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10月19日國文補充閱讀──再學作文、學國文

這週請何寄澎、簡麗賢、廖玉蕙、徐國能教我們讀國文、寫作。 徐茂瑋誌

1.我學國文的經驗──對青年學子的一點忠告 何寄澎

2.寫作要出色觀摩練習不能少 簡麗賢

3.開窗放入大江來 廖玉蕙 

4.準確的辭語 徐國能專欄

 

1.我學國文的經驗──對青年學子的一點忠告 何寄澎

如果有年輕朋友問我:「怎樣把國文學好?」我會說:廣泛而持續地閱讀是重要的基礎。由於在我們目前的教育科目中,國文是唯一關係文字能力乃至文學素養的訓練,所以說「國文」程度,其實就是文字能力與文學素養的代稱。因此學好國文的途徑和加強文字能力與文學素養的方法是一致的,也因此我會說:廣泛而持續地閱讀是很重要的基礎。

在我個人的學習經驗裡,閱讀書籍對我國文程度的提昇確有莫大助益。我自小學開始,廣泛閱讀童話、故事、格言、成語、唐詩等書籍,到了初中(即現在之國中),開始讀小說。前者對我運用文字有幫助,後者對性情與思想的感化極遠。而它們在我面對學校的國語文課文以及作業時,都能產生難以言傳的交互剌激發明與良性轉化融會作用,這種作用使我面對教材時可以發現這些生硬的考試材料背後的動人內涵,增加我閱讀它們的興趣,使我不致單純的視其為考試材料,我甚至極有興味地去細細閱讀有關作者的介紹,也不視繁瑣艱深的注解為苦。這種情形和我當時的同窗是頗相異的。其中雖可能也有「個性」的因素,但我仍以為他們所欠缺的廣泛閱讀是促使他們面對國文教材更覺枯燥的關鍵因素。

我不清楚時下的國、高中生是否多有廣泛而持續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我想是沒有的。人人都會說這是升學主義迫害所致──對這一點我雖不否認,也不完全贊同。在台灣,升學主義盛行已數十年,並非今日為然;何況今日學子所擁有的各項「便捷條件」要較以往優越甚多,只要「有心」,絕不致於每天只有啃教科書的時間,也絕不致於只能把教科書當教科書讀。事實上,許多學子願把時間花在電動遊樂器、笑話書、漫畫書上,而不能把時間花在一般較有深度的書籍上。一方面把教科書只當做考試的材料,一方面縱容自己流連於淺薄、粗俗的書籍。換言之,將「文字」的功能完全化至一方面是無須用大腦的「消遣」;一方面是只有對付考試的價值,則國文怎麼可能學得好?

談到這裡,似乎不免引人說教之譏。但我真的誠懇地呼籲我們的國、高中生。撥一點時間去接觸文字的世界吧。年的黃金歲月為何要死守在教科書堆中呢?因為文字的世界遼闊、深邃、動人、充滿趣味。但它不是聲光電化,它不能讓你立刻感知它的優美,它須待你慢慢發現,能發現它的人是有福的,一輩子受用不盡。而我並沒有要你過度接觸它,因此它不會妨礙你校內的學習,也不會耽誤你正常的課業,它反而會替你打開心靈的新扉,幫助你度過枯燥的中學生涯。

把國文學好的第二項要件是認真的上課。所謂認真,即全神貫注、心志專一──其實這是學好任何科目的要件,國文自不例外。我之所以特別強調它,也是緣於自身的經驗。在我中學六年的歲月中,認真上課的時候實在不多,所以我的學習成績不佳。但初中二年級的國文課的是個例外。那一年的每一節國文課我都正襟危坐,凝神諦聽,令我印象至今難滅的是,每次考試,我不用什麼準備就有很好的成績。也因為有好成績,使我充滿成就,遂更專注聽講;而因更專注聽講,我就更不費什麼力氣獲得好成績。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絕無可疑。而我要強調的是:認真聽課可以比較容易進入課文的世界;也可以比較容易了解課文的旨意以及節省許多課後複習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讓你對各項問題清清楚楚,當下思辨、解決,不煩課後費神追索,反而事倍功半。

當然,我必須承認,要一個十餘歲的孩子,每節課都凝神專一是不太可能的,這就有賴於老師嚴格的要求以及精彩有趣的講授。我初中二年級的國文老師本身就律己甚嚴,事先準備認真,當下講授認真,同時要求課堂紀律,不容同學不認真。就在這種老師主導,學生互動的情況下,大家紮紮實實地受了一年國文的訓練,獲益匪淺。

最後我要奉勸青年朋友,善用各種假期──尤其是寒、暑二種長假。假期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我們玩樂,而是要我們調整身心,重新出發。如果我們覺得平日閱讀不足,我們可以在假期中充分閱讀;如果我們覺得平日學習不夠認真,我們可以在假期中重新學習。在假期中,我們心情較悠閒,時間較充裕,正可體會、享受「沒有壓力的學習」滋味,這是平日所難一嚐的。記得初中三年級的寒假,我耽讀水滸傳,過年時沒放鞭炮,也沒看電影,更沒多少壓歲錢,可是那是我迄今難忘的一個充實而愉快的寒假。年輕朋友們,要不要也試試看呢?

天下事從不嫌晚,少年十五二十時也最可塑造。青年朋友如果不嫌我老生常談,也願意試著培養廣泛而持續閱讀的習慣;培養認真上課的態度;要求自我更加善用假期。我相信你們不僅可以把國文學好,課業學習的整體也都將更進步;而更重要的是,你們將具備更健康的身心──這種健康的身心對人生──所謂不斷的學習歷程,是有幫助的。

救語文能力大量閱讀是妙方李家同2005/01/15聯合報

這次很多人發起重視國語文教育的運動,並受到了國人的重視。

語文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習任何學門的能力。我就教過一個小學生,每次看到一個文字敘述很長的題目就會慌,而且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一旦將題意解釋給他聽,他立刻就將題目做出來了。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國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程度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份不多的緣故,至於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後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並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以下的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大量閱讀即可。我在此建議給弱勢孩子閱讀的書籍文章:

一、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唸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於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後,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二、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我並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譚。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比方說,有一篇社論也許會談到預算,孩子會從此知道國家是有預算制度的。當然,選擇這些文章時必須避免有太多政治性的。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采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四、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其實,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決定恢復在考高中學力測驗加考作文,沒有人反對,但我卻大為憂心,對於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和城裡孩子相比,他們不太可能寫得出好的作文來,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麼課外書,對於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麼觀念,如何寫得出好的作文來?

我在埔里的博幼基金會就強迫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我在想募款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承認我的想法屬於異類,因為我自己屬於什麼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也。

 

2.寫作要出色觀摩練習不能少 簡麗賢   2006/05/28聯合報

今年的國中基測首次實施寫作測驗,筆者擬提供意見給考生參考。

撰寫文章的原則基本上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能適時取材。當然「大匠能授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了解原則後,不斷觀摩、練習,從中體悟寫作,自然盈科後進,水到渠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應建立檔案資料,經過反芻後自然成為撰稿素材。例如聯合報社論引用宋朝楊萬里的詩:「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說明時代潮流擋不住,一切違反潮流的行徑措施不但沒有用,而且製造困擾,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讓出一條路使它走出前村,藉此籲政府應多費心找路「出前村」,為外銷台灣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再如報紙評論長庚大學「蹓鳥俠」事件時,評論者認為「重然諾不食言」固然重要,但「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

層次指的是文章的布局安排,也就是起承轉合。古人講究起承轉合之道,提出「鳳頭、豬肚、豹尾」三分法,意思是「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串,意思清新」,因此文稿層次分明、言而有序、繁簡得宜,將使成績加分。

文稿的開頭可用「名言錦句法」破題,如「如何培養讀書風氣」,朱熹的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引用當作開頭的「名言錦句」。

例如「我對流行的看法」,可以提出「面對流行時,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三力,判斷力、創造力、自信力」加以闡述鋪陳;例如提到「安靜與喧譁」時,可以引用晉朝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說明大隱隱於市,雖人住鬧區,亦如同住在偏遠之地恬靜淡遠。

談到讀書運動的話題,可以引用宋朝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說明兼顧讀書與運動才能創造健康的人生。引用李商隱的「雛鳳清於老鳳聲」說明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引用泰格爾說的「泥土受侮辱,卻報之以鮮花」來強調泥土堅忍的母性,承受人性貪婪的摧殘,故提醒人的危機感。諸如此類,都能提升文稿的質感,言簡易賅,讓人印象深刻。

劉勰文心雕龍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要在寫作測驗中出類拔萃,多觀摩多寫作缺一不可,正如「寶劍鋒從磨礪起,梅花香自苦寒來」。 ∮

 

3.開窗放入大江來 廖玉蕙   2006/02/18   聯合報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十五歲進入婚姻,十六歲初為人母,母親在大家庭裡,侍奉公婆、丈夫,教養九個子女,在刻苦、混亂,堪稱極其艱難的少婦生涯裡,端賴坐落街市角落一家租書店裡的言情小說排遣委屈與壓抑。尚未學會作個女人,已然成為人母,年紀小,尚且來不及從娘家萃取足夠養分,母親所有的人際應對,悉數從哀感頑艷的中、外小說裡借鏡、取法,幾十年來,抓緊時間,在生活的隙縫裡閱讀,習染言情小說的誇飾、虛構手法,母親膨脹現實裡的小奸、小詐為深冤、大恨;放大生活中的小歡、小樂為巨喜、狂歡,八十餘歲了,仍然黑白篤定、愛憎分明,全然沒得商量。文學的感染力,穿透時光,浸浸乎直探生命底層,為人生設色定調,而母親自己當然是渾然不覺的。

那樣的年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戒嚴的世界看似簡淨安穩,其實險巇難測、暗潮洶湧;小我的苦悶也膠著難解、波瀾漸興。一個小小的、寂寞的女孩兒,自轉學到城裡後,一腳踩空,便掉入舊雨新知眾叛親離的窘境,原本只能躲在閣樓窗簾後,和路上指天畫地、自言自語行走的瘋婦遙遙招手,進行自認的通關密語對話遊戲,而因為街角的那間租書店,自憐被同儕孤立的孩子,偷偷和母親搶看同一窗口,也以那小小的租書店為根據地,似懂非懂地鯨吞蠶食,書本成了她和寂寞握手言和的仲介。她開始看小說排遣孤獨並養成自言自語、自編故事給自己聽的習慣。租書店為母親開啟了一扇對外的窗口,可惜那扇固定的窗口,視野局限,景致不夠精彩,走不遠、飛不高的母親,終於沒能看到銀山拍天浪的壯闊蒼茫。而小女孩兒循著這扇窗口,一路往外迤邐前行,不只見識了海深浪闊,在風雨陰晴的日子裡,還看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看見「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更看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絕妙景觀。

或者應該還可以更往前溯。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心裡害怕。爸呀!爸呀!我們多麼牽掛!只要你平安回家,就算是空船也罷。

國語課本上,天黑風大猶然不能回家的爸爸,讓三年級的她,每每在天色將暗之際,便無端升起憂懼,在颱風夜裡為了遠方不知哪個孩子的漁夫父親輾轉不能成眠;從沒見過海峽的她,因為「海峽的水,靜靜的流。上弦月啊月如勾!勾起了恨,勾起了仇」。而萌生對海洋的嚮往和對彼岸的仇視,使得「買棹歸帆」成為五年級時的天真想望。不經意間,文學慢慢走進女孩的心底。

國、高中階段,因為一本《人間詞話》,她被精雕細琢的字句所收服,瘋狂迷戀起詩詞韻文。買不起課外書,向租書店裡找,租書店裡沒有的,站在台中中央書局裡抄。往往一站便是整個黃昏,像貪婪飢渴的孩子,狂抄、記誦,不管數學、地理或公民的課本上,文本的周邊,全填滿柳周詞、雙李(李商隱、李賀)詩,當然沒有遺漏當年最膾炙人口的泰戈爾。慘綠的歲月中,眼光總是搜尋著幾近病態的華麗悲傷,《紅樓夢》看了又看,專挑寶、釵、黛三角戀愛部分,不斷反芻悲壯。

文學養成原來旨在開發情意,培養多元解讀人生的能力

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五

她試著用文學來抵抗寂寞,並不代表閱讀就可以讓她心滿意足。心底的那個大窟窿,空空的,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她的形單影隻。胡適的一句話在絕望之際映入眼底:「獅子和老虎向來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跟狗才聯群結黨。」她若有所悟,人緣差,竟得了「獨一無二」的新詮,她因之感到短暫安慰,卻納悶到底在何時、為何故,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老虎、獅子!如果可以選擇,她情願加入狐狸或狗的行列,和他們成群結隊。一日午後,無意中讀到唐人變形小說〈李徵〉,寫博學善屬文的書生,生性疏逸,恃才傲物,平常和友朋飲酒,常口出狂言,所以僚佐都很嫉恨他。忽然在一個夜晚,被疾發狂,不知所終。其後,才被發現居然變形為一隻老虎。雖然「念妻孥、思朋友」,卻自慚形穢,怯於和前往述職的朋友相見。讀到李徵臨走吩咐友人:家人若問消息,「但云我已死,無言今日事。」她忽然心情大慟,淚流滿面。雖然只是一則虛構的志怪傳奇,卻狠狠地在心上一擊!這則故事像度人的金針,為她開示了虎性傷人的前因後果,而她,終於不再只是傷心束手。因為一則奇幻故事,她決心追根究柢,窮究「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處世哲學,期盼有朝一日能因篤行「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信條,終達「能布恩施虎亦親」的境界。莊子以為道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文學正是道的另種變貌,它無所不在,端看是否和生命的經驗相契合、起共鳴。這一刻,她隱約省悟幾年來的文學養成原來旨在開發情意,培養多元解讀人生的能力,為自己找尋一條路、一個說法,它絕不只是區區「聽說讀寫」而已。

閱讀原來不只是「翻閱」而已,還得靠高聲「朗讀」!

樹影興餘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唐方幹.睦州呂郎中郡中環溪亭

大三,她得了個機緣到文學雜誌工作。每到月底,雜誌即將付梓前的好幾個黃昏,她總和主編據案面對面校對,就著昏黃的燈光,她細細地一句句誦讀著名家的作品,以便主編據以校勘。讀姚一葦談李商隱;看陳世驤論中西文學;唸琦君、王鼎鈞、許達然的精緻散文;朗誦余光中、楊牧密度、張力俱足的現代詩;姜貴的《桐柏山》開始連載了;顏元叔的西洋文學批評史也出場了……一點一滴地,文字的節奏韻律在腦海逐漸形成自己的旋律,淪肌浹髓地殷殷滲透到心上、流露在筆端。幾年後,她終也自己提起筆來,才恍悟閱讀原來不只是「翻閱」而已,要想竟其全功,還得靠高聲「朗讀」!韻律感不只存在於詩,所有順暢的文章都具備優美的旋律,唸誦久了,潛移默化,掌握住其中的韻律感,形諸文字時,自然會隨著熟悉的節奏寫出順暢可讀的文章來。

多少年後,她還清楚記憶著那些個黃昏。王鼎鈞的〈最美的和最醜的〉,曲盡小宦官用最醜的手段維繫最美的信念的過程,曾經讓她多麼驚豔;為了一篇題為〈婚禮鞋〉的文章,又是如何邊唸邊涕淚淋漓、泣不成聲;還有當年迫不及待搶先閱讀田納西.威廉斯作品《慾望街車》及余阿勳翻譯的日本小說《草花》連載的熱切心情……年少時,對文學的癡迷,讓她在大學畢業後負隅頑抗,不惜退還母親在故鄉為她苦心孤詣求來的中學教師聘書,堅持留在和文學最為接近的出版前線,並轉進古典文學的鑽研。而這一留,便再也不曾離開。那種童稚時期劈頭直擊的心頭一點,慢慢引燃了星星的火花,終至在多年後開始燎原,一發不可收拾地延燒出三十本創作並作育英才二十餘年。

文章哪需分古今,一切唯「精彩」是尚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求學過程裡,女孩的成績一向不甚理想,即便是喜愛的國文,也從未有過亮麗的成績。她視課文裡的忠君愛國思想為應付考試的虛辭詭辯;孔、孟被闔上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夾死在書本裡頭,《大學》、《中庸》,充其量只是無聊的制式教條!直到長了些年歲,才知是老師教死了經典,四書無端被聯考怪獸株連迫害。學習原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然而,短視近利的飣餖字句解說及無趣的作者生平強記,讓文學陷入死胡同,讓許多學生痛恨不已,立誓考完試後,立刻將文學碎屍萬段。

站上了大學講堂,在第一線上從事語文教育,當年那位冒著被活逮的危險,也堅持要在國文課上偷看卡夫卡、大仲馬甚至於梨華小說的女孩兒,終於了然語文教育一旦讓學生失了興味,光談上課時數或文言、白話比例都是白搭。當老師的,推窗放入了大江,天浪如何拍擊出銀山,得有本事將它說得虎虎生風。教授四書,得讓學生明瞭這些所謂的金科玉律究竟和他們有何關聯,又憑什麼成就其經典地位;閱讀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如果可以讓學生順便看看王禎和的《嫁妝一牛車》,再比較一下林語堂的《唐人街》和老舍的《駱駝祥子》,文學的流變傳承就不言自喻!當老師的,如果在語譯之外,還能將〈訪隱者不遇〉裡隱者飄忽的行蹤勾連上詩裡一反一正的結構;讀到膾炙人口的李白〈靜夜思〉,若知指陳空間結構的點、線、面、立體空間的巧妙變化;而王維〈渭城曲〉除了道別贈柳的意義外,若還能說明「舍青青色新」的尖銳齒音所造成的音響上的刺痛感……文學剎那間便添了活力、增了華彩。老師的教學如果不再陳腐相因,如果能自出新意,學生上課怎捨得打瞌睡?當老師的,如果能透過有效的引導、鼓勵,激發學生的想像,讓他們產生參與討論的成就感,學生怎會在進教室時灰心喪志!當老師的,若能將考試視為情意教育的延長,讓學生反思文學和生活的關聯,讓他們藉此看到文學與生活的雙重繁花盛景,並允許他們找到合適或另類的角度切入去詮解人生,學生又怎會視考試為畏途!

杜甫詩:「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說明了文章哪需分古今,一切唯「精彩」是尚。多麼期待清詞麗句所構築的文學作品,能成為人生行道上一勺解渴的清泉、一處乘涼的遮蔭,而永遠不再是糾纏學生的可怕夢魘。

 

4.準確的辭語 徐國能專欄 (20040819) 中時 浮世繪

最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一則笑話,說有位主人請客吃飯,一一詢問客人如何赴會。甲說坐計程車來,主人連說「瀟灑、瀟灑」;乙說自己開車來,主人又說「時髦、時髦」;丙靦腆地說騎腳踏車來,主人大讚「清廉、清廉」;丁尷尬地說是走路來的,主人豎起大拇指說「健康、健康」;最後一位存心刁難,說自己是爬著來的,主人面不改色地驚嘆「穩當、穩當」。我很佩服這位主人總能用最確切的話語來形容各種處境,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語文專家。

藝術表現在乎準確,藝術家所努力的,便是透過符號來傳遞自己的信息給觀眾,使觀眾透過符號閱讀,便能明白作者所要表現的意念。以寫作來說,寫作就是一位作家妥善地選擇字詞,並透過合理的安排,使讀者能清楚地進入他的思想與情緒中。但事情卻又不是那麼簡單,藝術有時因為要顧及美感,因此作家便不能太過直接,在主張含蓄為美的時代,作品要以暗示或比喻的方式表現;在重視辭采聲律的時代,作品便透過大量的修辭或押韻,以造成視覺與聽覺上的美好。這些追求,有時影響了作品,使其旨意晦澀不清。我還記得大學時代讀李商隱詩,老師講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說這兩句真美,美到讓你看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類作品總在一瞬間滿足了讀者追求「美」的心靈,卻留給求真的讀者無限迷茫。

我以為詩歌朦朧無妨,但文章還是清楚一點好。因此作者在選擇字詞上,安排句子上,都應更加推求以符合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像豐子愷老先生的名篇〈漸〉,第一句說:「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以前我覺得「圓滑進行」四字頗怪,想了許久,「順利進行」好像太俗,「安穩」似乎太平,「自然」失去焦點。「漸」所形成的生命樣態,真的好像只能用「圓滑」才能精準表現了。這自是散文家的功夫。

描寫除了追求表面的清晰,用隻字片語來點明某種曖昧的狀態,也是一種才能,像笑話中的主人對每個人的評語,都含有某些性格上的暗示,這是他能看透表相直抵本心的高明,而小說家最需要這種透視力。還記得白先勇寫尹雪豔要勾引實業家徐壯圖:「徐壯圖回頭看到尹雪豔……一對銀耳墜子吊在她烏黑的髮腳下來回的浪盪著」,寫物、寫人、寫心,「浪盪」兩字怎麼看,都是準確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