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學   10102林欣蓉

記得第一次到一年一班,記得第一次開始讀《哲學教室》。

 

        還記得口字型的座位嗎?還記得分組討論的報告嗎?還記得可以暢所欲言的課堂嗎?還記得第一次我們舉辦的小型音樂會嗎?還記得你,想到什麼?這讓我想起了一年以來,每個星期三最後的兩堂……。

生活哲學,表面上好像沒讓我有什麼改變;但是對我自己來說,確實有了些許的改變,不是其他人所能看到的──我瞭解我。

你知道為什麼我不在大家面前大聲說話嗎?我不喜歡在大家面前講話,也許是因為對自己的沒信心,也或許是因為我比較喜歡聽別人講話。我聽,很喜歡聆聽,不管是音樂、故事、想法、教誨甚或是批評……。聽音樂,可以抒發你的情感,當你心情不好時,聽聽音樂紓解壓力,是多麼好的方法;聽故事,可以身歷其境,多麼刺激驚險的娛樂;聽教誨,可以知道什麼地方應該改一改、什麼方應該要多多加強;聽批評,你可以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藉此改變對你不好的印象……。有很多很多的感覺,很多很多的原因,所以我喜歡「聽」。

        喜歡講話,因為不喜歡孤獨;不喜歡孤獨,所以我喜歡講話。講話,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比較喜歡快樂、不正經點的跟大家說說話、聊聊天,只是比較喜歡開開心心,說說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這門課,上了一年,有些文章很喜歡,有些則是因為為了課堂需要才看。文章,是要自發性的去閱讀,才能有較好的學習效果不是嗎?如果要「自發性」的閱讀,那文章和書就要選擇一般化、生活化點的,感覺讀起來比較簡單,比較容易去理解。

       《哲學教室》──看是很簡單,的確簡單沒錯,但是那些是小孩子阿!小孩子,總愛胡思亂想,明明就可以理解的事情,非要搞成長篇大論的書本。說真的,有時候讀了真的會發狂……。

        《柏拉圖靈丹》──它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但是有些內容(前面的章節),我讀起來有點小無聊,而且很難懂,要看很多遍,才能略懂一點意思;後面一點的就比較能吸引我了,尤其是舉例的故事,很好。

 

        總之,文章,還是生活化一點比較好。

 

      一年的生活哲學,我改了嗎?真的,有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