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903日補充閱讀──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夫子告訴世人學習是喜悅的,可是同學們卻厭惡學校的學習或現今的教育體制,其成因固然因人而異且多端複雜,然而總脫離不了家庭、學校、交友、人生閱歷等因素,形塑成現在的你。外在環境往往非你能改變,但你的心態、高度卻是你掌舵的,除非你的心被外在環境綁架了。開學之初,特別引用《親子天下第31期》「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的五則故事,期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徐茂瑋誌

1.童子賢 父親的大自然學堂

2.唐心慧 我的放牛班弟弟,我的人生導師

3.吳寶春 一個大專兵教會我的事  

4.張曼娟 我的圓桌「五」士     作者:張曼娟

5.沈芯菱 菜市場裡的流動盛宴   

1.童子賢 父親的大自然學堂 作者:陳雅慧 採訪整理 《親子天下第31期》2012-01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花蓮後山長大,愛玩的爸爸是第一個讓他感受學習趣味的老師。帶著他們觀察大自然、在雨中聽雷聲和閃電理解光速和音速的差別……讓他從小就因為好玩,對所有知識都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投資協助誠品書店的創立  贊助【在島嶼寫作】文學家紀錄片系列

我在六○年代長大。外表假裝活潑開朗—是鄉下學校的班長、樂隊隊長、演講代表、孩子頭。國中二年級一個人花十二個小時自花蓮瑞穗轉三次車,獨自到台北、代表學校開「四健會」。但是,我的內心非常孤獨安靜—不需要朋友,像孤獨的一匹小獸。可以足不出戶十天十夜,只要有書本陪伴就行。

讓我對於學習具備強烈的好奇心,是爸爸深刻的影響。

爸爸天生就很會教小孩,他個性和藹、又深具啟發性。我有五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四。從小住在花蓮後山,鄉下雖然物質較貧乏,但父親常常誘導我們觀察大自然。比方說他先教導我:音速是每秒三百多公尺,然後下雨天遠遠觀察閃電,帶我們站在屋簷下細數雨滴讀秒,大家一起觀察,數幾下後會聽到雷聲。觀察中,我們發現:有的雷比較遠,閃電後可能五秒才會聽到,有的雷聲來得快,父親就會解釋,這個雷響就從一公里半以外的山頭傳來。就這樣,我們在快樂的雨天看閃電與數落雷遊戲中,理解了觀察大自然也理解光速和音速的差別。

還記得美國阿波羅號登陸月球那一天,平常整個花蓮連電視都收視不良,很少家庭有電視,爸爸帶著我們跑到鄰鎮收得到電訊的人家家中,一起看登陸月球。爸爸非常喜愛求知,他在阿波羅號準備登陸月球前一、兩個月就開始給我們天文教育,他會想辦法去找很多日文的天文書籍,帶著我們一起觀察星星和月亮。爸爸告訴我們,地球到月球距離三十多萬公里、阿波羅號飛行了三天,我們一起計算阿波羅號的時速,感嘆科技的神奇。那時,抬頭仰望星空,看著這麼遙遠的月球,想著美國人卻登陸,覺得很奇妙、也非常好玩。

從小,我就從「玩」裡面,得到很多樂趣。比方說拿杯子裝高高低低的水,敲打會發出不同高低的聲音。運用這樣的原理,我會拿著竹子,用炭火燒紅鐵絲,然後在竹筒上穿孔,自己做笛子,一邊做一邊試 Do Re Me音階。

從「玩」中嘗試極限

除了這些,我也玩過很多現在回想起來,非常危險的嘗試。比方說,拿鐵絲燒得很紅,然後用來切割廢棄的米酒瓶……還有很多真的很危險的「遊戲」。

小時候這麼皮,為什麼可以很幸運沒有發生什麼大意外?現在回想其實是因為爸爸總陪在我們身邊。父親除了平時修錶磨鏡片的工作,也是義勇消防隊。那時在鄉下,只要一聽到警報噹噹噹聲音,村子裡的叔叔伯伯,就很自動放下手中工作,開始騎腳踏車向消防隊集合救火。我當時很崇拜叔叔伯伯衝入火場救火救人的勇氣。他們都是義消,爸爸是義消小隊長,有接受過正規救生的訓練。那時花蓮很多溪流湍急,家長多半都禁止小孩游泳戲水;可是在我家,爸爸卻反其道而行,不會禁止我們嘗試危險,而是親自帶著我們去認識危險。爸爸一手救生技巧,到了暑假,常常把店關上,就帶我們去玩水。他藉著陪伴的機會,告訴我們有些東西很危險,但是在認識危險的前提,還是可以嘗試。爸爸用大自然當教室,教會我們很多大自然的東西。

爸爸對知識很尊敬,很珍惜知識的來源,他會訂日本的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等,會跟我們講日本歷史和三國演義的故事。我從爸爸的講述中,認識織田信長、武田信玄等歷史人物。

爸爸是第一個讓我感受到學習趣味的老師。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只要有一點點物質,就覺得好棒。父親鼓勵我們運動,會在拮据的支出中,湊錢買真正的棒球和手套,還要騎兩個小時的摩托車到花蓮市去買。因為他覺得棒球是很好的運動,小孩應該要能接觸這種運動,就鼓勵我們正規的去玩。

偷拿硫磺與硝石造火藥

後來到台北念台北工專時,剛開始念工科有點苦悶。當時自己感覺更愛好文史哲,但因為我想早一點工作和就業,才選擇念工專。在慘綠少年的情懷中,只要想起父親再艱難環境都不曾放棄學習,因此一面在電子工程專業中苦修苦練,一面參與文學社團抒發熱情。後來微處理機的潮流崛起,這個有趣多變的領域激發了我的熱情,我開始狂熱的投入學習。

興趣是可以培育也可以激發的,想起我幼年喜歡動手做手工藝,小學四年級起,我就偷拿外公中藥店的硫磺與硝石去造火藥,原來喜歡摸索與嘗試新事物是我的天性呢。學習這件事像是余光中〈白玉苦瓜〉詩句吟詠的,「曾經是瓜而苦,被永恆引渡,成果而甘」。   §§

2.唐心慧 我的放牛班弟弟,我的人生導師 作者:張瀞文 採訪整理《親子天下第31期》2012-01

奧美董事總經理唐心慧,從小就是個自律甚嚴、按步就班的資優生。曾因為考試答錯題,自己罰跪40分鐘。弟弟從放牛班到找到興趣喚回熱忱的學習過程,讓她了解,「努力」雖能得到好成績,但「興趣」才能讓人投入並樂此不疲。

唐心慧 奧美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是台灣奧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經理

從小,我在家中是個能幹的大姊,在學校是個科科拿高分的資優生。我當學生時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課後複習,我相信人定勝天、努力必定有回報。

但後來我人生方向的選擇卻不是取決於學習成就,而是興趣。我的工作,讓我從踏入社會至今從未轉業,傾心投入的廣告業,卻有著最不穩定、不容易掌握的特質。而且,我大學時行銷相關的課,相較於微積分、統計等科目,分數其實很低。

關於決定工作,我仰賴的不是意志,而是心底的聲音。

認真想想,關於什麼是努力、什麼是興趣的學習,是在國二那年被啟動。我從學習過程與我天壤之別的弟弟身上,了解「興趣」對一個人的學習多麼重要。

我國小時就立志要考上北一女,國小畢業自己去就找了最好的國一先修班報名。我念明星國中資優班,每學期拿獎學金。我告訴自己,沒有考上北一女之前不准看電影、看電視。我高中、大學時就算玩社團,也是因為申請學校的必要。一切都在我的規劃與掌握中。

答錯題,自己罰跪40分鐘

國中有一回我考了九十一分,錯了不該錯的題目,父母從不因為課業責備我,我只好懲罰自己。我關了房間的燈,罰自己跪,而且規定要跪上三、四十分鐘,膝蓋有痛的感覺,才能牢記不再犯。母親經過我房間,以為我終於沒有熬夜念書,感到很欣慰,開門探頭卻被跪在房間的我嚇了一跳。和我差一歲的弟弟聽完我罰自己跪的原因後搞笑說:「考九十一分要下跪,要是我考九十一分大概要放鞭炮慶祝。」

那時候,弟弟讀的是國中放牛班。他每天帶著空無一物的書包上下學,老師上課時不教書,只是日復一日罵他們人渣、敗類。我父母的「自救」方式就是為他請家教。

直到某一天,他在學校惹到一個留級三年畢不了業的「大哥」,被一群學長揍,整個人往教室玻璃撞,玻璃插入胸口,血流如注。

我的父母想幫他轉到紀律嚴明、升學率好的私立中學,結果被羞辱了一番。

那個明星私立中學的教務主任,當著父母、弟弟和我的面,數落弟弟是個成績多麼糟,無可救藥的學生,要他連轉學考都不用來考了。我那柔順的母親卑微、羞愧的將弟弟的資料、成績單倉皇收進袋中,低著頭走出教務處。我跟在父母身後,心中充滿憤怒。

幾天後,我申請了成績單,跟母親說我想轉去那個中學。

同樣的位置,同樣的教務主任。我遞上成績單:某明星公立國中資優班、每學期領獎學金,主任看到眼睛發亮,要我不用考試,直接就讀。我在他「欣賞」成績單的當下抽過成績單,說:「你要我來,我也不會來念,你們不是真心愛孩子的學校!」轉頭就走。

後來,弟弟被父母安排到美國念書,我跟著去陪讀。

弟弟驚人的轉變

在姊代母職的近十年間,我看見這個在台灣無可救藥的放牛班學生,到了美國卻找到了他的興趣。

弟弟在電腦程式設計的課上,次次拿高分。回到宿舍,他不眠不休用老師教的簡單概念,設計出可以執行的「遊戲」。我以為他唬弄我,可是當我得知任課老師對他天分的驚呼與激賞,才知道他真的很厲害。

弟弟在高中畢業前就拿到大學內所有與電腦相關的學分。電腦程式設計的課喚回了他的信心與學習熱忱,他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也逐漸上軌道。

念大學時,我和他都是花三年就拿到大學學位的跳級畢業生,但是我很清楚,我家三個小孩我最笨,我的「成績」都是因為自律甚嚴苦讀而來。而弟弟,他是那種上課只聽前十五分鐘與後五分鐘的學生,卻能科科都是A。

我從他身上看見,當你找到興趣,在單一領域追求卓越與成功,其他的部分也會跟著提升。

我在大學時,成績最好的是財務、統計與微積分等科目,大一甚至因為微積分分數太好,教授要我直接跳級。可是,我上這些課時很痛苦,只想快快修完學分走人。

當我上行銷課時,情況就完全不同。課堂上的每個觀念都讓我感到興奮,連商品在貨架上的位置是依消費者的視線高度來決定這種淺顯道理,我也覺得好有趣。學習行銷的過程,我了解到自己喜歡與人溝通,決定回台灣後投入行銷相關行業。

我的人生,一路都是「可以掌握」的,但是最終,我卻愛上最難掌握、充滿變數的廣告。

弟弟的學習經驗讓我知道,發現心之嚮往的興趣,並真誠傾聽心底的聲音有多麼重要。

「努力」讓我得到好成績,但「興趣」讓我終生投入一個領域,樂此不疲。我弟弟,在我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向我展現了這個我花很久才領悟的道理。  §§

3.吳寶春 一個大專兵教會我的事   作者:許芳菊 採訪整理 《親子天下第31期》2012-01

國中畢業的時候,吳寶春認得的字不到五百個,去台北當學徒的第一天,就發現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挫折。「到台北之前,我以為當個麵包師傅就成功了;可是後來發現,如果我不讀書、不認識字是不可能成功的。」他說。

吳寶春2010年參加在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獲得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

國中畢業的時候,我認得的字不到五百個,也不會注音符號。那時候我不想要讓媽媽那麼辛苦,所以就到台北當學徒。可是,去台北當學徒的第一天,就發現我不認識字,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挫折。

第一天上班,師傅叫我秤一百兩砂糖。我不知道一斤是十六兩,不會秤,就一格一格算,算到一半亂掉又重新算。那時師傅很兇、我做麵包常常燙傷手、我們住的地方就是工廠隔壁,睡覺時候都會有蟑螂、老鼠從身上爬過去。我告訴自己,不要再哭了,也不要再掉眼淚了,為了媽媽要勇敢、堅強。

我好希望跟他們一樣

到台北之前,我以為當個麵包師傅就成功了;可是後來發現,如果我不讀書、不認識字是不可能成功的。

後來我去當兵,遇到一個大專兵叫官建良。他是啟發我的人,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官先生年紀比我大,但是因為大學重考兩次,晚我幾年當兵,算是我當兵時的學弟。感覺他比較老成、觀念較新。他帶我去參與他的大學生活,我才發現原來大學生的生活這麼好玩!

他念中山大學海洋系,他帶我去實驗室、圖書館,帶我去他戀愛散步的地方,也帶我去認識他的同學。那時候他還有一個同學很厲害,修兩個學位。我跟他們接觸之後,慢慢在他們身上看到我的希望,那種希望就是:「我好希望跟他們一樣!」因為有知識而讓他們有很多的創造力。比如,他在研究很多還沒有人發現的生物,當他發現這些生物,他就會幫這些生物取名「建良一號」、「建良二號」……我就覺得,哇!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子。我就想,以後做麵包也可以把麵包取做「寶春一號」、「寶春二號」……但是要能這樣子,必須有獨特性,必須有知識、有方法。也因為如此,開啟了我學習的欲望。那時候的感覺就像腦袋被封住了二十年,現在有人把這層膜輕輕的撥開了。

在海軍當兵很輕鬆,白天就是保養船,敲鐵鏽。保養完了,晚上就沒事了。我看到官建良都在看書,就跑去找他聊天,去翻他的書。帶著很好奇、很想學的欲望看他。他看出來,就跟我說:「阿春啊,你認識的字不多,你不想識字嗎?」我就說:「我好想識字,可是沒人教我,我也不知道怎麼辦?」那時候翻他的書,其實是看不太懂的。一方面覺得很難過,一方面也很好奇,他看這些書可以做什麼?他就跟我說:「如果你想看懂,我可以教你。」

記得他教我的第一本書是本簡單的小說,內容我已經忘了。我就是自己看,不懂就問他。一開始看兩三個字就不懂,慢慢愈來愈不用問他。後來他也教我注音符號,教我查字典。當我自己會查字典的時候,很多成語就懂了。我們幾乎一個星期有五天都在讀書。

我讀書的時候是快樂的。我發現讀了書以後,自己的想法跟以前不一樣了!

退伍之後,我看了一本書,是許文龍的《觀念》,內容寫到他以前也是很貧困,到最後成就了奇美王國。看這本書的時候,很多麵包師傅跟我說:「看這個,沒路用……那是他的成功模式,你也學不起來。」但這不是我看的重點;我看到的是,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如何去面對、如何解決、如何思考、決策。決策之後、成敗之後,心態是什麼。

我那時候就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未來我要跟他一樣,成為一個企業家。

麵包師傅以前是很保守、很封閉的。當兵前,我沒有麵包師傅以外的朋友。相對的,麵包師傅的圈子小,想法就跟著狹隘。所以每個行業都一樣,一定要想辦法跨出那領域,多認識一些人。我退伍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不要只是個麵包師傅,這句話的意思倒不是因為麵包師傅不好,而是我覺得,要做優秀的麵包師傅,我應該有更多的學習,不是只有學習麵包而已。§§

4.張曼娟 我的圓桌「五」士     作者:張曼娟 《親子天下第31期》2012-01

暢銷書作者張曼娟當年被高中聯招狠狠淘汰,孤僻的個性讓她只是上學、放學,規律地在自己狹小的生活裡運轉。直到五專四年級一位國文老師稱讚她是一朵奇葩,讓她的世界裂開一道縫,灑進光燦燦的陽光。

張曼娟 東吳大學教授、暢銷作家

當我被高中聯招狠狠淘汰,只能在私立高中與五專之間做選擇,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決定──當然去念五專啦,我再也再也不要考聯考了。

那時候,我只想著趕快把書念完,拿到一張畢業證書,就可以就業了。像我這種不會念書,又沒有發掘自己優點的人,做什麼工作,都只是混一口飯吃,其實沒什麼差異。而我進了五專才發現,沒了聯考的符咒,大家的日子過得太愜意了。不是舞會就是聯誼,再不然就是烤肉踏青,忙著玩,連上課都勻不出時間。學校裡三不五時就出個明星,學長姊們打扮得時髦又亮麗,益發顯得我的灰撲撲。

孤僻的我沒有舞會與聯誼,朋友也很少,只是上學、放學,規律的在自己狹小的生活裡運轉。

直到四年級的國文課,有位鄉音好重的彭老師,突然讚賞了我的作文,我的世界裂出一個口子,燦亮亮的陽光照耀進來。彭老師已經退休了才來五專任教,教到我們這一屆,已經十八年了。他的態度認真但語音含混,因為聽不懂他的鄉音,同學們雖然坐在教室裡卻都做著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因為校方的點名制度,我相信教室裡只會剩下我一個人──因為我不知道要去哪裡。

老師說我是奇葩?

那天,老師發著同學們的作文簿,我撐著下巴發獃,身後的同學突然推推我:「你的作文怎麼還沒發呀?」當我回過神,便聽見台上的老師慎重其事的說:「接下來,這是我教書十八年來遇見的一朵奇葩,我覺得太高興了。這就是壓卷!你們知道壓卷是什麼嗎?」看見老師這麼激動,同學們少見的安靜下來,接著,我便聽見老師叫喚了我的名字。他說,我的作文是壓卷;我就是那朵奇葩。

我很羞赧的上前領取自己的作文簿,聽見一個男生問身旁的女生:「什麼是『奇葩』啊? 」

那次作文,題目是和春天有關,我把它寫成一個小短篇的愛情故事。憂傷、耽美、多愁善感的少女情懷。進入五專開始,我便在作業本上寫自以為是的小說,打發那許多不知所云的課,那只是我腦袋瓜眾多故事裡的一個。

但是既然做為一個奇葩,許多國文課的問題,同學都來問我了,我只好多花點時間把那些文言文弄明白。於是,也考出了從未有過的好成績。

多年後當我自己成為老師,也常思索這個問題,彭老師為什麼會鼓勵一個根本沒在寫作文的學生呢?我寫的是小說,不是作文,他當然很清楚。為什麼他還要肯定我?給我這麼好評價呢?難道他看見的是穿越時空之後,未來的我?

到了五專五年級,不用再上國文課,我的生活頓失所依,所幸,另一個轉捩點誕生了。

那一「教」,改變人生

五年級的中國現代史來了位名士派老師,聽他上課真的很過癮。這麼多近代掌故與人物,都在他的胸腔中,信手捻來,無不引人入勝。他講得很隨性,同學們聽得很隨便,於是,期中考一結束,全班百分之九十不及格。我自己覺得準備得很認真,也只得到六十幾分。畢業在即,竟要為了這一個科目延畢嗎?大家議論紛紛,都說老師上課雖然精采,但無法掌握他的邏輯。聽學長姊說,他的期末考題會更加刁鑽古怪,原來是聲名在外的。

這下我們都緊張起來了,四個比較好的朋友來找我:「想想辦法吧。」我捧著現代史課本,認真的讀了一遍、兩遍、三遍,突然覺得,一直在找的那條脈絡與邏輯出現了。我翻出小說寫了一半的作業本,將那些不同的年代與戰爭,人物與地名,用圖示、用條列,滿滿的寫了好幾頁。雖然夜已經深了,卻覺得異常亢奮,一點睡意也沒有。

考試前,我們五個人霸佔了圖書館一張小圓桌。我攤開作業本,開始為他們講述三十幾年的民國史,從「軍閥」到「抗日」再到「剿匪」,一邊講述一邊讓他們背誦,隨時提問讓他們回答。一個上午的時間,他們竟然心領神會,條理明晰了。那是我頭一次當老師,竟也拉開了一生的講台歲月。

原來,「教」是學習的最佳方式,只要能教,肯定已經學習完整了。

我常想起那次考試,全班幾乎被當光,只有我們圓桌「五」士劫後餘生,悲喜交集的心情。當時並不知道,我自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被徹底改變了。 §§

5.沈芯菱 菜市場裡的流動盛宴    作者:張瀞文《親子天下第31期》2012-01

沈芯菱,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11歲便藉由自學架網站解決家計,此後以網路與攝影來幫助弱勢,事蹟還被寫入國小教科書。菜市場裡的真實人生讓她有著一份對小人物的同情理解,也讓她學會簡單知足的快樂。

媽媽總是用不一樣的眼光告訴我,我的匱乏並不羞恥、骯髒、讓人排斥,我擁有更多其他人未必擁有的東西。 ──沈芯菱

沈芯菱 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11歲便藉由自學架網站解決家計,此後以網路與攝影來幫助弱勢,事蹟被寫入國小教科書

我的家境不好,五、六歲就跟著做路邊攤生意的父母東奔西跑,沒辦法受正規教育。但是爸媽會帶著我看招牌認字,會買二手書唸給我聽,小學前我就已經會看報紙了。

我們家每天在不同的菜市場與夜市流轉,賣氣球、玩具等小孩玩意,也賣土豆、菱角等時季貨。忙的時候我就幫忙吆喝,不忙的時候,就坐在媽媽膝上,聽媽媽唸書。我到現在還記得那種貼近母親溫度與聲音的感覺,很美好。

我對小人物的同情理解,就是從那時候開始。

我在白天菜市場的腥味吵雜,晚上夜市的昏黃燈光下,看過一本又一本的二手書,身邊充斥著賣菜的、賣豬肉的各式各樣的味道。這些多數人覺得很腥很臭的地方,就是我的童年場域;就是這些味道,讓我覺得書裡面的小人物故事更真實。我常常會幻想,隔壁賣菜的阿伯,好像書裡面的主角喔!

我的人生價值啟蒙也是在這段時間。

來買東西的客人,很多是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他們穿得漂漂亮亮,物質不虞匱乏,我總是很羨慕,甚至會自怨自艾。

有次爸媽忙,我自己看書,有個故事,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有一個國王生了病,醫生跟國王說,你去找個快樂的人,穿上他的鞋子,病就會好。宰相到處找、到處問,問了很多有錢人,發現有錢的人未必快樂,他們的鞋都沒有讓國王好起來。有天宰相失意的走著,看見一個老農夫,唱著歌種著田,宰相跑去問農夫快不快樂,農夫說他很快樂。當宰相跟農夫要鞋子的時候,農夫看著自己的腳傻住了:「我根本沒有鞋子,要拿什麼借給你?」

我看完覺得好好笑,跟媽媽開玩笑,說我把鞋子脫掉就會快樂。媽媽看完故事後笑笑的跟我說了一些道理,六歲的我似懂非懂,但這些話卻一直留在心裡。

媽媽大概的意思是,這些外在的物質都很短暫,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內在住的是什麼?

她總是用不一樣的眼光告訴我,我擁有很多其他人沒有的,讓我接受自己的匱乏;讓我知道我的匱乏並不是羞恥的、骯髒的、讓人排斥的;反而,我擁有更多其他人未必有的東西。

這經驗讓我學會很簡單卻困難的價值:知足。使得我日後得到電腦之後,抓緊每一個機會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