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30日──及早找到你的北極星

今天結業式後就放暑假了,高一生即將升上高二,高二同學休息幾天又得上輔導課,為升大學奮鬥,然而你為何而衝刺?這幾天盼你仔細思量。

 

1.陳長文》天堂不撤守-寄語畢業生:及早找到你的北極星  20160627 (中國時報)

2.周行一/畢業想些什麼?     聯合報2016-06-06

3.好好投資自己 提升競爭力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及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  2016-06-28 聯合報

4.劉秀枝/什麼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  2016-05-01   聯合報心靈app

5.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句話  (案:抱歉出處不明)

6.王文華:我們都是畢業生                2010/06/22 聯合報

7.洪蘭/心智健全發展 勝過明星學校   聯合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2016-06-04  

8.王文華/其實,重點不是高跟鞋2016-06-02 04:12 聯合報

9.畢業贈言   杜杜         2007/07/03 聯合報.副刊

 

1.陳長文》天堂不撤守-寄語畢業生:及早找到你的北極星  20160627 (中國時報)

誠如「畢業典禮」的英文叫做commencement,也就是開始的意思,恭喜同學們展開另一新階段。你們知道寬闊的視野與胸襟對人生多麼重要,也將會不斷提升自己;這讓你們有能力因應未來世界的變化,還能成就許多好事。

有報告說,成長在全球化及網路化時代的你們,可望活到100歲,比目前平均壽命多了20歲。人生可多出幾個階段、有更多選擇。孔子說「後生可畏。」仰望著你們的未來,就像夜空中滿天繁星般,有無限可能。然而,選擇很多,就擔保你擁有精彩愉快的人生嗎?當然不,那也可能讓人愈猶豫,注意力失焦、不夠珍惜,甚至迷惘、隨波逐流。

因此,作為執教44年的老師,想給畢業生的建議,就是及早找到你生命中的北極星,始終鎖定你的價值方向。

我常舉19世紀兩位人物,一虛一實,說明這份體會:托爾斯泰(18281910)筆下的虛構人物伊凡.伊列區(Ivan Ilyich)和國際紅十字會創辦人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18281910)。

俄國沙皇時代的伊凡,從小聰穎用功、仕途順遂,任職高院檢察長,生活富足。一天意外受傷臥病,他發現醫師的診治竟如同他的辦案風格一般「優雅而冷漠」;同事也不關心他死活,紛紛想遞補他的官位,恰如他自己過往的作風。直至生命終點,他才驚覺原來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就像他這輩子沒關心過別人、從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什麼一樣。他一生官運亨通、功成名就,卻都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卻後悔莫及!

亨利是年輕有為的銀行職員,出差路過蘇法利諾戰場,看見傷兵哀鴻遍野,他放下工作召集鄰近村民救援傷兵,並寫了一本回憶錄,推動設置中立救援組織,最終促成日內瓦公約與紅十字會運動,百年來救人無數。但為了獻身大愛,他的銀行職業也都荒廢了、落魄潦倒。他的事蹟在他老年時才被發掘,於1901年獲頒首屆諾貝爾和平獎,他仍本初衷捐出大部分獎金;儘管在貧病中於安養院往生,卻帶著全世界的尊敬與愛。

這兩種人生,你們會想選哪一個?顯然我不希望你們有伊凡的憾恨,而能以亨利杜南為標竿,卻也心疼地希望你們比亨利少些辛苦。人生沒有一體適用的範本。「卓越」也沒有特定規格模式,它是每個人珍惜自己、珍惜別人,認真對待每一個機會。「完美」,是包容別人也包容自己的不完美,良性提升。「成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你所能成就的每一個人。

我相信,北極星,就是一顆做對的事的初心,希望自己更善良、社會更好的本心。

因為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天空下,只有秉持一個希望「大我」更好的心,才會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以大海般的胸懷承載挫敗,轉孕為珍珠般的資產與祝福。

因此,老師送畢業生一個羅盤指針,就是「為善者成」(Doing Well by Doing Good)的信條與願景,它能幫助你們在今後80年的人生地圖上標上清澈的北極星,實現「職業志業相輔相成」、自在無憾的人生。

還有兩點提醒。一是感恩的心。你們從小到畢業的成就並不理所當然;其中有父母長輩、老師、朋友、同學,很多人的付出與支持。終有一天你會深刻感到他們對你多重要!而最簡單的方式、也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品格,是「及時感謝」,例如向父母長輩說聲我愛你。尤其父母、(外)祖父母、師長都在漸漸老去,與其等到日後來不及後悔,你不如從現在就珍惜,把父母、(外)祖父母都放在掌心孝敬呵護。

二是熱情與同理心。前陣子全世界熱切關注機器跟人類的圍棋大戰,甚至有預測說,律師等行業將被AI人工智慧取代。這值得我們反思,在生活、工作上對「人類」的理解與實踐,是不是失衡了?

當人們的眼睛與思想盯在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多久沒靜心思考?沒在路邊、車上與陌生人眼神交會、寒暄?錯失多少機會與驚喜?

當越來越多人只憑螢幕上網路片言,就輕率斷言、霸凌,甚至從網路蔓延到現實生活,已如何傷害與隔離了彼此?我們那曾經願意理解他人的耐心、包容異見的同理心,去哪了?

機器是改變了我們,但無法取代人性、無法替代你的未來。怕的是我們對本性的放棄與迷失,對機器近乎無條件投降的依賴!(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回頁首

 

2.周行一/畢業想些什麼?     聯合報2016-06-06

如果你今年大學畢業,你一生應該已經經歷了數次畢業典禮。每次畢業的心情都截然不同,幼稚園時興高采烈地參加畢業典禮,但不曉得畢業是什麼意思;小學畢業時,只想趕快長大;國中時沒什麼盼望,反正念高中不就是為了考大學嗎?高中畢業時已經知道念哪所大學,只想好好玩四年,沒有認真想過人生規劃。

大學以前,繼續升學是各級畢業典禮的唯一目的,只要成績好就可以過關斬將進入一所好大學,但是大學畢業時我們已經成年了,繼續升學不再是必要的,就算要再深造,也應該與未來的人生規劃有關。你也許已經認真思考過人生,就算還沒頭緒,一直不停地問下面這個問題會很有幫助:「我想要對世界有什麼貢獻?」

這個問題,乍看之下可能讓你感覺陳義過高,但是卻會指引你一生的方向,幫助你踏實地努力,不會茫然失措。你也許短時間內不會有答案,但是不斷地想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你修正人生方向,漸漸找到你的志業。思考這個問題時,如果能注意幾件事情,必定事半功倍。

首先,你必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努力把才能用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一定會成功。千萬不要因為媒體或社會上瀰漫的頹喪氣氛而沮喪,例如聽別人說年輕人的就業環境不好、薪資多年沒有成長、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等等。其實這個世界機會到處都是,對別人貢獻多的人所得一定高,買房子時間到了就水到渠成,重點是我們能不能對別人有大貢獻。

我在準備博士論文題目時,起初覺得好題目都被別人寫完了,等到我閱讀愈來愈多文獻,也開始注意社會現象後,漸漸發覺還有很多值得做的研究。所以不是沒有好的機會,而是我們的眼界不夠高闊,還看不到好機會。閱讀是增廣眼界最好的方法,因此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事實上,當別人愈看不到機會時,反而你的機會愈大,只要認真注意,機會到處都是。

第二件你要注意的是保持高昂的士氣,千萬不要因別人說環境不好而意志消沉,其實環境是一直變動的,有時好,有時差;再差的環境中也有一枝獨秀的人,再好的環境中也有虛擲時光的人。認知環境不好,正面的可以鼓舞我們更加努力,負面的也可以變成我們放棄努力的藉口,我的一位成功企業家朋友曾說過,數十年來經營環境從來沒好過,他就是兢兢業業的做,他每次出現時都士氣高昂,這是他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力量愈大,對別人的貢獻就會愈大。我們應當永保公益之心,隨時掌握幫助別人的機會,但是必須了解資源愈多的人,能做的公益愈多,所以我們要專注於增加自己的力量,將來才可以幫助很多的人,你幫助的人愈多,你就會愈快樂。

人生是一條曲折的路,沒有人知道終點在哪裡,但是只要我們以貢獻別人為職志,最終的快樂卻是可以預期的。你也許還不知道最後會以什麼方法貢獻別人,或者會有多大的貢獻,但是只要不畫地自限,敞開胸膛,你的貢獻可能有無窮大。千萬不要小看自己,你的能力比你想像大!(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回頁首

 

3.好好投資自己 提升競爭力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及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  2016-06-28 聯合報

最近教育部核定兩所大學學雜費調漲,除學生團體極力抗爭,家長團體、民代皆批評學校不應將經營成本轉嫁學生。然而,如同教育部次長陳良基表示「高等教育是很花錢的」。儘管很多人認為大學教育應公共化,但是,社會大眾願意仿效福利國家負擔高額稅負,支援低價或免費的高等教育嗎?

亞洲競爭力跑在台灣前面的國家,是否也都提供廉價教育資源?我們都羨慕韓國大學畢業生薪資是台灣三倍,但他們的大學學費也是台灣三倍!低廉學費,台灣高等教育品質是否也相對低廉?人才素質無法提升,怎麼期望企業付較高薪資?

不少大學生寧可把錢花在手機、旅遊、休閒活動、高檔咖啡上,也不願將錢花在投資自己教育上。難道高等教育不應設法提升品質、強化與國際連結、提供學生更優質課程、賦予學生更寬廣的國際觀?難道台灣高等教育就該廉價?廉價教育,大學生獲益了嗎?多少人上課玩手機、睡覺、看Youtube,下課忙打工、排隊等美食、看電影?溫書假去旅遊?

台灣普遍認為高等教育是廉價義務教育,年輕人不願多付學費培養就業力,社會新鮮人也不願自己花錢花時間去上課,反怪罪企業不願花錢培養人才。然而,如果連你都不願投資自己,怎能期望別人投資你?美國領導力訓練專家Cory Bouck二○一四年曾到台灣演講,他表示唯有投資在自己身上,才能百分之百保證獲利。可惜現在年輕人寧可花一兩百塊買一杯咖啡,也不願意花一兩百塊上一小時的英文課。寧可花一小時排隊吃日本拉麵,也不願意花一小時上網學英文。

現今台灣企業缺乏國際化人才,社會新鮮人若想提升自己的薪資與競爭力,必須具備多重專長、加強外語能力與國際移動力,這些能力不能只仰賴學校、政府或企業,必須靠自己長期投資自己。投資自己不一定要花錢,而是要花時間及精力投入,網路上免費課程,如Moocs課程、Ted影片都是很好學習選擇;不少民間公益組織或企業也提供免費成長社團或演講。大學生不要再認為教育是廉價的社會福利,也不要再仰賴別人訓練你,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先好好投資自己,企業才願投資在你身上。           回頁首

 

4.劉秀枝/什麼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  2016-05-01   聯合報心靈app

36歲的史丹佛大學神經外科總醫師保羅.卡拉尼蒂(Paul Kalanithi),在病房的電腦螢幕上看電腦斷層影像:肺部瀰漫腫瘤,侵犯脊椎和肝臟,沒錯,是第四期肺癌,只是這不是病人的,而是他自己的影像。這是2016年出版《當呼吸變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的開場白(尚未見到中譯本)。

保羅本想當作家,卻因使命感的驅使而決定當神經外科醫師。他先拿到史丹佛大學的英國文學和生物學雙學位,再到英國劍橋大學取得科學和醫學哲學碩士,從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史丹佛大學神經外科。正接受最後一年(第6年)的住院醫師訓練,表現優異,前途不可限量。

事業正要起飛,肺癌卻上身,好在其肺癌細胞具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突變,對標靶治療反應良好,4個半月後他撐著病體回去上班,7個月後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但肺癌復發,加上化療產生嚴重副作用。終在罹病22個月後,在家人陪伴下,平靜地離去,留下同為醫師的太太、8個月大的女兒和一本幾乎完成的書,由太太為他寫下最後一章。

保羅一直追問他的腫瘤主治醫師,他還可以活多久?在第四期肺癌的存活曲線中,他處於哪個點?但主治醫師拒絕和他討論存活數據,而是一再問他:「什麼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的確,存活曲線和統計數字只能作為參考,每位病人情況不同,醫師無法精確的告知癌症病人到底可以活多久。而且根據醫學文獻,醫護人員所預期的常比病人實際存活的時間為長。知道活多久到底有什麼關係?就像保羅所說的:「如果告訴我只能活3個月,那我將與家人度過;如果是一年,那我要寫一本書;如果給我10年,那我要回去繼續當醫生。」

生活中有許多「截止日期」,如考試、選舉、交報告等,讓我們不得不努力拚命,否則大概不會去理它。台北人到紐約旅行3天,會立刻去登帝國大廈,反而可能沒有去過台北的101大樓,那是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限制。我們往往看不到生命的盡頭,也就沒有安排優先次序的急迫感。但是當得了重病時,才開始警覺,匆促安排,為什麼不平時就從容的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事?

也許保羅要傳達的訊息不是讓我們婉惜如此嚴謹訓練出來的優秀醫師無法繼續嘉惠病患,也不是怨嘆年輕的他為什麼會得癌症(他甚至反問,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不定期篩選以提早發現癌症而治癒,或6個月前當他因劇烈背痛、體重減輕並擔心癌症而去看家庭醫師,想作腰椎磁振造影,但家庭醫師因考慮保險給付而只開立腰椎X光(結果正常),而沒及早診斷。

我相信他要分享的是人生難料,也許可以活到很老,但也可能等不到明天的到來,因此永遠都要把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擺在第一順位。最重要的事也許需要努力奮鬥,如當神經外科醫師,但最重要的事不見得都很難達到,如向父母表達感恩或到某個景點旅遊等,總希望有一天要離開時沒有太多遺憾與牽掛。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回頁首

 

5.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句話  (案:抱歉出處不明)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句話:未來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方向比努力重要

現在是講究績效的時代,公司、企業、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與企業方向共同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卻南轅北轍的人。
自己適合哪些行業,哪些職業,有很多東西是先天決定的,只有充分地發掘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總與自己的弱點對抗,一個人才能出人頭地,就像現在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他們相信通過培訓和教育可以讓火雞學會爬樹,但是還是覺得選個松樹方便一些。方向不對,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難成?你想成?的那種人。

 

能力比知識重要

知識在一個人的構架裏只是表像的東西,就相當於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業、如何解決棘手的問題、如何當好市長等等,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們卻顯得毫無頭緒、不知所措,他們總是在問??會是這種情況,應該是哪種情況等等。他們的知識只是知識,而不能演化?能力,更不能通過能力來發掘他們的潛力。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研究能力模型,從能力的角度來觀察應聘者能否勝任崗位。當然,高能力不能和高績效直接挂?,能力的發揮也是在一定的機制、環境、工作內容與職責之內的,沒有這些平臺和環境,再高的能力也只能被塵封。

 

健康比成績重要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這是很多人已經認同的一句話。對於畢業後走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學生階段的成績將成為永久的獎狀貼在牆上,進入一個工作單位,就預示著新的競賽,新的起跑線。沒有健康的身心,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和人生變革,如何應對工作壓力和個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現代社會,擁有強健的身體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來越被提上日程,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承受挫折與痛苦、緩解壓力與抑鬱,這些都將成?工薪族乃至學生們常常面對的問題。為了防止英年早逝、過勞死,還是多注意一下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投資吧。

 

生活比文憑重要

曾經有一個故事,說有個記者問放羊的小孩,作什麼放羊?答:為了掙錢,掙錢幹啥?答:蓋房子,蓋房子幹啥?答:娶媳婦,娶媳婦幹啥?答:生孩子,生孩子幹啥?答:放羊!

記得去年在人大聽一個教授講管理學基礎課,他說你們雖然都是研究生,但很多人本質上還是農民!大家驚愕,竊竊私語。他說你們為什麼讀研究所,很多人是不是想找個好工作,找好工作為了什麼,為了找個好老婆,吃喝住行都不錯,然後生孩子,為了孩子的前途更光明,這些不就是農民的樸素想法嗎?那個農民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好?說說你們很多人是不是農民思想,什麼時候,你能突破這種思維模式,你就超脫了。

當這個社會看重文憑的時候,假文憑就成為一種產業,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個文憑,給自己臉上貼點金。比起生活,文憑還重要嗎?

很多人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把學歷當作指標之一,既希望對方能夠給他/她伴侶的溫暖與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識豐富、學歷相當或更高,在事業上能蒸蒸日上;我想說,你找的是伴侶,不是合作夥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這個人適合你,即使你是博士他/她大字不識一個,那也無所謂,適合就會和諧融洽,人比文憑更重要。

很多成功的人在回頭的時候都說自己太關注工作和事業了,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陪陪父母、愛人、孩子,往往還傷心落淚,何必呢,早意識到這些,多給生活一些空間和時間就可以了。我們沒有必要活得那麼累。

 

情商比智商重要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由Paniel GolemanRichard BoyatzisAnnie Mckee合著的《新領導--情商領導的藝術》一書中指出,在新的世紀,情商將成為成功領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書中舉了一個911的例子,在許多員工和自己的親人因恐怖襲擊喪生的時刻,某公司CEO Mark Loehr讓自己鎮定下來,把遭受痛苦的員工們召集到一起,說:我們今天不用上班,就在這裏一起緬懷我們的親人,並一一慰問他們和親屬。

在那一個充滿陰雲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了自己和他的員工,讓他們承受了悲痛,並把悲痛轉化為努力工作的熱情,在許多企業經營虧損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營業額卻成倍上漲,這就是情商領導的力量,是融合了自我情緒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際責任感的藝術。

曾經有個記者刁難一位元老企業家:聽說您大學時某門課重考了很多次還沒有通過。這位企業家平靜地回答:我羡慕聰明的人,那些聰明的人可以成為科學家、工程師、律師等等,而我們這些愚笨的可憐蟲只能管理他們。要成為卓越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情商高,懂得如何去發掘自己身邊的資源,甚至利用有限的資源拓展新的天地,滾雪球似得積累自己的資源,那你也將走向卓越。

                                     回頁首

6.王文華:我們都是畢業生                2010/06/22 聯合報

又到了畢業季。研究歷年來名人對畢業生的勉勵,我發現一些共同點。

一、走自己的路:不隨波逐流。用一千塊美金在宿舍創辦戴爾電腦的邁克戴爾勉勵畢業生:「在人生旅途的起點,丟掉店裡買的地圖,自己畫一張。」歐巴馬回顧大學畢業時,家人和朋友都勸他去華爾街甚至當電視主播,他畫的地圖卻是到貧窮社區當志工。亞馬遜網路書店創辦人貝索斯本來在華爾街上班,辭職創業時被老闆慰留,他考慮再三後說:「試了卻失敗我不後悔,沒試我一輩子不安。」

二、大腦做大事:萬一自己畫不出地圖怎麼辦?比爾蓋茲鼓勵最優秀的哈佛畢業生去解決貧窮、饑餓、傳染病等最難的問題:「上天給你最多,對你的期待也最多。」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說他一開始想下載整個網路,別人都說不可能,但他對不可能卻有一種「健康的輕視」。U2主唱波諾說得最生動:「這世界可塑性很高,拿出你的榔頭,把它敲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狀。」

三、長期努力:網路時代,人人都可發聲,大家都想一夜成名。歐巴馬勸畢業生:「很少人能一夜成名,縱使能也無法持久。成功來自於每天大小選擇和大小努力長期累積的結果。」佩吉說:「你要為那些令你興奮到不舒服的夢想拚命。」好萊塢大導演傑瑞祖克的講法最妙:「如果你整天都在睡覺,夢想實現了你也享受不到啊!」

四、專注:在網路、廿四小時新聞、3C產品的包圍下,專注變成最難但最重要的能力。歐巴馬說:「資訊變成一種分心、逃避、娛樂。而不再像以前,是解放無知、增加自信的工具」。歐巴馬自己的長處之一就是排除政治噪音,民調或罵聲早已翻天覆地,他還是能專心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五、繼續學習:畢業是考試的結束,卻是學習的開始。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回憶休學後在學校旁聽「書法藝術」課,學到字體的奧妙,十年後讓麥金塔有最漂亮的字體和排版。股神巴菲特的搭檔孟格則說:「你能走多遠,不是取決於你畢業前學的,而是取決於你畢業後學的。」

六、失敗是好事:賈伯斯說被蘋果電腦fire掉是他人生最美好的經驗,因為「過往成功的沉重被重新來過的輕盈所取代」,失敗給他自由,讓他創意無限。戴爾也說:「失敗是好事,因為你從成功學不到什麼。」歐巴馬提醒畢業生失敗時別找藉口:「別像華盛頓的政客一樣,贏了都是自己的功勞,輸了就怪別人。」

七、死亡也是好事:因為胰臟癌在鬼門關來回數次的賈伯斯說:「死亡是世上最好的發明。時間有限,別浪費時間去實踐別人的想法或期望。」父親早逝的佩吉也說:「人生給予我們很多美好的機會,人生也很快地奪走。珍惜你和所愛的人相處的時光,那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寶藏。」

這些想法,不該只給新鮮人,更該給世故的社會人。因為死亡離我們比較近,而我們更懂得隨波逐流的痛苦。今年六月,不管你幾歲,讓我們一起畢業、重新開始吧。

(作者為作家,最近創辦了「王文華的夢想學校」)                   回頁首

 

7.洪蘭/心智健全發展 勝過明星學校   聯合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2016-06-04  

今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代表研究生上台致詞的是一位大陸湖南農村長大的博士生,他在上大學之前不曾進過城,也不曾補過習。他說當左右鄰居都去城市打工時,他父母不願他成為留守兒童,選擇留在家鄉種田。農家生活清苦,但是不管白天多累,他父親晚上一定會給他講睡前故事。

這兩點聽起來不怎麼樣,發展神經學家卻知道這是決定他今天成功一半的因素。一九五六年,威斯康辛大學哈洛(Harry Harlow)的實驗就顯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哈洛教授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跟牠母親隔離,給牠一個絨布的媽媽和一個鐵絲網的媽媽,絨布的媽媽溫暖,身上沒有奶瓶,鐵絲網的媽媽冰冷,身上卻有個奶瓶。小猴子所有的時間都趴在絨布媽媽的身上,只有肚子餓時,才會過去鐵絲網媽媽那邊吃奶,即便如此,牠的腳還是要鉤著絨布媽媽的身體。一旦實驗者把絨布媽媽移走,小猴子便不吃不喝,兩手抱頭,躲在牆角哀鳴,這樣的猴子長大後不正常,會把親生孩子虐待死。

後續研究發現,安全感是孩子心智發展的基石,孩子要的不是父母去城裡掙錢,給他吃好穿好,他們要的是爸媽在身邊陪著他長大。

他的父母看到大陸每年都發生留守兒童自殺之事,所以寧可窮,不讓孩子倚門而望。

講故事則是啟發孩子想像力的好方法,想像力會帶著孩子飛向遙遠的國度,在那裡,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孩子智慧的發展需要跟人互動,語言的發展更是如此,實驗發現父母有念書給孩子聽的,他們到四年級時,口語表達能力與詞彙數量都優於父母沒有念書給他們聽的孩子。

一般來說,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敢去探索,而探索正可以促進神經的連接,使它不被修剪掉。胎兒在母親肚子裡,每一分鐘長廿五萬個神經細胞,長到出生時有十的十三次方那麼多,每個細胞都要吃要喝,大腦養不起,所以需要修剪,修剪的原則是有跟別人連過的神經元留起來,沒有被連過的修剪掉,幼年探索的經驗,就決定了大腦神經元的存廢。同時,神經迴路連接得越密,越有創造力,因為綿密的迴路提供了電流在通過時觸類旁通的機會,使能舉一反三。

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Gopnik教授,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園丁與木匠》,她認為父母角色不是木匠而是園丁,父母的責任是培養(nurture),給孩子安全的環境去自由發展,而不是照木匠心中的藍圖去塑造(shape)他。

看到現在父母每天忙著把孩子送補習班、才藝班,雙方都忙到沒有時間說話是錯的。孩子成長過程,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也需要透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自己人生經驗傳給孩子。心智的健全發展比分數名次,甚至明星學校更重要。有了健全心智,孩子可以按部就班去攻頂,最後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哈佛這個學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回頁首

 

8.王文華/其實,重點不是高跟鞋2016-06-02 04:12 聯合報

畢業季,實習生問我:「我要去面試了,很緊張,怎樣才能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從小到大,父母師長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衣裝不整、遲到早退、心不在焉,都是大忌。

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包裝自己的穿著、言談、證照、履歷表。面試時積極表現。如果跟一群人一起面試,要突出但不惹人嫌。

這樣當然有效!因為學歷、外型、口才好,個性外向活潑,在面試時就是吃香。很多主考官只花一分鐘看履歷表,見面後憑觀感挑人。矽谷有些公司甚至有「微笑原則」:跟應徵者面談完,帶他在公司走一圈,如果有同事對他微笑,表示大家喜歡這個人,當下錄取!

第一印象,的確是進入職場的「門票」。

但留在職場,得付出其他「低消」。

因為所有公司都碰過,「實力」比不上「印象」的員工。

或有實力,但沒有續航力。時間一久,或一旦碰到困難,就開始掉漆。

所以值得賣命的公司,不會只看第一印象。想進這些公司,也不能光靠履歷和口才。

早期的Google,錄取一位新人要花六到九個月,應徵者要經歷十五到廿五次面談。

後來雖然簡化了,但仍有繁複的步驟。以找工程師為例:

一、人資部打給你,了解你基本的聰明才智。

二、工程師打給你,問你專業領域的經驗。

三、另一個工程師打給你,問你專業領域的經驗。

四、面談。五個人跟你面對面談,每個四十五分鐘。

五、資深主管組成的委員會審核以上八人的評估。若還是沒把握,再找你回來談。

Google不相信「第一印象」。他們甚至不相信「第八印象」!

他們也不相信外在條件。前執行長施密特說Google不是要找最有魅力的人,而是要找最適合那項工作的人。有些工程師聰明絕頂,但不笑,也不會跟別人相處,但他就是能把那份工作做好。這種人他們還是要。

Google找人的方法來看,要創造完美的第一印象,需要基本的智力、特定專業領域的能力、過去在那個領域的具體成果,和表達自己的溝通力。

實習生告訴我,她特別為了這次面試,去燙了頭髮、配了隱形眼鏡、買了人生第一雙高跟鞋。

我很感動。因為這些準備動作都是成人禮。她正式告別青春期,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所以我鼓勵她:去迷倒他們吧!但別忘了,重點不是高跟鞋。大部分的工作,手,比腿重要。「視野」,比「視力」重要。頭頂下的,比頭頂上的重要。實力,比印象重要。

職場的「低消」,不是隱形眼鏡或高跟鞋,而是被打趴到地上、找不到隱形眼鏡時,還能光著腳,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在茫然中,繼續前進。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回頁首

 

9.畢業贈言   杜杜         2007/07/03 聯合報.副刊

家居香檳大學城,參加過無數次畢業典禮,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二十四年前,在波士頓劍橋,阿莊戴博士帽那年。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向來不論颳大風下大雨,照例在圓頂大殿式前的基琳大草坪(Killian Court)舉行。MIT學生不算多,每年畢業生,包括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大約二千人,因此每位畢業生都有機會上台領取畢業證書。1983年,春寒料峭的五月底,劍橋查理河畔,基琳大草坪上,飄著細雨,慶典台搭著白色大帳棚;穿著黑色袍子充滿抱負的畢業生排排坐,來自世界各國貴賓家長雲集,我推著嬰兒車,帶著七個月大的兒子康道,坐在眷屬來賓席觀禮。

當時校長Paul Gray博士主持畢業典禮,他是MIT第十四位校長,他是這樣說的:

有一天,我開車途中,發現我的車程剛邁進十萬哩,那一剎那,我的車子已經跨越一個新的里程碑。今年,MIT剛好也邁進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們剛好有超過了十萬名畢業生。這是自從l86l年創校以來一大成就。你們等一下要一個個排隊領取畢業證書。這使我想起幾年前,一位事業卓然有成的校友返校時對我說:

「校長,我非常感激您當年給我的畢業贈言。」

「什麼贈言?」我問他。

「校長,那年我上台領畢業證書,我問您有何忠告。您看著我說,Keep going,繼續往前走。我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碰到不如意的事,腦子一定想起您鼓勵的話,Keep going。這是我終身受用不盡的勵志格言。」他告訴我。

校長接著說,他仔細回想,依稀記得有那麼一年畢業典禮,有位學生走到他跟前,靠近他耳旁說話,眼看著台下畢業生還排長龍,等著他頒發畢業證書,馬上對這學生說了一句話,Keep going……

Paul Gray校長極短的演說,有著林語堂式迷你裙迷人的幽默,真是讓人想忘也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