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嚮往幸福,怎麼獲得幸福?林火旺教授主張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建立合宜的價值觀,「把人當目的而不只是工具」,關懷人,做一個令人尊敬的人。 徐茂瑋誌
100.12.12.林火旺
5.做一個像人的人人間福報 2011/9/14 昨天的報紙出現兩則新聞:一則是我國高爾夫選手曾雅妮奪得今年第五座冠軍獎杯;另一則是十七歲黃姓少年為了十萬元賭債而殺人棄屍,根據報紙報導,黃姓少年的父親是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所以他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這兩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年方少艾,一個前程似錦,活在多少人的關注、鼓勵、祝福聲中;另一個則將注定在鐵窗中耗盡青春歲月。同樣是充滿希望的年紀,生命方向的差距有如雲泥。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應該沒有人會選擇像黃姓少年這樣,但是什麼因素造成了這個悲劇?
有一次我受邀到一所中學,對學生家長演講,我訂的講題是「方向對了,才看得見幸福」,我認為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幸福,但是相當多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和期待,卻是引領其孩子遠離幸福。事實上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卻沒有認真思考過:孩子跑的方向對不對。我引用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家塞內加的話:「所有人都想要過一個幸福生活,但是當到了分辨什麼使得生活幸福時,他們的視野就模糊了。達成幸福是很困難的事,一旦你迷了路,愈充滿活力地往前衝,幸福就離你愈遠;當你走的路是相反的方向,你自己的速度就是和自己的目標增加距離的原因。」
換句話說,幸福人生不是屬於跑得快的人,而是跑對方向的人。方向對了,你不必跑得快也會離幸福愈來愈近。其實幸福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心靈狀態,在人生旅途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持有幸福的狀態,關鍵在於:知道構成幸福的元素是什麼。我認為構成幸福有兩個元素:做自己和關懷他人。
所有人都承認,財富、名位不能保證幸福,但是在功利價值觀主導下,絕大多數人所追求的,還是不外名和利。所謂「做自己」不是自私自利,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走的路,曾雅妮、吳寶春沒有讀什麼書,但是他們現在都是台灣之光;吳季剛如果在台灣長大,一定會被譏笑為變態,因為男生居然喜歡洋娃娃和新娘禮服,但是他今天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羅大佑、侯文詠都放棄人人稱羨的醫生職務,但是他們當歌手、作家,顯然比當醫生快樂。所以每一個人不一定要和別人一樣,也不一定要走流行、自己卻沒興趣的路,做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一定會比較快樂。
誰說一定要書讀得好才有前途?雖然很少人會反對這句話,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功課壓得喘不過氣來,因為大多數的父母認為,讀書才有出息。我常常對台大學生說,如果你們聰明,這只能說明你們出生時的運氣不錯,但是聰明人危害社會的能力更強,所以只有聰明並不值得驕傲,聰明人必須利用聰明造福他人,才會令人尊敬。聰明、財富、美貌都令人羨慕,但不一定會得到尊敬。
美國導演威爾斯在一九四一年拍攝一部電影叫《大國民》,劇中的主角試圖像占有物品一樣去占有人、控制和擺布人,最後他擁有無數的財富,卻得不到任何人的關懷,一個人孤獨地在豪宅中過世。財富和名位都是外在的,善用它們可以成就一個精采、令人尊敬的人生,善用的方法就是懂得和他人分享。
總之,關懷別人才能得到尊敬,而被尊敬會產生幸福感,因此關懷別人確實是構成幸福的元素,而要不要關心他人完全操之在己,所以幸福與否的關鍵是自己!
2.選一條值得走的路 人間福報 2011/6/20 前幾天參加電視節目「爸媽冏很大」的錄影,題目是探討學生為了賺錢,從事危險性或不倫的打工問題。其中一位年僅二十歲,卻已經在酒店擔任公關數年的女生,引發最多的討論。這位女生的母親也到現場,對於女兒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憂心,言談中深切希望女兒能夠聽她的勸導,不要再做這樣的工作,她擔心女兒每天爛醉如泥,傷害身體;更擔心女兒在酒店遭酒客上下其手。從這位母親的幾次談話,可以深刻感受到她對女兒的關懷和不捨。但是這位年輕小姐的反應卻是堅定而自信,她認為不論外界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她,她覺得自己不必在乎別人的價值觀,她有自己的價值觀,認為從事這個行業沒有什麼不好。現場有兩位也曾經在酒店工作過的年輕男士,也支持她的決定。表面上看起來,現在的年輕人很有自主性,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堅持走自己選擇的路,但是這樣的價值觀是自主性的表現嗎?她們真的是在「做自己」嗎?
只是為了賺大把鈔票而從事喝酒陪客的行業,根本不是「做自己」,而是做金錢的奴隸,也就是把自己當成賺錢的工具、物化自己。每一個人都想過一個幸福的人生,而幸福人生當然需要金錢,但是金錢只是幸福的必要條件,絕對不是充分條件,否則全台灣最幸福的人就是王雪紅,因為她是台灣首富;如果金錢是衡量幸福的惟一標尺,則我們可以按照每一個人財富的多寡,列出一張幸福排行榜,但這顯然是荒謬的。所以賺錢本身並沒有錯,而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才是問題。
如果一個男生幫自己的女友媒介性交易,每次抽取一千元,一般人一定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如果他真正愛自己的女友,絕對不可能為了一千元而出賣女友的身體,這是拿一個比較有價值的東西,換取一個比較沒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喪心病狂的人才會這樣做。
在場兩位聲援這位酒店公關的男士,似乎認為她的選擇值得肯定,但是如果這兩位男士的女朋友是酒店公關,他們會力挺她繼續這樣的工作嗎?或者他們會選擇一位酒店公關當自己真心相愛、打算一起過一生的伴侶嗎?事實上他們內心真正的動機可能是:藉由認定對方的選擇是「做自己」,可以合理化自己曾經幹過類似的工作;此外,這件事對他們而言根本事不關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從當事者母親的憂慮,可以證明這兩位男士的說詞,純粹是旁觀者心態。
有些人可能認為,用身體賺錢並不是可恥的事,和教書匠用嘴巴賺錢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這個說法似是而非。精神上的東西可以和別人分享,所以知識的分享不會減損老師的尊嚴;而身體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一件極為私密的事,除非包含情愛在內的親密接觸,否則用身體交換金錢,都是一件有失尊嚴的事。如果一個男生炫耀他的女朋友身材一級棒,他願意把女友的肉體分享給所有男性友人,一定會被認為神經病;同樣的,如果一個女性覺得她的男友是不可多得的好情人,她會鼓勵或縱容她的女性友人和男友發生一夜情嗎?
所以具有情愛關係的男女,對於對方的身體都具有獨佔的欲望,如果發現對方情感走私,一定會產生嫉妒和仇恨,這是人性正常反應。因此身體親密接觸的對象應是自己所愛的人,為了金錢而出賣這個最能傳達愛意的私密關係,就是拿比較有價值的東西交換比較沒有價值的東西,絕對是不智之舉。
其實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位公關小姐認為她在這個行業可以認識很多人,可以藉機找到將來對自己生涯發展有所幫助的人。去酒店喝酒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應是婦孺皆知的事,但她卻相信在這裡面可以找到可以信賴的人。一個人生閱歷尚淺的二十歲女孩,居然認為自己有能力分辨哪些酒客是可靠的,這種頑固的自信,反而更令人為她擔憂。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說:「構成幸福的元素並不昂貴」,所以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金錢,錢賺不多卻有尊嚴,也可以活得精采。人生是單行道,永遠不會有回頭路,選擇一條比較有價值的路,才可能趨近幸福,憧憬擁有一個美好人生的人們,對此不得不慎重。 #
3.圓夢 人間福報 2011/8/17 不喜歡登山的人一定很難理解林克孝的行為,一個社會地位高、薪資優渥、家庭生活美滿的人,為什麼要冒這種險?即使喜歡登山的人,可能也不會因為一個感人的故事,而執著到如此癡狂的地步。儘管林克孝最後並沒有實現他的夢想,並且因此而喪失生命,然而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一定是精采的。
我雖然不認識林克孝,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活得很積極、充實,因為他的生命有一個方向,我們可以說他人生有夢、有目標,也可以說他為一個理想而活,而不只是為活而活。
事實上任何一個人想要活得不一樣、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生命一定要有夢,在圓夢的過程中走完一生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比較沒有茫然、徬徨、焦慮的時刻。從這個角度來看,林克孝的一生其實是踏踏實實地活過。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這個世界上哪一個人沒有夢?年輕人夢想找到一個穩定高薪的工作、早日找到美嬌娘;中年人夢想買得起豪宅、高級轎車;老年人夢想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但是這些不是我所謂的夢或理想。
當代倫理學者辛格說過,人生一定要有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一定要超出自己以外,因為一個只侷限於自己的目標,不會產生多大的意義。對別人有用,生命才會有價值,一個一切只為自己的人,很難感受到生命的酣暢淋漓,更抓不住生命的意義。自古以來令人感動的故事,都是故事的主角為別人犧牲或付出。
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家塞內加曾經說過:「所有人都想要過一個幸福生活,但是當到了分辨什麼使得生活幸福時,他們的視野就模糊了。達成幸福是很困難的事,一旦你迷了路,愈充滿活力地往前衝,幸福就離你愈遠;當你走的路是相反的方向時,你自己的速度就是你和自己的目標增加距離的原因。」
朋友們,當你有點空閒時,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活對方向了嗎?」 #
人間福報 2011/12/8 最近有兩則新聞,在乎人、關心人的人一定會生氣。有一名家住帝寶大廈的貴婦,平日穿戴千萬元的衣飾,卻欠繳稅收數十萬元;另一則是藝人大S 如果我們深入思考,不難發現,名媛貴婦的價值觀、政治人物經濟掛帥的施政口號、一般民眾普遍唯利是圖的想法,其實若合符節。也因為這種功利現實的價值觀,衍生當前許多病態的社會現象。也許有人認為,最需要負責的就是那些曝光率高的演藝人員、政治人物,他們的言行帶壞了社會大眾;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追星族,怎麼會產生明星?如果沒有人民的選票,怎麼可能造就政客?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家塞內加(
Seneca 如果問五十歲以上的人,台灣現在物質富裕超過以往十倍,有沒有比過去貧窮時期活得快樂,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美國從一九五○年代到現在,國民所得已經翻了好幾倍,但是歷年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表示自己快樂的人,始終只有三分之一,可見經濟成長和幸福感並不成正比。過去的台灣,睡覺不必關門;孩子放學晚到家,家人不會擔心;走在夜路怕碰到的是蛇而不是人。現在的台灣,都市中的家家戶戶都需要鐵窗;街道上到處都裝設監視器;夜歸女子在黑暗巷弄,最怕碰到的是人而不是蛇;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多過於互信。經歷過從貧窮到富有的台灣人,應該普遍發現,我們的社會多了銅臭味,卻失去人味,現代人生活中失去以往的安心、自在。
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上:只要經濟發展,生活就幸福美滿。也因為這個迷思深入民心,造成爭名逐利的社會風氣和功利主義價值觀,但是國民所得增加,真的能提升幸福?如果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國民所得列出一個幸福排行榜,最有錢的人最幸福,但這絕對是荒謬的。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古川元本月五日宣布,日本政府將進行「幸福指數」調查,今後將以「國民總幸福量」(
GNH),這顯然是不丹國王伉儷到日本訪問產生的影響。不丹的國民所得遠不及日本,但是日本每年有三萬人自殺,幸福程度顯然不及不丹。根據二○○六年英國學者針對全世界國家的調查顯示,不丹在全世界幸福排名第八,不丹人民有百分之九十七表示自己快樂,而且不丹的留學生有百分之九十九學成歸國,不丹重視的是快樂成長力,而不是經濟成長率。把幸福簡化成經濟成長率,就是把人性簡化和物化,因為構成人類幸福的條件不只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而只重視物質而忽略精神富裕的人,就偏離了通往幸福的軌道。名媛貴婦令人羨慕,卻不會令人尊敬;有錢不是壞事,關鍵在懂得如何使用金錢。光鮮亮麗的外在,往往只是掩飾內在的空洞和匱乏,這種人其實很可憐,惟有懂得付出、關懷,才真正掌握了幸福的方向。
5.做一個像人的人全國基測、北北基聯測剛結束,接著不到兩個月大學聯考就要上場,每年不論高中或大學的入學考試,絕對是考生家庭中最重要的事,似乎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把「考上好學校」當成「成功」的代名詞,這個想法其實也是許多人活得並不幸福的原因。
前兩天台大應屆畢業班的同學來找我,希望我為即將畢業的同學寫幾句祝福的話,我寫給他們的內容大致是這樣:「不要只做一個令人羨慕的人,而是要做一個令人尊敬的人;令人尊敬的人會把人當成人,而不是把人當成物」。主辦這項活動的那位同學當場就問我:「什麼叫做把人當成物?」我回答他說:「就是不能把人當成只是自己獲利的一個工具」,他接著又問:「人和人之間不是經常必須互相利用嗎?」
由於時間短促,我沒有時間把這個問題做深入的分析,我只能簡單回答他說:「雖然有時候人和人之間必須分工合作,才能促進更好的生活,但是對方不只是我們的工具,還是一個具有尊嚴的存在者。」事實上這是德國哲學家康德「把人當目的而不只是工具」的基本觀點,其實懂得重視別人尊嚴的人,也才能得到別人相同的回報。所以每週來我們家打掃的管家,在她完成工作、離開我們家之前,我們一定不停地說「謝謝」,因為我們把她當成和我們一樣,都是具有尊嚴的存在者。
沒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沒有尊嚴,但是現在社會普遍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卻和得到尊嚴背道而馳。什麼是好學校?為什麼考進好學校就是好?哲學系為什麼不是好科系、而醫學系卻是?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都是用「錢」途衡量,所以我常說:「大學聯考排行榜就是賺錢潛力排行榜」!由於這種物化的價值觀普遍深入社會人心,所以在待人接物上,自然也把人當「物」看待。
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彌勒曾經說過:「寧願是一個不滿足的人,也不願是一隻滿足的豬;寧願是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也不願是一個不滿足的?瓜」。因為對人而言,只有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並不能使人感到幸福,人有高等官能,所以人的幸福必須包括精神上的滿足,那就是活得有尊嚴感。另外一個哲學家提出一個思考實驗:奧地利知名作曲家海頓精彩一生,卻活不到八十歲,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海頓的一生,還是當卑微的牡蠣卻可以活一千萬年?大概沒有人選擇當牡蠣,因為生命不必長,卻一定要精彩。
除了基本生存物質的滿足之外,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關懷和愛,而這些只有人才能給。即使擁有豪宅、名車,當你寂寞或痛苦時,這些東西都不能給你任何一絲的慰藉;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願意真心陪伴、默默傾聽你訴苦的朋友。然而當你把所有人都當成物時,別人也會用物的方式回應你,結果是你自己也變成了物。因此有一位當代哲學家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像人的人,也可以做一個像物的人,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先對別人付出尊重、關懷和愛,換句話說,我們有沒有先把別人當成人。因為尊重、關懷和愛,才是構成人之所以為人的元素。
陳樹菊沒有讀什麼書,也不是很富有,卻捐了一千萬元;比爾蓋茲沒有讀完大學,不但發大財,而且成為全世界慈善捐款(八千億台幣)最多的人。我們與生俱來的智商、長相、省籍、性別,不是自己決定的,但是我們要不要活得令人尊敬、做一個像人的人,則完全可以自己決定。
6.積極生活 聯合報(屏縣潮州2011.11.28因緣際會認認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後,我常利用診所空檔之際,與他電話聊天。從小就不喜歡讀書、逃學無數的我,是當時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人生經歷多次轉折,如今當了醫師,面對病人的生老病死,感觸良多。日常生活遇到不解之處,自然就討教良師益友的單樞機,每次總得到父親般親切的答覆。昨天是他老人家九十大壽,我稍加整理其中印象深刻的對話,讓社會大眾了解單樞機鮮為人知的一面
— 我曾問:「我至今仍不是天主教徒,如何祈禱?」單樞機說:「天主的回應大都是看的,而不是聽的。你每天在公園當環保義工,撿垃圾必須彎腰,種樹苗自然就需跪在地上,這都是一種敬天的表現。你也參加義診,照顧弱勢,聖經上說:『凡為我最小弟兄做的,就是為我做的。』只要持續保持善念,做善事,天主必聽得到也看得到,不必刻意。」我請教「如何面對死亡?」他說:「很多人忌諱死亡,懼怕到甚至稱為『死神』。我講個歷史故事:以前羅馬有位若望保祿二十三世教宗,因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全國最好的醫師群費力地從鬼門關將他搶救回來,他回神後第一句話就是『死亡妹妹牽我的右手,小天使牽我的左手,正快樂地將我帶向天堂,唉!醫師們,你們怎麼又把我拉回來呢?』死亡隨時會來,將每一天視為人生的最後一天,積極生活。人生好比舞台,每天彩排死亡劇本,一旦無常到來,你才會自在無懼地迎向它!」
一般人印象中的宗教事務繁瑣且嚴肅,我問單樞機可曾碰到什麼逗趣的事情?他說:「嚴肅歸嚴肅,該輕鬆的時候也該放鬆。我有個關於姓名的趣事:台灣有三位主教同時姓劉,有次開會我叫『劉主教』,三位都分不清楚。後來我笑說,這樣好了,年長的稱『大劉』,次長的叫『二劉』,最小的就是『三劉』,三位皆反對。要不然改成住北部的稱『上劉』,中部的叫『中劉』,南部的自然就叫『下劉』,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眾人聽完大笑,開會的氣氛也變得特別融洽。」
有一次,我關切地問:「單樞機,電話那頭的聲音,今天特別虛弱,怎麼了?」「不瞞你說,我肺癌有復發的跡象,主治醫師又加了另一種抗癌藥物,吃了會噁心,瀉肚子,全身無力。我已是『老廢物』一個,既然天主旨意如此,我全然接受,只祈求加諸於我的痛苦,能換得天下蒼生些許的平安。」
東森星期講義 2005-11-27 台灣的自殺早已列入十大死亡之因,這些年來隨著經濟衰頹、失業率高、貧富懸殊加劇、生活壓力沉重,造成高比例的憂鬱症,自殺事件幾乎無日無之,根據報 人自殺,平均每小時有一人以上自殺。這一年當中,從演藝人員(倪敏然)、資優生、大學生、新銳作家 自殺的原因很多,成年人可能因為事業失敗、家庭失和、失去社會臍帶而選擇自殺,青少年則可能因為感情問題、家庭生活不和諧而走向絕路,這些因素雖然並 不過,最近發生幾起青少年自殺事件,既不是家庭破裂,也不是經濟窘困所引發,這些慘綠少年的死亡,不但是社會的損失,更情何以堪的是造成父母難以承受 麼原因,我活過了」?其實這些不識愁滋味的青少年,在「沒有原因」或「原因微不足道」狀況下自殺,才是當前社會發展一個嚴重的警訊。到底誰殺了這些青少 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瀰漫的台灣社會,國人普遍把「名利」等同於幸福,而教育就是爭名逐利最佳的工具,所以讀好書、考上好學校、進入好科系,就是成功幸福 學系,通常得到的冷嘲熱諷是:「讀哲學有什麼用!」更慘的是,如果書讀不好,一般的評價是:「沒出息」。不論父母、老師或社會大眾,都存有只有功課好才是好的單一價值觀,這已經羞辱了很多幼小的心靈,
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位教育哲學家曾說:「教育和訓練不同,訓練是為人們的職業作準備,而教育則是為人的生命作準備。」如果根據這個標準,我們似沒有為教育努力過,現在
母期待子女的,「錢」途永遠是惟一的路,當子女發現在這條路上找不到快樂時,就以為人生沒有路了,「死亡」因此成為他們的選項。換句話說,社會和父母這種 每一條生命都希望追求幸福,但是幸福沒有標準答案,用單一價值觀要求別人或自己,結果是自己不快樂、別人不開心。生命其實可以有許多出路,書讀不好、 我選擇,另一方面則是放棄功利的價值觀。功利價值觀在乎的只有「自己」,這不但容易造成人際間的衝突和挫折,也會使人生的路變得狹隘。一個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在考慮自殺時,當然不會想到父母及
愛別人」的生命態度,不但可以感受到活著的價值,也可以使人生的路變得寬廣。生命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為別人創造快樂才是真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