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511&18日──家庭暴力與情緒管理

和諧溫暖的家庭氣氛是孩子最好的教養,遠勝過任何的才藝學習與說教的道德。父母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孩子學習的樣本,看三、四歲的孩子罵人的樣子,就可知道他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怎麼罵他。父母的情緒管理主導家庭的氛圍,更直接「教化」了子女的情緒教育。低EQ者常常是亂源,殺死配偶、家暴子女的家庭悲劇不斷重演,是故,人人都該修養EQ。這星期與下星期的文章以「家庭暴力與情緒管理」為主軸,期望同學思索之,並學習情緒管理,安頓自我,修身養性,甚至超越原生家庭而開展出更寬廣的人生。  徐茂瑋誌

 

1.家暴陰影》海水帶不走我的傷痛     shirley(台東蘭嶼)

2.父母啊,我的負面導師 解鈴

3.職場見聞》高IQEQ的她   苦檸檬

4.煮嬰殺夫浮躁台灣降溫吧  彭懷真

5.洪蘭:當受虐者變成施虐者

6.情緒管理 氣不過「別追殺」要學會「走開」聯合報╱記者簡慧珍

7.聯合筆記》虐童悲歌幾時休  林新輝 

8.勿讓孩子再掉入兒虐的沸鍋之中    聯合報╱社論

9.名人專欄》洪蘭:要孩子快樂 父母先活出自己

10.《名人專欄》洪蘭:用心打造自己的快樂

11.洪蘭:運動改善情緒 提升孩子學習力

12.韓良露:溫柔的生活革命

13.心靈plus》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放手  

14.情緒管理        吳淑敏

15.情緒自我觀察記錄表

 

1.家暴陰影》海水帶不走我的傷痛     shirley(台東蘭嶼)      2008/12/16 聯合報.家庭婦女版

大伯連忙穿鞋跟我跑回家,「快點,我爸爸又在打媽媽了。」呼吸急促的我這樣對大伯說。

回到家裡見弟弟正放聲大哭,對爸爸大喊:「你不要再打媽媽了。」大伯趕緊上前阻止,對爸爸說:「你怎麼又在打老婆,你都沒顧慮到孩子的感受嗎?給我住手。」便把爸爸拉到門外訓話,看見在一旁哭泣的媽媽和弟弟,我心痛到難以言語,忍住快流下的眼淚。

自從哥哥到外地求學後,爸爸更是變本加厲,喝的酒一天比一天多,媽媽跟我們姊弟倆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只要見爸爸喝醉回家,就馬上把家裡能當利器的東西全都藏起來,深怕一個不注意,媽媽就會傷痕累累,所以我要求自己堅強,讓弟弟有個依靠,也讓媽媽心安。

那年我才十三歲,常常趁著放學時間,一個人偷偷的跑去海邊看海,丟小石子發洩壓力。把不愉快的事情都丟進大海裡,等心情恢復平靜才回家,因為這樣才能笑笑的面對家人。久而久之,發現海水帶不走我的傷痛,我開始埋怨,我只是個小孩,為什麼要讓我活得這麼辛苦,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我束手無策。

畢業之後,毅然決然的離開家裡,當下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落腳,獨自生活。搭著北上的火車找哥哥,老實說,只有國中學歷的我,也很害怕找不到工作。工作了兩個月存到一些錢,我便搬離哥哥住的地方,一個人獨立生活,就這樣跟家人失聯了兩年。

某天巧遇好久不見的朋友,從朋友口中得知家人在找尋我的下落,朋友勸我打個電話回家吧!最後我決定跟家人聯絡。「喂?」電話那頭是媽媽的聲音,「媽,是我。」媽媽又激動又興奮,「你怎麼都不打電話回家,在那裡過得還好嗎?」

「嗯,我很好,你不用擔心。」媽媽訴說著跟爸爸離婚的事情,聽到這消息,心情頓時變得複雜,我不是應該替媽媽高興嗎?為什麼心裡卻感覺酸酸的,莫非我還在奢求家人能快樂的相聚?掛上電話後嘆了一口氣,唉!我永遠沒辦法體會天倫之樂,只能靠想像。

 

2.父母啊,我的負面導師 【解鈴】 2006/09/17 聯合報.繽紛】

遭遇挫折不被惡劣環境擊倒,反而將不好的事當成導師,警惕自己從中獲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即是所謂的「負面導師」。

第一次聽到這名詞是在三十歲那年,從同事口中得知,深深被這四個字感動著,思緒不禁拉回到童年。

那一夜,一陣擾人清夢的吵架聲驚醒我,望向睡在一旁的姊妹與弟弟,我們互看一眼,不必任何言語,四個小孩立刻緊擁哭成一團,因為,爸媽又吵架了。從有記憶開始,他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外加全武行。而這一夜似乎吵得特別厲害……

隱約聽出父親咆哮中的話語,我連忙從媽媽皮包拿了零錢,一邊掉淚一邊急忙外出找公共電話,電話接通我哭著說:「外婆,快點來啦,我媽媽吃老鼠藥自殺了,快來救她。」那年我六歲。

下課後腳步總是特別沈重,愈接近家門面容愈凝重,每次回家若聽到門後傳出爭吵聲,我就會靜靜坐在四樓的樓梯口,任淚水爬滿臉,然後等待,等待吵架聲停息,我才有勇氣推開家門。那年我十二歲。

下班後遇見鄰居一位老婆婆,她緊張的拉著我,說我爸媽又打起來了,她說她人老了拉不動他們。我的淚竟然流不出來了,或許已習慣,也或許知道事情該有個了結。那次我生平第一次跟父親打架,然後跪著求他們離婚,求他們不要再給我們這種家庭。那年我廿三歲。

從小每當父母為某事爭吵,我就會思考若是我來處理,該怎麼做才不會讓彼此受傷。所以出社會後,不論是公事或人際關係,我都如魚得水,許多年長同事都稱讚我,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其實他們哪知我背後的辛酸。

如今我已婚七年,擁有同事羡慕的幸福婚姻,或許是老天爺疼愛我,讓我遇到一個好老公;也或許是父母殷鑑不遠,讓我在擇偶上多一分小心、婚姻經營上多一分用心。

「負面導師」對我而言真是貼切的字眼,它詮釋了我一路走來所堅持不犯父母親錯誤的行為,教導我課本上學不到的處事態度,更重要的是,讓我沒有在青春叛逆時期走上歧路,如今我心存感恩。

 

3.職場見聞》高IQEQ的她   苦檸檬(台中市)  2009/02/27 聯合報

最近巧遇前同事珍妮,兩人一番寒暄後,我發現優秀如她,居然還在待業中,不禁感到十分詫異。

記得同期進公司的員工中,珍妮無疑是才能最出眾的,她學有所長,工作效率高,凡是她負責的案子未曾延遲交件,企畫提案也創意十足。她出色的能力深獲讚賞,主管常在晨會上提出來勉勵其他同仁,若無意外,組長退休後的空缺非她莫屬。沒料到半年前,珍妮連辭呈也沒遞,閃電般地離職,讓同事們一陣錯愕。

珍妮工作上表現得可圈可點,唯一令人詬病的是情緒管理的能力。她性急易怒,常為了小事生氣,對共事者擺臉色,每當心有不快就恣意投擲情緒炸彈,漠視他人感受。平時同事以和為貴,多半容忍了她的壞脾氣。

某日,珍妮負責與客戶商談續約事宜,冗長的洽談過程中,這位素以難纏聞名的客戶始終不點頭簽約,並增列多條她認為不合理的新條約。珍妮覺得客戶存心刁難,她按捺不住火氣,竟口出無禮之詞,當場把公司的老客戶氣得拂袖而去。稍晚,她又因細故和同組成員產生摩擦,同事忍無可忍,雙方在辦公室吵得不可開交。

事後,主管私下約談珍妮,指正其工作缺失,婉言規勸她收斂脾氣。本以為這場風波就此解決,想不到珍妮心裡深感委屈,認為主管不挺她,同事又排擠她,這家公司再待下去也沒意思,於是不待下班便氣沖沖地奔離公司,之後再也沒回來上班。

直到現在,每次聚餐一提及珍妮,大家莫不一陣感歎,她的工作能力一流,管理情緒能力卻是不及格。

離職後半年來,她因不願屈就低薪的工作,而在職場尋覓不到理想工作。珍妮只因無法控制情緒和吞忍小委屈,就衝動放棄優渥的薪資和升遷機會,在如此不景氣的今日看來,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4.煮嬰殺夫浮躁台灣降溫吧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秘書長        2009.04.19

人的內心像是一條神秘河流,如果水位控制得宜,航行在其上的船隻可以享受美好的風景。相對地,如果水面上充斥垃圾、廢棄物、浮木,水位忽高忽低,這條河很危險,隨時可能吞噬人。

無數犯下大錯的人,共同的狀況是:內心攪擾、無法自我控制、難以理性思考,挫折與憤怒如洪水,衝垮其他人,也毀了自己的人生。

在彰化,一對同居人爭吵,男方將十個月大的女嬰丟入煮麵的滾燙熱水之中;在土城,將近六十歲的婦女將外遇的丈夫殺死,大卸八塊。這樣驚悚的事情,不斷在這面積不大的台灣出現。

加害人與兇手都不是兇殘的累犯,都不是警方查緝的重點對象。他們都是平凡人,靠著做麵條或賣豬肉過日子,是我們上菜市場時會碰到那樣的市井小民,也很可能是會笑臉迎人的好商家。但在盛怒之中,都犯下了如此恐怖的家庭暴力案,折磨的正是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的親人。

怎會如此呢?美國研究家庭暴力的學派之中,有些學者提醒大家注意「過度的填塞」(stuff)可能是不幸的原因。「過度的填塞」處處可見,有些人吃飯吃得過飽,有些商店堆滿商品,許多小工廠擺滿東西,無數家庭又亂又髒,生活在其中的人幾乎是被疲勞轟炸,因而心浮氣躁,甚至殺人害己。

看到土城的殺夫案,我立即想到菜市場裡豬肉攤,總是擺滿肉塊;看到彰化的悲劇,我想到去過的家庭工廠,總是驚訝於老闆使用空間的功力。在小小地方,台灣人持續打拚,卻累積太多的情緒在內心,很不快樂。一旦到了臨界點,後果不堪設想。

水是靠火在燒,火越旺,水越滾燙;人的內在情緒,被不斷刺激,刺激越多壓力越大。壓力太大時,就像十個月大女嬰被丟入的熱水,很多人的內心也是劇烈滾動著。水燒到一百度就沸騰,人承受的壓力到了臨界點,就像槍砲啟動扳機(trigger),發射出去,毀了家人也毀了家庭。

你我的內心平靜嗎?有沒有常出現快要爆炸的感覺?會不會擔心自己抓狂?在這個浮躁的台灣,在這個資訊負載過重的地方,人們每天接收各種壞消息,在家裡看電視,充滿恐怖的報導。出外走走,到處是違章建築、車子亂停、垃圾狗糞。進入工作地點,上司同事與客戶不斷製造挫折。我們怎能快樂生活呢?

還好有禮拜天,今天正巧是禮拜天,是該休息的日子。即使是上帝也要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但魔鬼是不休息的!為了避免自己淪為魔鬼,避免做出魔鬼才會做出的惡行,請讓自己利用每個禮拜天來「降溫」。關掉電視、整理房子、丟掉垃圾,最好能挪動腳步,與家人一起散步,出外走走。讓自己平靜,讓心頭的神秘河流順暢流動,繼續在人生旅途上航行。

請把各種情緒垃圾,如憤怒、悲傷、氣憤、仇恨、哀傷、低潮、害人之心、報復的念頭,丟在家門之外,與家人一起努力重拾幸福。

 

5.洪蘭:當受虐者變成施虐者…  洪蘭  2009.05.09

中國人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從最近發生的幾件虐童事件看來,這句話竟是錯的,因為下毒手把孩子丟到鍋中去煮的、打斷掃帚柄的竟然都是親生父親,真是駭人聽聞。不可思議之餘我們要問,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虐童案?比人類低等的動物都有惻隱之心,打敗的動物只要做出臣服的姿勢跪下來、頸子伸長「引頸待戮」,對方就會放他一馬,為什麼人會對沒有自衛能力的親生孩子下這麼狠的毒手?

在實驗上,我們看到受虐兒長大變成施虐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哈洛教授(Harry Harlow)將小猴子一出生就與母親隔離,給牠一個絨布的媽媽、一個鐵絲網的媽媽,絨布的溫暖,身上沒有奶瓶;鐵絲網的冰冷,身上有個奶瓶,小猴子可以吸吮。結果發現小猴子所有時間都抱著絨布媽媽,只有肚子餓時才會過去鐵絲網媽媽那邊,一吃完又馬上回到絨布媽媽身上。如果給牠新奇的玩具,牠會一隻腳鉤著絨布媽媽的身體,儘量的往前延伸自己身體使能摸到玩具。

 

父母喜怒無常 孩子無所適從

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父母的情緒不可以喜怒無常,使孩子無所適從。這些小猴子長大後,實驗者發現牠們不能正常的交配,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讓牠們懷孕了以後,牠們會把親生孩子虐待死,施虐的方式非常殘忍,用嘴咬、用手撕、把小猴從籠子頂往下摔,所用的手法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更多的虐童案是來自同居人,這種「灰姑娘效應」(Cinderella Effect)在動物界也常見,但人類社會的複雜,加上毒品藥物的衝擊,使虐童的事件愈來愈殘忍,令人怵目心驚。

我們不能再忽略影視媒體暴力的影響了。科學家已在受虐兒的大腦中發現他們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較小,小腦皮質的血流量比較少,因此他們常情緒不穩定,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長期施虐竟然改變了大腦的結構,因此公權力對家暴事件一定要介入,不可再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了,因為現在不管,將來要付沉重的社會成本。

 

疼他愛他 別把孩子當出氣筒

研究者發現暴力有基因上的關係,在X染色體P11的地方,但是基因只占百分之廿九,其餘的百分之七十一是後天環境的潛移默化。一個孩子從小在家裡看到父母用拳頭解決事情,或在學校中被老師羞辱及體罰,這些負面的經驗會使他在潛意識中,認為打人是可以的;我父母都打人,我的老師、主任、校長都打人,他將來遇到挫折時,會想都沒想,手就伸出去打人了。

受虐兒變成施虐者是個可怕的惡性循環,一定要遏止,孩子是上天的福賜,父母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他的壓力,也不要遷怒,把孩子當出氣筒,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應該要疼惜他、愛護他。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6.情緒管理 氣不過「別追殺」要學會「走開」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2009/04/19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郭麗安博士以「一個銅板敲不響」這句俗話比喻,指控制脾氣應該同時學會「走開」和「停止追殺」。

「情緒開始惡劣,就走開!」在心理諮商和變態心理學等領域學有專精的郭麗安說,無論父母或老師查覺自己情緒開始變差,趕快離開那個情境,等情緒平復後再處理事情。

有時候一方開始控制脾氣或不是那麼生氣,但另一方怒氣難消繼續「追殺」,口出惡言或故意激怒對方,導致對方氣不過常釀成大禍。郭麗安認為,控制脾氣不只要學會「走開」,也要學會「停止追殺」,避免繼續纏鬥。

她以歐美學校管教學生為例,當老師開始生氣,會把學生送到校長室,一方面避免因情緒惡劣產生不理性的行為,另一方面把事情交給第三者,較能理性處理事情。

「處理子女問題也一樣」,郭麗安說,父母情緒變壞,再罵、再吵下去就不能保持理性,父母應該先走開,或叫孩子離開,等情緒穩定和理性思考後,再和孩子懇談。

但像黃姓女嬰等年幼子女沒能力走開,又該怎麼辦?郭麗安認為,會把子女丟進熱鍋的父親等於是殺人犯,政府要做的事是趕快把他繩之以法,懲罰和教育雙管齊下,也要教育他們應如何為人父母。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主任周志中表示,如果家長能控制脾氣就不會發生虐童案,會虐童的家長通常也不懂情緒管理,脾氣一發作就不可收拾,很難煞車,除非旁邊第三者理性制止,要他們情緒管理無異是緣木求魚。

 

7.聯合筆記》虐童悲歌幾時休  林新輝      2009.04.23

四年前的邱小妹人球事件後,國內虐童問題非但未減緩,反而變本加厲,天天有無辜的幼童在陰暗角落受虐。對此,政府無法從制度面深切檢討,只會在悲劇發生後表示哀痛,實在失職。

德國二○○七年爆發舉國震驚的父親虐殺兒童案件,舉國將這起虐童死亡案提升為格局更大的社會安全網。總理梅克爾大聲疾呼說:「這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我們必須合作,確保兒童有個安全的未來。」社會民主黨人甚至推動把兒童權利列入憲法。

反觀台灣,四天的煎熬,十月大的黃小妹妹走了,政府官員在立法院為黃小妹妹的遭遇落淚,承諾將擴大高風險家庭資料庫的建立,積極追蹤潛在的危險個案。乍看之下,政府好像警覺虐童的嚴重性,其實是原地踏步。

兒童局在「我國兒童人權報告」中就提到,兒童問題不是偶發的,它有潛伏期;如何防患於未然,才是兒童保護工作之重點。我兒童福利法中有「訪視、調查之實施及委託」之規定,但受限於人力及物力的不足,成效並不理想。換言之,兒童局早就疾呼高危險家庭輔導的重要性,也點出現行制度不足及兒童安全保護網的盲點,但破網卻補不起來。

長期以來,政府願意花大錢去搞建設,卻不願編列充裕預算增加兒童安全保護網的人力。影響所及,就連社工體系都出現漏洞,有的保護者甚至變成「加害者」。日前一個因家暴而被安置的女童,竟在寄養家庭的社區先後遭社區總幹事及警衛輪流性侵。女孩逃離寄養家庭,在外流浪五天後才被警方尋獲。

政府拿不出有效對策,也會影響社會的氛圍,讓在生活中與孩子最貼近的鄰里變成冷漠的旁觀者,而無法協助守望社區兒童。

平心而論,立委提案修法加重虐童父母的刑責,只會引發法界反彈,通過的可能性不大。但亂世用重典的現象,不也正反映政府保護兒童人權的努力確實不及格。

 

8.勿讓孩子再掉入兒虐的沸鍋之中    聯合報╱社論      2009.04.23

在母親的眼淚及社會的祈禱之下,被狠心父親扔入沸鍋中的黃小妹妹,走完她短暫的人生。雖心痛與不捨,但理性為她設想燒燙傷患者必得承受的漫長清創劇痛、失能的肢體、身心重建的壓力,或許,這反而是最少痛苦的結局。

十個月大的女娃娃,以這種令人摧肝斷腸的方式告別人世。但願她保有的人間記憶是母親的溫暖懷抱與兄姊的親愛逗弄,而不是最後清醒時,由父親手中擲入沸滾熱鍋中的驚恐與椎心之痛。

眼看小女娃在過去一百個小時為每一口呼吸而掙扎,我們真該自省:每一件加諸無辜幼童的傷害,都該讓自詡文明的社會蒙羞。但曾幾何時,台灣的虐童案已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每次登上媒體的兒虐案件總是愈見殘酷與驚悚,從邱小妹到黃小妹妹,從三歲刺青男童到滾水煮女嬰,慘烈的虐兒「情節」與手法,是人性的墮落,還是制度的失能?我們能做的,除了喟嘆與自我療傷式的祈福之外,究竟在每一個兒虐個案之後,這社會學到了什麼?

由加害者看,黃小妹妹命喪酗酒父親之手,這類加害者素描對第一線社工來說,絕不陌生。家暴的高風險家庭中,有酒、藥癮者的子女,被虐機率是其他兒童的三倍。兒福聯盟估計,全台至少有三千名兒童因為家人的酒藥癮問題,生活在暴力陰影之下。

可悲的是,對黃父這類慣性「酒後施暴」者,公權力卻無計可施。相較於人數較少、物質較難取得的藥癮者依法必須強制勒戒,且由政府埋單,對取得更容易的酒精濫用問題卻顯軟弱無力;酒癮至今無任何法令可以強制戒治,而且健保不給付,大大減低家暴加害者尋求治療的誘因,儼然成了家暴防治無解的難題。畢竟,先救爸媽才能救孩子。

大環境不佳,早有研究指出,長期不景氣的社會極可能成為家庭壓力鍋的製造工廠。失業絕不是經濟問題而已,每一個失業統計數字背後,都是飽受壓力的家庭,攜子自殺、虐待兒童、毆打配偶的個案隨之增加。

但願黃小妹妹的悲劇讓決策者理解:解決失業問題,並不是搶救帳面上的「失業率」,而是搶救數字代表的每一個家庭,以及當中最易成為代罪羔羊的受虐兒童。當政府祭出「立即上工」搶救失業率、「馬上關懷」、「工作所得補助方案」發放現金之外,也該檢視兒保社工的人員配置與負荷;在社工必須兼辦行政、忙於發放各種補助之外,社政單位還有多少餘力投注在最艱難的兒保、家暴防治工作上?

根據統計,台灣的兒虐通報個案由民國九十三年以來,幾乎年年成長,由五年前的七千八百多件,於民國九十五年破萬,到去年已達一萬三千七百多件。或許這是兒保法令中強制通報的機制奏效,醫師、教師、警員等專業人員已善盡通報職責。但是通報之後,接手處理家暴的社工人力仍是杯水車薪。比起美國社工一人負責十五至廿五名兒保個案的情況,許多台灣基層社工手中的保護案件幾乎破百;有人形容「打開個案管理簿,到底要由哪個開始?」社工只能祈求「不要出事」,否則只能接受外界投以「冷血社工」的苛責。

當媒體訪問兒虐家庭的鄰居,總有人指證歷歷施暴者早有家暴前科。以黃小妹妹為例,鄰居早知黃姓父親有家暴習性,一喝了酒就鬧事;丟女入鍋,只是讓他的家暴紀錄終於以殺人案作結。曾經聽聞或目睹家暴的旁觀者,都該面對這樣的詰問:「為什麼你們不早說?」

據兒童局去年兒保通報來源統計,來自鄰里的通報僅占百分之十二。當醫師、教師等專業通報奏效,我們或許該考慮修法,將鄰里通報也納入強制,亦即由民選的村里長以及領有公帑的村里幹事,承擔強制通報之責。構築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哩」,才能及早避免悲劇。

多麼寧願時光倒流,在黃小妹落入沸鍋之前,在諸多推她入鍋的原因中,改變一個環節,或許一切就會不同。但願成人世界痛下決心,不再讓孩子落入兒虐的熱鍋之中。

 

9.名人專欄》洪蘭:要孩子快樂 父母先活出自己  洪蘭2008/06/23 元氣周報

晚上十點半,我在捷運車站看到同事的女兒,我很驚訝她這麼晚了還在外面,因為她母親管教得很嚴(她說不希望太早做外婆)。她看到我立刻跑過來抱著我哭,原來跟母親吵架了,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但是忘記帶錢,口袋裡只有一張悠遊卡,來到車站後,不知去哪裡好,正在徘徊,看到了我好高興,這樣就有台階下,可以回家了。

我知道她母親以她為生活的重心,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問她為何跟母親吵架,她說被人照顧得太周到也不好受,連呼吸的空間都沒有,要窒息,而且當別人一直說她是為你犧牲時,壓力非常的大,一旦達不到母親的期望時,會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她說她活得非常不快樂,也害母親活得不快樂。

她的話令我沉思。人應該要為自己活,為自己活就不會失望,因為操之在我。天下的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只有自己快樂,孩子才會快樂。母親尤其是家庭的靈魂,因為孩子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母親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情。父母愛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照顧好,使自己活得長,孩子才不會失怙、失恃。

其實快樂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待生命,每天過日子的態度,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了很多的角色,我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是朋友、是教授,當你扮演的角色愈多時,內心的能量愈大,一個角色受傷時,其他的角色可以出來支援,打擊來時,就能保護我們不受傷害。不像很多傳統的婦女一樣以丈夫、孩子為生活中心,一旦丈夫變心或孩子離家上學就會頓失生活的重心,不知該如何排遣時間了。朋友愈多的人,社會資源愈多,也愈不受到單一失望的打擊。

做父母更要多讀書,接受新的觀念。多讀書使我們看到事情的因果關係,了解因果關係就明瞭事情在外界的定位,不會以為是自己不好,自怨自艾。

很多時候,愈逃離,面前的山愈高,一旦面對它,它就突然變矮,就在你能力可以處理的範圍之內了。而且事情不處理會像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最後不可收拾。情緒的雪球尤其如此,只要孩子情緒一不對勁,要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優先處理孩子的情緒,不要等到火山爆發。

要有快樂的孩子,父母親應該以自己為生活重心,為自己而活,多交好朋友,增加自己活動的範圍,你會發現當你為自己活時,你會快樂很多,你的孩子也跟著快樂了。

 

10.《名人專欄》洪蘭:用心打造自己的快樂    2008-07-21/聯合報 元氣周報心靈MSN

夜闌人靜正是閱讀最好的時候,但是因為兒子尚未回家,心神有點不寧,耳朵一直在聽門邊的聲音。兒子喜歡動手做東西,最近迷上了修車,去桃園拜了個師傅,每周末都去學習修車,今晚打電話回來說碰到一台少見的車,不會修,要弄得晚一點。

十二點半,他回來了,推門進來,一屁股坐在我床邊,很得意地告訴我他和幾個同學如何假想自己是設計汽車的工程師,某個功能應該會怎麼設計,最後把車子修好了。

他走後,我拾起看到一半的書,才發現看的正巧就是錢鍾書的「快樂」,我沒有想到像我這樣看書看了一輩子的人,也會因為心中有點掛念而讀書不知所云。難怪古人強調讀書一定要心靜,沒有雜念,書才讀得進去。

其實心真的是萬源之本,「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心就是快樂的泉源,「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

孩子平安回家,回了家會先來父母跟前問安,二十五歲了還願意跟父母聊一下白天發生的事,這就令我很快樂,物質享受換不到我心裡這個快樂。

錢鍾書說小孩子有吃有玩就快樂,因為他們精神和肉體尚未分化,還是混沌一片。這句話是對的,實驗發現嬰兒在小的時候,感官的分化尚未完成,他們對外界的認知的確是混沌一片,不管什麼東西撿起來就放進嘴裡,因為大腦中,運動皮質區和感覺皮區是最早包完髓鞘(神經纖維外面那一層髓磷脂,有絕緣的作用,使訊息傳得比較快)的地方。

人長大,大腦分化完成,懂事了,精神和肉體就分離出來了。

錢鍾書說一切快樂都屬於精神的,精神可以使肉體的痛苦變成快樂的來源,人因此不再怕肉體的痛苦,這句話也很對。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就是這個意思。

米爾敦(John Milton)在《失樂園》中也說人的心使自己在天堂中覺得像地獄,或在地獄中覺得像天堂;蘇東坡說得最好,「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生病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它。

了解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精神的,人生就沒有什麼不快樂的事了,知足常樂,平安是福。春有香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我們用心來打造我們自己的快樂吧!

 

11.洪蘭:運動改善情緒 提升孩子學習力  洪蘭   2009/03/29 聯合報

在一個部落國小,大清早,看到校長帶著全校學生跑操場,校長說:「我們布農族是獵人,短小精壯,沒有胖的,現在孩子這麼胖,會讓祖先蒙羞」。所以他要孩子鍛練體魄,上、下午都各跑操場三圈。他說一開始時,家長反對,早上本來就叫不起來上學了,再跑三圈操場,回到教室豈不是正好睡覺?結果反而不是如此,孩子跑了回來精神變好,上課反而專心了。

我聽了很高興,因為他的話驗證了實驗上的發現:運動可以促進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尤其多巴胺和血清張素跟我們的情緒是直接的關係,運動完的人表情都是溫和的,沒有愁眉苦臉的,運動使學生情緒改善,不會動不動發脾氣,減少班上學生衝突。二千年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讓憂鬱症的病人大量運動跟服「樂復得錠」(一種抗憂鬱症的藥)的效果一樣的好。

 

帶氧血液到大腦 使思緒清楚         

當我們在運動時,心跳加快,快速運輸帶氧的血液到大腦去,使思緒清楚,學習效果更好。最主要是科學家發現運動會增加掌管記憶與學習的海馬迴中一種幫助神經生長的蛋白質,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的活化,它會帶動幾種荷爾蒙的分泌,如:第一類型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2),它們會和BDNF合作,啟動學習的分子機制,並促使幹細胞分裂。如BDNF會幫助大腦增加IGF-I,啟動神經元,製造出跟記憶有關的血清張素和 胺酸,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刺激更多的BDNF受體出生,增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形成長期記憶;VEGF會在大腦中建造更多的微血管,因應運動時細胞對血液的需求,FGF-2在運動時大量分泌,促進組織生長、增加記憶的長期增益效應。

當我們年紀漸大時,這三個生長因子和BDNF會自然下降,神經新生的情況也慢慢減少,假如我們持續不斷運動就能增加BDNF、IGF-IVEGFFGF-2的含量,減緩老化。所以現在歐美各國都儘量鼓勵老人運動,因為可以節省阿滋海默症、巴金森症、憂鬱症及老人失智症等慢性疾病的社會成本。

 

瑞典研究發現 游泳減緩老化

我去德國開會時,看到瑞典的研究者追蹤七十五歲到九十五歲的老人,發現只要每天運動四十五分鐘,他們大腦中白質(神經纖維)的下降率就馬上變平緩,非常令人震撼。我們問:瑞典苦寒,一年九個月冰天雪地,老人怎麼運動?原來他們每一個社區都有溫水游泳池,游泳是最適合老人的運動,不像跑步會增加膝蓋軟骨的負擔。所以運動提高人的警覺性、注意力和動機,使心智最佳化,還能促進神經細胞的連接,幫助接收新的訊息,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以接受更多新的訊息,使思想靈活有創意,真是好處多多。

台灣各小學的運動設備都非常老舊,不時發生運動受傷,甚至死亡的事情,或許教育部可以撥一筆經費,從運動提昇台灣學生的學習力。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12.韓良露:溫柔的生活革命       韓良露      2009/04/03 聯合報

有一種革命,不需要青年的狂飆熱情,不需要政客的宣傳操縱,更不需要社會對立的憤怒與仇恨。

幾乎所有的社會、政治、經濟型態的革命,都有輸家贏家,輸了頭顱或選票,贏了政權或權力。但有時,贏了革命的人民卻輸了未來,贏了戰鬥的青年卻輸了理想。

太多的革命,讓人類疲態;太多的對立,讓生活緊繃。這世界上是否有一種革命,可以讓所有人最終都是贏家,在革命的浪潮褪出,留下的都是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多點用心 革命沒有敵人

是的,的確有這樣的革命,我們可以稱之為「溫柔的生活革命」,正在我們身邊悄悄地、慢慢地進行。這樣的革命,不需要有人帶頭,沒有誰是權力的核心,參加溫柔的生活革命的人,甚至不知道誰是同志,人們出於自覺自發地改變自己、改變生活;這樣的革命,沒有敵人,唯一要打倒的是讓生活不健康不幸福的習慣。溫柔的生活革命,起源於一顆溫柔的心,愛自己也愛大家的心。

溫柔的生活革命從小處著手。師大路巷內那家一直在用免洗筷子及塑膠湯匙的店家,突然改用起正常的匙筷,問他們為什麼改變?商家說,突然覺得這樣做比較環保,對客人比較好。原本生意就很好的賣福州麵的小商人,也默默地參加了溫柔的生活革命,他們並不是為了生意更好才改變,只是因為多了一點對顧客的溫柔。

士東市場二樓賣家常菜的店家,每日一大早洗菜時,都一葉一葉地洗好小白菜、空心菜、青江菜,再將菜葉一片一片地攤起來晾乾,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早年講究的家庭都是這樣洗菜,菜才洗得乾淨,晾過的菜,吃起來才爽口。為什麼開店也肯這麼做?因為有一份把客人當成家人的溫柔。

路過東區頂好市場,看到一個小販在賣雞蛋糕,烤爐前還寫著不加奶製品,問是什麼意思?小販說她只用蛋、糖、水、麵粉做雞蛋糕,絕不含添加物,「這樣才健康」小販帶著一份對自己工作的自傲說著。

 

多點溫柔 革命沒有輸家

朋友的父親是老農,幾十年種植菜圃,總會留下一塊田是種給家人及親友吃的,這塊田是不下化肥農藥的,另一塊田是種來賣的,賣給陌生的人。這幾年,朋友說老父親突然改變了,不再分成兩塊田,老農忽然覺悟了,人的心田只有一塊,他不能再種再賣自己都不敢吃的菜了。

生活的革命,需要的就是一點點的溫柔,將心比心,愛人如己。如此一來,人們慢慢地覺醒了,不再賣黑心油、黑心奶粉、黑心菜、黑心水果、黑心南北貨等等,人們懂得要尊重民以食為天的自然之道。

溫柔的生活革命,就從日常生活開始,黑心農產品,那來藍綠顏色的區別,學會對別人一份溫柔之情,我們社會將減少許多仇恨與對立。

社會、經濟、政治的革命,從來沒有一定的贏家,永遠是誰掌握了權力誰贏,只有生活的革命,才是全民的革命,沒有輸家的革命。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13.心靈plus》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放手   2009/02/02 聯合報

新來的小沙彌,對什麼都好奇。秋天,禪院裡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捨。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沙彌看見師兄們把院子裡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麼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凍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乾淨。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麼弄倒?」

師父臉一整:「誰說好好的?你沒見雪把柏葉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為了保護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霽再扶起來。」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機,香油收入少多了,連小沙彌都緊張,跑去問師父怎麼辦。

「少你吃?少你穿了嗎?」師父瞪一眼:「數數!櫃裡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裡還堆了多少柴?倉房裡還積了多少土豆?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苦日子總會過去,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

春天果然跟著來了,大概因為冬天的雪水特別多,春花爛漫,更勝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師父要出遠門了,小沙彌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麼辦?」

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麼不能放手的呢?」

 

 14.情緒管理                    吳淑敏  義守大學教育學程

生活在競爭劇烈、人口密集、壓力與日俱增,及環境欠佳之下,現代人的情緒有趨向愈來愈不健康的傾向。雖然偶而有情緒失調,不致於對日常生活有大礙,一旦情緒的問題超過正常的程度,甚至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作息,再也不可輕率等閒視之。然而大部份的人往往不知如何處理情緒問題,導致如弗洛依德(Freud)所說過度壓抑而導致精神病。為即早預防情緒一決堤可能氾濫成災的後果,我們現代人不得不視情緒管理為一重要學習的課題。基此,本文針對情緒管理的涵義、重要性及方法加以闡述。

一、情緒管理與EQ的涵義

情緒管理一詞最簡單的界定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

目前由於高曼(Goleman,1995)所著《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本書成為全美暢銷書排行榜後,EQ廣泛受到各界的矚目與重視,同時影響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愈受到大家的肯定,甚至將EQ與情緒管理劃上等號。根據沙洛維與梅爾(Salovey & Mayer,1990)的觀點,情緒智慧--EQ涵蓋下列五種能力:

1、覺察自我情緒:能隨時隨時地自我覺察自己情緒的人,即對自己瞭解較多的人;反之,不瞭解自身情緒狀態的人必淪為如柏拉圖所說「感覺的奴隸」。可見惟有掌控自我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並面對人生大事時較能知所抉擇。

2、妥善管理自我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並強調如何擺脫焦慮、怒氣、灰暗或不安。當欠缺情緒管理能力時,常須與低落的情緒交戰,而掌握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接受挑戰。

3、自我激勵:時常專注於既定目標、發揮創造力、克制衝動、延遲滿足,及保持高度熱忱的人,也就是一位能自我激勵的人。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的效率會比較高。

4、覺察他人的情緒:這種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所謂同理心,亦即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愈具同理心的人,愈容易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愈能覺察他人的情感狀態。

5、人際關係的管理:人際關係即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而且充分發揮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由於蓋納(Gardner)將個人智能分為人際內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人際間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因此以上這五項能力又可以歸納為這兩種智能。前三項能力屬於人際內智能,人際間智能則指瞭解和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就這個觀點,情緒管理主要涵蓋對自我的情緒管理和對他人的情緒管理。換言之,情緒管理與時下流行EQ一詞的內涵大同小異。

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情緒如四季般自然的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以下僅就影響生理健康和人際關係來探討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1、影響生理健康:禮記上說:「心寬體胖」,意思就是情緒暢快時,人會愈來愈胖,而且愈來愈健康。如果有人跟我們說「您最近怎麼面黃肌瘦?」,亦即意謂著我們最近常常情緒低落,茶不思,飯不想,導致臉色愈來愈差,甚至身體健康上出現狀況。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心身症,也就是心理上生病,如過度焦慮、情緒不安、或不快樂,導致生理上的疾病,另外,據研究指出,一個人常常有負面或消極的情緒產生時,如憤怒、緊張,人體內分泌亦受影響,並導致內分泌不正常,而形成生理上的疾病。由此可見,時常面帶微笑,保持愉快心情,並以樂觀態度面對人生,則有助於增進生理健康。

2、影響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良窳取決於一個人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決堤,絲毫不加控制,如亂發脾氣;久而久之,別入會視我們為難以相處之人,甚至將我們列為拒絕往來戶。反之,若常面帶微笑、多讚美他人,以親切態度與別人和諧相處,人際關係自然會逐漸改善,從此人生也變得較不寂寞、孤獨,而且處處有人相伴共度人生歲月。

三、情緒管理的方法

要想成為情緒的主人和EQ的高手,勢必要對情緒管理的方法有所認識,尤其更需要學習一些簡單方法。茲建議以下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1、選擇情緒:一個愈懂得選擇情緒的人,也就是愈能換個心情的人。如此其人生不僅愈豐富,而且每天的日子會過得較快樂。所以當我們心情不佳時,若能換個心情,以愉快的情緒來取代不愉快的情緒,將較不會呈現負面的情緒。譬如說本來今天早上出門時間較晚,已經上班快遲到,偏偏一路上又遇到紅燈,越急心情越不好,如果這時改變一下情緒,覺得難得有此機會利用紅燈時欣賞路旁街景,心情立刻變得較好。可見即時改變心情,有助於忘記煩惱。

2、冷卻或轉移注意力:有人問一位西藏高僧應如何處理憤怒,他答覆說:「不要壓抑,但也不要衝動行事」。換言之,一個人遇事立刻發洩怒氣,將會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倒不如先冷卻一段時間,使心情平靜下來後,再採取較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可見平息怒火其中一個方式是走入一個怒火不會再激起的場地,使激昂的生理狀態漸漸冷卻。如心情非常氣憤或沮喪時,可以考慮與家人一起到外面吃個飯,或獨自一人到公園散步。總之,暫時將煩惱拋諸腦後,待情緒好轉時,可重新再出發。

3、適度表達憤怒:情感平淡,生命將枯躁而無味,太極端又會變成一種病態,如抑鬱到了無生趣,過度焦慮,怒不可遏,坐立不安都是病態。所以我們要如亞里斯多德所強調「適時適所表達情緒」。一旦非常氣憤時,也不要過度壓抑,而應該以較不傷人的方式適度表達內心氣憤,要有如柏拉圖所說「自制力」,即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並不是情感壓抑,而是避免任何過度的情緒反應。其次再以較不傷人或較合理方式來適度表達內心的憤怒,如找個知心好友傾訴內心的怒氣,或將內心不快樂的感覺寫在日記上等方法,皆有助避免與人直接衝突,而且也是另一種宣洩情緒的方法。

4、使用替代想法或理情治療法:理情治療法強調理念、信念會主宰一個人的情緒。一旦不好或不合理的信念一產生,情緒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因此常保持良好或善意的理念,情緒也會較穩定。如失戀時,心情非常沮喪,傷心認為「對方離開我,因為我一無是處,令人嫌棄」,如果太過沈浸這種思想中一定傷心失望到極點,甚致無法自拔,這時也許改變一下想法認為是雙方不合適,而不是自己條件差勁,沒人喜歡,則心情會有好轉,並能重新振作起來。

5、自我教導法: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例如聽到別人在背後批評我們不是時,心裡一定憤憤不平,此時不妨告訴自己:「我並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我不必介意他們的話,我也不需要浪費精神和他們一般見識」,如此心情自然會改善。或者當我們遇到挫折,心情陷入谷底時,不妨告訴自己:『要重新站立起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則為自己生命注入一股強心劑」。

6、肌肉鬆弛法:當一個人過度焦慮、緊張,或承受壓力時,不妨試著找一處清靜地方,舒服讓自己躺下,並讓四肢肌肉儘量放鬆。或者一邊聆聽音響,並隨著音樂慢慢放鬆全身肌肉,從頭到腳,每一部份的肌肉都要放鬆。待全身都感覺放鬆與舒服時,再重新面對壓力,可能有助於降低緊張與焦慮。

四、結語

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要掌控得恰當好處,實在貴為存乎一心。因此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必先覺察自我的情緒,並能覺察他人的情緒,進而能管理自我情緒,尤其要常保鮮活的心情面對人生。

摘自:《生命教育第五十四期電子報.網路大學.論文區》

 

  情緒自我觀察記錄表

 

時間

事情發生的情境

我的反應

後果

當時的行為

當時的想法

當時的感覺

 

 

 

 

 

 

 

 

 

 

 

 

 

 

 

 

 

 

 

 

 

 

 

 

 

 

 

 

 

 

 

情緒自我觀察記錄參考表

  時間

事情發生的情境

我的反應

事件的後果

行為

想法

感覺

在補習時

在一部很擠的公車上,被摸屁股了。

馬上躲,回頭看看是誰。

不確定到底是不是。

覺得有些人很無聊、很無恥。

疑惑,厭惡。

在公車的擁擠中,和朋友談性騷擾。躲在朋友中間。

在補習時

班上有位同學可能是生病的緣故,而將頭髮理光;然後,有一個成功的同學和另一個同學不知聊到什麼兒嘲笑那位同學(頭髮理光),而被一個板中的女孩斥責:「不要這樣說人家。」

不自覺的低下了頭。

這個同學真丟我們成功的臉!

那個板中的女生真勇敢(有正義感)

不好意思,真糗!

那個成功的同學很不好意思的連聲抱歉!

回家的路上

那天下著雨(若干年前),撐著傘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一棟平房的屋簷下有幾隻小貓,雨滴不停地落在牠們身上,有個小孩兒,將牠們放在一件衣服中,抱走了。

無,靜靜的在一旁看。

小貓很可憐,小孩很有愛心。

感動,不忍心。

特別憐愛小貓小狗,希望小孩好好照顧牠們。

傍晚

走在捷運站上,買捷運車票中,有一個英俊的男孩子走過面前。

驚鴻一瞥

好英俊瀟灑,又很斯文。

愉快。

不久,他淹沒在人群之中,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