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用餐又何妨?

最近連續讀貴刊論及「學生在課堂用餐」一事,心中質疑:教育非得墨守成規嗎?

我在本校的夜間補習進修學校任教時,親身體會到補校工讀學生勤苦的生活。百 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白天都有工作,勞累一天,下班後在交通尖峰時間趕到學校,不遲到的也都是將近上課時間了。所以,少有同學可以正正經經的吃一頓晚餐,多半是隨便買些食物充饑。夜間補校的上課時間很短,步調也變得極緊張,上課前來不及吃飯的同學,常常整晚都找不到時間吃飯。焚膏繼晷,日夜忙碌,夜補校工讀生本來就是蠟燭兩頭燒,壓力倍於常人,再加上晚餐不正常,三年下來腸胃都有毛病。忝為人師者,看著女弟子們受苦挨餓(更何況補校學生背後不免有一段辛酸的成長史),於心何忍?便規定凡是上我的課,沒吃好晚餐的同學可以繼續吃,以稍輕鬆的心情邊吃邊聽課,別的課當然不可比照辦理。

在補校實施此一「德政」十四年,沒有同學有誇張、喧囂的吃相,教官、訓導處也未因此「有意見」。畢業生回母校,還總念念不忘「聽國文配晚飯」的韻事。

後來我轉到日間部,還是看到早上匆匆忙忙的孩子。當然,首先指導她們早睡早起,早出門不塞車,培養在緊張的都會區中,從容悠然的生活哲學。然而實在趕不及的同學──就享受德政吧! 德政實施之初,我也受到同事的壓力:「上課吃東西不像話」。所幸,我有我的偶像──孔子的精神支持。以孝聞名的曾參,有一天在耘草時不小心誤斬瓜 根,老爸曾皙勃然大怒,以大杖擊昏曾參,曾參甦醒後還以此孝行自喜,孔子聽到此事很生氣,先拒見曾參,後舉舜「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的依時勢行孝道,訓誡曾參一成不變的愚孝,反而是陷其父親於不義,更是不孝。 被孟子稱頌為「聖之時者」的孔子,最重視時機、時勢的掌握,教室管理與人性 化的教育相較,孰重孰輕?甚至我一直認為「吃、喝、拉、撒、睡」,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該被禁止,老師當有足夠的智慧與愛心,去處理、包容課堂中學生的「吃、喝、拉、撒、睡」,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了事。最後借用孟子的話:「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