!」阿文誇張地低下頭,激動地說:「我已經忍了兩個禮拜沒講髒話了,剛才是一時不小心,對不起!」

我終於了悟禪宗的當頭棒喝!也印證困頓使人成長,危機就是轉機。

阿文畢業後寫信給我:

高二您指定我撿狗屎時,只淡淡地對我說:「如果你能學會做低賤的工作而不抱怨,那這世界上就不會有你做不來的事了。」如果能以一件事來警惕自己一生的話,那想必就是這件了。

 

打掃中溫水煮青蛙

小婷喜歡文學,是個文靜、細膩的女生,高二打掃學校的中軸大道,高三掃國文科辦公室,畢業後寫信給我,說道:

例行的打掃工作,您每天來催促我們。盡自己的本份和感受周遭事物都是您時常教導我們的。打掃時看著校園裡盛開的花朵與一草一木,觀察國辦裡老師的總總神情,都讓我覺得清掃中軸和國辦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豐富起來,同時也感受到清潔完的成就感,想起以前乾淨的中軸,就覺得現在的學弟妹掃得真不及格。

 

還有一隻被我用溫水煮熟的青蛙,阿儒說:

我慢慢摸清楚了您的教導模式──溫水煮青蛙。您對我們不嚴重的壞習慣,總是柔性勸導,當我再犯同樣的錯誤時,神出鬼沒地現身,像唐僧對悟空一樣,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導。日子久了,不管是不想再被老師一次次的約談,還是真心向善,我發現已經不由自主地把您的教誨刻在心中,一點點地向前進步。打掃就是例子,從前都是被惰性奴役,到現在我還是不喜歡打掃,但已經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掃把。這個轉變連我自己都驚訝不已,原來這兩年已經不知不覺地被煮熟了呀。若是當時您嚴厲的責罵我,我一定反彈,並且到處和您作對。想到這裡才發現,我也默默地學了一課待人處事的道理,若領導者以強硬的手段,只會激起更大的反彈,唯有以柔克剛才能真正使人臣服。

 

教育無所不在,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化育孩子的良機,老師陪伴著孩子在「群體」中摸索、體驗與領悟生命的意義。早自習、午休保持安靜的空間,讓「別人」可以休息、閱讀、寫作業等;課堂中討論時踴躍發言,「別人」發言或老師講述時專注聆聽,學習獨立思考、判斷是非與價值澄清;分組學習、團體活動或社團課融入團隊,學習與「別人」分工合作,接受被領導或領導人;課餘與同學們如兄弟姊妹,學習關懷「別人」,也被「別人」關懷,如同爸爸媽媽對我的關懷;遇到心儀的對象,學習告白、學習戀愛、學習失戀,也學會療傷止痛;孩子有好表現(不只是成績)老師分享他的快樂,失意、困頓時老師陪伴。孩子的人格陶養、品德教育、學習能力與價值觀都在其中矣。青蛙就是這樣煮熟的。

今年五月的班聯會主席改選,我的幾位高三學生來向我抱怨:「老師,他們的政見居然是廁所清潔工作外包!怎麼可以選他們?學弟妹不就沒有機會學習掃廁所了。」掃廁所、撿狗屎、打掃教室與維護校園清潔,多為一般人不樂意的工作,既然孩子的學習無所不在,怎不利用打掃校園的機會,讓孩子透過勞動,學習為人服務,學習承擔責任呢?老師陪伴著孩子與孩子討論「為什麼要打掃?」[1]「環境整潔是否必要?」「打掃是學生的義務嗎?」「服務別人、為別人著想有麼意義呢?」[2]於陪伴、思索、討論與體驗中,雖不能確定每一位孩子會有多少收穫,但真誠且樂於陪伴的老師,看到孩子逐漸成長,願意承擔,必定會有許多驚艷、感動與滿滿的豐收。

最後,奉勸出錢請清潔公司的家長們要不要翻轉思維?孩子用點心思掃廁所、維護校園,升學考試少不了幾分,卻可能培養終身受用的人格特質。


[1] 請參閱〈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徐茂瑋 http://www2.lssh.tw/~life/03_02.htm

[2] 請參閱〈入則孝,出則悌──誰怕22K   徐茂瑋  nownews  2016/12/01 http://www.nownews.com/n/2016/12/01/2324094                     回頁首

 

18.聆聽、閱讀、思維、內化──給麗山高中101班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看到孩子的成績請先別急著下判斷,畢竟這是孩子高中生涯的初試啼聲,三年還很長,更遑論人生是長久的累積。是故,我關心的是如何奠定孩子一輩子的重要基礎,即使高鐵時速近300公里,但是教育永遠沒有高速與捷徑,只有紮實的點滴累積,所以別急於以分數評斷孩子,放緩步伐,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能力,安身立命、好成績、寫作能力也由此而來。

今年我以「聆聽、閱讀、思維、內化」做為本班的班訓,我書寫此八字,鈐上「歡喜」印於引首處,落款曰:「二三子志之。」裱框懸之教室,期勉孩子瞻望、默誌、實踐之。

現代人對喪失聆聽的能力與習慣,往往不以為意。孩子於課堂中、對話中常不能或不肯專注聆聽,即使是極為精彩的內涵,孩子總會有許多的藉口不願意聆聽。此外,有不少孩子缺乏聆聽的能力,聽完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一席話,抓不到要點,就如同閱讀文章後,說不出文章的大意。培養孩子專注聆聽的習性,聽課、傾聽家人朋友、聽自然的呼吸、聆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學習與自己對話。訓練孩子聽完一席話寫下摘要、主旨或心得,讓孩子學得聆聽的能力。

閱讀是吸收學識最容易的途徑,然而很多人將閱讀窄化為「讀課本」,其實學習何嘗能分課內與課外呢?人生百態及萬般滋味豈是教科書所能道盡!十年前還有家長向教務主任告狀:「徐老師到高三了還教學生讀課外書!」主任立刻回敬:「現在學測題目非常靈活,不讀課外書一定考不好。」大量閱讀各領域的好書是孩子素養的基礎,陸放翁教兒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如果缺少深厚素養與人文關懷,縱有再高明的畫畫技巧,還只是畫匠,米勒的《拾穗》與《晚禱》即為明證。科學家與各行各業亦然,出類拔萃者不是只靠專業的技術而已。

閱讀將為孩子開啟無數扇窗扉,每週我為孩子準備2B4正反面的文章,今年特別安排主題閱讀,第一週「給高一新生的基本功」,我選了劉炯朗校長的〈教養和教育〉、黃崑巖教授的〈抉擇、高希均教授的〈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等六篇;第二週「與陳長文學溫柔」,陳長文寫給他智障兒的公開信〈這是祝福不是詛咒〉,及其後記〈智障兒不是討債者 父母也不是受罰者〉……等三篇;第三週「世界自殺防治日──珍惜自己珍惜家人」,因為正逢9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以黃春明的詩〈國峻不回來吃飯〉,及其散文〈我知道你還在家──孩子,我感到難過,但也為你驕傲〉,並配以《中國時報》的社論〈世界並不完美,你也一樣〉、洪蘭教授的〈絕不自殺〉……等文章。接下幾週分別是「學習如何學習」、「颱風日思索『死亡是什麼』?」、「態度萬歲」、「學書法以讀書與做人為起始點」……等。以上的文章都同步掛在《徐茂瑋網頁》上,歡迎瀏覽,並敬請指教!此外,每位孩子手上都有一本經過我審核的班書,隔兩週傳給下一位,孩子可閱讀不同領域的好書。

開學之初,以龍應台的〈政治人的人文素養〉,及《中國時報》民國95年開春的兩篇社論〈新春三願:收支平衡、作息平衡、關係平衡〉、〈尋找台灣集體失落的生命品質〉,由三篇文章的題目可知其主旨,皆直指安頓自我之道,條理清楚完備的論文。可以練摘要,也是開拓眼界,提昇生命境界的基本功。學習後給孩子做回饋表,大體上孩子的反應不錯,選擇最後四題供您參考:

7.你學會做摘要的方法嗎?
一定會0人 會14人 普通 14人 不會0人 一定不會0人
8.你做了三篇摘要後,認為學習做摘要是必要的嗎?
非常必要4人 必要17人 普通 7人 不必要0人 完全不必要0
9.你將用做摘要的方式閱讀重要的文章、書籍嗎?
一定會0人 會6人 普通 18人 不會3人 一定不會1人
10.你認為做摘要對你的課業學習有幫助嗎?
很有幫助3人 有幫助 20人 普通 5人 沒有0人 完全沒有0人

如果孩子肯踏實地跟著閱讀,長期下來將有多少增長呀!然而,目前教學現場最大的困境是:老師怎麼能吸引孩子,亦步亦趨追隨老師的教學。此為教學三十年的我當下的最重要課題。我常有懷才不遇之嘆,某最高學府中文系名教授曾云:「別以為我們在X大教書,現在臺下眼睛發亮的,沒幾對啦!」

聆聽、閱讀之後要思維,老師說的、書上寫的不是全盤接受,亞里斯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我更愛真理」,宜為學習座右銘。教導孩子學習時先了解「是什麼」,再問「為什麼?」然後「對不對?」這樣的理論我接受或反對,依據什麼接受?或依據什麼反對?以理性思索,以理論論述,不可只有情緒性的語言,「因為我喜歡」或「我討厭」。長期的思維、批判、分析、整合……,推理能力、思想體系由此建立。

人格涵養、品德教育最難的是,容易流於形式管制、空洞言教。然而經由聆聽、閱讀與思維,尤其是領域的寬廣、思維的縱深,逐漸會有精密的價值觀,何者當為,何者不宜,孩子會有自己的見解,此即內化。內化的涵養與品德是實踐的原動力。

有了思想體系、價值觀、判斷能力,人生目標也由懵懂而漸清明,此時孩子是不是更能自律?更能為自己的前程著想?大概您不必逼他去讀書了!

歷史博物館正展出「台灣水彩100年」,我請孩子利用課餘去欣賞水彩畫,凡欣賞「台灣水彩100年」者,給一個100分的美感作業分數,若與家人一起欣賞者,再給一個100分的家庭溫馨作業分數,未參觀水彩畫展者分數不受影響。117日星期五下午的班週會,我們將赴故宮博物院欣賞「晉唐法書名蹟」,我也為孩子上了簡單的書法欣賞課,期望孩子學習欣賞藝術。畢竟美感經驗、美學素養提昇人生的品質。

如果您同意一愚之得,先放下分數、名次,不要急著送孩子去補習班,晚上多與孩子吃晚餐,閒聊學校瑣事,飯後與孩子閱讀、評論文章,當然孩子也得預習、溫習老師所教的課業(高一學生每天至少要兩小時)。同時與孩子討論,要割捨什麼?關掉電視?少打電玩?減少MSN?但是運動、睡眠皆不可少。

敬祝

闔府家庭會議成功!

書香盈室!

101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注:週六、日該是孩子與家人相聚之時,除了正式活動如校慶等,我不會要求孩子到校。                                      回頁首

         19.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給102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歡迎貴子弟來到麗山高中,展開另一階段的新生活,冀望孩子一切順利!

我是貴子弟的導師及國文教師,剛剛帶完一屆畢業生,第三屆的孩子在各項比賽及升學都有亮麗的成績,尤其是升大學的表現,遠勝過幾所入學成績比我們高以及相近的學校,這是幾年來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些成效固然可喜,但我們並不驕傲自滿,何況除了升學外,還有更重要的教育核心目標值得付出,是故,請不要只聚焦在孩子的成績,該教授給孩子更廣擴、更深沉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就以近日沸沸揚揚的髮禁來說,時勢至今,我以為就順勢開放吧!但是家長、老師該由穿著的禮儀、美學、衛生、健康、時間、金錢……等,教育孩子獨立自主。留什麼髮型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孩子有健康的審美觀,不是商業廣告形塑的造作美,不隨著資本主義的商業行銷操縱,而能獨立自主,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豈不比管孩子的髮型而不斷對立更有意義?

其實,我現在最關切的是孩子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我認為教育部才該下令全國國、高中全力衝刺這三項管理的教育,為什麼?孩子打電玩、上msn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第二天怎麼上學?不是遲到就是課堂上打瞌睡,大學的一二節開不了課,因為大學生起不了床。豈不要教時間管理?孩子翻臉跟翻書一樣,對越親近的親人越兇,經常賭氣,心情不好不知如何排遣,很難明確表達心中的感受,各種負面情緒長期鬱積胸中。而開朗的心胸、快樂的性情並不全是天生的。豈不要教情緒管理?年輕人中「月光族」比例越來越高,甚者辦現金卡以卡養卡,債台高築。豈不要教金錢管理?我寧願將時間、精神用在與孩子討論、探索這些問題,而不願在染燙髮上與孩子們永無休止的對抗。

那麼,什麼該是教育的核心目標?我一直以為安身立命最為根本。家長常為孩子不用功、好打電玩、生活規範不好、生活散漫……等等而煩惱,追根究柢只在於孩子沒有安頓好自我,不知生命的價值與方向,其實,這也是人生最難的試題,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不得其解,更因此得趁早指導孩子,當他的生命有了懵懂的方向,動力也就來了。

在要求快速的現代社會,人們都失去耐心,連百年樹人的教育也被苛求要速成,所以,請您要有耐心,高中的第一年孩子將會奠定一些基礎。我為孩子定的班訓是:專注、聆聽、閱讀。

專注是現代人欠缺的特質,你我都不易專注,畢竟五光十色的紛擾太多了,孩子也飽受誘惑。假使有機會學學靜坐(無關宗教),當有助專注。孩子如何能自覺專注的重要,一方面由師長提醒:上課時嚴格要求專心聽課,由外而內;一方面孩子多一點自制,由內而外,長期下來會有功效。然而,如何能使孩子自覺是關鍵。

現代生活的繁忙、焦躁使人無法耐心聆聽,指導孩子放慢一點腳步,聽聽自己心靈的聲音,聽聽身體的聲音,帶孩子登上麗山的後山聽聽風聲、鳥囀、蛙鼓,在教室聽聽老師說什麼,回家聽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和樂之聲,聽五月天,聽伍佰,聽古典樂……聽什麼都好,但是一定要專注。

閱讀是知識學習的最快速方法,也是考上好大學的不二法門。一綱多本以後完全打破課本與課外書的界線(其實本來就不該有界線),大量閱讀各領域的好書,是奠定考大學的實力,也是終身學習之道。每週我會發下二、三張國文閱讀補充資料,為了不浪費紙張,三位同學共讀一份,同時會掛在《徐茂瑋網頁》上,另外我上的「生活哲學」課的講義,也會印給同學讀。並將成立「班級圖書庫」,與同學討論要一起讀那些書,怎麼輪流。期望藉由這些方法,提供孩子閱讀的溫床,一旦培養好閱讀的習慣、興趣與品味,孩子就離終身學習不遠了!

由髮禁到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再從安身立命的教育宗旨延伸出高一的班訓:專注、聆聽、閱讀。都只為陪伴孩子走過生命中重要的三年──然而,請問有那個三年不重要?所以,請您珍惜每一個與孩子在一起的當下!陪伴孩子走上他最愛的人生的路,其他的,該是過眼雲煙。

您的孩子如有任何的問題,敬請隨時聯絡、指教。敬祝

闔家平安喜樂!

麗山高中102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十日

本文載於《生命教育114期2005.09.16.》回頁首

20.理性、自律與關懷──給203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歡迎貴子女與我結師生緣,您與我結親師緣,盼望我們一起努力創造美滿圓融的善緣!

亞理斯多德定義人為理性的動物,肯定理性是人的本質之一。情緒的作用則往往與理性對立,情緒上讀書讀得心煩氣躁,理性要求:「為了月考,讀吧!」成績不佳已很難過, 還要被碎碎唸,想逃離卻遭理性拉回;學生不聽課還頂嘴,真想破口大罵,理性告訴我:「身為老師當溫柔敦厚。」理性與情緒的拉鋸戰每天都要上演許多回,究竟誰勝誰負唯有自己知道。

情緒並不是負面的,是我們生理、心理傳遞的訊息,宜有適當的滿足與疏導,不能一味壓抑;恣意放縱情緒不知節制,才是禍端。理性是理解、思考、判斷、抉擇……等的作用。一般而言,凡是符合理性的行為、信念或欲求,我們就該選擇它。透過學習、體悟、思辨使我們的理性更趨圓熟,生命智慧更完滿。是故,理性是重要的生活態度,我們的孩子宜學習以理性面對人生。身教要在言教之先,「有諸己,而後求諸人」,身為師長的我們,平日就宜理性的與孩子互動,同時訓練孩子論述的能力,盡力先放下情緒,平靜地看待孩子的問題,理性地與孩子討論、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因為人的有限性,理性亦不是萬靈丹,不是有了理性的生活態度,所有問題即迎刃而解,然而,理性的確能減少因為放縱情緒而帶來的困擾!

自律是個人的行為完全由自己決定,沒有其他力量介入,自律為理性的高度表現。自動自發的學習、自我期許、獨立自主,都是我們希望孩子具備的特質。隨著理性思辨能力的增長,觀念內化,自然而然,正向的人格特質於是養成,自律亦在其中!

人際關係是一個人生命圓滿與否的重大關鍵,尤其與家人的關係。當贏得全世界的財富、權勢,回到家沒有一位家人與之分享,與親人形同陌路,如果說此人毫不在乎,您同意嗎?家人、親戚、同學、朋友以及孩子將來的事業伙伴,都與孩子的生命密不可分,所以如何與人相處,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從小該學習的。我以為真誠主動的關懷別人,是孩子最容易學習的途徑。有一節上課前,同學正好來辦公室,遂請同學為我帶走講義,上課鐘響起的同時,有人因急事找我,將擔擱兩三分鐘,我一時忘交代同學先發講義,心中正嘀咕,來到教室,見同學已發好講義,我看到的是一位美麗天使!貼心與主動,我將一輩子記得曾有這麼一位天使溫暖我──雖然她只是舉手之勞。

我們將孩子的人生拉長來看,當下的成績、升學不會是最重要的,正向的人格特質才會是最深遠的影響。身為老師的我,當然會在學業上全心全力教導孩子,幫助孩子考上理想學校,但是,我會更在乎孩子能否在我的誘導下,培養理性、自律與關懷!因此,這一年我將理性、自律與關懷定為班訓,也是我這一年的教學目標。

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非常多,只要孩子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您隨時與我聯絡。敬祝

闔府平安喜樂!

203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回頁首

21.給高三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

您好!似乎是轉眼之間,孩子已升上高三了。如果您細心回顧,縱使是跌跌撞撞中,兩年多來,令嬡已從懵懂的少女逐漸蛻化為懂事的青年,也大概構建了粗糙的人生觀與方向,當然,都還不夠成熟、圓融。然而,看著孩子的成長,固然充滿喜悅與衷心的祝福,內心卻也不免憂心忡忡,怕孩子走錯路,怕孩子不知道安頓自己,怕孩子成績不好考不上理想大學,怕一大堆事情,只恨不得能替她們擔負起人生所有的擔子!不過,再平心靜氣的想想,人生的路還是她們自己得走的,父母、老師總有鬆手讓孩子展翅高飛的一刻,我想此時是不是我們該思考:孩子的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已逐漸成形,我們是否要漸進式的鬆手嘗試著把孩子當一位與我們「大概相當」的成人來看待,以平行的地位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聽聽她的想法,或許您會訝異:我的寶貝居然有這麼深刻的見識與成熟的思想。真的!調整一下角度,您可能會同意我的說法。

雖然,我們要視孩子如同成人,但畢竟她們還不夠成熟,我們一邊鬆手,一邊還要在旁隨時提供支援,尊重孩子而不是放任。因之,在一鬆一緊之間的拿捏,就是在考驗我們這些父母、老師的智慧與器量。都不鬆手,把孩子當小學生一樣的管教,是父母最輕鬆不傷腦筋的方法。一旦鬆手,可能要橫生許多枝節,我們一起加油吧!勇敢面對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高三是高中生最辛苦的一年。迎面而來的是新課程的學習、舊課程的復習;接踵而至的是小考、復習考、月考、模擬考……等,似乎永不止息的考!考!考!永遠不夠用的時間要如何調配,讀書計劃怎麼辦?就是一連串的困境。推甄入學、申請入學、大學聯考要如何抉擇?更是日思夜夢,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未必得到解決。睡眠不足、青春痘、胃痛、頭痛、焦慮、內分泌失調……等症候群來了,我們除了心疼、擔心之外,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我有以下的建議:

首先,不要把我們對孩子的關心與期望變成施與孩子身上的壓力。又是老話重提,看到孩子的成績,先別急著指責,多一些包容與鼓勵,畢竟孩子也不希望自己考不好。過去的不夠用功,固然是造成今日成績的禍首,但已無法挽回,更重要的是如何規劃這一年,不妨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檢討。我常告誡孩子:「現在第一名不必得意,只要一個月不讀書就可能名落孫山;最後一名也不必喪志,只要你趕快努力仍可上榜。要做烏龜,不要做兔子,要每天點點滴滴的努力,持續到終點。」所以,現在孩子是站在他一、二年級努力的基礎之上(有人站的高,有人位置較低),肯努力的就不斷向上攀升;反之,則向下落。現在的成績還不是決定性的成績,如果一、二年級培養的讀書方法不至於太離譜,肯努力自然大有可為。特別是最後一個月左右,學校課程大概都已結束,是孩子的最後衝刺期,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我已數次叮嚀孩子,請她們得預先規劃並選擇適當的讀書場所,也請您協助。

其次,做孩子的精神支柱。在這最辛苦的一年,孩子須要您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情緒不穩時、遇到挫折時、徬徨不知所措時,多給與正面的鼓勵與精神的支撐。恕我直言,請少責罰,避免翻舊帳、冷嘲熱諷。我並非主張「升學第一其他一概不管」,而是希望我們以多包容的態度來陪孩子走過這一段艱辛歲月。其實,待人不是本來就該多包容嗎?

再者,注意孩子的飲食、作息起居。健康是一切的本錢,正常的飲食、作息與適當運動是健康的基礎,尤其避免熬夜,甚至日夜顛倒。

最後,指導孩子減輕患得患失的心理。過度的得失心常是成功的障礙,要為孩子心理建設之前,我們先得處理我們的得失心,因為「身教重於言教」,孩子能敏銳的覺察父母、師長的言行不一。我一向服膺儒家的「盡人事,聽天命」,考前盡力協助孩子,期望孩子能發揮潛力,結果不論成敗,我們依然得一秉初衷的指導孩子、包容孩子!

兩年多來,感謝您對我的支持與指導!我們再一起陪伴孩子走過這最後衝刺的關鍵!敬祝

閤家平安快樂!

高三愛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八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十一日發表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回頁首

22.給302班家長的信──請放下小烏龜

親愛的家長:您好!

暑假中孩子開始進入高三生涯,您是否感受到他的努力與壓力?或是因孩子不如您的預期,使您渾身不對勁,又不知如何應對?我看到孩子們的焦慮普遍升高,有的已進入狀況──明顯自律──早上不遲到、中午12:30準時午睡;當然還是有人遲到連連,上課睡覺、打混、玩手機……。老實說,多鼓勵、打氣、陪孩子聊聊,有時也板著臉訓訓孩子之外,我帶了這麼多屆畢業生,依然沒有特效藥。秉持一貫的課業教導、心理輔導、策略指引,加上高三生最需要的陪伴與傾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高三生涯,不自亂陣腳,做孩子的後盾,帶給孩子溫暖與安定。

人生的路那麼長,一次升學考試影響的只是未來四、五年的求學環境,絕不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前途。是故,我及其他老師當然會盡全力教導孩子創造最佳成績(是孩子最佳的成績,而不是與他人比較的成績),但亦然眼光放遠繼續培養孩子的人格特質、學習能力與待人處事之道。

素來鼓勵高三學生做一隻小烏龜,現在的實力是高一高二累積下來的,有人站在高處,有人居中,也有人處下,但距離學測或指考仍有一段時間,一步登天不可得,像蹻捷飛躍的白兔亦不可能,焦慮、緊張反而影響學習效率。看清此一現實,認命做一隻小烏龜,每天慢慢爬──因為絕對快不了。不要管前面的兔子或其他的小烏龜們,只管自己,調整好情緒,讓自己平靜、穩定一步一步向上,而我們這些老烏龜在旁陪伴打氣。小烏龜居於自己高中三年學業的巔峰參加學測,既已盡力,I did my best. 坦然接受結果。若不滿意,再重新出發,繼續爬坡,再創更高的高峰,參加指考。不與他人比較,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悅納自我創造的成果。若還不滿意,捲土重來,亦無不可,但不懷憂喪志,不妄自菲薄,因為我的確盡力了。

我更以為人生所有的追尋都宜以此態度對待之,每天持續地努力──慢慢爬,盡一己之力。已盡人事,然後聽天命,所謂天命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先天稟賦的限定,以及現實的侷限。NBA明星球員喬丹是青少年的偶像,我問學生:「如果你用喬丹的兩倍時間練球,會有喬丹的成就嗎?」學生都會搖頭。縱使體能、身材與喬丹相仿,但還得有支持系統、好教練、NBA的好環境等助緣,只要缺一助緣,即可能功敗垂成。所以天賦及現實的限制,使人的發展有極限,人生閱歷越豐富者越能體悟人的有限。但若因此喪失發憤向上之心,便墮入消極虛無之途;反之,確知人的有限,明白實現自我的不易,創造生命巔峰的可貴,更能激發自我活出精彩的一生!

兩年前在一工作坊,巧遇十多年前的學生,現已任教高中數年。她特別與小組分享當年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的小烏龜理論撫慰了她最慌亂的心,使她平靜下來,真的做好小烏龜。當老師後也一再以此安撫她的學生。

雖有小烏龜理論,但高三生依然患得患失,我總戲稱是人格扭曲的一年,如此受虐、自虐的一年,孩子的收穫只有上XX大學嗎?或者可以順勢指導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考大學的關鍵是EQ,不是IQ,因為IQ已定(而且是父母的基因該負責),EQ卻可以藉此危機訓練。我要求高三生第一件是「認命」,打心底接受自己是高三生,已進入非常時期。其次得「割捨」,線上遊戲、MSN、熬夜打手機等耗時過多者都得割捨與節制。然後「自律」,作息正常、依計畫讀書、複習,甚至運動、娛樂都得要求效率。繼之以「規劃策略之能力」,策略錯誤浪費時間、精神。最後,以「毅力」貫徹之。

「一切揭曉後,不論結果是否如意,坦然承受,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喪志。」平日即教導孩子如是處得失,此得失哲學,身教永遠重於言教,若孩子一旦表現不佳,父母師長顯露失望之色,所有言教皆成虛偽。孩子如此奮鬥一年,其中辛酸艱困,過來人方知,然而,認真用心走過這一段的孩子,心中了然:「我有多少能耐?我能掌握自己,當再次面對類似生命困境,我能克服它!」若孩子至此境地,他考上那一所學校,是不是不那麼重要了?

日前在校園遇一校友,「你讀得好不好?」孩子毫不遲疑:「不好!」「你不喜歡你讀的系?」「對呀!」高三生選校系一事常導致親子衝突,年年戲碼不變,我一向主張尊重孩子,從旁協助指導,讓孩子抉擇並負責。高三仍該利用有限的時間探索自己的志趣,縱使孩子一時找不到,上了大學還可繼續尋覓,永不嫌遲,只是請爸爸媽媽適時地放手,多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台灣的孩子不愛上學、不愛讀書,因為上學、讀書都只是升學、就業的「工具」,當學習只是「工具」,何來樂趣?登山或郊遊時心中只有目的地,沿途的登高、行走是不得不的「工具」,對藍天白雲、山光水色、鳥語花香視而不見,走這一趟路不但索然無味,甚至是「酷刑」,孩子的上學不就是如此?如何使學校學習不只是「工具」,於此無法論述,然而,協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獲得愉悅與充實感,則是老師與家長該努力的方向,使學習本身亦具有「目的價值」,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學習效果也會提升。如果同意我上述的說法,那麼是不是更應該協助孩子尋找志趣,尊重孩子選擇大學學系,不要讓讀大學成為獲取高薪工作的「工具」,再度墜入另一個「酷刑」。如果選擇的學系是孩子的志趣,學習的過程將比較愉悅與充實,縱使辛苦、挫折,也容易甘之如飴。將來進入職場,工作不只為了養家活口,而是理想的實踐。工作=興趣=自我實現,樂此不疲,是不是比較容易有成就?是不是比較容易有幸福感?這樣的人生能不精彩嗎?

所以,請爸爸媽媽適時地放手,多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未來的日子,孩子將面對許多難題,需要我們共同的協助、輔導,如有任何問題敬請告知,若有學校當改善者,請不吝賜教!敬祝

闔府平安喜樂!

302班導師 徐茂瑋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回頁首

23.升大學,是生涯的中繼站而非終點站   徐茂瑋  親子天下 2017-04-18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367

考大學雖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但對高三孩子來說,他們是正走在這個關卡上的主角,難免焦慮、得失心重。師長們如何在此階段給孩子適切的回應,陪伴他們勇闖高三最後關卡?任教高中38年都當導師的台北市麗山高中老師徐茂瑋分享了他的建議。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目前各學系正陸續放榜中,最幸運者錄取夢寐以求的學系,過了升大學的關卡;次者錄取不怎麼喜歡的學校或學系,正苦惱該不該報到;連備取都沒有的完全落空者,「算是」運氣尚佳,傷心失落一個星期,擦乾眼淚再重拾高中課本,離指考還有兩個月左右可以衝刺。還有一類不知是「幸」或「不幸」,被吊在半空中的備取者,這是最令我憂心的情境。他們只能苦苦等待,別無他策,我曾有位學生每天魂不守舍,無法聽課,更無心複習指考科目,焦慮、無助,完全不知所措,就是等、等、等⋯⋯一直等到5月中旬,還好他備取上台大中文系。學生說:「如果落榜,只剩一個多月,不知道要如何應付指考。」如果孩子真「不幸」到此地步,更需要家長與老師們的支持與協助。

 

禍福相倚,以平常心面對結果與未來

我們暫且把時間拉回3月中旬,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公布的那一天……

篩選結果公告後的第一堂課,一如往年,我第一句話就說:「首先恭喜未過門檻的同學,可以專注、安心地準備指考。」接著說:「過關的同學,嚴峻的挑戰才開始。」轉身於黑板上書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禍福相倚,人生的路本來就是高低起伏,正如月有陰晴圓缺。學測成績如意與否?申請學校能不能通過第一階段篩選?都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更何況此階段只是升大學的「中繼站」而已,一切都在未定之天。所以我教孩子們:「喘口氣,與家人認真、周延地思索、討論下一步棋要怎麼走。」

準備指考的同學,查清楚想念的學系「採計科目及方式」,並確認自己是否符合「學科能力測驗及英語聽力檢定標準」(註1) ,擬定學習策略與計畫,希望所有科目均衡發展,或是側重某幾科目,甚至放棄完全不採計的科目⋯⋯確認之後,割捨不重要的「欲望(註2)」(如: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誘惑),勇往直前。

通過門檻的同學,先將過關的幾個學系排序,用較多的時間與精神投入排序在前的學系⋯⋯當天我教學生的人生態度:「禍福相倚,得意時不要忘形,失意時不可喪志,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高低起伏。」不只是對治當天的困境,依然適用於當下,也是終生的人生哲學。

不論當下的處境是:指考鬥士、上榜者、申請中、備取中,或剛剛成為指考鬥士者,未來的禍福都不定,但可以掌握的是當下。上榜者,繼續認真完成高中學業;等待者,設法穩定情緒(難度極高)學習第6冊與複習;指考鬥士,依原有策略,埋頭奮鬥;「新指考鬥士」,與其自艾自怨不如發憤圖強,仍然大有可為。

指考放榜後,還是那句老話:「以平常心看待結果。」對結果滿意的,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規劃,大學生涯又是另一階段的開始,「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大學不是任你玩4年;不滿意想重考的,好好思量,擬訂計畫與策略,勇敢前進;不想讀大學也是好選項,顛覆高中3年既定思維,海闊天空,任你遨遊。

 

玩味得失,師長該給予「關懷、傾聽、陪伴」

曾經有位家長告訴我:「我了解我女兒,她應該讀藥劑系,一個月5萬多元的薪水最適合她。」我勸說無效。有天父女在家中為此又起衝突,女兒拿著水果刀將自己關進浴室,父親撞開門奪下刀,當晚媽媽帶女兒去吃牛排。我以為大和解了,填志願時爸爸還是堅持藥劑系,「聰明的」女兒分數不夠,沒上藥劑系,念了化學系,現在從事相關工作也蠻快樂的。

我的高中同學林鴻信,原來念丙組要當醫生,不知他心理怎麼轉折,轉組考哲學系,如願以極高分榮登台大哲學系狀元,讀到大四又轉念要行醫救人的肉體,同年考上陽明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服完兵役白天學醫,晚上又於台灣神學院研讀神學。學醫4年後決定放棄醫學,改為拯救人的靈魂,專心研究神學。林鴻信到德國杜賓根大學取得系統神學博士學位後,又赴英國諾丁漢大學神學系再得哲學博士,曾任台灣神學院院長多年。他說:「還好我放棄醫學系,不然台灣多一位不快樂的醫生。」

我任教高中38年都當導師,樂此不疲,還剩3年就得強迫退休,十分珍惜我的教學志業。學校日總告訴家長:「常被您的孩子氣個半死,但因為我熱愛教學,所以我甘願受。每天到學校都很快樂,每個月就有一筆錢進入我的帳戶,我的教學工作,目的價值遠遠多過工具價值,因此我不覺得工作辛苦,相對的人生幸福感也提高。所以建議讓您的孩子選擇他喜歡的學系,因為喜歡,會樂於學習,良性循環,也比較可能學得好。將來有可能於此領域工作,由於願意付出,容易有成就,幸福快樂就不遠了。」

我常戲稱高三是人格扭曲的一年,有時候家長也扭曲了。「關懷,傾聽,陪伴」是師長的天職,高三生此刻更是需要「關懷,傾聽,陪伴」的家長,當孩子有困難時,提供諮詢或資源,給予理性的建議與精神的支持,不操控孩子的選擇,尊重、信任孩子,他們已經長大,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選擇他要走的路。

高三是辛苦的一年,卻也是學習人生課題的好時機,追求的目標未必可得,得之,是樂?是福?失之,是苦?是禍?仔細品嘗個中滋味,將來還有得玩味呢! 回頁首

 

24.懃懃懇懇引領孩子閱讀

閱讀可以豐富生命的色彩,深化生命的內涵,提昇生命的境界。

很多家長只在乎學生的分數、名次,殊不知分數、名次是表象是末節,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才是根本。閱讀又是學習活動的關鍵,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品味、閱讀習慣更關係著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是故,閱讀是教學的重要環節。

閱讀的培養該開始於嬰幼兒,父母為孩子朗讀書籍,隨孩子的成長而朗讀適宜的書籍,並提供閱讀環境:一、書香門第──家有藏書;二、帶孩子上書局、圖書館閱讀。不間斷地與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與充實感,不但親子關係佳,家庭氣氛融洽,而且孩子的閱讀興趣、能力、品味與習慣都建立了,終身學習亦在其中。

這樣書香家庭的孩子學習狀況大概都不錯,學業成就亦佳。教到這般孩子,教師是他的另一位閱讀伙伴。但是,在現實的教學第一線上,教師遇到的孩子很多是缺乏閱讀習慣的(各校差異大),尤其近年來拜科技所賜,視閱讀文字為畏途的孩子比率越來越高,教師教學時受的挑戰也水漲船高。因而,引領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是今日各級教師的重要任務。要怎麼帶?恐怕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姑且談談筆者的過海之道,敬請斧正!

一、閱讀報紙,蒐集好文章

報紙副刊是中文報紙的特色,三十年前副刊獨領文壇風騷的現象雖已不再,但副刊仍有相當多值得讀的好文章,報紙解禁後,副刊版面增多更顯多元化,閱讀副刊蒐集好文章,便成為筆者每天的功課。

先閱讀報紙(不只限副刊),遇好文章,再上電子報下載文章(直接讀電子檔較傷眼),寄給同事及願意閱讀的孩子,並將文章分類儲存檔案。

選擇文章的標準──適合孩子閱讀者。只要是對孩子的思想、人生觀、生命智慧、語文能力、待人接物……等有益者皆宜;社論、散文、小說、詩歌、報導……等形式都不拘;文、史、哲、藝術、科學……各領域都可以,且不宜偏廢;難度宜與孩子的程度相當或稍高,低於程度與過高者不宜;具趣味性者最佳,但嚴肅者亦不可少。總之,教師心中有一把衡量的尺,為孩子挑選適當的好文章。

二、國文科閱讀補充資料

每週一由收藏的文章中,挑選主題與風格接近的文章數篇,以Word組成B4的講義正反面二至三張。值得孩子收藏的文章,則每人發一份;其次者,每三位孩子讀一份,先於講義右下角寫下三個孩子的班號,然後依班號發給其中一位,讀完後傳給其他組員,三人都讀完後,孩子自行決定收藏者。同步將閱讀補充資料之電子檔掛於《徐茂瑋網頁》上, http://www.lssh.tp.edu.tw/~life/cmw0.htm,與全校師生分享。

發文章的同時利用很短時間導讀,引發閱讀動機。不要求孩子寫心得報告,以免增加負擔,以及因作業而產生對閱讀的反感。

購買一臺30孔打洞機,請孩子買一本21孔活頁資料夾,將所有閱讀資料打洞夾好,學期中、學期末各檢查一次。

每人一份的講義,因有資料夾的收藏及定期檢查,只要不時鼓勵閱讀即可。三位孩子一份的講義,則得常常了解其傳閱的狀況,有些孩子收了講義就忘了傳給其他組員,教師得不厭其煩的叮嚀。

三、「生活哲學」教材

「生活哲學」是麗山高中特有的課程,為一小時的選修課。「生活哲學」以學習生命智慧為主軸,其課程設計中百分之八十的主題有閱讀教材,除了發給選修的孩子外,亦發給筆者教授國文的班級,簡潔地說明此單元設計的主旨以導讀,並同步將教材之電子檔掛於《麗山高中生活哲學網頁》上 http://www.lssh.tp.edu.tw/~life/lifeindex1.htm,與全校師生分享。

四、成立班級圖書館

由全體同學討論、選擇閱讀之圖書,經由筆者審核通過(注意書籍的領域),購買與班級人數相同的書籍,人手一冊,每兩週移交至班號的下一號,班級結束時,經由抽籤,每人帶回一本。凡撰寫讀後心得者,依篇數、內涵酌量加平時分數。兩星期中孩子可能無法讀完一本書,但至少多接觸了一本書,如果留下深刻印象,將來還有閱讀的機會。

五、集各科教師之智慧編輯「寒暑假推薦書目」

每寒暑假之前,邀全校各科教師推薦2~3本好書,編輯成「寒暑假推薦書目」,提供學子參考,除公告於本校網站外,並掛於《徐茂瑋網頁》上http://www.lssh.tp.edu.tw/~life/cmwbook.htm。閱讀的領域宜全面,而教師因研究領域與興趣之故,閱讀不免局限,邀集各學科教師一起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聯合開出的書目較易顧及各領域,不致於營養不均衡。

六、鼓勵孩子參加網路讀書會

鼓勵孩子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跨校網路讀書會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孩子平日讀班級圖書館的書,自由撰寫心得;寒暑假時有推薦書目供參考,寒暑假作業便要求孩子寫一篇讀書心得,依網路讀書會的規定格式撰寫,既可交作業,又參加比賽,一魚兩吃,何樂而不為。

七、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

於學校日及給家長寫信時,告知家長整個閱讀規劃及理念,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分享、討論閱讀心得,有家長的支持與參與效果更佳。

尾聲

約十年前有次帶高一新生,詢問一位孩子閱讀情況,孩子回答:「爸爸把老師推薦的十幾本書都買回來了。」我興奮地問:「你讀了嗎?」「沒有!可是我爸爸都讀完了!」

畢業生回校看老師,常有孩子問:「老師!有沒有文章給我讀?」或說:「老師!推薦幾本書好嗎?」

不少孩子長久以來不愛閱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要改變之,亦得有長期之暖,引導孩子閱讀得有耐心與毅力,應有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曾有一位教了三年的孩子,高三時承認三年來從未閱讀筆者發的文章,只因為沒興趣。筆者並不因而氣餒,看看為數不少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在書香中汲取智慧,為之欣然!何況這位孩子雖未閱讀,但他的高中老師如此懃懃懇懇地誘導他閱讀,不也是極佳的身教與薰陶?

乙酉立冬徐茂瑋書於人境軒

《尋找校園裡的魔法石Ⅲ──邁向閱讀高原》台北市95年度心教育叢書回頁首

學生回應

25.校園夯話題/老師竟然教髒話  郭書成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黑板上斗大、渾厚的寫著一個大字「肏」,這不是同學的惡作劇,而是再正經不過的國文課!國文老師鑒於同學們平日「出口成髒」的壞習慣,為我們上了一堂髒話課。課堂上,一個個的粗話被放到陽光下開誠布公的討論他們的本義、引申義和其中隱含的性別歧視,一一被老師有邏輯的剖析,字體本身更成了造字原則的活教材。本被視為禁忌的粗話經如此的了解後,使我們更少講粗話。

A片好不好看?」平時愛開黃腔的同學在全班前如此被問到,反而啞口無言。隨後,性與愛、同性戀與異性戀、婚前與婚後性行為等的論戰熱烈展開,這不是健康課、不是輔導課,這依舊是天南地北的國文課,在這堂課,性知識的普遍貧乏獲得改善,曲解的性觀念被矯正,最重要的是學到當中蘊涵的愛與尊重。

國文課的教材更包含近期聳動的的新聞。在黑人事件持續延燒的那一週,投影幕上出現的是小S與周玉蔻的爭執畫面,講義是論語中一篇「鄉愿,德之賊也。」教的是一生受用的是非判斷,在黑白不明的年代,有關事實加上理智的腦子會是最佳的眼睛。

這樣的魅力,誰還缺席這堂蘇格拉底式的國文課呢?                           回頁首

 

26.校園夯話題/跟隨茂公會古人  沈哲維    (聯合報繽紛版徵文優勝99.10.05.)

在麗山高中裡,有位傳奇般的國文老師,捲翹著一頭藝術家般的灰白髮,太極拳是他的拿手絕活,儒家思想是他一生服膺的信仰。不知道是因為名字裡有一個「茂」,還是因為太像赫赫有名的茂伯,讓他有了個「茂公」的綽號。

我還記得,上了高二的第一堂課,茂公就帶我們上學校後山健行,為的是要我們明白運動及健康的重要性;他也時常帶我們到校園的一角欣賞大自然,盡情體會放鬆的滋味。自那時開始,這位哲人般的教師便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說是國文課,讓茂公教起來就是別有一番風味,不是枯燥無聊的古文和毫無意義的背多分,而是一場與古人相會的文學饗宴,而主持人正是茂公。時常和李白杜甫稱兄道弟的他,將千年前的詩詞曲賦拉到現代,彷彿化去了時空的隔閡,讓我們和古人更加接近。

當然還不只有這樣。他會在大家聚精會神聽課時,突然指著窗外大喊:「你看台灣藍鵲!」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他會為了同學不懂的疑惑,花上整整一堂課釋疑,但也常常因此延遲了進度。不過我想,對茂公來說,國文課沒有所謂的「進度」,因為人生處處皆可師,生活中包羅萬象的事物都能被他拿來作教材。迥異於時下以升學主義掛帥的嚴厲師長,我更喜歡茂公這樣豁達自在的授課方式,不僅課堂上獲益良多,往往也能豐富心靈,學會更多做人的道理。

你說,這樣一位特別的老師,誰捨得蹺他的課呢?                  回頁首

 

27.豐富生命的國文課     林若瑄 

剛升上高二時,同學們拿著課表議論紛紛,因為國文科教師那欄寫著「徐茂瑋老師」,徐老師何許人也?他在學校可是享有盛名,有著一個很「國文」的稱號──茂公,加上一百九十公分的身高和一身唐裝,令許多與茂公不熟識的學生不免對他產生敬畏。

第一堂是國文課,同學們早已就定位,沒人敢遲到,在一片鴉雀無聲中,茂公走進教室,大家已準備好紙筆,想必第一堂課老師會講一些關於成績計算的事,但茂公一開口便說道:「我要敎妳們的東西很簡單,就四個字──安身立命。」大家頓時放下了筆,抬起頭,帶點疑惑繼續聽下去。茂公接下來的一堂課不斷地圍繞著生命的主題,他要我們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要往哪裡去?」他告訴我們這群面臨人生轉捩點的高中生,要以「不安」作為修養的起點,凡感到不安的事就要三思,並時常反省,保持「不安的純真」,就能做到「有所不為」及「擇善固執」。

而在「國文學科」方面,茂公重視的是「閱讀思考」、「語文表達」能力,要我們會鑑賞,而不只是背誦,要去體會蘇東坡透視生命後「千里共嬋娟」的體悟,而不是拘泥於眼前的分數。茂公又強調「汝果欲學書,功夫在詩外」,所以要大量閱讀,思索生命問題,觀察體悟人生百態,人有了內涵,文章才會深廣,意境才能高雅。

一節課下來,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是,看似嚴肅的茂公居然是個思想新穎的老師,我喜歡他的率真、脫俗及對生命的熱情,在如此俗氣的升學教育制度下,我們真需要這種老師的指引啊!另外,長久以來我對國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在五十分鐘內全盤改觀,原來文學是如此貼近生命!

在下課前,茂公突然講了一句:「啊對了!下堂課我們去爬山,你看現在外頭景色多美,待在教室裡上課真是罪過!」我輕輕地微笑,因為我知道接下來高中的日子,不論多麼艱辛,但絕不會心靈空乏,因為身旁總有一個人會提醒我們看看窗外的花草,看見自己的幸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