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205日──學測後該想的事─家長篇

學測已考完,春節也過了,該陪著孩子思考下一步怎麼走?提供幾篇文章給您參考,另有兩組文章給孩子閱讀,請耐心與孩子溝通,信任並尊重他的選擇。

 

1.爸爸媽媽!請放手讓孩子翱翔吧!     徐茂瑋

2.父母應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中國時報社論2011-05-24

3. 評-孩子不是拷貝機   中國時報   2012-07-04

4.孩子的未來 他自己決定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4.08.03

5.親子之間/學測成績不理想     隱型消失座(高雄市) 2010/03/07 聯合報

6.親子代溝/老公迷戀名校   內觀(台北市)       2009/10/13 聯合報

7.親子代溝/讀體育系沒出息?  寄芸(新竹新豐)    2010/01/29 聯合報

8.親子之間/女兒一心要讀軍校      唐唐(台北中和)   2009/09/10 聯合報

 

給孩子的閱讀:

1060205日──學測後該想的事1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60205-1.htm

1060213日──學測後該想的事2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60213.htm

延伸閱讀

105630日──及早找到你的北極星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50630.htm  

1050523日──人的身價vs.人生價值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50523.htm

105418──尋找自心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50418.htm

1031110──享受知識,而不是勉強吞嚥知識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31110.htm

1020304日補充閱讀── (的人生)要往那兒去?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20304.htm

1030915──價值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30915.htm  

102930──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1020930.html

 

1.爸爸媽媽!請放手讓孩子翱翔吧!     徐茂瑋

每年填寫大學入學志願時,同樣的戲碼一定重複上演。

高三下學期時,阿芬因為留校讀書與父母鬧意見,爭吵的內容延燒到媽媽要阿芬念藥學系,即使重考都堅持阿芬念藥學系,因為藥劑師薪資很高,工作性質又適合女生。一場爭吵混亂後,阿芬企圖自殺被爸爸搶下水果刀,第二天媽媽態度完全轉變,我以為從此天下太平。殊不知,拿到指考成績後,媽媽又要求阿芬放棄護理系,媽媽告訴我說:「我很了解我的女兒,根本不是當護士的料……」

小明想念化學系,可是分數不能上第一學府的化學系,雖可以上第二、第三學府的化學系,媽媽卻希望小明先上第一學府的較低分的系,甚至,媽媽勸說如果重考,一定可以考上更前面的系。孝順溫馴的小明決定將第一學府的系都填在最前面。

大雄志在森林系或植物、生物類的科系,填志願的最後第二天晚上打電話給我,爸爸不准他填這些系,只准填醫學相關及生命科技類的學系,大雄說爸爸一向堅持己見,媽媽也勸不了。我問如果老師出面呢?答案還是沒用。聽大雄倒垃圾時,我的內心在爭扎,要不要教大雄……?

親愛的爸爸媽媽!大學是孩子要念的,人生的路也是他們自己得開闢的。愛他,不必捏緊他,請放手讓孩子翱翔吧!             §§

 

2.父母應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中國時報社論2011-05-24

國中基測結束,一些考生和家長暫時鬆了一口氣,但也有的人還不敢卸下心頭的壓力,因為要等待放榜。今年比較有趣的是基測作文題目〈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許多考生的反應認為書寫自己的經驗不算困難,不過,國文老師和專家提醒,要寫出「明白某件事」可能並不困難,但如果想要拿高分,就要寫出那個「逐漸」的感覺。

國中是一個人由兒童時期進入青年時期的轉換,也往往是許多家長頭痛的「叛逆期」,親子之間有很多有待學習和溝通的事情,看到今年基測的國文作文題目,可能很多家長心中也隱隱然有感觸,一方面看到了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親子之路,同樣也需要成長與改變。

最近有部印度片《三個傻瓜》在台灣廣受歡迎,引起很多討論,劇情與歌曲也成為畢業季各校的熱門模仿橋段。《三》一片已在台灣上映半年,目前還在院線上映中,打破《阿凡達》成為近十年來台灣映期最長的外國電影。一部長達近三個小時、談論印度教育的電影為什麼會在台灣造成如此口碑?因為這部電影談到了許多人共同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以及,許多人心中共同的理想答案:教育應該是認識到每個人不同的天賦,找到每個學習者真正的熱情。

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有過「因材施教」的體會與演練,認為每個人本質、特長不同,教育應該因人而異。不過,在成功定義狹窄以及隨之而來的高度競爭之下,教育變成了大量製造的生產線,經過「教育」這個流程後,孩子被打造成一模一樣的產品。《三個傻瓜》裡,被父親期望做工程師的男孩,內心其實真正想做的是攝影師,但父親斷然拒絕;他的同學、一個出身貧困的男孩,帶著全家人的託付也進入了這個全印度一流的理工學院(每年四十萬人報考,僅錄取兩百人),卻因為壓力過大,成績並不理想,一再遭到教授為難後竟萌生放棄一切的念頭。

這些飽受折磨的孩子、他們固執的父母,甚至是傲慢的教育者,都因理工學院另一名忠於自我、追求人生夢想的「異類」學生而改變了。電影的起承轉合毫無冷場,帶著歡笑與眼淚走出電影院的觀眾卻可能發現,現實處境不一定能夠如這部電影一樣,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台灣或者不像印度那樣,人口爆炸,階級森嚴、競爭猛烈,教育的彈性也或許比電影中的印度來的大,然而,《三個傻瓜》能夠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說明教育,或者說,合適合宜的教育,依然是許多台灣人心中的渴望,而現行的教育體制與社會價值觀,是否能夠體現教育的本質與理念,也存在著值得討論的空間。

最近,著名的社會觀察家嚴長壽出版了一本探討台灣教育制度與現象的書:《教育應該不一樣》,直言抱持過時觀念的家長,綁住了孩子;沒有方向的學生一味追求沒有實力與實際用處的文憑;此外,在選票壓力下,台灣的教育政策缺乏遠見,因而造成人力資源結構失衡的問題,其結果,不只是一整個世代的青春被浪費,也是國家社會長遠發展的危機。

書中以實際的數據說明台灣的教育已面臨必須重新規畫的時刻,例如:目前大學院校每年可以收進的新生總數是三十萬人,但二年大學畢業生是二十二萬七千人;二○○九年的出生人口為十九萬人,去年是十六萬六千人。按照這個趨勢,未來必然會有很多大學院校招不到學生,面臨倒閉。這是個迫切的問題。

《三個傻瓜》以喜劇的方式,從微觀的角度提醒家長、教育主管者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實現人生的夢想;《教育應該不一樣》以嚴肅的口吻,進一步從宏觀的角度對台灣的教育政策提出建言,做正確的事,造就人才。

雖然政府的教育政策會影響社會的資源分配,但無可諱言的是,父母的價值觀與態度,是最直接影響孩子教育的第一線力量,孩子最多的鼓勵與最大的壓力,往往就來自父母。因此,在親子關係與教育上,父母也有「要逐漸明白」的一些事,包括:認識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熱情與專長所在,願意放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許多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次重大考驗:國中基測,也許會是個好的起點。「十二年國教」這個議題,不妨從這個思考出發。   §§    回頁首

 

3. 評-孩子不是拷貝機   中國時報   2012-07-04

「孩子不是拷貝機─請在乎孩子真正想要的樣子。」一個簡單的概念,讓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生魏均寰奪得德國紅點設計大賞海報設計類最佳獎。

在大人們還在為十二年國教到底還要改向何方爭執未休之際,孩子們早就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創意思考與能力。對比數十年前的聯考時代,多數擠破頭要鑽進大學窄門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一切照著聯招分數分發,慢慢再摸索自己未來能走什麼路,現在的孩子遠比自己的父母更勇於追求自己的興趣與夢想,即使這些興趣或夢想未必符合父母或社會一般的價值觀。

魏均寰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喜歡設計,高中時他想選讀技職學校,但在師長與父母的期望下還是進入台中一中;升大學時,他的成績可以申請清大、交大、成大等名校,但他不再委屈自己的願望,堅持選擇台藝大圖文傳播系,研究所則轉到雲科大,不讀名校的他,卻讓自己的興趣和天分發揮到極致,並得到國際大獎的肯定。

孩子真的不是拷貝機,既不能強求他們複製父母成功的經驗,為人父母者更不能強求孩子實現自己未竟的夢想,強求複製或翻轉的結果,即使孩子最後可能獲取俗世價值中的成功,卻未必得到快樂,甚至會有父母無法理解的挫折感。

指考結束,考生家長們應該從魏均寰的例證中學會一件事:生命總有自己的出口,請聆聽孩子們真實的想法。

注:「孩子不是拷貝機─請在乎孩子真正想要的樣子。」魏均寰在海報上的文字敘述,原文是:NOT COPY MACHINE  Please care about what children really want to be.

    回頁首

 

4.孩子的未來 他自己決定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4.08.03

近中午時分,教務主任淑娟打電話向我報告:特招放榜了;我不假思索問她幾個孩子的狀況。

一個是阿平,他來自偏遠的山上,三年前自己跑來報到,只因國小校長提起他應該到市區學校就讀較有競爭力,他的父母親在大陸工作,他與爺爺奶奶一起住,為了來我學校就讀,他自己租屋在外,生活自理得非常好,也保持優異成績,老師們都對他讚譽有加。可是會考成績出來,雖然不錯但明顯有點失常,一免放榜他上了個偏遠學校的化工科,我詫異找他來問,他笑著說:填著玩的,「我就是要考特招呀!」當時他如此堅定的告訴我。

特招成績放榜,我知道他穩上第一志願,心裡為他高興,心想他這三年的努力大概就為了追求這個吧!但讓我詫異的是,他竟填另一所學校。淑娟說他繳交志願卡時,曾問他真不填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他又堅定的說「這就是我的選擇」。我聽了哈哈大笑,真為他驕傲,他原本可以填第一志願,回到山上的村落裡,讓大家大書特書的,讓他爺爺奶奶驕傲一下的,但他卻勇敢的遵循內心想法說,「這就是我的選擇」。

另有一名孩子,母親也是教育人員,孩子考上第二志願,她已覺得很棒,一直規勸孩子不要再考特招了,但孩子告訴她想再試試,給自己一個機會:「就算沒成功,也不會有遺憾」。

特招成績出來時,她知道成績未如預期理想,很平靜的接受,因為沒有遺憾。

「她媽媽最苦,繞了一大圈又回原點。」淑娟最是同情媽媽,我笑著說這是媽媽的甜蜜負擔,不管女兒考得如何,看到女兒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該是既心疼又驕傲吧!

另外,有幾個孩子當初報名參加特招,目標放在職業類科,到學校自習,放學家長來接時,看到我尷尬說:又不是要考第一志願,只是要考高職罷了,還每天到學校跟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一起自習。當時我笑著告訴那名家長,「你要覺得很驕傲,孩子已找到目標了」,同時我還再說一遍適性揚才的意義,家長笑著說:「校長我們已經聽過你說明很多遍了,而且也照你要求的陪孩子讀那三本無形的書:認識自己、愛、生活了」,聽完換我尷尬的笑了出來。

「校長,考上第一志願的人數,南投縣還是你們最多唷!」一名記者告訴我,他訪談的結果。我笑了笑,「孩子上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誰的選擇?」我開始告訴他阿平、阿安、阿如的故事。

「校長,你不為孩子心疼嗎?你不認為明年該改變考試方式嗎?先特後免,或考一次會考就好了嘛!」記者急切的問我。

我無奈的笑了笑:「無論採用哪種型態,教育部的長官一定有他們的教育理論依據,只是他們可能輕忽了教育現場所面臨的問題;也沒體會家長的心,更可惜的,是沒能力論述他們的做法,讓民眾理解後能安心接受。」

我知道十二年國教上路的第一年,在紛紛擾擾中過去了,未來各區家長仍會關注「先特後免」議題,社會也仍會熱烈討論明星學校事宜,我也知道在紛紛擾擾中我們要隨時迎戰新制度,適時變革;但我心裡最是知道:不論政策怎麼變,培養孩子的紮實能力,發掘他們的多元智慧,才是我該做的。

我想告訴長官們,當你們在爭論特招存廢或先後順序、明星學校光環的消長、比序項目及分數輕重時,或許看看孩子吧!許多孩子已然用他們的堅持,用他們的選擇告訴我們:他的未來,他自己決定。    §§           回頁首

 

5.親子之間/學測成績不理想     隱型消失座(高雄市) 2010/03/07 聯合報

大女兒的大學學測成績公布後,和她預期的落差很大,讓她非常失望。之前不管她如何用功,成績總是不理想,在這樣的壓力和挫折下,她依然不願放棄努力,因為她體認到讀書是她的本分,雖然她也很想像其他同學一樣,可以邊玩邊擁有好成績,但她的成績告訴她,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外,沒有其他好方法。

與大女兒長談之後,我了解到她的壓力來自於對父母親的孝順,她不希望我們傷心難過,以一種「降低標準」的方式去接受她考上的大學。

談話間,我忽然體會到我和先生平時的言行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也許我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也許我們為了加強孩子的信心,不斷給予超乎她能力的要求,即使我們只是閒聊,提到某人的小孩有很好的表現,或是某某大學不是一所好的大學,但這些話對她而言,都是一種壓力,因為她怕達不到我們心中的標準。

她在高三上學期,將自己完全投入書本和考試中,結果身體出現不良的反應,不僅掉頭髮、經期停了,免疫力也下降,整個人越來越不快樂。

經過自我反省後,我將想法告訴先生,並進一步與女兒溝通,其實「努力」、「認真」的背後應當是「快樂自得」的,而不是勉強的,否則就會有反效果。

讀書重在過程,就算沒考上理想的大學,但只要孩子能保有「快樂和健康」,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       §§           回頁首

 

6.親子代溝/老公迷戀名校   內觀(台北市)       2009/10/13 聯合報

今早兒子要我簽學校日回條,我心想他都已高三了,我們家雖採放任主義,但大考將近,也許老公會想去瞭解一下最新的錄取方式。徵詢後老公不去,我告知兒子:「爸爸有事不能去。」

沒想到兒子脫口而出:「如果我讀建中,他就會去了。」我聽了不禁感到一陣心酸。

兒子瘦瘦黑黑的,話很少,一臉酷酷表情,笑起來很靦腆,早上通常自己用手機鬧鈴起床,從不賴床,早餐什麼都吃,只要我包好放餐桌,他就往書包放。他還會幫我做家事,有時雖拖拖拉拉,但一定帶上一句:「妳放著,我會做完。」他也時常提醒我:「媽,叫我做事不要用『拜託』兩個字。」聽得我心花怒放。

我對他的功課一向不在意,我覺得孩子乖巧貼心勝過好成績,偏偏老公和我相反,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舉的例子永遠是建中、台大,根本沒考量孩子的資質與興趣,他甚至阻止孩子幫忙家事,只要以讀書、補習、考試、升學為目標,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用做,連看電影、畫作賞析、戲劇表演,他都認為沒意義,浪費時間而已,所以家庭氣氛常因此凝結,找不到共同話題。

老公迷戀名校,教我和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      §§           回頁首

 

7.親子代溝/讀體育系沒出息?  寄芸(新竹新豐)    2010/01/29 聯合報

即將參加學測的女兒,為了大學就讀科系的事和她爸爸鬧翻了!  

女兒從小就愛運動,國中起更熱中看籃球賽和棒球賽。上高中後,女兒參加了兩個球類的校隊,對於運動更加投入。

高三,當女兒發現讀文組也有機會進體育系時,她就很想申請看看,但當她跟她爸爸提起這事,他卻無法接受學業成績還算優秀的女兒,居然要去讀體育系。

老公反對的理由是:女兒的體能和運動底子一定比不上其他從小就練田徑或打球的人;還有體育系是功課不好的學生才去念的,況且體育系畢業後的出路太窄;最重要的是,他認為以女兒優異的英文成績,放著那麼多的語文科系和管理科系不讀,偏偏要讀體育系,就是不求長進,將來一定沒出息!

即使女兒退而求其次的改選運動管理,他還是不同意。父女之間的戰爭就這樣持續著,女兒不顧她爸爸的堅決反對,去年十二月初在申請學校推薦時,仍然填了某校的運動管理系。

我雖然有點擔心老公所言成真,但我很不認同「讀體育系就是不求長進,將來一定沒出息」這個觀點,更何況女兒要讀的是運動管理,為什麼一定要往壞處想,不能支持她讀有興趣的科系呢?        §§           回頁首

 

8.親子之間/女兒一心要讀軍校      唐唐(台北中和)      2009/09/10 聯合報

女兒今年自台北中山女中畢業,原本我和先生以為她會就讀一般大學,最好是台大或政大,一來是這兩所大學都是國立明星學校,二來是這兩所學校離家最近。而以女兒的學測成績,就讀台大或政大非熱門科系應無問題,如果她能就近念大學,天天回家,那麼我們一家人就可以繼續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不料,女兒只願選讀她喜歡的科系,最後沒去念國立大學,而跑去離家很遠的高雄左營讀海軍官校,把我們原有平靜的生活給打亂了。其實,站在理性的角度,我與先生贊成女兒自己的選擇,只是身為父母,在感情上,我們很難接受女兒去軍校受苦。

按規定,所有軍校的新生都得集中在陸軍官校接受兩個月的入伍訓練,我想當過兵的人都很清楚,入伍訓練是非常嚴格與辛苦的,這也是不少役男視當兵為畏途的主要原因。

今年七月間,軍校學生辦理第一次懇親會,當原本白嫩可愛的女兒變成「非洲難民」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與先生眼淚立刻奪眶而出,高齡八十歲的婆婆更顧不得現場人山人海,當場放聲大哭起來。

於是我們馬上展開猛烈的親情攻勢,頻頻勸女兒「還是不要讀了,跟我們回家好嗎?」只是女兒當花木蘭的心意十分堅定,不但不受影響,還安慰我們她過得很好,不要瞎操心。為了證明她可以通過嚴格考驗,女兒特別把我們帶去的食物全部一掃而空。

結果,當天女兒當然還是留在陸軍官校。之後她時常打電話回家,向我們報告她每天操課的心得或趣聞。看來,我們必須接受女兒當軍人的事實了。

我也以親身的經驗和每位父母分享,當孩子長大的時候,就適時的放手吧,只要孩子選擇的方向正確,請給予最大的支持與祝福,如此,一定可以讓孩子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更為順利圓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