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2月19日 凡走過,都是美好的──挫折 使你成長
今天發了學測成績,幾家歡樂幾家愁,特別以「凡走過,都是美好的──挫折 使你成長」一堂生命教育課的閱讀資料,供莘莘學子參考。
生命是長期努力、點滴累積的結果 ~ 請不要對自己太早下論斷
人生很長 ~ 請不要對自己只看一個時間點
徐茂瑋 誌
1.最好的輸家 張曼娟
6.心事獨白 來不及擁抱 胡肇勳 (20061207)浮世繪
張曼娟
奧斯卡頒獎典禮在全球矚目中進行,爭奇鬥艷的女星,分分合合的曖昧緋聞,都在紅地毯上流動著。我卻對於今年沒有得獎的女星印象深刻,她就是獲頒金酸莓獎「最爛女主角獎」的荷莉貝瑞。前兩年她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黑人女星。許多人都記得她穿著透明刺繡禮服,完美的曲線畢露,手握獎座,激動得泣不成聲的經典畫面。
接受失敗才能成功
獲得奧斯卡獎之後,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這麼多的邀約,這麼多的金錢誘惑,到底該如何取捨呢?荷莉貝瑞接下了一個爛劇本,拍出一部砸了招牌的電影《貓女》,於是,在奧斯卡頒獎前夕,由來自美國與十五個國家的新聞界、金酸莓獎基金會成員共六百七十五名評審投票選出,荷莉貝瑞為最爛女主角獎得主。這是一個嘲諷,也是一個羞辱,任何人獲此「殊榮」都不會開心的。
因此歷屆得獎人,幾乎都不會出席,更不會上台領獎。聽說荷莉貝瑞極有可能出席親自領獎,我便不免好奇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她果真上台,又該說什麼呢?
荷莉貝瑞真的出席了,身著一件黑色禮服,落落大方的上台,最有趣的是,她一面上台一面摀著胸口,做出不敢置信,快要昏倒的驚喜表情。這與她當年領奧斯卡獎的表情相互呼應,都可成為經典。她接過獎座,用誇張的語氣說:「我的天啊,我真不敢相信,我竟然會得到這個獎。我要『感謝』許多人的幫忙,如果不是大家的『努力』,我根本不可能得到這個獎……」隨著她的每一句話,台下笑聲不斷,掌聲不斷。荷莉貝瑞還邀請她的經紀人上台「分享」這個獎項,並且揶揄地說:「麻煩你以後替我挑選劇本的時候,能仔細一些。」
開完了玩笑,她正經地說:「我的母親告訴我,如果不能當一個好的輸家,就不可能成為好的贏家。」能夠在眾人面前接受失敗,還有膽識自我嘲諷,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在那一刻,我忽然有種奇特的預感,覺得她還可能再得一座奧斯卡金像獎,因為,她已經準備好了,從當一個好的輸家開始。 §
◎許又方 中國時報 2007.05.12
王建民在十一日出戰德州游騎兵,僅投了六.一局便狂丟七分,對照他前一場幾乎完美的表現,以及被台灣媒體、球迷視為頭號對手的松阪大輔在前一天漂亮的勝投,其間落差肯定令島內「粉絲」沮喪不已。在筆者看來,「較量」絕對是比賽無可避免的心態,然而若要真正享受棒球的樂與苦,攀登此項競技的頂峰,無論是建仔或球迷,必然要克服「較量」這個大障礙。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拿他人當競爭的對手,固然可以激勵自己進步;然而真正的強者卻不僅要克制「贏過別人」的虛妄成就感,甚至要超越任何個人有形條件(諸如名位、成就、生理狀態)與無形因素(如期待、恐懼等心理狀態)的束縛,才能將「技」提昇到「道」的層次。以建仔為例,勝過松阪不過證明他比松阪強而已(而強過松阪者比比皆是),不見得可以證明他已經到了可以掌控任何局面的「巨投」境界;乃所謂的「自勝」,也不是拿後一場表現的「數字」去跟前一場比,而是克服前一場輸球或贏球的感受、克服面對失分危機的恐懼、克服場內有形或無形失誤的干擾、克服球迷期待的壓力,甚至最終超越對成敗、紀錄的得失心,將自己與比賽的律動完全融合,隨心所欲投出每一球,才能真正享受比賽的樂趣。
沒有人喜歡輸球,球員與球迷皆然,唯輸贏本來就是比賽的一部分,就像人生有成有敗、有悲有喜一樣,接受它,才能超越它,也才會有下一場令人滿心期待的比賽,以及人生的下一個希望。我們因為建仔以及小曹、小小郭在大聯盟嶄露頭角,遂令生活多了不少樂趣,我想這種樂趣就像兒時玩「跳房子」時的感覺,即使最後輸了,但真正令人享受的卻是「過程」,在那過程中,我們忘記功課的壓力、忘記父母師長的責備,也忘記生活必經的辛酸,那遊戲在吾人成長的歲月中,每每於最難熬的時候幫我們開釋胸中的窒息,以汗水取代淚水,鼓足腦內的類嗎啡,振奮精神繼續迎向人生的各種挑戰,誰還記得並且在乎自己曾經贏過幾回、輸得多慘?
任何藝術(技術)最高的境界都是「遊戲」,道高一尺的棒球教練都會告訴球員,要學會如何「玩球」,而非如何「打球」,君不聞托瑞教頭的名言總是:「享受比賽(
Enjoy yourgame)」?我相信以建仔沉穩、內斂的性格,他並不喜歡與人「較量」,更不會因一場完美的勝投或難堪的敗投就失了方寸;但他若想隨心所欲投出擅長的下沉球、融入比賽的節奏,就必然要更向「享受比賽」的境界去參悟。而我們球迷又何嘗不應如此?只要建仔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在大聯盟「投一休四」,他出賽的三小時中,總可以為我們分解掉生活中不少的憂苦,誰又在乎他跟松阪孰強孰弱?又何必在乎他是否因A-Rod的隱形失誤而輸掉比賽呢?(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3.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有個學生很沮喪的來找我,在中秋節時,他回家去相親,女方一開始很熱絡,後來發現他是高職插大的,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轉變,認為他學歷不夠好,擔心以後生出來的嬰兒會不夠聰明。這個理由令我啼笑皆非,轉身從書架上拿一本《法拉第傳》給他看。在這種情況下,法拉第的傳記是最好的鼓勵。
法拉第的電解定律相信沒有人不知道,我們現代舒適生活都拜他之賜,但是他只有小學畢業,是世界偉人中少數沒有顯赫學歷,全靠自修成功的人。他勤奮好學,白天在書店做學徒裝訂書,晚上就閱讀這些白天剛裝訂好的書。他什麼書都看,下水道、橋梁建造、礦物、植物、藝術繪本……所以有很寬廣的背景知識,這是他成功的第一個條件。如他自己所說,他所受的教育只能提供他最基本的裝備:簡單的閱讀、書寫與計算,但是他利用這個簡單的裝備造就出非凡的成果,他的成就全是因為他自己後來的努力。
一個人成不成功是在自己,不是在顯赫的學歷,法拉第的一生非常值得我們的學生效法,其中,最值得效法的就是他作筆記的方法。
在當時的倫敦,晚上有給一般市民進修的課,叫「都市哲學會」,交一先令就能成為會員去上化學、電學、光學、機械學、地質學等課程。但是法拉第連一先令都沒有,他躊躇再三之後,向他做鐵匠的哥哥開口。這一先令對一般人是不多,但是他哥哥得多捶一百下鐵錘才賺得到,因此他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他去上課時把一張紙折成一半,把帽子放在膝蓋上,再把紙打開,用帽子當桌子寫字,左邊的紙是記上課的主題、關鍵字句,右邊紙寫的是當時在他腦中迅速一閃而過的反應和看法。下課後,他立刻回家,趁著記憶猶新,將筆記完整有次序的謄寫下來,因為他是用自己的語氣來寫,這個經過他轉換成他的句子出來的知識就很容易保持。他後來成為化學家戴維(Hunphrey Davry)的研究助理,因為他拿了他上戴維四小時課所寫的三百八十四頁筆記去找戴維,戴維很驚訝一個人的筆記可以做得這麼出色,於是就收了他,讓他進了皇家學院,開始他研究生涯的第一步。所以作筆記實在很重要,它絕對不是老師說話的錄音帶,而是上課內容消化後的成果。
一八一三年,戴維去法國講學,帶了法拉第一起去。但是因為法拉第學歷低,一路上被人輕視,尤其是戴維的新婚妻子把他當僕人看待,呼來喝去,直接罵他笨,久了,連戴維也對他冷淡。歐洲大陸的科學家發現他只有小學畢業,雖然他有很多研究成果,還是把他和馬伕放在一起,讓法拉第自尊心深受打擊,也更加深他要出人頭地的決心。
法拉第在日記中寫道:「人生有苦難,有重擔,人性有邪惡,有欺凌,但是到後來這些都對我有益處,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人生在一連串不完美中,最後總是完美。」我把這一段話指給我的學生看,年輕時的打擊是化了妝的祝福,撐了過來,最後是完美。一個人只要肯努力,非學院派出身的人也能有超過學院派人的成就,而且超越很多。沒有法拉第就沒有電磁學、電漿物理學,也就沒有現在我們所享用的文明與方便。我勉勵他「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法拉第做到了,你也做得到,有為者亦若是!」
摘自生命教育電子報第115期發行時間:2005.10.16 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me1.asp
4.活出自己,活好人生 游乾桂 2007/09/30 聯合報
不健康的成就是零,健康的成就是一,後面可以加好多個零……
現代人常面對的困境是:努力讀書、讀書工作、工作賺錢、賺錢養病。工作並不是真正的興趣,因此雖然有了錢和地位,卻一點也不快樂。可是如果路走對了,醫師看到病人會眼睛發亮,因為他們將半生的職業轉換成一生的志業。人生其實是有順序的,可以重新洗牌,我發現美好生活最重要。為了工作享受、享受工作,就必須尋找出自己的專業。
什麼是專業?專業有兩個重要的元素:興趣與時間。所謂興趣,就是做對的事情。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是動能」,要記得行行出狀元,只要不喜歡就是惡夢。我曾經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發現他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但聯考卻選擇了一般人認為好的路進入醫學院,放棄了自己當音樂家的夢。由此看來,好路不一定是對路。
所謂時間,就是把握當下、努力不懈。台灣比不上別人的就是工作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想工作,所以永遠一直忙著、做著、苦著。瑞士人則是事半功倍,因為他們把握當下、忙閒有時。成功者的另一個把握時間的重點是奮鬥不懈,別人也會失敗,只是他記得爬起來,努力與堅持,這就是成功者的專業。
目前台灣教育的弊病在於只教導「常識」而不是「知識」,因此孩子也就不知道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智慧」。例如玉山的高度每年教科書寫的都不一樣,究其因乃是台灣有著明顯的地殼運動,因此我們該教的其實不是高度,而是高度背後的因由。
由此可知,明白原因的知識才叫知識,不明白原因的則叫常識。若只會背,不會思考,那就更不可能將知識轉化成進一步的智慧。台灣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的智慧,以心理學來說,我們都讀佛洛伊德、榮格、佛洛姆的理論,那台灣能不能產生自己的理論與智慧呢?
對我來說,閱讀有三大形式,第一種叫「主題閱讀」。每年我會找一個不熟悉的主題做為閱讀的縱深,例如歷史、考古等。主題閱讀的成果會積少成多,這將開展人生視野的寬度與廣度。
第二種是「精緻閱讀」或「經典閱讀」。對不熟悉的主題,請教專業的朋友開出非讀不可的書單,然後綱舉目張,我因此得以掌握這門學科的梗概。
第三種則是「創意閱讀」,把所有吸收到的東西,揉搓在一起,思考因此會有新的觸角。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所以精彩,就是他將豐富的歷史比喻融入精采的旅程中。我也因在閱讀中找到靈感,使寫作既是心理學的文學,也是文學的心理學。
不健康的成就是零,健康的成就是一,後面可以加好多個零。我們也可以從歷史上獲得印證,大唐盛世是文武兼備的朝代,他們的武將也寫詩,這就是著名的邊塞詩派。因此讓自己更健康,學習效果將會更好,也才是真正的樂活人間。
關懷是文明最重要的貢獻,知識分子除了享受美好生活外,「宅心仁厚」要放在心上。目前已有越來越多企業認知到這點,在其企業文化中注入關懷的精神,徵才時加入了慈悲條款。事實上,我們讀書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為自己生活、為他人圓夢。希望各位從今天起好好去想哪一條路是你的最愛,堅持自己、有夢有實踐、讓所有的美夢成真。(鄭凱榕/整理)
5.慟失愛兒》感謝孩子伴我29載 霍幼芬(台北市) 2009/02/19 聯合報.婦女
愛兒文競安息已屆兩年,這兩年來,或是一人獨處,或是午夜夢迴時,他的身影總是縈繞在我心懷。有時在街上,看到年輕的男孩,常禁不住想:若他是我兒子多好!
愛兒在二十四歲未發病前,極為聰穎、優異、乖巧,在就讀研究所時,突然精神崩潰而住進療養院,為了專心陪伴他與精神惡疾搏鬥,我隨即從國中教職退休,全力修習臨床心理及自我成長。
在那幾年的期間,深深體會到精神惡疾的可怕,對於罹病者的孤單、無助、恐懼、痛苦,家屬雖極想從旁協助,但因他們腦部的病變,使患者的感覺世界產生扭曲,因此親子之間很難順暢溝通,這種病對患者及家屬都是極其折磨。
在艱辛的與惡疾搏鬥期間,愛兒的病情起起伏伏,但他還是極努力地完成了論文,取得碩士學位。他當過研究助理,也在科學園區擔任過工程師。
就在病情趨於穩定之際,情況突然急轉直下,前年一月,他突陷入極端痛苦與混亂,他以手機向正駕車在外的父母求助時,我們沒能警覺而立即做出有效的處置,他就從頂樓一躍而下,結束了二十九歲的生命。
在醫師告知我們「急救無效」的噩耗時,我們立即做出「全身可用器官捐贈」的哀痛決定,讓他可以遺愛人間。
愛兒的離世,帶給我的錐心之痛實在無法形容,靠著我的基督信仰及周圍許多愛心人士的扶持,我才能慢慢地爬起來。我接受了半年多的個別哀傷輔導,幫助極大,讓我學到不但要愛兒女、愛丈夫、愛家人,更要愛自己,好好走完餘生。
感謝愛兒伴我二十九載,前二十四年,有健康、優秀的好兒子,讓我們夫妻常享「有子萬事足」的喜悅與驕傲。而從愛兒發病到離世,則讓我們更加認清自己、有一顆悔改的心、不再那麼的追求完美、學習自我成長、了解何謂「感同身受」、夫妻間更能彼此包容扶持,這都是愛兒帶給我們的美好改變;而愛兒將有用的器官捐贈出來,他的愛仍遺留在這世間! §
6.心事獨白 來不及擁抱 胡肇勳 (20061207)浮世繪
看著一個生命在你眼前慢慢枯萎,是種長時間的凌遲;我很害怕過於親近母親,會造成我不可能療癒的失落。
母親對我而言,有著很複雜的意義。
從小,母親常常跟父親口角,也不顧家中經濟狀況,買一些過於昂貴的東西或是捐錢去作法事。她有時半夜不睡覺,只為了重新安排家裡擺設。這對要上學的我,是種不能抱怨的精神干擾。後來在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母親決定跟父親離婚。從此我對母親產生極大的不諒解,她等於剝奪我享有完整家庭的權力。
過了幾年,母親和父親決定復合,但是他們的婚姻還是時好時壞。即使當時母親已經被診斷有躁鬱症,在年輕的我眼中,那只不過是更顯現母親的適應能力不足,還有長年念佛的鴕鳥心態。到我高三那年,母親得了癌症。大概是因為生理上的病痛加上藥物的治療,消耗母親過剩的精力,她反而開始睡得比較好。但是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跟母親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那應該是種逃避吧!看著一個生命在你眼前慢慢枯萎,是種長時間的凌遲。我很害怕過於親近母親,會造成我未來不可能療癒的失落。
就算是母親的生命毅力過於驚人,還是沒有辦法抵抗死神的召喚。但我一直覺得這對母親還有整個家,都是一種解脫。沒想到,有一天透過妹妹,我不經意發現當初母親回來的原因:她有一次回家看到年幼的我時,突然發現她沒有辦法丟下我去過另一個世界的生活。於是,她決定回到父親的身邊。
那當下,在眼眶打轉的眼淚洩漏了我內心的激動。母親已經盡全力在愛我了,即使她知道她盡了全力,可能也是個從世俗標準看來不及格的母親。那也是我首次開始調整我和母親間的距離。
去年為追求夢想,我遠度重洋。在太平洋的另一邊,親戚告訴我,母親曾經被送給其他家庭當養女,一直到兩三歲有了記憶,才被接回到原生家庭。頓時間,我五味雜陳,突然可以理解,為何母親這麼喜歡小孩?為何母親對她的家人這麼難分難捨?為何母親的情緒這麼容易波動?如果談到被父母親背棄的傷痛,母親所承受的,根本遠遠大過於我。
我三十一歲生日前兩天,出乎意料地夢到母親兩次。在夢裡,母親作著她的拿手好菜,殷殷告誡我要好好照顧自己。起床後,有一陣子我恍神不能自己。時間終於到了,我終於敞開我的心胸,願意去接近母親。而這居然花了我二十幾年的時間。
生命,對那時的我和母親真的都過於沉重。雖然,我早從母親抗癌的精神中,學習到對生命的樂觀。只是,我仍無法克制地思念母親,即使現在的我在內心拉近了與她的距離,卻永遠失去了擁抱她的機會了。
我許下一了個生日願望:盼望母親能看到我在美國努力的過程。因為這樣,我才不會辜負她──一個對生命如此熱愛的勇者。 §
如何得到幸福? 【2005-09-17/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洪蘭
一位同學在事業的巔峰時離職,去偏遠地區自助旅行作了一年義工,最近回來,大家都很好奇他這一年的經驗,所以邀約替他洗塵時,連平日沒有空的同學都來了。他瘦了很多,鮪魚肚不見了,臉上很有精神,他說他已不習慣回到文明社會,每天追著時間跑,從一個約會趕到另一個約會,時間永遠都不夠用,自己像陀螺一樣身不由己不停的轉。回到文明後,物質的享受沒話說了,每天水龍頭打開就有熱水出來,房子有廿四小時的中央空調,出門就有超級市場,打開電視會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不像山上什麼都沒有,一天只有四小時供電,水要用水桶接雨水或去挑井水,廁所是茅坑而且除了過節每天食無肉,但是他白天畫畫,晚上教山上的孩子認字,不必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猜測別人的心意、防人的陷阱,也不必照著秘書打好的行程過機器人般的日子,生活清淡靜謐。他撿山上的枯木來雕刻,化腐朽為神奇,高興得很,成品掛在牆上比他以前辦公室百萬元的畫看得還順眼。他現在了解長城的磚底部為什麼刻上造磚人的名字,人透過創作才能得到永恆。他說他以前為自己在生活,為追求幸福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忙碌了半生卻沒有得到幸福。這句話引起大家的注意,為什麼這麼努力為自己求幸福反而得不到呢?
「因為生活如果是僅為自己就不會快樂」他說。大家聽了都不了解,卻讓我想起小說家黃春明告訴過我一件事:羅東車站對面有個賣麵的「駝背」,他每天開張時準備一百個碗,碗用完他便把店門關起來洗碗,不做生意。有人勸他不必如此龜毛,他正色說:「來吃麵的都是要趕火車的人,不乾淨,讓人在火車上拉肚子,不行!」這個人沒受過什麼教育,但是他替別人著想的心卻使黃春明肅然起敬,也讓我聽了久久不忘。
很多人說生活單調,所以必須追求奢華來打破單調,其實單調主要來自心中對這個工作的感受,工作有意義便不單調,每天煮麵洗碗很單調,但是煮的麵有人喜歡吃,知道自己的麵吃了不會壞肚子,這個工作便不單調。國父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想不到背了五十年這句話,今天才了解原來的確是在服務別人中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目的。
昨天去山地送月餅,將城裡太多的月餅送給山地沒有月餅的孩子吃。我看到三個兄弟在分一個月餅,他們不用刀切,第一個人咬一口後,傳給後面的人,一人一口,很平均的吃到應該得的份,他們表現出來的正是我們在都市中一直想教的「分享」。我們一直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個做不到的理想,其實它仍然存在於人類的社會中,只是文明的貪婪與競爭使我們失去了祖先能夠抵抗猛
←象、劍齒虎最主要的精神酖酖敬業、合作、分享。放眼周遭的人多半不快樂,因為我們忘了精神文明一定要超越過肉體需求,人才會快樂。我們都知道口腹聲色享受過了以後是更大的空虛,在現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賣麵駝背者的精神越來越看不見了,但是如果你想真正的快樂,請從替別人著想開始,英文的諺語說「
You can give without loving, but you can never love without giving」,當你開始替別人想時,它也開啟了你快樂之泉源。 §楊玉欣口述 陳柏州整理(每周二刊出) (20050329)
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症遠端病變」的佛光衛視主播楊玉欣,生活上遭遇極大困難,但她仍藉由「轉念」盡力自助助人。陷在絕望、想自殺心情中的朋友,更須聽聽她的故事
……我在十九歲時發病,全身上下肌肉組織不斷萎縮、纖維化,還伴隨著無力症,直到現在仍不斷惡化,沒辦法控制病情。
不過,我一直都在努力,用盡方法克服我生活所需,雖然我到現在行動仍不怎麼方便,但可以找到自己控制的方法,例如我訂做專用桌椅,桌子很高,椅子很重、有扶手,可以幫助我自己站起來。
肌肉疾病也影響到內臟機能,這是我另一個困難的地方,因為內臟機能衰退,講話更沒力氣,我趁還能講話時盡量講話。發病後幾年,我每天都奔波在各種醫療系統中,我們家三個小孩都有隱性缺陷的基因導致發病,總是全家大小一起去看醫生。
這世上再也沒有不能忍受的疼痛,因為這麼多年來,我們看過這麼多醫療方式,通電的、燙熱水的、剝皮的、熬的、刺的、捏的、割的,各樣疼痛方式我們都經歷過,我那時在想,這種日子我還要過多久?醫生總是安慰我:「再忍半年,保證你一定會好。」
當時我一個人住臺北,有一天打電話給住新竹的媽媽:「媽,您可不可以不要老是相信別人的保證,我都不敢相信我可以平安的活到明天,您老是相信別人的保證,以至於我們不斷去接受各樣醫療。」從此,她就不逼迫我們再去看各樣的醫生了。
我姊有一天打電話給我說:「玉欣,我好想死啊。」那時我大概二十二歲吧,她覺得很悲傷,而且也不知為何要活到明天。
我跟我姊講,妳想過各樣的死法,想過上吊、跳樓、投海、撞車、割腕,妳都想過而不害怕,我姊跟我講說,對,她覺得她不害怕,死了會痛快得多,我跟她說:「妳現在是連死都不怕的人,那怎麼會害怕活著呢?」她想了五秒鐘說:「對喔,那我再活五年好了,如果五年後活得不好再來死好了!」
我跟她說好好好,好極了,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觀念上的轉變,我叫它做「重生」
──就是重新活過來了。這個「重生」不只是觀念轉變,它成為我生活上的技術,因為我的生活會不斷衰退,就要不斷重生,不斷重新看我還有哪些能力。比方說,以前我自在行動,現在漸漸不行,就不能再去想「哎呀我以前多好」,我要想「真好,我現在還能講話、頭腦還清醒」!以前去吃飯,可以自在地吃,但現在不行,也很好,有人幫我挾菜,我還是可以吃。
我不斷重新評估,我還有哪些生活條件,然後在那條件上,重新看還能怎樣活著,於是,這個「重生」就成為我生活上的技術。
§因為你是我同學 吳藥師 (20050724)浮世繪
念國中時,班導是數學名師,我在他眼中是班上的恥辱與害群之馬,而我只是數學奇差無比,但光是這點就讓我度過痛苦不堪的一年。
班導經常會諷刺與羞辱同學,我是排行第一名,在那個威權與聯考年代,導師是極具權威性的,猶如手握兩刃劍,助人與傷人,均在一念之間,學生常在心靈上遭受不當對待,但懼於形勢與自顧不暇,即使同班作同學久了,也無法發展出一個班級應有的情誼與氣氛。
我自小除體弱多病,個性膽怯,那時去上學,就像駕駛飛機去執行轟炸任務般凝重,但每日在煙霧彌漫瓦礫殘骸中,我發現有一個人很特別
——廖期樂。他原本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學業特好,反正不是考上建中就是台中一中,而他卻很親切,又富正義感,雖無法正面阻止班導帶來的災難,卻常私下關懷與幫助其他同學,完全沒有一點明星學生的架子。
有一次班導主持的說話課,預定要輪到我上台報告十五分鐘,我根本不知如何準備,還好在三天前,廖期樂拿了他自己的一本課外讀物來找我,好像是象形文字之類的,並引導我進入某章節,享受與神遊古人的智慧與趣味,他讓我有材料去過說話課那關,免於在大家面前又被羞辱的結果,他只有一個單純的出發點
——「因為你是我同學 」。後來,我考運奇佳,聯考吊台中二中車尾,但因家境緣故,放棄升學,選擇鎮上一所名譽極差的高工就讀,這舉動讓許多國三同學非常不屑,到了不承認我曾與他們同班的地步。但是,廖期樂還是一樣認我這個同學,有時放假還會去那名譽極差的高工找我玩。
其實我跟他並沒有很熟,他卻讓我在那段日子裡,感受到人性的光明與溫暖,珍藏心中至今。二十幾年後,從網路上找到他,電話一接通,我報上自己的姓名,問他還記得嗎?他回:「那是我國三的同學啊!」我感動莫名,眼眶瞬間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