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學
閱讀心得報告 10702 李若昕
我這次閱讀的文章就是下週要上課的主題,到了生活哲學的網站晃了晃,因為對這篇「自找的痛苦」感到很喜歡,就決定直接將自己的感覺寫下來了。
「自找的痛苦」這篇是攸關我們平常生活中會感受到的種種情感,不論是主題或是內容都非常的實際性。為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博士合著。內容大致可分成三部分由不同的角度來討論我們痛苦的來源和解決之道。
達賴喇嘛所說的:「我們經常會過度敏慼,對小事反應過度,或任何事都跟自己扯上關係,這都會增加我們的痛苦。」我非常認同這句話。當一個人陷入某種情況後,他整個情緒大概都只會被帶著走,以致於會過度敏感,事後才發現自己過於激動。或純粹只是一個人認定自身痛苦、煩惱,以自己的感覺為感覺,往往都會感到更加的煩憂、煩躁,將自己推入一更更深的谷中。但其實自己會感受到的痛苦,別人又何嘗不是?或許只是管道或方式的不同罷了。應該用同李新去看事情的每一面。
我想,思考是突破痛苦的關鍵。像在文中的例子上可以看見,經過了一段時間後,瑪格麗特才漸漸發現他與前夫之間的感情沒有自己起初所認為的如此膚淺,而後來再婚。
將自己的感覺經過思考,心情經過沉澱後,或許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生哲作業
電影「蝴蝶」觀後感 10702
這次的生活哲學課很不一樣,不同以往的課堂討論,是看電影「蝴蝶」。
整部電影的大意是述說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老人因為一起尋找一名叫「伊莎貝拉」的罕見蝴蝶。而從中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也更加的認識彼此。
而其中的重點主要在於老先生對小女孩的漸漸喜愛與關心,並指出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小女孩對母愛的渴望。
「伊莎貝拉」這種蝴蝶不論是對於老先生和小女孩都具有十分深沉的意義。對老先生而言,伊莎貝拉是一個承諾,對於他死去的兒子的承諾,因為這是他兒子生前希望看到的一種蝴蝶;對小女孩而言,伊莎貝拉是她媽媽,她母親的名字就叫做伊莎貝拉。所以說他們都在尋找他們的最愛,最想要尋找的事物,不論是人還是物,都是他們心中最渴望的。
我最喜歡這部片的地方,除了它劇情溫馨外,還有它其中劇情的前後呼應做的很好,而且是涉及很多方面的,看到後來呼應前面劇情的地方,才恍然大悟。這不僅僅是劇情的描寫,還可以讓觀眾加深印象,並更加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涵義,更進一步去探討影片中想表達的意涵。我想這是這部片成功之處。
這部片最後的結局是,他們在山中,失去了得到伊莎貝拉的機會,但是最後發現,原來先前友人所贈的蝴蝶的蛹,其品種就是伊莎貝拉。乍看之下他們好像白忙了一場,持直上卻是增加了一段特殊、良好的友誼,而小女孩也找到了母愛。
其實最渴望的事物,往往就在身邊,差別只是有沒有注意到罷了。
〈夢境之外〉讀後感
〈夢境之外〉是摘自<我讀莊子----人生因夢而真實>,作者顏崑陽。
從小到大,對於人生,人生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時常擁有困惑。當然,因著年紀的不同,問題也有所差異。
小時後,對週遭事物,並不具有太多想法。常常是一股腦兒的去努力,總是想盡辦法的要把事情完成。其實心中對於此事並無想法,而目的,最多也是希望得到讚許。雖說這有點像是傀儡,心中無自我主張。但這也漸漸從旁學到許多事物,因著對事情的專心度極高,使自己學的更快更多。
隨著年齡的增加,愈來愈有自己的想法,更是感覺到小時候那單純地可笑與可愛,對事物不再是全盤的付出或全盤的接受。有時候甚至會因反對而反對……。漸漸的發現到,好像做事情,基本上不具什麼意義,這不是自負,這是一種感覺,一種做事時失去動力的想法。「就算這般的努力過後,又如何?」「就算得到了這個結果,有怎樣?」的想法漸漸浮現。小時後的那種努力和衝動,漸漸的消失殆盡。我知道這不好,對於自身的事情會不盡心,沒有心效率當然隨之大減。挫敗也隨之而來。但心中的這種感覺就是很深。
看完這篇文章後,很感動,它有一種令我解除疑惑的感覺。其中一段引用寓言的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意是說有一天莊周夢見他成了蝴蝶,夢中的蝴蝶不知自己為莊周所化,就認真的作一隻蝴蝶,當夢醒了,發現自己為莊周而不是蝴蝶,於是就認真做莊周。但問題就是,既然夢中的蝴蝶不知自己為莊周所化,那莊周又怎麼知道自己又不是別的東西所化?所以其實我們就身在夢中,只是往往不自覺罷了!
而我自己大概就是自知身在夢中,卻又不想認真做自己的蝴蝶吧。常常覺得漫無目的,不知要往哪裡飛才對。
文章中也有對此事做出探討,指出倘若不肯認真的在夢裡演出,那又該怎麼辦?而回應則是說,現實上,不應太沉浸於夢中,也不該離開夢不盡力的活著,就因它是一場夢。應該要「活在當下」,因當下是真,應努力;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畢竟它只是一場夢,不可因過去的夢美而只想待在過往,很多人甚至到了年紀大了,都還常向他人提到他過去的學歷多好多好,但又如何呢?這並不能證明他現在的作為。所以也不要因著過去的惡夢,而遲遲不敢向前進,深怕走進惡夢的更黑更可怕地帶,若只因著過去的失敗,而不積極努力,那就永遠無法成功了。
這篇六頁的講義中,有提到許多人類其實錯誤卻以習以為常和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態度、概念等等。在讀過多樣的舉例和清楚的解析後,更能夠從中得到想法和學習。不論是在自身價值的認定上,還是生活上的應對都有很大的幫助。這或許就是在台灣種種奇怪的價值體系中所欠缺的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