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09月15日──價值
王爾德說:「現在的人知道每一樣東西的價格,卻無法了解任何東西的價值。」 請你思考「價值」,你追求甚麼樣的價值?能否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
1.社論-單國璽的光與熱 揭示生命的價值 中國時報2012-08-24
2.尋找自我價值 勝過拚升學 聯合報╱李寶珍/國中教師(新北市)2014.08.29
3.年輕人價值崩壞 社會大沉淪的訊號 中國時報社論 2012-05-06
4.陳立恆:誤人的不是制度,而是價值觀 聯合報2012.06.02
5.我所看見的台灣─金錢,不是唯一的價值 嚴長壽 中國時報2008-10-05
7.洪蘭/快樂,是創造自己的價值 聯合報2014.08.09
8.葉銀華/你(妳)選對工作?論工作的價值 聯合報2014.06.26
1.社論-單國璽的光與熱 揭示生命的價值 中國時報2012-08-24
樞機主教單國璽廿二日蒙主寵召,享壽九十歲。對於這位偉大的宗教領袖辭世,我們感到萬分不捨並深深哀悼。而單樞機畢生奉獻,為服務人群,鞠躬盡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留下的光與熱,將長照人間。
活在人世,每個人都會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遭遇到不可計數的挫敗辛酸,甚至覺得此生苦多於樂。而告別人世的過程,又往往對身心造成極大的折磨。活著辛苦,死得痛苦,人生的苦樂如此不成比例,最後均歸於虛無,很多人會疑惑,那麼,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單樞機畢生奉獻神職,而從他發現罹癌到溘然長逝,這六年的時間,整個台灣彷彿都在上他的最後一堂課。他的教誨跨越了宗教,無論是不是天主教徒,都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因為他教導我們的,是一堂最珍貴的生命課程。單國璽以自己的親身示範,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生命的價值,也激勵了無數人重新找到珍惜人生繼續奮鬥的力量。
單國璽二○○六年七月在新店耕莘醫院被診斷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當時醫生預言他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雖然單樞機有堅定的宗教信仰,但一開始也曾問天主為什麼是他?後來他欣然接受天主給他的試煉,認為癌症宛如「小天使」,「提醒我賽跑要到終點了,你要衝刺,分秒都用來幫助人超越死亡」。雖然他畢生奉獻天主,但「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奇蹟是破壞自然規律,因此,我未向天主祈禱給我奇蹟。」他決定貢獻剩餘生命,現身說法鼓勵患病的人珍惜生命。
即使癌細胞與治療藥物不斷折磨他的身體,單國璽仍堅持這身老骨頭要「廢物利用」,把握時間,持續為社會奉獻。自二○○八年起展開「告別生命之旅」巡迴演講,累積超過二百場次,逾十二萬人聆聽,其中包括八千名受刑人。拖著病痛身軀的單國璽,經常和不希望他太勞累的醫生討價還價,就是想盡量將抗癌經驗分享世人,並且以自己的例子鼓舞其他人珍惜生命。他也因此獲頒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的國際關懷生命獎。
生命的課題深奧難參,有些人會對際遇不佳自怨自艾,有些人會在困頓打擊下倒地不起,甚至有些人痛苦到尋求以死解脫。單樞機多次鼓勵大家勇敢面對人生,「生命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的本錢,假使毀滅,就什麼都得不到。」面對困頓,「千萬不要自殺,別做人生的逃兵,要當常勝將軍。」生命的意義就是發揮愛,只要有愛,就能克服困難。他希望大家不要把難關視為「絆腳石」,而是當作「墊腳石」,引領自己進入生命的深處。單樞機豁達、智慧且幽默的話語中,充滿了無私的關懷與慈愛。
的確,如果一位年近九十的癌末老人,都能欣然接受生命的苦痛,並且把自己燃燒到最後一刻,只為了傾盡生命所有剩餘的光與熱,告訴其他人,雖然有苦有樂,但生命仍然是如此美好,仍然是如此珍貴。當癌細胞擴散,以致單樞機全身都疼痛不堪時,他仍然每晚起來禱告十多次,演講行程也毫不稍歇。甚至在最後有三次因藥物作用而難堪出糗時,單國璽都仍然感謝病痛掏空了自己的虛榮心,讓他恢復了兒童的純樸與謙卑,最後終而安詳辭世。看到單樞機留下的典範,我們其他人、其他仍然有機會呼吸、有機會去創造新的一天又一天的人,對自己的人生,又怎麼能不勇敢、不珍惜呢?
一生簡樸的單樞機,叮囑葬禮務求簡單,「只要準備一根復活蠟燭、一本聖經與一副窮人棺材,因為我要一輩子窮到底。」臨終前還在胸前畫了三次聖號,替世人祈福。他以畢生始終如一的言行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意義是如此素樸,只要心懷感恩、真誠付出,勇敢品嘗人生的苦樂,就能活出生命的意義,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單國璽樞機主教已經教完了他給世人的最後一堂課,有幸聆聽教誨的我們,在此向單樞機深深致上謝意。 §§
2.尋找自我價值 勝過拚升學 聯合報╱李寶珍/國中教師(新北市)2014.08.29
暑假已進入尾聲,學校的行政團隊都動員起來,結束兩天的新生訓練,接下來是老師們的備課和研習時間。
在新生訓練典禮上,看著台下剛從國小畢業稚嫩的臉龐,學務處特別為新生們準備拜師儀式。一來讓孩子們藉此機會認識未來要相處三年的導師;二來也讓孩子學習良好的禮儀及感恩的心。
學務處也讓每班導師象徵性地回見面禮給學生,禮物的內容很簡單,但卻意義非凡。小小的紙袋裡有一本筆記本、筆、尺、橡皮擦及金幣巧克力。
組長向同學這樣解釋,筆記本讓同學們可以記錄上課的學習重點,筆是書寫工具,尺可以修直自己人生的道路,還有人難免犯錯,橡皮擦可以讓同學們改正自己的行為。至於金幣巧克力,原本我以為是讓同學吃了嘴甜,方便人際關係的建立。不過組長拿起了那一袋金幣巧克力說:「親愛的同學,大家看這一袋金幣閃耀輝煌,看起來是不是很有價值?沒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有價值的,像這些金幣一樣。那你們的價值在哪裡?只要你認真地把這三年的課業完成,遵守校規在班上熱心助人,出了社會無論你在哪個工作崗位,扮演好你自己的角色,你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組長的一番話,讓我陷入深思?學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優異的成績?出色的競賽表現?亮麗的升學率?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是這麼認為。可是當我成為老師時,我的想法開始不同,我該如何教導學生,看重自己與眾不同特質,展現出自信與解決事情的能力,這才是讓孩子能帶得走的東西。
再度望著學生好奇而純真的臉龐,希望開學時他們也能帶著一顆好奇心,讓好奇心來帶領他們,尋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
3.年輕人價值崩壞 社會大沉淪的訊號 中國時報社論 2012-05-06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近日出版《台灣大崩壞》一書,提出強烈警告,認為台灣的年輕世代已陷入「不婚、不生、不養、不活」的危機當中,如果再不趕快提出解決辦法,前景令人憂慮。
楊志良說的「四不」,其實大家並不陌生,台灣少子化、高不婚率、高離婚率等,種種社會問題不但早已是「現在進行式」,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趨勢。楊志良建議政府以公平加稅方式提高生育率,課徵資本利得富人稅。他指出,台灣的父母將孩子培養到大學畢業,要花上六○%的所得,費用高到令人不敢生養小孩;在社會福利進步國家,教養小孩子是個社會共同的責任,國家以稅收增加社會福利財源來扶養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此,父母只要付出所得的三%到八%教養小孩。不過,看到最近因電價上漲、開徵證所稅而進退失據的馬政府,有幾個人認為,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這樣的稅制在台灣有成功的可能?
三十多年前,有本暢銷書叫做《青年的四個大夢》,是由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吳靜吉所著。書裡提到,一個人應在年輕的時候確立四大方向,並努力追夢。四個大夢,第一是尋求人生的價值,也就是對自己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有一種期望;第二是尋求一位良師益友,也就是在追求人生價值中,找到能夠給予自己鼓勵、傾聽訴苦、分享成就的人;第三是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第四是尋求愛。
如今的年輕世代,等在他前頭的人生是這樣的四個大夢,還是四大皆空呢?答案可能讓人無限感傷。年輕世代沒有方向、失去盼望,前途縹緲虛無,其中有個別的因素,也有大環境的問題。
近日最受矚目的幾個重大社會新聞,或許標幟出年輕世代正面臨價值錯亂甚至毀滅。葉姓大學退學生駕著奢華名車,撞死在路邊等紅綠燈的婦人,婦人的先生則因傷心過度,三天後瘁死,他們的八歲女兒頓時成了孤兒。因為酒駕,這位年輕人等於是毀了兩條生命、一個家。更可惡的是,他的母親出面為兒子喊冤,說他只是愛玩,不像Makiyo那麼壞,這番話引起社會公憤;葉姓男子出事後即避不見面,母親不得不獨自面對外界的責難,在母親節前夕,葉母的處境令人同情。
然而,這位被友人戲稱為「葉少爺」的年輕人是怎麼樣養成如今不負責任態度呢?一味護航、放任一個因曠課太多而被退學的年輕人,開著不是他能力所及的華車夜夜笙歌,葉母、長輩難道沒有疏於管教的責任嗎?少爺人生無良師益友,失去擁有大夢的能力,只能醉酒嬉遊,孰令致之?
另一位酒駕悲劇,更是駭人聽聞。二十四歲洪姓青年駕車撞傷老翁,幾分鐘後他竟回頭再度疾駛而過,輾斃老翁,甚至差一點撞到正在旁邊施救的路人。在中科上班的洪姓青年的家人說,他因工作壓力太大,所以晚上常會去飲酒吃消夜解愁。然而,酒駕就是不對,而第一次撞到還有可能是意外,再度回輾,就是要將人置於死地,如此邪惡的價值觀,如何能以壓力過大之後的失控來解釋呢?
沒工作的人終日閒幌,酒駕肇事;有工作的人壓力太大,也酒駕肇事。不幸闖了禍就躲起來,沒有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責任感,只能全推給家人善後,這些台灣的年輕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哪裡出了問題了?
一位國中女生在校園產子,結果嬰兒父親竟是少女的阿公,人倫錯亂至此!而這個「少女時代」如此悲慘不幸的女孩,未來人生會有多少痛苦、困難,思之令人不忍不安,期盼安置與輔導機構妥善、細膩處理,以免女孩從此失去了擁有第四個人生大夢:「尋求愛」的意願與能力。
當社會價值集體崩解,年輕世代就失去了道德意識;當年輕人失去了夢想,社會就失去了前進的力量。台灣正在經歷價值與夢想的雙重殞落,反噬的力量正撲面迎來,實在不可輕忽。 §§
4.陳立恆:誤人的不是制度,而是價值觀 聯合報2012.06.02
前陣子,回到初中母校嘉義輔仁中學演講,對我而言,是一個很新鮮的經驗,台下一片青春初萌的稚氣臉孔,完全不是平時熟悉的聽眾族群。有鑑於他們都有機會成為台灣十年後的社會中堅分子,我當天談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創意與靈感,兩個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很少被刻劃完整,卻對每一個人的人生旅程都有決定性影響的關鍵能力。
在演講過程中,不時從他們的晶亮眸光裡,我彷彿看見四十多年前的自己,其中多少光陰橫亙,並沒有阻絕我對那段少年歲月的懷念。但讓我深有觸動的,不是我的回憶,而是演講前後,從與教員和學生們的互動反饋中,我感受到許多對當前教育的質疑與未來前途的茫然,我才驚覺,台灣廿年來的教育改革,不啻為一場失敗。他們所制定的諸如廣設學校、一綱多本、建構式數學、多元入學等等教改政策,所引發的爭議與問題,遠比以前的聯考還要龐雜棘手,更弔詭的是,教育改革革掉的不是聯考背後、那個萬惡升學壓力的命,卻是錯怪了這個相對而言公平公開、符合國情的聯考機制。
目前還未上路就引得各界爭議不斷的十二年國教,到底可以造就出多少國家未來棟梁,也許見仁見智;但我眼所見的是,台灣廿年教改的結果,使得今天台下這群慘綠學子們面對比我四十年前還要沉重的升學壓力。不只是我在演講中提到,關於文創工作上常用到的「靈感機制」離他們的考試生活猶如雲漢之遙,一般國家人才培育過程中應該強調的創意啟發、國際視野、詰辯精神、獨立思考、適性發展等,依舊在這一代的基礎教育系統中難窺其奧。
其實英文的教育「education」一詞,是從拉丁文「educo」轉變而來,原意更接近「從他身上引導出什麼」,這和我們孔夫子的因材施教,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與目前台灣教育型態似乎大相逕庭。
我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我是一個人才使用者,就文化創意層面而言,我並不覺得過去的聯考世代與後來的教改世代相比,有任何遜色之處;可是我卻有一個深切體認,這十年來,當我們的人才競爭力放大到全球布局的宏觀角度時,無疑是處在不進則退的劣勢。
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社會對於「成功」有一個主流的僵化定義,每一個人都設定自己要進明星高中、一流大學,將來變成醫生、教授、科學家、金融家,這樣狹隘的社會價值觀,才是造成升學壓力及國家人才結構失衡的幕後黑手,而整個台灣教改的顢頇之處,就是天真的以為一直強調「多元」、「免試」等字眼,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對多元人才更友善可親的教育環境,來抗衡這個偏頗的成功定義。
大學本來就應該是一道窄門,因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絕對不是取決於它每年製造出多少個大學生,而是端看它的大學生能不能真正貢獻所學,同時,國家的競爭力,也要仰賴它的非大學生們順利發揮所長,成為不同行業領域的精英翹楚,一起攜手為這個國家擘劃未來。
我們無法立即改變社會價值觀或是教育制度的運作,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向它們屈服,藉著演講的機會,我告訴台下的同學們:所謂「成功」,就是找到一個自己的方向,通過一條實踐的路,挖掘創意,調整靈感,一路上不間斷地修正成果,直到修成正果的那一天。
我保證,抱持這樣的人生態度,絕對比依循一個大眾化的成功模式,更容易接近成功。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
5.我所看見的台灣─金錢,不是唯一的價值 嚴長壽 中國時報2008-10-05
正當全球經濟慘澹,台灣陷入愁雲慘霧的時機,台北文藝界卻是活動不斷,筆者有幸參加了文壇前輩白先勇的祝壽活動。當初共同與白先生創辦《現代文學》的陳若曦女士,談起當時篳路藍縷,為台灣文學找出路的艱辛。那是一九六○年,八二三砲擊的陰影未過,台灣依然仰賴美援,經濟仍然呈現入超的艱困年代。一群大學生,憑著一股對文學的執著與無法駕馭的熱誠,無怨無悔地創辦《現代文學》。白先生興奮地回憶起當時看到一篇好文章,輾轉託人打聽,才發現那篇文章出自一位女高中生的手筆,而這位令白先生驚豔不已的新人,正是另一位日後享譽文壇的前輩施淑青女士。談起這段文學掌故,白先生依然像個孩子般地手舞足蹈,歲月似乎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作為一位旁觀者,筆者不僅看到白先生對文學的執著、對朋友的熱情,更佩服他近年來不遺餘力地推動崑曲新生的魄力,無怨無悔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另一個場合,在新象成立三十周年的慶祝會場上,所有許博允的友人都笑他「散盡家財」,許博允一概以他爽朗的笑聲回應這樣的恭維。筆者認為如果沒有像許博允這樣的「傻子」,就沒有人能在石油危機的時代,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打開國際的窗,這樣的手眼與視野,連政府的文化單位都要為之汗顏。新象三十年,無怨無悔地走自己的路,也打開了台灣通往國際的路。
又十年之後,優人神鼓與果陀劇團相繼在八○年代成立。在藝術總監劉若瑀與音樂總監黃志群的攜手努力下,堅持以山林苦修與雲遊行腳為體驗方式,創作出意境與禪境;這樣一個被剛上任的法國駐台代表夫人讚嘆為「台灣不能失去的團體」,卻一直以最克難的方式經營著。同樣難為的還有果陀劇團的梁志民導演,單只去年所推出的年度大戲,二次遭到颱風來襲而損失慘重;即使在今年初又發生嚴重車禍,梁志民還是堅持繼續推出作品。文化藝術者的執著,不論從六○、七○、八○年代以來,白先勇、許博允、優人、果陀以及其他,從未因外在環境而改變其志。
政府單位似乎永遠抱著「倉廩實,然後知榮辱;衣食足,然後知廉恥」的傳統思維,優先搶救的永遠是經濟。對於經濟以外的「文化財富」,總是要等到像雲門火焚之類的意外發生之後,才象徵性的給予一點點杯水車薪的安慰。過去我們曾經窮過,在更貧困的年代,白先勇藉著一枝筆、一份刊物,為我們留下了《永遠的尹雪豔》,刻畫了《台北人》,即便是最後一夜,金大班還是堅持著作為「人」的一點堅持。儘管遭到大火吞噬排演場地,林懷民還是努力帶領雲門的團員,打造全新的《花語》。雖然經營困難與整體票房低迷,優人神鼓還是持續推出《空林山風》、果陀依然巡演《針鋒對決》來度過二十周年。新象三十周年的記者會後,眾多來賓期待許博允能繼續為台灣再創未來的藝文新視野。所有這些前輩與朋友們的努力,如果不能繼續被傳承與發揚,那才真的是無法挽回的文藝浩劫。而這樣簞食瓢飲的今之顏回們,是不是該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鼓勵?
當舉國為經濟前景憂心與爭論不休時,只要想起那個談起崑曲就眉飛色舞、興奮一如赤子的白先勇、雲門舞集還不斷地邊找尋排演場地邊創作新舞、優人、果陀還在為自己理想努力、許博允還在想盡辦法「散盡千金」,我們難道不能從他們的執著中,分潤出一點對未來的樂觀與信心?而當我們看著雲門而讚嘆、領略優人的意境而沈靜、因為文學新秀出現而手舞足蹈的欣喜若狂,那種當下的感動與油然而生的前進動力,與經濟榮枯無關,甚至與直接的金錢交換無關。這一種直接訴諸內在的力量與價值,或許我們早已遺忘,但這正是伴隨我們一路前來的根本價值所在。
如果我們可以不在意貧窮,從這些文藝前輩的身上看到台灣未來自信的方向,我們不但窮得起,更能窮得理直氣壯!感謝前輩們的親身示範,讓我們得以在此彷如末世的悲戚之中,驀然發現:金錢,不是唯一安身立命的價值。§§
一位朋友的朋友,被先生的家人倒債,在中秋節時燒炭自殺。因為家家烤肉,無人察覺煙味,幸好孩子孝順,去同學家過節,心不安,早了些回來才發現,救得早,未釀成悲劇。只是這母親仍然一心想死,朋友拉我去勸她,我們便冒著颱風去了。
見到她時,她像破唱片一樣,反覆說一句話:「我一無所有了」。朋友便義正詞嚴的跟她說:「你怎麼會一無所有?想想看,假如我現在出廿萬買你的名譽,你會出賣嗎?」這位媽媽傲然的抬頭說:「當然不會,我就是不願被人說我是賴債的人,我才去自殺」。我朋友說:「好,那麼我現在出廿萬買你的良心,你會賣嗎?」這位媽媽搖搖頭:「不會,良心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則,我怎麼會為廿萬出賣我的良心?我若肯出賣良心,今天也不會淪落到這地步了」。朋友再說:「那麼我出廿萬買你的智慧呢?」這位媽媽仍然搖頭:「智慧是我一生努力念書學習攢下的,怎麼會只值廿萬?」
朋友說:「你看,你現在就已經有六十萬的本錢了,更不要說你還年輕力壯,有健康、有青春,這些都不只一百萬的價值,為什麼你要說你一無所有?你真是一個不知足的人,去醫院看看,多少人要用錢買你現在所有的而不能如願,你為何把這麼多好東西隨手拋?」
這時她的孩子正好買了一碗粥進來,朋友就對她說:「別忘記,你還有孩子,任何有孩子的人都應該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你是孩子的榜樣,你生下她,你對她有責任。」這樣連哄帶罵了一個半小時,我們才離開。
在路上,我忍不住說:「你講得真好」,她正色說:「你知道,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教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糧食,讓他們在離開家庭學校的庇護後,能有堅強的精神支柱。我先生是猶太人,我剛說的其實是我先生每天晚上教我孩子念塔木德經(Talmud)時說的話,他們猶太人小時候要念很多品德和做人道理的經文,我雖不信教,卻也不反對我的孩子學這些道理。回到台灣後,看到我們的孩子除了念書什麼都不懂,真的很擔心。如果孩子跳樓死了,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我們的教改一定要從生活和品德上做起,從精神上,建設孩子面對未知的勇氣,他將來才挑得動國家的大梁。」我聽了默然,這正是我們教育不願面對的盲點。
王爾德說:「現在的人知道每一樣東西的價格,卻無法了解任何東西的價值」。價格和價值只差一個字,意義卻天差地遠。一個人的價值豈是金錢可以決定的?
早年,在研究所上知覺課,講到眼睛的構造時,老師語重心長的說,人的兩隻眼睛都長在前面,所以人只見到別人所有的,看不見自己也有的,所以人會羨慕別人,永遠不知足。但是這個先天的缺陷可以透過教育來彌補,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成功的人不一定快樂,快樂的人卻一定成功。 §§
7.洪蘭/快樂,是創造自己的價值 聯合報2014.08.09
一位童年好友因心情不好來找我。我們兩人因價值觀相近,所以友誼不曾因她先生是電子新貴、住豪宅、開賓士而生疏,她父親至今用的是民國四十二年的大同電扇,我家也還在用第一代的大同電鍋。
我見她憔悴了很多,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前一陣子,許多朋友勸她要「寵愛」自己,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說黃土已經埋到一半了,還不快享受?她想想也對,便跟著貴婦團去國外血拚一番。只是買的時候很快樂,回家後卻覺得空虛,甚至有罪惡感。尤其看到國中生暑假打工,被磚牆倒下壓死的新聞,心中更是唾棄自己。這個罪惡感讓她很難受,晚上睡不好。
我知道她為什麼有罪惡感。我們長大的年代,父母教的是勤儉、不浪費,東西沒有壞不可以買新的,自己可以做的事不可請人做,花錢之前要先想一想明天的早飯在哪裡。她買了不需要的東西,違反了她的價值觀,所以就失眠了。
良心的確是最好的道德維護者,沒有一個地牢比心牢更幽暗,沒有一個獄卒比自己更嚴厲。心不安時,不管多麼可口的山珍海味,都是味同嚼蠟。我告訴她,解鈴還需繫鈴人,她必須找出她的人生目標,才不會被別人左右,有目標的生活才有意義,有意義才會快樂。
人有被需要的渴望,很多自殺的人都是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但是這個被需求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出來,你有能力,公司需要你;你是好媽媽,孩子需要你;你是好人,社會需要你(《飄》中的美蘭妮比郝思嘉更被那些三姑六婆所需要)。
很多人以為對自己好就是去花錢買享受,每天有小確幸就會快樂。其實快樂唯一的方式,是去創造自己的價值,使別人因有你而過得更好。物質的享受是短暫的,再好吃,酒肉穿腸過,一天之後便無影無蹤,若沒有更高層次的精神寄託,大吃大喝後,大腦因為「飽和」感覺遲鈍了,反而更空虛。古人說得好,「廣廈千間,夜眠八尺」,物質上的慾望只會加重心靈的負擔。
很多人把人生目標定為追求幸福,如果要靠外力才會幸福,那麼這個幸福不會長久,因為真正的幸福是追不到的,它源自你的心。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無閒事掛心頭,清風明月便是幸福,何需追求?
最近朋友寄給我一個泰國廣告:一個年輕人走在街上,看到樓上冷氣機在滴水,便順手把一盆枯萎的花移過去接受滋潤;一隻流浪狗在看他吃午飯,那眼神使他把雞腿給了狗;一對母女在乞討,他彎下腰把皮夾僅有的二張鈔票分一張給小女孩。鏡頭一轉,花活過來了,狗兒跟著他回家了,小女孩上學了。我不知這個廣告在賣什麼,但是它使人微笑,覺得幸福。
小確幸不會帶來大幸福,但是小慷慨卻會造成大幸福,因為前者為己,後者為人。要快樂不難,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專心去做,成敗不在考慮中,便會得到極大的心靈快樂。(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8.葉銀華/你(妳)選對工作?論工作的價值 聯合報2014.06.26
又到畢業的季節,每年約有廿餘萬的大學、碩士畢業生生投入職場,試圖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如何定位適合自己的工作?答案的重點在於如何判斷工作的價值?
上周廣達股東會,林百里董事長說筆電產業競爭相當激烈,如果能重新來過,他情願做房地產。筆電產業毛利率不僅低(三%),且低到公司難以創造利潤,而若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則短短幾年獲利可達數倍。若直接衍生上述的感嘆,隱含判斷工作或職業價值的最大原則是薪資優渥與賺錢的容易程度。
其實,林百里的工作價值應不僅是其所帶給他的金錢利益。筆者長期從事公司治理研究,林百里在治理廣達集團的過程,創建廣達、廣輝、廣明三家上市上櫃公司;雖然廣輝已出售給友達,而筆電產業又長期處於超低獲利,但是廣達仍尋找轉型於雲端事業。廣達是屬於共同創業的典型,兩大創業股東目前仍有高持股比率,董事會並非屬於內部化類型。而在創建過程,廣達公司提供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亦提供員工工作機會,同時與廣達合作的供應商、債權人亦有得到應有報償,有獲利亦對政府稅收有貢獻。至於股東則由於筆電產業的特性,除創業者之外,有著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特性。上述描述即以其對公司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的影響,說明林百里的工作價值。
因此,除了薪資優渥與賺錢的容易程度之外,本文要提供判斷工作價值的另一項核心指標:對社會大眾的影響程度。若以此來判斷房地產業的工作價值,將同時存在正面、負面的影響。當房地產業在安全考量下,基於不同所得層級之差異需求,提供相對之合適住宅,滿足購屋者的期望,賺取合理的利潤,對其公司利益關係人與社會大眾有著重大的貢獻。
但是,如果房地產業主與相關工作者,透過炒作、不斷宣稱成交價屢創新高,拉高房價獲取巨額獲利;甚至利用人頭搶地、相互交易,製造活絡交易,抬高房價,則讓社會大眾買不起房屋,產生重大負面的影響,例如:台北市的高房價水準已經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再者,我們可以輕易觀察到在低利率環境,便於房地產業者與其所控的金融機構「養地」,並且與相關機構合作,炒作房地產價格,加深社會大眾買房的負擔。同時,部分房地產業的控制股東利用所控上市櫃公司、金融機構先取得土地,再與控制股東私人營造公司合作建造,這中間的分潤可能對上市櫃公司、金融機構的外部股東有負面影響。
另外,有許多人投入公職考試,雖然是相對穩定工作,但是卻對社會大眾產生重大的影響。若以正面觀之,例如:幾年前檢查出食安問題的衛生署官員、去年發現電子大廠排汙水的檢查人員,以及過去制定經濟政策提昇台灣經濟成長的官員,皆是工作薪資不高,但卻有助於社會大眾的福祉。
我們深信任何工作對於社會大眾皆可產生或多或少的正面助益;許多工作的螺絲釘角色,好好扮演亦可獲取他人之敬重。若回到企業主,近來國內外成功企業家,捐出財產,並積極從事社會企業,以企業經營的手法,降低社會問題,亦是企業主工作價值的再度提昇。從長期觀察,「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即是工作價值的寫照,亦反映同樣賺錢的企業主,卻有企業家與商人之天壤之別。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