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廖玉蕙:請正視霸凌現象
4.該落實生命教育了 社論 6.籃子爛了,蘋果當然爛光光!
1.親子天下》打破校園霸凌的五大迷思
2011-02-18 作者:陳念怡去年底起,校園霸凌事件頻傳,相關議題大舉攻佔媒體版面。美國
Education迷思一 罷凌者缺乏友誼,被同儕所排斥:許多人以為,罷凌者應該不見容於同儕,因此很少和別人打交道。調查卻發現,霸凌者在班上往往人緣頗佳。尤其,國中時期的罷凌者,反而經常因為粗暴的行為,被同儕視為「很酷」的表徵。有時,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為了展現獨立的自我,甚至把惡名昭彰視為「與眾不同」的表徵。
年代研究認為,孩子之所以出現罷凌行為,是因為缺乏自我認同、低自尊的結果。專家主張,先提高孩子的自尊,才能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然而,近來研究顯示,罷凌者和低自尊兩者之間並沒有足夠的因果關聯。相反地,多數霸凌者其實自我感覺良好,霸凌只是用來彰顯膨脹自我的手段。迷思四 兒時受霸凌,青春期易具攻擊性:過去幾年,媒體曾報導許多受壓抑的被霸凌者,在青春期轉而使用射殺全校師生,作為報復。然而,大多數的霸凌受害者,長大後是用沉默方式面對過去。而這些早期受霸凌的經驗,也經常導致內向焦慮、低自尊的人格特質。
出處:親子天下第十七期 %,比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國際平均值要高。而依兒福聯盟的調查,有一成左右的小學生,自陳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逾六成的學童表示在學校曾被同學欺侮,顯見我們校園霸凌事件的嚴重。
校園霸凌事件時有所聞,但似乎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前不久有媒體報導,某國小的三個男生,對一個戴眼鏡的同班同學拳打腳踢。讓人痛心的是,在場的同學不但沒有仗義勸阻,也沒請老師來制止,反而邊笑邊喊精采,並拿手機拍錄下來,將影片放在網路上。類似的事件,常在媒體上曇花一現的帶過,沒有激起一點漣漪,受到的關注遠不如許多無聊的八卦。
據報導,我們國、高中職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達
10.3 2010/12/19校園霸凌現象,終於在事態日益嚴重及媒體持續的追蹤報導後,引起教育部及監察院的注意。其實,所謂的霸凌事件由來久矣,學校束手、家長絕望,許多的受害者籠罩在受害的陰影下度日,早已不是新聞,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中國時報 2011-02-20
這確實是為教育界出了一個難題。我很好奇等待教育界的反應,只看到前一陣子教師們要求「人本」教育基金會不要說風涼話,要真正進到學校,具體的解決問題。這一方面說明了問題的難度不在於教育理論,而在於實踐;另方面隱約的似指出了教師的管教方式中,不得體罰的問題。究竟所謂霸凌的現象是因為教師沒有實施愛的教育呢?還是因為失去了管教的體罰權?
一般的欺壓,如不涉及錢財與傷害,談不上霸凌,是學校中不可避免的,也不必過分重視的。只要教學正常,老師的教導循正軌進行,學生隨著年齡成長,人際關係的認知也會逐漸成熟。問題在於學校如何推動品格與行為教育。這當然是教育學者的專業,可是我們受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比較理想的品格教育應該與學科教育同時進行。也就是每一位老師除了教學生知識之外,同時也負有教導學生如何做人的任務。也許是這樣的思維使很多老師覺得,沒有體罰的教育很難使頑劣的學生在行為上辨別是非。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記得戰後我念初中時,學校的管理與軍事類似,雖然辛苦些,但教官的嚴格管教至少沒有出現同學欺壓的情形。今天不論稱之為愛的教育也好,人本教育也好,這些強制性的辦法都不再流行。雖然在美國,有些貴族私立學校還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在台灣已經完全行不通了。
孩子們的怪異的行為老師們束手無策,也許正是認真研究如何落實生命教育的時機。教育部先別派督學到學校去視察「霸凌」的嚴重性,先對生命教育的實施下點功夫吧!
5.保護遭欺學生 社論 2010-12-28其實校園霸凌只是人性黑暗面的自然反映,孩子在接受教育的社會化過程中,學習約束自我、尊重他人並服從規範。看過名著《蒼蠅王》的都知道,如果放任不管,小孩子也可能變得殘忍野蠻。但是我們也必須了解,校園是培育教化每個孩子的地方,也是矯正偏差行為的重要機會,既不是個任孩子弱肉強食的叢林,也不是要殲滅某些孩子的殺戮戰場。
第一、暴力程度加劇。許多事件中的凌虐行為相當暴力殘忍,宛如電影情節的翻版,已經達到觸犯刑法的程度。
第三、少女霸凌事件增加。過去少女較少出現霸凌行為,即使有,型態也多為言語攻擊或社交排擠,但近來女學生的霸凌行為不但增加,暴力程度也加劇。
第五、霸凌網路化。年輕世代的生活和網路密切結合,有些霸凌者是在網路上攻擊、造謠、孤立受害者,對當事人的傷害不亞於直接的肢體傷害,效果還因為網路效應而更加擴大。
上述趨勢,益發凸顯因應校園霸凌問題之迫切性。其實,施霸者、受害者、旁觀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施霸者需要進行隔離與輔導,受害者需要諮商與保護。而週邊學生感受的恐慌、無力,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同樣會留下心理陰影。而在一個霸凌的環境裡,成員會逐漸習慣暴力欺凌的行為,對何謂不當侵犯、人的基本權益及自我保護的底線、觀念都可能出現偏差,凡此種種,都需要開導指引。
霸凌者,卻往往被簡單地標籤化與汙名化,彷彿成了十惡不赦的罪犯,他們的成長背景、性格特質、行為動機,反而沒有得到關注。在關注於輔導施霸學生的同時,我們當然也必須確保校園是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法律保護下,都有權利在一個安全平靜的環境裡生活。因此,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霸凌通報處理機制。現在我們已經有防治家暴專線、反詐騙專線,對於校園霸凌,也應該有這樣一個防治機制。基本上由校方負責,必須時再請相關單位協助。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還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除保護孩子不受欺凌,也不能放棄施霸的孩子。保護與教育下一代,是我們大人的責任,無論在校園內還是校園外都不該辜負了孩子。
6.籃子爛了,蘋果當然爛光光! 中國時報2010-12-28而當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高汀不相信這種廉價的浪漫主義,而寫了《蒼蠅王》。一群家世不錯的學生搭機迫降荒島,他們最初想根據民主原則自我管治,但三搞四搞,人類最壞的品質如鬥爭、專制、殘酷、殺戮全都出現,一群小孩製造出了最邪惡的國度,還死了好幾人。等到救難人員抵達時,都瞠目結舌,驚駭不止。「蒼蠅王」出自希伯萊文的
baalzebul),它是個邪惡的神。集一切的蒼蠅邪惡於大成,故稱「蒼蠅王」。威廉.高汀藉著這本著作,讓人們對邪惡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美國心理學家米格蘭(Stanley Milgram近年來台灣社會的中學教育日益敗壞。在教育方面,乃是主事的大官校長們只管做秀,拚了命的想搞個甚麼「台灣之光」出來炫耀一番,如此則加官晉爵有望。務虛不務實已成了教育的最高目標,而基礎工作則全都廢弛及被捂蓋,台灣九十五萬國中生,每年霸凌別人及被霸凌者各有十二萬人。
國中的那些小孩有錯嗎?他們只是不幸的掉進了「爛籃子」裡,一堆還沒有成熟的青蘋果只好跟著爛下去。十三到十六、七歲的小孩,必須要有良好學習成長環境,必須校園不受社會汙染,但今天的教育早已媚俗當道,從上到下,還有誰會為了孩子們學習環境的創造而努力。今天的校園其實是以一種更離譜的方式在複製著大人社會的價值,長得略有姿色的就準備賣臉蛋,賣身材,長得拳頭大的就準備將來賣拳頭為生。台灣校園霸凌事件氾濫,絕對不是少數爛蘋果所惹的小事,而是攸關台灣教育走向,社會發展的頂級大事。它必須政府站出來為小孩子們守護那一片學習與成長的無汙染空間,但這樣的守護者何在?
)指出,體制出問題的社會,「爛籃子」會誘發一種白紙全都染黑的「墮落天使效應」(Lucifer effect聯合報
看到這三則新聞,也看到總統臉書於日前開張就吸引近許多粉絲,再對照日前李家同教授對網路的批評,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對網路倫理行為及網路倫理教育,相關單位到底做了些什麼?
對於臉書連署跳海事件,看似玩笑事件,背後卻隱藏著一些法律和倫理行為,這位同學若真的跳海而有意外發生時,這些連署者是否涉及教唆殺人等罪嫌呢?尤其有網友留言「是男人就說話算話」,這位網友是否知道自己會有法律責任及道德倫理的問題呢?
網路上這些行為處處可見,尤其臉書上的留言充斥著各種情緒化的語言,網友只要有什麼不快都可以在臉書上一覽無遺,若只是個人情緒的紓解尚可說事不關他人;但是,我們看到的這些情緒性語言卻有大部分涉及人身攻擊,稍一不慎就可能會有訴訟糾紛。
這樣的網路文化,若在總統臉書中任其發展,讓情緒激化,不做任何處理,則這樣的網路教育是值得檢討的。到時候會讓網友們誤以為反正我在總統的臉書罵來罵去,隨意攻擊他人,總統都沒有意見了,對其他的網路行為,還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