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12月07日國文補充閱讀──孩子,你要怎麼學習?(一)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981207.htm98年12月14日國文補充閱讀──孩子,你要怎麼學習?
(二)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981214.htm
3.周行一:百年的快樂學習
4.洪蘭: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 1.病梅與野樹 中國時報 2010-01-11 編者過去三年為北、中、南三地十四所高中各上過一個學期公民課程,沒有把握說教化了多少學子,但卻對不同地區高中生的習性有些了解。這可不是政治人物動輒「南北差距」的妄語論斷,而是三年下來「田野調查」的結論。
她都能輕鬆料理,沒事值得正眼相視。老師上課講個笑話,他們可以開懷大笑,拍桌頓足。昨日睡眠稍微不足,他們則大字形在椅子上睡開,只差沒有打鼾助眠。照健壯的說法,他們都像是野花野草,而且野的厲害。如果前述兩者是一狂一狷,則我比較欣賞的樣態,也許是「中行而與之」的折衷派吧。中部的高中生少有上課時大字熟睡的囂張,聽笑話時也沒有不敢一笑的拘謹,似乎是個理想的中庸。
網路上有一則故事: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有年跑去某大學教書,報到幾天之後,校長就請他幫忙:「我們學校有一位學生要補考物理學,請你當補考委員會的主席。」校長就把題目和學生的答案拿出來給他看。
棟大樓的高度?結果學生的答案是:氣壓計是有誤差的,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一定是稀世珍寶。校長綜理校務,他一定知道A這位補考官跟學生說:「我讓你補考,但是你要記住你的答案得符合物理學的原理,這是物理學的考試,不是『公共關係』課。」這學生在補考時間的前五分鐘內一直沒有提筆作答,補考官看不下去,告訴這位同學說不必勉強,
……補考官心想:這傢伙在我二十五分鐘催他的時候,說他有一大堆答案,那是些什麼答案呢?於是補考官就把他叫過來問,學生說,他可以把氣壓計從樓上丟下去,丟的時候啟動碼錶開始計時,聽到碰的一聲落地時再按一下碼錶,然後再按照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就可以算出這棟樓有多高。他可以在晴天以大樓影子與氣壓計影子的比,用等比三角形的公式算樓的高度。他可將氣壓計綁在繩端,將它在
A,後來也得了1975我向北中南三地的高中生說上述網路的故事,再問他們這種學生在台灣「活不活得下來」,大家都搖頭苦笑。台灣高中生若有這種野樹野草,大概早就被老師
K美國的梭羅教授曾經問個問題:究竟是什麼樣的制度,讓美國在一九九
○年前還如日中天,十年之後就不行了?為什麼他們在科技知識的研發、擴散、應用上比不過美國人?為什麼美國人在創新研究上那麼厲害?對此,梭羅也有一些解說。他認為,日本人是一個非常有「秩序」的社會,美國人是一個非常沒有「秩序」的社會。混亂的社會裡多元性比較強,混亂的社會裡也比較會有一些古怪的人產生古怪的想法,而科技創新就需要這種人;科技創新往往沒辦法在非常有「秩序」的社會裡產生。清代大思想家龔自珍有一文「病梅館記」,描述時人將梅花修剪成自己鍾愛的奇形怪狀的病態。今日我們的教育,也如當年養梅人般,經常對學生「斫直、刪密、鋤正」。龔氏只能事後補救,以五年時間「埋於地,解其棕縛」,以復之全之。龔氏當年購病梅三百,以館養之,那是亡羊補牢。五代之後,我則期盼防患於未然,對高中生受制式公民教育之害預先解其棕縛。教高中三年不是為了復之全之,而是為播種;廿年後還有千萬病梅,需要受教學子們去矯治呢。 #
2.焦元溥:琴房外的人生課 聯合報
當我訪問巴黎高等音樂院教授,著名演奏家貝洛夫(
Michel Beroff貝洛夫是鋼琴天才,十二歲就能掌握極其艱深的當代作品。我以為會聽到累積多年的經驗與心得,怎知他竟冷淡言道:「我幾乎都在勸退,要他們趁早改行。」熱情
是天分不夠嗎?「不是」
———)卻給了解答。一日,我們約在指揮大師蕭提(
George Solti頂尖的人永遠有位置」。努力
從此巴福傑不再徬徨。「既然我選擇了音樂,就要全力以赴。我不再問為何沒有機會,只問自己是不是頂尖,夠不夠資格站上舞台。」今日,他是國際炙手可熱的名家,古典到當代作品都有深刻研究,曲目之豐更遠遠勝過諸多同儕。
「興趣可以讓你選擇人生方向,但只有努力才能讓興趣選擇你」
———#在跨越民國九十九年進入一百年的瞬間,一
○前幾天意外的在一個場合內聽到一位七十幾歲的婦人講了十分鐘話,她一生愛讀書,即使已經退休了許多年,但仍言之有物,津津有味。我心裡就想,這樣的老年多麼豐富有趣!但是我女兒最近卻不喜歡讀書了,常抱怨學校功課逼得緊,每天重複類似的學習,學校不重視課外活動,她不僅沒時間打籃球,更不太有時間讀教科書以外的書,可以說已經對填鴨式的升學主義教學方式厭煩了。
我一向鼓勵小孩閱讀,兒子只要閱讀好的課外讀物,與學校課業完全沒有關係是無所謂的,從小就希望他有節省與支出的觀念,所以只要是他要的東西,我儘可能要他分攤支出,但只要是我認同的好書,就願意全額支付以為鼓勵,他讀文、史、科學、小說,不一而足、算是位閱讀廣博的小孩,因為閱讀是他自己培養的興趣,他一生都會持續閱讀,而有較豐富及均衡的人生。
馬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將「百年樹人」列為民國百年四大期許之首,又楬櫫十二年國教時程,這是項令人振奮的宣示,對降低升學壓力,幫助中、小學均衡教育的發展會有助益,也會有助於增進教育機會的平等,讓弱勢子弟有升學的機會。但是孩子念完十二年國教後仍要考大學,就像九年國教一樣,除非有打到七寸的改革,難竟其功,學生還是不會快樂的。
# 4.洪蘭: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這次基測的作文題目「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出得很好,只是不知年輕的孩子能不能真正體會這個題目的涵意。人生有很多的事是「逐漸明白」,只是為時已晚。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每一代的父母都會跟孩子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每一代的孩子都不聽,硬是要去做,等到栽了跟斗以後才來後悔。其實,「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放手讓孩子去闖本來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人的生命有限,有的時候,經驗的代價太慘重,再回頭已是百年身。歷史學家常感嘆人類愚蠢,老是在重蹈歷史的覆轍,人類為什麼不肯聽別人的忠告,非要跌得鼻青臉腫才回頭呢?
這個「我比別人行,別人做不成的,我可以」的自負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它有好有壞,一個過去百試不成的事,還是有人不信邪,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成功了。例如人類一直想飛,從古代希臘的神話到達文西都在作飛行的夢,萊特兄弟不因別人失敗而放棄自己的夢,最後終於成功;壞的是人生不能逆轉,有些事無法彌補,我父親常說,如果錢可以解決的事,一定用錢解決,因為錢可以再賺,人生不能再來過。
如何使人生沒有遺憾是個大智慧的事,父母可以及早讓孩子去做志工,從服務中去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是自尊心的來源。自尊心不是禮物,它必須是真實的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對自己的肯定。同時,透過服務他人,孩子體會到生命之不可逆性,從而接受前人的智慧,使自己不犯別人犯過的錯。
沒有體驗,很多話是聽不進去的。我們小學時都念過白居易的〈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
「我的孩子還很小,要怎樣才能培養他對閱讀的興趣?」「小朋友幾年級啦?」在閱讀的相關演講過後,我對著台下提問的年輕媽媽反問。「啊!他還在我的肚子裡,才七個月,我看過報導說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越早越好。」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以對。瞬間,十幾年前的一樁往事躍上心頭:
一位焦慮的母親在電話中告訴我,她因為看到一分報導而沮喪萬分。報導上說:如果孔雀給雞孵養,牠就成不了一隻孔雀,只能變成一隻雞。她憂心自己只是個水泥工,知識水準低,雖然也曾努力設法參加讀書會,追趕各項資訊,卻囿於忙碌的工作,經常缺席,沒能及時學會最美好的教養策略。「家裡的三個孩子可能是孔雀,我怕被我這隻雞一養,可能永遠成不了孔雀,而只能成為一隻雞。」她甚至謙遜且誠懇的期待:「我多麼希望她們能成長在教授您的家庭,讓您將她們撫養成三隻漂亮的孔雀。」聞言之後,我不禁目瞪口呆。
我反問她:「你能確定當孔雀就比當雞好嗎?」我們到動物園去參觀,總期待孔雀開屏,那般五彩繽紛的羽毛確實讓人目眩神移;但是,一旦牠不肯在人們的期待下開屏,小朋友往往拿石子砸牠,所以,孔雀雖然美麗,卻也有不得不開屏的憂愁;反觀小時候家裡養的小雞,常常跟在母雞身後嘰嘰喳喳的跑來跑去;牠們是不是快樂,就像莊子跟惠施的濠梁之辯一樣,「我非『雞』,不知『雞』之樂!」但是,小雞沒有特殊壓力卻是明顯可以看得出來的,牠只要負責努力長大就行了。如此說來,雞跟孔雀相較,也多了怡然自得的優勢。
放下電話前,我告訴那位焦慮的母親:「其實,我們家也沒養出漂亮的孔雀,但可以很驕傲地說,我確實養出了兩隻健康快樂的小雞。」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位焦慮的母親很能代表今天諸多關心孩童教育的父母,她們相信人生有一個起跑點,這個起跑點或許是孩童接觸學習的時間早晚;或許是家長社經地位的高低;也許是腦力的開發程度。他們凝眸注視在競爭力的培養,唯恐稍一不慎,就要全盤皆輸。
他們有些不肯相信每個孩子的天生稟賦都不相同;有些不願接受孩子學習性向上不符大人期望的事實;有的不耐久候孩子的自然成長。
所以,花大錢購買聽說可以保健的昂貴營養品,盼望孩子增強體力,能在冗長的戰線中持續戰鬥,卻在塑化劑事件裡赫然發現自己正親手餵食孩子毒品;有人早早帶著孩子到宣稱可以及早開發智力的補習班去暖身衝刺,念經、速讀、練記憶、補習
…寄主的養分……
燈光被狠狠壓在這一頁,咆哮著不情願。忽明忽滅的抗議,並不動搖我的渴慕,不改視線,翻頁。離家出走的文字,以慵懶的姿態,在我思緒中,踏著零落稀疏的步伐,朝著沒有月光的夜前進。經歷黑暗的道路,走向未知的盡頭。在黑暗中,拼湊著光亮的雛形,我就像一隻渴慕著光亮的蟲子,不停的在晝與夜之間摸索,在閱讀中學習,學習中快樂。知識引領著我,帶我走向未知的區域。令我喜悅的是點滴累積的光亮,慢慢也將會成為引路的黎明。而摸索之路總是布滿荊棘,也許因遇阻礙而氣餒,抑或迷惘在十字路口,但蛻變是遲早的事,我們在閱讀中茁壯。
我想,閱讀的本質是涵養,藉由多元的看法、與眾不同的思維、千錘百鍊的經歷,激盪我們既定的思想,拋棄固有的成見,從衝突對立中尋求最好的解決途徑。從而開啟不同領域的知識,灌溉荒蕪已久的田畝。春耕夏耘,待果實成熟之時,享受收穫。閱讀不能只一味執著於教科書,而毫不關心窗外的天空,否則將只徒具固化的專業知識,不懂得靈活思考,也沒辦法多元發展,所以多方閱讀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