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有24小時,我要溫習功課?玩遊戲?上網?或…,該選擇哪一項?又割捨甚麼?這星期選了幾篇拙作,多與價值抉擇有關,供同學參考思索。
1割捨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n/2016/09/22/2246684 2016.09.22.
今年8月寶可夢掀起瘋狂抓寶風,夢迷們在北投公園追逐狂奔,如世界末日,塞車違停,在地居民回不了家,卻無可奈何。開學後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有人憂心忡忡,也有人樂觀地將順勢翻轉教學。我則主張引領學生建立核心價值,嘗試割捨次要價值,學習面對人生的誘惑與陷阱。
《史記‧鴻門宴》是高中國文熱門選文,大概高中生都會讀到。范增因為劉邦有天子之氣,視他為項羽的重要競爭者,另一關鍵是:劉邦居故鄉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但是他先入關中,對秦宮的美女雲集,奇珍異寶堆積如山,居然碰都不碰,不把以往愛好的美色、財貨看在眼裡,范增斷定劉邦胸中必懷大志,追求更高的價值。因此力勸項羽一定要殺劉邦,宴會中三次舉玦,要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視若無睹。范增再令項莊舞劍娛賓,意在刺殺劉邦,卻被項伯上場舞劍以身護劉邦,最後劉邦尿遁成功,范增惱怒錯失機會。從此楚消漢長,導致項羽自刎烏江邊,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此話令人折服,堪為知人之明的典範。課堂中引領學生思考、討論,范增的推論是否合理?劉邦只不過放下兩個「惡習」──姑且如此稱之,就足以讓范增心生殺機?他論斷的背後應有一套哲理為依據,我們能否揣測之?
再者,劉邦年輕時不愛讀書、不學無術、放蕩不羈,因此貪財好色亦符合他的素行,以劉邦當時的實力不可能料想會先攻下關中,而事先拿定主意,意外入關中,為什麼立即轉性?有能力抗拒這麼巨大且突然的誘惑,心裡是如何盤算?毅然決然,轉身離開,值得我們細細推敲,他怎麼消弭平素的大慾望?若沒有一個更高的價值矗立在眼前,怎放得下?雖然有人引《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批評劉邦是接受樊噲與張良勸諫方如此,但是史上剛愎自用、擇惡固執、不聽勸的主子不勝枚舉啊!另有一例,韓信攻下齊,便要求立為假王,劉邦方破口怒罵,張良、陳平踩他的腳附耳勸告,劉邦立即改口:「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是故,不管是自覺或屬下勸導,最後的抉擇者還是劉邦。
課堂中循序漸進地帶著學生揣度、推敲、思維,為什麼劉邦願意割捨?
每當學生升高三之前,就再把這段充滿哲理、智慧的歷史,再拿出來搬演一趟。
我從不認為大學升學考試會決定一生的幸福,也不主張考大學是最高且唯一的價值,然而考大學大概是高三學生這十七、八年來,最大的人生關卡。高三生個個求好心切,企圖全力衝刺,但日月無情,日子一天一天逝去,永遠讀不完的書,卻又有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無法拒絕的誘惑,時時掙扎、衝突,人格都要分裂了,此刻劉邦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就值得借鏡。
無可抗拒的誘惑,並非高三生的專利,七情六慾使人生充滿陷阱,核心價值則是跳開陷阱的利器。就高三生來說,升學是現階段的重要目標,準備考試的價值與其他寶可夢、社群網站、韓劇等的價值,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孰重孰輕?一旦價值衝突浮上心頭,平靜思量輕重緩急,排定價值順序後,再想想為什麼劉邦可以「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慾望是人一輩子的功課,升上大學後,不會從此幸福快樂,依然要被慾望糾纏終身。所以不停建構、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掌握核心價值,遇到價值衝突,理性分析,學習割捨。
高三或其他人生關卡,表面上是困境,甚至是一場唯恐避之不及的「災難」,然而,若願意積極地面對它,從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學習策略等尋求解決之道,在這期間,一邊學著規劃與實踐,同時反省、修正,期盼不斷良性循環,不過貫徹其中的,還得靠意志力割捨。如此過關斬將,有過確保核心價值的實戰經驗,固然不保證百戰百勝,但卻也知道有能耐節制慾望、割捨不重要的價值,生命境界不也隨之提升? 回頁首
2.入則孝,出則悌──誰怕22K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2016/12/01 http://www.nownews.com/n/2016/12/01/2324094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
從小先父常帶我與朋友吃飯,若先父作東,我們父子必坐於鄰近包廂門口的位置,方便於叫服務生。先父請客有一基本禮節,客人杯中沒有飲料是主人失禮,當時餐廳多為12人的圓桌,若發現正對方的客人酒杯空了,便責問:「客人沒酒了,你怎麼沒倒?」現在的孩子大概要回嘴:「你自己不會倒喔!」或:「那麼遠我又倒不到!」我雖有一米九的身高,但真的倒不到,就立即起身,繞過餐桌為客人斟酒。
當老師,從學會做人開始
我退伍後即進入靜修女中任教,當時許多同事年紀與先父相近,他們稱我「小朋友」,我也自然地以父執輩之禮恭敬他們。每有聚餐活動,我總坐於鄰近包廂門口的位置,叫飲料、叫酒、催菜與斟酒倒茶都是我樂於承擔的「業務」。
歲月不待人,青澀「小朋友」逐漸資深,開始輔導實習老師。第一次與實習老師正式談話,必定告之:「要先會做人,才會做老師;先學會做好人,才會是好老師。人際互動是做人的最基礎,在辦公室與同事們處不好,進教室大概也很難與學生處得好。固然人的問題總有例外,但不懂得待人處事之道,很難成為一位好老師。」實習後段再叮嚀:「將來進入教職,你最資淺,把身邊的老師服務好,他們都是前輩、長輩,以真誠的心為他們服務,而不是阿諛奉承地拍馬屁。待你資深後,一樣地為同事服務,還要提攜、指導後輩。」
總之,做老師要學好待人處事之道,先服務前輩、同事,再提攜後輩。如此,做一位好老師的竅門盡在其中矣!
無私地為人奉獻
開始教書時,學生用毛筆寫作文,老師也用毛筆蘸紅色廣告顏料批改,因為書法寫得太差,羞愧之餘赴「勝大莊」拜師學藝;對當代書法家一無所知,挑個適當時段就報名了,卻遇到終生景仰的恩師謝宗安先生。
入門沒多久,老師在歷史博物館舉行「謝宗安書法八十回顧展」,基於「有事弟子服其勞」的信念,主動去歷史博物館布置展場,開幕當天協助雜務,幫忙迎賓送客,這不就是弟子該做的小事嗎?老師的「橄欖齋書會」要發行報紙型刊物,我當時擔任校刊指導老師,又任教於夜間補校,白天有空,教學行有餘力,就幫書會編輯了頭幾集。幾年後刊物改為《中華書道學會會刊》,也是我與幾位學長姊義務幫忙前幾集,朱振南學長更因此與我建立深厚的革命感情。
有次晚餐問起老師隸書運筆的疑惑,第二天早上老師打電話給我,要我去老師家。當天老師為我示範隸書對聯、中堂與行草,而且全落上「茂瑋仁契清賞」送給我。後來又因美麗的誤會,老師以為內人懷孕,撰寫「茂才異等國之瑋;惠種靈根世所珍」,並落款「茂瑋仁契惠珍女史賢伉儷兩賞」的嵌名對聯,送給我們夫婦,現在是掛在客廳的傳家寶。
老師有次與我談到,對我印象很好,因為我入門不久就幫他做很多事。我非常訝異,這不就是「入則孝,出則悌」而已嗎?真心的服侍老師,服務同門師兄弟姊妹與書法同道,竟受老師如此恩寵,始料未及,更不是我的初衷。「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的感情應是互通感應的。
學習謙卑地為他人解憂
高中生常常不愛掃除工作,我這導師得押著學生打掃,但陽奉陰違,「掃給導師看」的學生不少。有位情緒易起伏的學生,負責掃校園外人行道上的狗屎,他邊撿狗屎邊罵,為了磨練他的心性,我與家長溝通後,決定讓他撿一年的狗屎,學生也接受。畢業後寫信給我,說:
記得高二時您指派我到校外打掃,面對滿地的垃圾與狗屎,我不住口的大罵髒話,甚至拿著長夾惡狠狠地瞪視路過溜狗的人與狗,準備在狗兒們解放時,用夾子把狗屎塞回牠們的屁股裡。對此,您只淡淡地對我說:「如果你能學會做卑微的工作而不抱怨,那世界上就不會有你做不來的事了。」如果能以一件事來警惕自己ㄧ生的話,那想必就是這件了。
這學生在美國念大學,暑假回來特地告訴我,他完全不說髒話了。老師播的種子,未必在眼前發芽成長,教育要看長、看遠,甚至看一輩子,速成的一定不是教育。
我教打掃廁所的學生把廁所掃乾淨,讓上廁所的同學、老師不覺得髒或噁心,學習誠心地為他人服務,不要讓人掩鼻踮腳上廁所,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是很好嗎?我也以耶穌為門徒洗腳為例,我們暫且放下耶穌是上帝之子的身分,耶穌以老師之尊為學生洗腳,在教導門徒,要以「僕人」的心態服侍世人。藉此我教學生學習耶穌,謙卑與僕人的心態。這不也是廣義的「出則悌」?
《論語.為政》記載:「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回答:『父母怕他生病、憂心他身體不好。』」所以孝是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憂;孔子企圖透過這個實踐啟發學生,懂得為父母解憂。學會為父母解憂,可以進階學習為人解憂;要為人解憂,就要先看到別人的需要。
我的推論於下:
掃好廁所讓人有不噁心的廁所方便,
掃好教室讓人有不髒亂的上課環境。
因為看到別人的需求,所以為人解憂;
要為人解憂,所以做好本分的工作。
一位「入則孝,出則悌」的年輕人,縱使於當今經濟條件不佳的大環境,他必然能夠脫穎而出,不會只值22K。
延伸閱讀:
1.矍鑠哉是翁──念恩師謝宗安先生 http://www2.lssh.tp.edu.tw/~life/04_13.htm
2.「合天道人道以成書道,得心安身安乃至世安。」──談謝宗安夫子融生命與書道於一 http://www2.lssh.tp.edu.tw/~life/04_22.htm 回頁首
3.柔軟心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n/2017/01/13/2370863 2017.01.13.
日前某藝人酒後搭計程車與司機拳腳相向,由行車紀錄器的錄音,聽到一女性乘客抱怨會吐(可能剎車太猛,或轉彎快),接著藝人嗆司機:「你故意的!」衝突遂起。
看此新聞,立即想到我搭台北的公車,「幾乎每回」從上車心中就直嗆司機:「你故意的!」台北的公車起步三點頭,剎車一鞠躬,轉彎或靠站常讓乘客彷彿在雲霄。我這花甲翁與花甲婆,總要緊牽著手,互相叮嚀:「慢一點!抓好!」在公車上練臂力、腿力與膽識,全程戰戰兢兢,臨深履薄,下車時,除了防司機未等我們下妥就開動,又因為司機常不緊靠人行道,還要小心機車、腳踏車從後衝撞,只因我們摔不得、撞不得。心想再過5年10年怎麼搭公車?兩年前有次遇到一位剎車平穩,轉彎減速的司機,內人下車還稱讚司機,不料司機說他是來代班的,他已被挖腳去開遊覽車了。但是陸客不來遊覽車業衰退嚴重,駕駛平穩的司機也不見回流?
想著,想著,竟又勾起我這雞腸鳥肚之人的公車往事。
約三十年前,正值壯年,每星期日下午去學太極拳。有一回冬天傍晚,細雨紛飛,東北季風襲人,天色漸暗,又冷又餓,惦念著父母及妻女等我回家吃晚飯。當年資淺的教師薪水不高,搭不起計程車,撐傘縮著身子,巴望公車駕臨。路燈下苦等半小時,唯一可到家的公車終於來了,欣欣然振臂疾揮,司機目不斜視,在內線呼嘯而過。枉費一米九的昂藏之軀,三字經都出不了口,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往肚裡吞,縮頭、撐好傘,天已全黑,再等…。至今,我仍銘記那一刻,小人物的無奈與悲涼。所以,我懂得要照顧好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尤其是弱勢的、尤其是皮到沒人要的、尤其是受到排擠的…。
二十餘年前,穿著西裝筆挺赴喜宴。在台視公司站上來一對老夫妻,該是中崙市場買了菜,大包小包提上車,老太太坐好了,老先生後上,還在階梯附近,公車左轉敦化南路,司機未減速,老先生跌倒,袋子掉落,荸薺滾滿車。當下心中浮上臥病在床的老父,同時起身走到前面,一手抓著車桿,一手撐起老先生,扶持至座位,撿好荸薺,安頓好老先生,返身回座時,一位女士手拿著一張衛生紙等我。人間還是有溫暖的。我不敢罵司機或與他爭論,因為過兩站我就下車了,即使教訓司機一頓,我下車後老夫妻可能又要…。我不是懦弱,只是認為這樣的人無可救藥,寧可回學校教好學生,讓他們有一顆柔軟的心。
台北的公車司機不全都是如此橫衝直撞,但我不得不說比率非常高,他們不是存心使乘客不舒服,因為交通阻塞、業績壓力、同行競爭等,柔軟心不見了,使之「麻木不仁」,忽略了公車的本質─安全、速度與舒適,接送「人」到達目的地。司機看到「業績」,而看不到「人」,看到「業績的需求」,而看不到「人的需求」。就如同有的老師、家長只看到分數、名次與升學率,看不到「孩子的需求」,看不到孩子其他的「亮點」。
孟子說:「人『突然』看到一孩童將要掉入井中,恐懼同情的心自然產生。」這種不忍心看人受害的心,就是柔軟心。我同意孟子的主張:人皆有「惻隱之心」。教學中讓孩子回顧:生命中有沒有「不忍心看人受害」的經驗?如果有孩子看到別人受苦、受害而沒有憐憫心,從生命經驗不同意人具有「惻隱之心」,老師當然尊重他的經驗;同意有「惻隱之心」的孩子,則教導他們終身保持對人感同身受的心,不論將來在各行各業,時時看到人的需求,永遠保有的柔軟心。
我不是新竹中學校友,但聽過多位竹中校友的引以為榮、為傲者,辛志平校長期勉竹中畢業生:「為語橋下東流水,出山要比在山清」。我也效顰:期望「出山要比在山柔軟」! 回頁首
4.尊重與誠實 徐茂瑋 載於NOWnews 2017.03.23 http://www.nownews.com/n/2017/03/23/2453615
去年底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異狀,後確診為肺腺癌,手術切除一片肺葉,因而獲得市政府發給身心障礙手冊,搭乘國內大眾運輸工具皆可半價,並有一位陪伴者亦可獲半價優惠。今年2月第一次持愛心卡搭公車,刷卡時聽到嗶~嗶~嗶~的「三聲無奈」,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喻,未到65歲居然提早「享受」半價,但心中著實感激政府有此社會福利。
搭乘高鐵、台鐵,只需買票時出示身心障礙手冊,進出車站閘門刷卡、刷電子車票,從未被檢查證件,搭台北市公車、捷運也是如此,令我十分驚訝。我們的大眾運輸業者如此信任、尊重優待票乘客,我回想以前搭高鐵也從未見有人查驗持優待票乘客的證件。
於是,我思索,我們的大眾運輸業者是基於怎樣的判斷,不積極查驗持優待票乘客的證件︰是對台灣百姓品德的信心?或是損失不大不必勞師動眾?亦或查驗證件的成本高過索討的所得?
從台北到高雄坐高鐵來回,兩人可以少付1500元,進出車站、兩小時的車程中,沒有人員查驗我的身心障礙手冊,不管高鐵此項決策的原因為何,我深深感覺備受尊重。每天搭乘公車、捷運若冒用愛心卡,少付十幾元車資,長期積累也不是小數目,台灣百姓的人格受大眾運輸業者的尊重,這是值得宣揚的美事,也引發人深思。
我的孩子讀國三時告訴我,她複習考作弊
,我責問怎麼可以作弊?孩子說:「老師規定複習考未達標準,要罰抄考卷。複習考這麼多,如果不作弊,每天都有抄不完的考卷,根本沒時間讀書,第二天一定又不及格,那我天天抄考卷就好了,哪有時間讀書?所以我們全班都作弊。」孩子的話,讓我這能說善道的國文老師也無言以對。孩子的老師是名師,處罰人的手段很多,考不好也會「倒掛金鉤」,雙腳掛在矮櫃子上,兩手扶地,女生也照罰。老師有次要求同學們要設定一位假想敵,有位同學設定我的孩子,老師譏諷那位同學:「X X那個水準,你怎麼會選他呢?」我的孩子為此受傷多年,念大學時才道出此段辛酸。名師往往累積很多的成功業績,旁人的建言很難撼動他的教學策略。「官逼民反」,孩子只有繼續不擇手段尋求自保之道。
培養孩子誠實,建立孩子的自信與尊嚴,應是所有教育的核心之一。
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觀察學齡前的幼兒,為了避免「受害」──被大人責罵、處罰,幼兒會說謊或「裝無辜」;但是孩子若知道他的「行為」不會「受害」,就毫不掩飾。長大的國高中生,若成績不佳會捱罵捱揍的,往往藏匿成績單、偽造簽名或說謊。更嚴重的孩子,遇事情不扛責任,先怪別人而不檢討自己,都是別人的錯。
「只管不教」是台灣教育長久的現象,不准做這個,不准做那個,卻很少教孩子為什麼不可以;認為孩子不懂事,以「我懂你不懂」的不對等態度,「管理」孩子。孩子不明究理,又怕責罰,輕者陽奉陰違,重者說謊掩飾,不誠實的習慣可能由此養成。
「多鼓勵,少責罰,說道理」,一直是我服膺的教育原則。孩子習慣於與成人討論「為什麼」後,具備與人理性溝通的能力,他就「是」或「接近」成熟的人。孩子受到父母、師長的「平等」對待,尊重孩子有思辨、抉擇與執行的能力,孩子的信心與尊嚴就同時建立。
我的學生當中有信心、尊嚴者,考不好坦然承擔,做錯事肯悔改,誠心接受該有的處罰(少責罰,不表示不可以處罰),不文過飾非,不推諉責任。但是敢挑戰權威,勇於據理力爭,卻也服膺道理,有接受別人說服的胸襟。這些孩子的人格特質,大概都不是我這個導師兩、三年內教出來的,最大部分來自於家庭教養,即孟子所云:「故人樂有賢父兄。」
大眾運輸業者對我這老頭的尊重,讓我樂到「爆」,相信他們不是為了培養我的信心與尊嚴,同時教育我誠實而如此吧!但也引惹我胡思遐想,不吐不快。
尊重的確可以讓孩子有自信,有尊嚴,因為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必也不屑於說謊的。亞里斯多德主張,品格是由訓練與習慣養成的第二天性,習慣於不說謊的孩子,長大後自會是誠實的公民。 回頁首
5.那些日子,我凝視死神 徐茂瑋 載於http://www.nownews.com/n/2017/05/17/2525915 NOWnews2017.05.17.
去年底赴醫院例行健康檢查,檢查後才回到學校,就接到健檢醫師打電話告知,肺部有一約2.7公分的結節,我立即再返醫院,沿途忐忑不安。看X光片時,醫師認為良性腫瘤的機率很低,安排一週後做胸腔電腦斷層掃描。
每次體檢常自問:「是時候了嗎?」
知道總有這麼一天,只是不知何時到來,但我一直在「等待」死神的來臨,因為緣起就有緣滅。綜合各種因素,使我認為癌末的機率很高,告訴自己縱使人生至此,也可以了,我接受。
然心中仍有三憾事:一、不能帶302班到畢業;二、不能教學至65歲;三、家母87歲,居然可能是她送我。
至於我與內人的關係隨時可能終止,我們相知相愛一輩子,時辰到了,不是我的錯,我與她都該接受、該釋懷;我的兩個女兒亦然。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愛該愛的人,面對死亡或關係結束,無需愧疚,亦能無憾。
得知是肺腺癌後,隔兩天收到佛光山《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來函,要收錄拙作〈割捨〉,文章受到肯定令人鼓舞。Nownwes與點亮協會合作每雙週刊登一篇生命教育文章,我繼〈割捨〉後,該交的第二篇稿也快到期了。基於以上因緣,趁一個假日的早上完成〈入則孝,出則悌 誰怕22K〉的初稿,請好友修稿,同時冷卻兩天就送出去了,並賴皮請求插隊先刊登——以肺癌耍一下特權。
穿刺切片當天,天真地以為完成後,晚上可以去參加跨校共同備課,未料住院五天作了多項檢查。巧合的是,當時共備《典論‧論文》,文中曹丕感慨:「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營遂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我急著完成〈入孝出悌〉一文,潛意識裡應有時不我與的焦慮吧!
手術前的必要檢查完成,同時病理報告確診為惡性腫瘤。中午出院到校第一次上課,告知孩子們病情,以及手術後可能面臨的狀況。給兩個班級各上了一堂生死關懷,再教他們緣起緣滅,學習面對死亡,課堂中孩子們哭哭笑笑。接著提前教《孟子‧離婁下28》,也是期末考範圍,解析「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的境界,告訴學生:「我所以平靜接受可能於短期內死亡,因為雖然自己不完美,但已盡力做好該做的事,無大遺憾,無大愧疚,所以心安。孔孟的學問不就是『心安』二字嗎?」
我真喜歡孔子說的「丘之禱久矣。」這句話。《論語‧述而35》
在此同時,寫email給同事與少數知道我生病的朋友,請他們不要來探病。探病對病人是負擔,等出院休養後就可見面了。
十天後開刀,手術順利,切除左肺一葉,住院6天。
出院後一週回診,陳晉興醫師劈頭就說:「恭喜你是第一志願,是肺癌第1期B,肺部腫瘤3.3公分,無淋巴及遠處轉移,不用化療,存活率五年以上。」內人立即聲淚俱下,向醫師道謝連連,我也鬆了一口氣,可以帶302班畢業,也能再教三年屆齡退休。醫師要我服用友復膠囊,預防癌症復發,藥物有小副作用。
開刀前醫師雖已預測是初期,但最後還是得看開刀結果與病理報告才算數,所幸我堅持每年定期體檢,更感恩醫學進步與陳醫師高明的醫術之所賜,幸運逃過一劫。但是回顧與死神凝視的這些日子,內心的憂慮與轉折、隱瞞家母、交代女兒們要照顧媽媽、開玩笑建議內人將來不妨找個男朋友等等。從發現腫瘤到醫師宣布我一時死不了,一個多月來,我與內人都覺得像一場夢,是真實,又像是虛幻。尤其我已接受可能於短期內死亡,一回神,居然又是一條龍!手上卻多了一張身心障礙手冊,提早半價坐公車。
現在除了容易氣喘,身體狀況一如罹病前。為避免吸廢氣,不敢再騎腳踏車上下班,更注重運動,又開始打籃球,也告別凝視數十天的死神。不過那種老婆百依百順,女兒們乖巧充滿孝心的日子,也頗令人回味的。
麗山高中學生張維茜於得知徐茂瑋老師生病後,寫下〈等待〉一文,盼茂瑋老師能繼續陪伴學生度過人生中許多個關卡,繼續打太極,繼續與大自然為友,繼續當學生的心靈知己……
等待 張維茜
等待----
等待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段過程。然而,這次我所等的不是瑣事,而是一個答案。
「叩-叩」,教室門伴隨著「咿-嗚」聲被緩緩推開了,幾聲熟悉得「咳咳」清嗓聲傳來,是班導師-茂公。他大概又是受邀去外校演講之前來給我們小叮嚀的吧,距離學測只剩兩個多月,我們也就繼續埋首於書海當中,頭抬也沒抬。但是接下來的話,卻使我呆坐在位子上,彷彿時空瞬間凝結了……「同學們,老師前陣子在忙的事,我想是告訴你們的時候了。健檢報告下來,肺部這邊,一顆五十元硬幣大的腫瘤,推測是肺腺癌,下星期我就要住院,接著再穿刺、開刀。大考將近,你們要自己照顧好身體,注意飲食,注意保暖,抱歉老師這段時間可能沒辦法陪伴你們了。」他一邊比劃著,一邊微笑地安撫我們的心情,好像根本沒有生病似的,說完便默默離去。但此時此刻,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不安,低著頭直往廁所奔去。
我想大哭,想要像個幼童賴在地上大哭,害怕、掙扎、困惑、傷心欲絕,麕集內心深處,為什麼溫柔敦厚的茂公這麼早就遭遇生離死別的難題?為什麼老天爺要對這個德高望重的恩師開這種天大的玩笑?為什麼!他就像我的第二個爸爸,時時關心我們讀書累不累,需不需要去散散步談談心,他永遠都先想到我們。我想要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我等的是一個攸關生命的答案!為什麼!儘管內心極欲吶喊,卻似乎等不到任何一個解釋……。
待我漸漸冷靜下來,和茂公相處的點點滴滴圈起了心窩的漣漪。國中的一次閱讀寫作營,我偶然來到麗山,遇見了茂公。高一開學第一天的第一堂課,是生命教育課,走進教室的竟是茂公!於是乎,我高中三年的生命教育課、國文課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緣分,高二、高三也在他導師的陪伴下,活出了全新的自我。靜下心來想,其實茂公一直以來都不重視功名利祿和物質的享受,但每一個和家人、和老師們、和我們相處的時刻,他總是真情流露,真誠地陪伴、傾聽;他到現在仍天天讀書,偶爾也寫書法,把握每個充實自己的機會。他的人生歷練豐富,總是盡心盡力享受每個當下。
「盡己之謂忠」,猶記得在上這個章節時,茂公帶著我們思辨的經過。何謂「忠」?盡己之謂忠。若是竭盡心力地享受每個階段,那麼人生的價值不已發揮到極致?便不愧對自己了。這是孔子告訴我們的道理,更是茂公時常提醒我們的。同樣是等待一個答案,我的緊張不安卻顯得不成熟,不斷胡思亂想使自己陷入死胡同。有時候,我們常常過於執著某些事情,執著於結果,卻忽略了一路上走來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蛻變。其實,轉念一想,將所學的儒家思想和生命教育課的經驗貫徹到生活中,人生還有許多景點等待我們去發掘。我們該擔心的不是無法預測的生命長短,而是我們盡力了沒有。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想,這個就是我在等的答案吧。這世上每一個禍、每一個福總不是單純的悲或喜,而是相依的。但是,豁達的態度卻可以把人生活得更精彩。
「該來的終究是要來的,我等它很久了。」這是茂公面對生命的態度,因為他將這一生活得淋漓盡致,早已沒有遺憾了。即使過著平凡的一生,但是憑著那股對教學的熱忱與一顆柔軟的心,他早已改變了許多小生命,化平凡為不平凡。
回家路上,望著碧湖時而因微風而圈起的漣漪,我的內心已不再如此澎湃難耐。在「等待」難題的解答,等待自我豁然開朗的過程中,我又成長了。不要為了我們無法掌握的事傷心掉淚,而是把握每一個當下,盡力享受人生。我相信,茂公還會健康爽朗地陪伴我們度過人生中許多個關卡,繼續打太極,繼續與大冠鷲為友,繼續當我們的心靈知己、最棒的高中導師。 回頁首
6.誰來打掃校園 徐茂瑋 載於 Nownews 2017/07/26 12:00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726/2592856
日前到台北市一所男女合校的明星高中開會,中途上廁所,發現小便斗幾乎沒有黃垢,也沒有尿騷味,既驚訝又佩服。很多高中生不願意打掃,能躲就躲,躲不掉就「掃給老師看」,老師一走立即放下工具,更遑論最噁心的掃廁所。廁所是我觀察學校生活教育的重要指標之一,回家在Line、部落格表達對打掃的同學、班導師與行政人員的敬意,不久任教該校的朋友有些尷尬地告知,其實廁所是外包清潔公司打掃的。
喔,原來我想太多了。
當教育現場分數成為最高價值,甚至是唯一價值,生活教育當然不值一顧。把孩子教養成專門生產分數的「分數雞」,所有妨礙「生產分數」的事都不重要。現實、功利,眼中只有分數,看不到「人」,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沒意義的打掃工作?這種卑微的工作不適合我。家長也認為我的孩子到學校是「求分數」,不是來掃廁所的。貴族學校的學生很早就不掃廁所,近年有些公立學校也跟進,由家長出錢,學校、老師也省得為掃廁所惹「客戶」不高興,一舉多得,有錢萬事能,大家樂得輕鬆。
撿狗屎體悟人生道理
阿文容易激動,高興起來嗨到不行,憤怒也常暴走,當他認為對方踩了他的紅線,罵人三字經是剛剛好而已,他是唯一敢在我面前重複罵髒話的學生。有一學期我的班級打掃校外的人行道,阿文抽到撿狗屎的工作,他一邊夾狗屎,一邊罵:「如果哪一隻狗在我面前拉屎,要把它塞回狗肛門。」我每天陪著阿文撿狗屎、聊聊天,也陪伴其他打掃的同學。告訴阿文:「如果你願意撿狗屎,將來沒有你不能做的工作,也不會只有22K。」第一次段考過後,打掃抽籤時,我宣布阿文不參加抽籤,繼續撿一學期的狗屎,當下阿文默默接受。我事先與家長商量,要用撿狗屎來磨練阿文的心性,期望他不要心浮氣躁,家長信任我,欣然同意。
阿文高三時,有天我在校園遇見他,與他打招呼,接著要和他說話,他將食指豎在嘴唇,發出微微噓聲,再輕輕揮揮手,示意我離開。我是有智慧也見過世面的老頭,罩子一放亮,啊~哈!有「學長殺手」之名的小可愛,就在阿文附近,老頭知趣地離開告白現場。
一星期後,我問阿文:「告白成功了嗎?」阿文垂頭喪氣地搖搖頭,嘿,總算給我逮到發飆的機會。「你滿口髒話,哪個女生會喜歡你?你的情緒高低起伏那麼大,誰受得了?你不改,我保證你的情人一定離開你!」阿文不發一語,乖乖聽訓,此乃前所未有。
約莫十多天之後,在教室聽到阿文又罵一個單字,我當場斥責:「你怎麼又罵髒話!」阿文誇張地低下頭,激動地說:「我已經忍了兩個禮拜沒講髒話了,剛才是一時不小心,對不起!」
我終於了悟禪宗的當頭棒喝!也印證困頓使人成長,危機就是轉機。
阿文畢業後寫信給我:
高二您指定我撿狗屎時,只淡淡地對我說:「如果你能學會做低賤的工作而不抱怨,那這世界上就不會有你做不來的事了。」如果能以一件事來警惕自己一生的話,那想必就是這件了。
打掃中溫水煮青蛙
小婷喜歡文學,是個文靜、細膩的女生,高二打掃學校的中軸大道,高三掃國文科辦公室,畢業後寫信給我,說道:
例行的打掃工作,您每天來催促我們。盡自己的本份和感受周遭事物都是您時常教導我們的。打掃時看著校園裡盛開的花朵與一草一木,觀察國辦裡老師的總總神情,都讓我覺得清掃中軸和國辦這種枯燥乏味的工作豐富起來,同時也感受到清潔完的成就感,想起以前乾淨的中軸,就覺得現在的學弟妹掃得真不及格。
還有一隻被我用溫水煮熟的青蛙,阿儒說:
我慢慢摸清楚了您的教導模式──溫水煮青蛙。您對我們不嚴重的壞習慣,總是柔性勸導,當我再犯同樣的錯誤時,神出鬼沒地現身,像唐僧對悟空一樣,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導。日子久了,不管是不想再被老師一次次的約談,還是真心向善,我發現已經不由自主地把您的教誨刻在心中,一點點地向前進步。打掃就是例子,從前都是被惰性奴役,到現在我還是不喜歡打掃,但已經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掃把。這個轉變連我自己都驚訝不已,原來這兩年已經不知不覺地被煮熟了呀。若是當時您嚴厲的責罵我,我一定反彈,並且到處和您作對。想到這裡才發現,我也默默地學了一課待人處事的道理,若領導者以強硬的手段,只會激起更大的反彈,唯有以柔克剛才能真正使人臣服。
教育無所不在,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化育孩子的良機,老師陪伴著孩子在「群體」中摸索、體驗與領悟生命的意義。早自習、午休保持安靜的空間,讓「別人」可以休息、閱讀、寫作業等;課堂中討論時踴躍發言,「別人」發言或老師講述時專注聆聽,學習獨立思考、判斷是非與價值澄清;分組學習、團體活動或社團課融入團隊,學習與「別人」分工合作,接受被領導或領導人;課餘與同學們如兄弟姊妹,學習關懷「別人」,也被「別人」關懷,如同爸爸媽媽對我的關懷;遇到心儀的對象,學習告白、學習戀愛、學習失戀,也學會療傷止痛;孩子有好表現(不只是成績)老師分享他的快樂,失意、困頓時老師陪伴。孩子的人格陶養、品德教育、學習能力與價值觀都在其中矣。青蛙就是這樣煮熟的。
今年五月的班聯會主席改選,我的幾位高三學生來向我抱怨:「老師,他們的政見居然是廁所清潔工作外包!怎麼可以選他們?學弟妹不就沒有機會學習掃廁所了。」掃廁所、撿狗屎、打掃教室與維護校園清潔,多為一般人不樂意的工作,既然孩子的學習無所不在,怎不利用打掃校園的機會,讓孩子透過勞動,學習為人服務,學習承擔責任呢?老師陪伴著孩子與孩子討論「為什麼要打掃?」[1]「環境整潔是否必要?」「打掃是學生的義務嗎?」「服務別人、為別人著想有什麼意義呢?」[2]於陪伴、思索、討論與體驗中,雖不能確定每一位孩子會有多少收穫,但真誠且樂於陪伴的老師,看到孩子逐漸成長,願意承擔,必定會有許多驚艷、感動與滿滿的豐收。
最後,奉勸出錢請清潔公司的家長們要不要翻轉思維?孩子用點心思掃廁所、維護校園,升學考試少不了幾分,卻可能培養終身受用的人格特質。
[1] 請參閱〈廁所傳奇所引發的冥想〉徐茂瑋 http://www2.lssh.tw/~life/03_02.htm
[2] 請參閱〈入則孝,出則悌──誰怕22K〉 徐茂瑋 nownews 2016/12/01 http://www.nownews.com/n/2016/12/01/2324094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