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9月22日──學習如何學習

1.張忠謀先生談學習  張麗容

2.如果我重做大學生         成大醫學院 黃崑巖教授

3.羅傑斯:學中文! 投資大師給女兒的緘言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07/18 聯合報 副刊

4.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李家同  2005/01/15 聯合報.民意論壇】

5.小事用心,等著成就大事! 戴晨志 2004.12.09  中國時報

6.老師,我肚子餓  ◎賴瑩蓉   人間(20040722)

 

1.張忠謀先生談學習  張麗容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的滾瓜爛熟的大學工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我想用可以這句話來生動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個原因:第一,在學期間是培養求知心最好的時候,換句話,你要把握機會多方面培養興趣,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都行,這就是一種求知心。第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如果年輕人在學期間既沒有培養求知心,又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我認為他是在浪費時間,那麼就算他考試考得再好,教科書背得再熟,我都認為沒有用。第三,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只是一種input,如果沒有經過內化(internalize)的過程,去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能力,若沒能在求學階段及時培養,完全是虛擲光陰。至於思考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與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備此能力不可。

事實上,普通人常掛在嘴邊的「活到老,學到老」,並非我所認同的終生學習,因為每個人所堅持的終生學習絕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必需具備「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三項要素。

終身學習的第一要素──訂定目標

終生學習必須設立長期目標,也可稱做終生目標,同時也要有長則幾年、短則幾天的短期目標。舉例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需定下「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終生目標,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都要跟得上該行業的最新潮流。像我自從出校門後,就一直待在半導體業,因此我所立的終生學習目標,就是要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當我處在技術的領域,我就要求自己要跟上技術的最新發展,後來轉往業務領域,我的目標就換成要跟上半導體各項業務的發展。

假如你在銀行界工作,能否想像30年、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即使是最好學校的畢業生,日常所處理的業務也只不過是存、放款,發行政府公債、賺賺其中的差價罷了,十分簡單。我在美國做事的前十年,常有人跟我說,銀行家是最容易不過的行業,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以下班打高爾夫球。然而物換星移,現在銀行業的情況與過去相較有天壤之別,因為目前錢可以跨地區、跨時區流通,所以銀行業開始受到全球金融的影響,再過幾年,我相信網際網路對銀行業的轉變將造成更大的影響。倘若你不能隨時跟上最新發展,我看你的不用10年、15年,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而身處科技、工程領域的人,職業壽命更短。

我踏出校門時,根本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這不是因為我無知,事實上當時很少人了解電晶體。但是過不了幾年,情況丕變,很多人全都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份。因此,人人都該抱持職業壽命目標是:「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上潮流」。

至於短期目標,範圍則大得多,因為它可以是興趣,也可以與工作職務的調動相結合。當一個工程、技術、或研發的人才,被拔擢成為經理人時,他開始需要涉獵財務、行銷等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原本沒有這些知識基礎,就要盡快設立短期目標,在未來半年內盡量地學習。這是必要的學習階段,倘若不這樣做,新職務可能無法得到完全發揮,這是每個人在工作上可以經常設定的短期目標。

提到興趣,以我本身為例,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法王路易十四與清朝的康熙皇帝竟身處同一時代,他們可能不知對方的存在,但二人都同是盛世,因國情不同,導致後來發展殊異,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研讀兩人的歷史。而在音樂方面,我建議對馬勒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馬勒的其他曲目也拿來聽一聽,只要是有音樂底子的人,不消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因為馬勒的作品並不多,不像貝多芬,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夠。以上所指的是業餘的興趣。如果你對小說有興趣,也可以針對某個時代、某個小說家的作品,從事短期的研究。

我個人回到台灣已經14年,由於在美國住了30多年,雖然平日喜歡閱讀中文書報,一時之間對久違的中國社會仍然無法全盤認識,我心想既然要回來做事,就一定要深入了解,於是我立了一個短期目標: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我的野心實在太大了,二年的時間根本不夠,我就把時間延長3年,但是直到現在,我對台灣的政治及經濟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我的終生目標。

終身學習的第二要素──有紀律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也就是你對學習要下決心,決定要花多少時間來從事終生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以聆聽為例,其實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種學習。聆聽的要訣首先要「專心」,我在交大授課時,曾用一小時專門闡述「專心聽」的技巧及重要性。一般人的觀念是大家要盡力培養口才,卻忽略了聽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比講的能力更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聽者能完全了解講者所說的內容,那他聽的效率是100%,可是大部分人的效率卻連50%都達不到。

想藉由聆聽得到學習效果,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專心聽以提高聽的效率,第二個重點則在於你是否能將聽到的內容,經過內化(Internalized)的過程。我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這是我的學習工具之一,每當我聽到一些好觀念及資訊,一定隨手紀錄下來。本子的大小需要講究,太大太小都不恰當。這樣做的好處很多,譬如為了知己知彼,我十分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資料來源很多,因為所有美國上市公司都會對外提供財務報表,另外也可以從Wall Street Journal得到相關訊息,但是這些資料,如果你沒有真正記下來,沒有經過消化,還是沒有用。我有一本標準型筆記本,我在家看財務報表時,一看到重點就趕快記在筆記本,之後每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就像溫習教科書一樣,這就是internalize的過程。當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記得全部的內容,可是你一定不會漏掉重點──例如客戶是不是要垮台了﹖還是成長得很快﹖這你絕對會記得。有時當我與客戶談話時,他們往往很驚奇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我就跟他們說,這些都是公開資訊(public information),只是別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終生學習必須有紀律、花時間、嚴肅看待。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每天會盡可能看書2小時,閱讀的內容可以是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或是客戶的財務報告,也可以做純興趣的閱讀。像我閱讀清朝、法國的歷史,聽聽馬勒的音樂,年輕時每天花4小時,現在年紀大了,只花2小時,周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用在看書、聽音樂。這樣一來自然不熱衷應酬,因為有更具樂趣的事情可做。至於運動,我覺得打爾夫球的運動效率不高,不如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這是最高效率的運動,運動量相可抵高爾夫球的好幾倍,可見終生學習的紀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終身學習的第三要素──有計畫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學習如果沒有計劃就會事倍功半。所謂的計劃是先設定你的長、短期目標,你要看什麼書、讀什麼雜誌、報紙,或是要跟誰說話都要有計劃。尤其是跟誰講話一定要想清楚,因為生活習慣也跟平常接觸的人具有密切關係,會決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對要認識哪些人也要訂出一個方向。像我對經濟、趨勢的議題一直有濃厚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常是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不過跟這些專業人士交往前,自己要先打好基礎,不然彼此的談話很難出現交集,也就毫無樂趣可言。至於認識這些人的方法,是先打聽好這些人出現的場合,找機會跟他們認識。

根據我跟一些經濟學家互動的經驗,常發現報紙上對一些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的言論報導常有出錯之處。為什麼我能發現﹖因為我有興趣,平常多有涉獵。

此外,回學校充電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到學校聽課,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課,也可多參加研討會,一年五到十次,聽的時候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

總之,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個人並不需要進大學,更不需要進研究所才能培養出這些能力。我們常看到一些從學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且他的思想、學問比接受正常教育的人來得好,這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終生學習習慣。

 

2.如果我重做大學生         成大醫學院 黃崑巖教授

                                                                  

我在一九五二年進入台大醫學系,在英文讀本上有一篇引我入神的文章,叫「If I were a freshmaagain」。這篇文章所說的,是大學畢業多年的作者,把發展專業生涯途中的經驗,拿來評量大學求學方法的得失,以資警惕後進免犯不必要的錯誤,免於或誤入歧途的金言。我本人大學畢業已屆四十年,這四十年來,都在中外醫學教育界服務,所看、所聽、所體驗著實不少,那篇文章裡所提醒的事之外,也有了不少自己所引出的結論可以提供青年朋友共勉之用的。                                                                               

前幾天有兩位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在聽完我一場演講之後,追到辦公室裡來,問我到底是如何規劃我自己的生涯的。我的回答是,我沒仔細規劃過自己的生涯。我沒事先規劃過要當醫師,未計劃要進入學術研究領域,也沒有規劃過要在華府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當教授,更遑論計劃要到成功大學創辦醫學院,或當一個院長。我在各位同學的年齡,在大學求學的時段,雖然當時我對知識份子四個字也還沒什麼自己特別的定義,只想將來做一個知識份子。也想過我或者可以成為一個好老師,因為很喜歡和別人分享我知道的事。反過來說,我想做一個好老師,我當然必須是一個好的知識份子,才能為人師表,教誨別人,所以這兩種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成為一個有份量的知識份子,是我唯一的生涯規劃。

但,知識份子的定義還得先予釐清。知識份子是否僅指有知識的人?果真如此,這有點便宜了知識份子。稍老的一輩,所具有的新的電子科技知識已不如新生代,有許多老一輩的人甚至是電腦的文盲,他們是否就不是知識份子?如此類推,知識份子顯然指的並不只是知識的多寡,道理會漸明。是否配稱是知識份子,智慧豐不豐富,反而是一個要件。然,何謂智慧?智慧是邏輯、關懷、道德觀、生命觀、人性、勇氣與正義感等等,人類精神生活的各種基質,溶在一起的大結晶。智慧會賦予價值觀與正確的生命觀,它會影響一個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甚至所做的判斷的品質,會是一個人有無智慧的一個尺度。智慧與知識有極大的差異,專業知識更是與智慧風馬牛不相及。知識份子與非知識份子的分際,說穿了,在有沒有智慧。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再豐富,如果沒有能力分析與辨認事情的意義,如果不會辨認卓越,如果沒有勇氣伸張正義與發揚人性,他還是會顯得沒有教養,沒有教育,他的專業知識,也一定不能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或被誤用到不符大眾利益的方向。追根究柢,這全因專業知識是屬於訓練,而不真正屬於教育領域的緣故。大學既然是知識份子的搖籃,大學部學生要注重有無教育、智慧的發展,而避免過早與過份的專業訓練(early and over specialization),專業的訓練,應該是屬於研究所的階段。

所以,如果我重做大學生,我會緊緊地抓住這原則,而不放鬆。我會有系統地閱讀,自己即將專攻的領域以外的有用的書籍,這些書籍會供給我智慧結晶的誘發物。化學裡的「養晶」作用,就需要少量晶體來誘發,大學裡所廣泛的涉獵,會是智慧結晶的誘發體。

如果我重做大學生,我會積極培育細膩地觀察事物的習慣,與發展不受約束的聯想能力,為了培養這種能力,我曾自己栽培遇問題會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的態度。

如果我重做大學生,我會找一個典範,做為學習做人與做學問的標竿。這會使我的努力落實,達到目標才會事半功倍。

  如果我重做大學生,我會希望我能發展歷史觀,尤其精通於自己專攻的本行的歷史,才能成為歷史洪流中繼往開來的一份子。

  如果再有機會重做大學生,我會下很大的功夫,精通於中文以及一種外文,因為語文是學習的工具,也是通往世界村的一扇門。而廿一世紀要所有稱為世界村村民的人,真正成為國際人。

  大學教育的主流,說穿了,是替學生打知識份子的基礎工程,不該是在培養科技人員。這基礎越廣越好。但這基礎上面的建築物,也就是生涯。多半要靠自己一輩子一磚一瓦地疊上去。所以透過大學裡的教育,應該吸收的是自我成長與開發新知的方法論而不是灌輸既有的知識。這些努力,才會使我變成能一輩子享受學習的真正的知識份子。換言之,我會努力先成文化人,再做科技人。§

 

3.羅傑斯:學中文! 投資大師給女兒的緘言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07/18 聯合報 副刊

 

又到了驪歌到處飄揚的日子,所有的學校包括大學、中學、小學都緊鑼密鼓的籌辦畢業典禮相關的各項活動,我教書研究所在的陽明大學也不例外,校園內外整理得煥然一新,而校舍、山道、樹林間到處是穿上學士服、碩士服或博士服的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喜氣洋洋的拿著數位相機捕捉他們四年、六年、七年、八年,甚或更久的生活記憶,我看著他們燦爛的笑容,分享他們被祝福的眼光,感受到他們青春的活力,心情也因之開朗!在這些日子裡,總覺得自己個人的一生投注教育,因為他們的成長,有了深厚的意義。

陽明大學吳校長來電邀請我在畢業典禮上,為這些即將離開校園、走進社會去就業、創業,以打造自己未來美好生活景象的同學們,說些祝福的話。那時候,我正好讀完吉姆‧羅傑斯這位國際知名的股票投資大師寫給他女兒的十二封信,將他一生創業一路走來碰碰撞撞有輸有贏所疊積的失敗與成功的經驗,以及他對未來世界深入分析之後所看出的市場趨勢,寫了下來,建議他今年三月剛出生,以及五月才滿五歲的兩個寶貝女兒,在今後成長的過程裡,如何充實自己的學養與常識,如何培養生活的態度,以及如何做一位有見識的世界公民!

對這十二封言簡意賅的「金玉良言」,我真是非常認同,所以對吳校長的邀約,一口就答應了,對台灣長大的這些正要畢業的同學們,我確實很想要他們仔細去聽聽羅傑斯如何向他的寶貝女兒喊話,因為他談的不只是要她學會精準投資股市的經驗談,更重要的是教她如何準備「投資人生」的哲學觀點!

 

羅傑斯的十二句箴言分別是:

(1)不要讓別人影響你;

(2)專注於你所愛;

(3)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

(4)將世界納入你的眼界;

(5)研讀哲學,學會思考;

(6)學習歷史;

(7)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

(8)真正認識自己;

(9)認出改變,擁抱改變;

(10)面對未來;

(11)反眾道而行;

(12)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

 

這些剛好是十二封信的主題,而貫穿在這十二封愛心信函之間的娓娓細語,就是一再提醒,唯有不停的增長閱歷,才能在深思與反省之間,了解世界的變化;而面對變化的不變之道,就是持續的努力去充實自己,建立自我的信心,不要盲目從眾,也不孤芳自賞。做人做事做投資,必須要遵守的一項法則就是:Learning to be sensible

但是要學會做到凡事都sensible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要有豐富又自然的普通常識之外,還要有同理心,能從「對方」的角度看「我」的行為,並且也能從「第三者」的眼光去界定自我行事風格的品味。所以,大哲學家伏爾泰才會說:「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

羅傑斯這十二封信最精采的地方,還是他說話的口吻令人感動,表面上是疼愛關心寶貝女兒的未來,實際上則是苦口婆心的在告誡現今的新生代,成功沒有偶然,唯有持續的讓自己跟上世界的變化,才能培養出隨時都能看到機會,然後見機行事,準確出擊,達成目的。他舉的例子都很貼切,而且一點也不落俗套。如他為了凸顯未來中國的崛起,他要女兒學中文,請了一位說華語的保母,並讓女兒選一個她自己喜歡的中文名「樂樂」(Happy);又如他對金磚四國的分析,不但看歷史,也看社會結構和外匯市場,更看交通的建設和管理,然後對未來油價調漲到從來沒能預期的高度時,有否其他替代能源?最後才下了合情合理的結論。我剛好在不久前雙腳踏過這四塊金磚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對羅傑斯的分析與結論,感到非常佩服。

我在陽明大學以及其他好幾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都一再鼓勵學生們詳讀羅傑斯的十二封信,希望他們能從中領會,做一個現代人所必須有的眼光敏銳度,以及高尚的人格和品味,使他們的「人生投資」非常的成功!

(本文選自即將於遠流出版的《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4.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李家同  2005/01/15 聯合報.民意論壇】

 

這次很多人發起重視國語文教育的運動,並受到了國人的重視。

語文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習任何學門的能力。我就教過一個小學生,每次看到一個文字敘述很長的題目就會慌,而且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一旦將題意解釋給他聽,他立刻就將題目做出來了。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國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程度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份不多的緣故,至於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後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並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以下的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大量閱讀即可。我在此建議給弱勢孩子閱讀的書籍文章:

一、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唸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於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後,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二、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我並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譚。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比方說,有一篇社論也許會談到預算,孩子會從此知道國家是有預算制度的。當然,選擇這些文章時必須避免有太多政治性的。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采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四、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其實,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決定恢復在考高中學力測驗加考作文,沒有人反對,但我卻大為憂心,對於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和城裡孩子相比,他們不太可能寫得出好的作文來,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麼課外書,對於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麼觀念,如何寫得出好的作文來?

我在埔里的博幼基金會就強迫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我在想募款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承認我的想法屬於異類,因為我自己屬於什麼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也。  §

 

5.小事用心,等著成就大事! 戴晨志 2004.12.09  中國時報

有一次參加一電台女主持人的節目,當我到了現場,助理說主持人臨時有事,不能來!助理說:「沒關係,主持人交代,由我先來問一些問題,等明天主持人來的時候,她會把問題重念一遍,再把你的回答剪接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播出了!」我當場傻眼,天哪,怎能這樣做節目?後來,我沒錄該節目,走人了!

也有一次,一女主持人依約在錄音室等我,大家閒聊了一陣後,她說:「戴老師,這麥克風給你,等一下我叫你開始的時候,你就自己講,你要講什麼都可以!」

「啊?要我自己講、隨便講?不是應該找些話題,我們再來一起對談嗎?」

「沒關係啦,戴老師,你口才那麼好,你隨便講什麼,大家都會喜歡聽,我不會打斷你的……」女主持人說。

此時,我勇敢地對她說:「對不起,我可不可以今天不錄了!我知道,我可以講,但我不能『隨便講』!如果,您一點準備都沒有,也不知道要訪問什麼,我不錄音沒關係,但是我不想『隨便講』……

身為一名作者,有媒體願意邀請訪問,真是一件好事,可是節目主持人也該做些功課呀!不然節目怎麼順利進行?也曾有一女主持人到了錄音室時,雙手空空的,既沒有相關資料,也沒有任何文字筆記,嘴巴一直說:「戴老師,沒關係,我們在節目中閒聊就好了!」

唉,怎麼用廣播節目來「閒聊」呢?做節目,怎麼不「多認真、多用心、多敬業」一些呢?「用心做、不懶惰」,生命才會有繽紛的色彩呀!

還有一次,一男主持人遲到了,匆匆趕到錄音室,望了一眼助理為他準備的文稿後,就說:「今天,我們很高興為大家邀請一位知名作家『戴志晨老師』到現場來……」當時,我對主持人說:「對不起,您把我的名字念錯了!」主持人一聽,尷尬地說:「喔,對不起,我看錯了!」

隨後,在重錄時,主持人終於把我的名字念對了,可是,因他沒準備,不了解我的背景,所以問題問得結巴、不知所云。後來,我也勇敢地摘下耳機,抱歉地說:「對不起,今天我們不要錄了好嗎?」

這是我四次「沒錄音,走出錄音室的經驗」!

其實,我們在說話、做事時,就是自己的「形象廣告」,別人也都正在為我們打分數啊!所以,「看重自己、認真敬業」才能讓自己亮麗起飛!因為,只有用心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6.老師,我肚子餓  ◎賴瑩蓉   人間(20040722)

一大早,帶著小朋友在校園中打掃,迎面來了兩位以前教過而即將畢業的小六男生。原以為只是禮貌性的照面,沒想到其中一個孩子劈頭一句:老師,我肚子餓。另一個孩也立刻為他補上一句:老師,他已經兩天沒有吃飯了。

我立刻帶他到隔壁的早餐店買早餐。大杯鮮奶茶、雙份火腿蛋的漢堡,一包薯條當點心,想到他下課喜歡打籃球,再遞給他一瓶礦泉水。

邊聊邊走回校園,我告訴他:老師很高興,當你肚子餓得受不了,是告訴老師,而不是去做壞事。你一定要知道,不論有任何的困難,都要回學校找老師幫忙,任何一位教過你的老師,都會把你當作自己的孩子般關心,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說而走上不能回頭的路。

歷經許多人世滄桑的他,加上晚入學,感覺上總是比同年級的孩子來得老成。      

他點點頭,邊走邊吃早餐邊告訴我相依為命的叔叔因犯案被通緝,現在已不知去向,丟下他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也有人想利用他做一些不法的勾當,可是他不願意未來也像父親和叔叔一樣,成為監獄的常客。     

升旗的鐘聲響起,他急忙趕回教室,看到他高高瘦瘦的背影,寬鬆的衣褲在風中飄啊飄的,更顯得他的單薄與無助。

在帶班的時候,我依照慣例會告訴班上的小朋友,老師是一個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人,不是一個處罰你們的人,不論是現在或未來,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回來找老師,不要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不歸路。     

這才是真勇敢,我心裡如斯的想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