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啟;悱,發──翻轉國文教室

徐茂瑋*

 

壹、緣起

37年的教學經驗,自有所累積,然師傅武功提升,徒弟睡功精進,課堂不時要叫起床。學生揶揄「老師,你教得很好………睡。」「老師應該出有聲書──失眠的人有福了!」教學中自以為精彩的提問,期待引起同學熱烈討論,常被一句「老師,你剛才問什麼?」打癱了。讓我深刻感受到:老師不只是要教得好,更重要的是學生願意聽、願意受教。

陷入教學困境,思索要怎麼吸引學生,讓他們可以聚焦於學習。

 

一、醞釀

有次聽到「以學定教,先學後教」的觀念,彷彿當頭棒喝。程度好的同學,自己能讀懂大部分的課本內容,卻要聽很久他已經懂的百分之九十,只有五分鐘教他不懂的百分之十,課堂上當然是枯燥、乏善可陳。學生不肯預習,何不請他們在課堂上讀,先自學,有疑惑,才解惑──先學後教。以學生的學習狀況,決定怎麼教,教什麼。

曾參與過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經驗分享,也讀了一些佐藤學教授的書。我的教學一直有大量的提問,並一再邀請同學要跟著老師的提問思考,不然是浪費學習機會。然而學生不愛動腦筋,而且選擇題的考試方式,不需要思考那麼多,探究文本的架構、推理或背後的問題,無助得分,幹嘛那麼累?是故,學懂文本的大概,就可以了,老師的提問也不一定會問到我,就放空、休息吧!學習共同體的小組討論,正可以提供同學閱讀、思考、聆聽與討論的可能。

張輝誠老師曾到麗山高中分享學思達的教學,自學、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培養,與我一向的理念一致。演講中輝誠老師談到他用兩支麥克風,一支給同學用,讓我找到解決同學發言太小聲的困擾,第二天就再購買一組麥克風。

這三種教學與實踐,都與我的理念多所契合,引發我更多探索的動力,也是我建構本文教學方式的學習典範,更感謝這幾位先行者、實踐者,毫不吝嗇的公開分享。

 

二、嘗試

101學年開始嘗試「討論式的教學」。當時我教高一、二各一班,多用講述式的教學,已經思索要怎麼改善教學,也想試試,白話文似乎比較好操作,文言文要如何讓學生討論?心存大問號。

第一學期選擇幾堂課試探。起初同學多可以接受,師生一起適應。但是逐漸有不同的聲音,高二幾位成績好的同學,表示老師上課有系統、有深度,很容易吸收,比較安心,同學的討論比較淺薄,也怕有缺漏。聽過同學意見後,請他們放心,該詳盡解說、該補充的都不會遺漏。高一的同學亦開始有反對意見,我於課堂中表示「老師快六十歲了,早有退休資格,仍然企圖精益求精,期盼你們有更好的學習,怎麼不跟我配合呢?」我克服了師生歧見。

第二學期,與我一起教二年級的郭書毓老師、戴妙全老師與謝采儒老師,參加藍偉瑩老師主持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社群,她們選了徐國能的〈第九味〉邀我共同備課。後來希望有老師可以教學演示,讓社群的老師們觀課,由我擔綱。當時的設計:請同學預習、寫學習單再於課堂中討論。當天學生學習狀況一如平時,自動、願意聆聽與對話,亦受到觀課老師的好評。

102學年,除了高二帶上來三類組的導師班外,新接一班高三二類組的同學,這個班級高二時已由藍偉瑩老師調教一年,再加上同學多活潑好動,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國文課的討論教學,讓他們充分表達,毫無適應的問題。這一年一半以上課程採用討論方式,效果頗佳,奠定基礎與信心。

103學年、104學年全面實施。一年多來學生的學習狀況頗佳(請參閱回饋表),關鍵在學生的配合意願,老師的說帖就極為重要,因此如何說服學生主動閱讀、思考、聆聽與發言,是老師的重要責任。師生溝通、親師溝通是老師該終身修習的關鍵課題,讓學生、家長了解老師要引領學生去那裡,目的是什麼?何種方式?為什麼要這麼做?除了分數與升學, 老師教學的眼界應該是學生的一輩子。

 

貳、文本教學三層次

一、是什麼?

文章的字面說些什麼?正確理解文章。閱讀要見葉、見枝、見樹,也要見林。見葉、見枝─逐字解;見樹─分析段落組織脈絡,這一段在說甚麼?見林─統整全文的解釋、檢索、摘要與主旨,這一篇文章在說甚麼?這一本書在說甚麼?憑甚麼這麼理解?你的證據在哪兒?

 

二、為什麼?

閱讀是再創作,解讀文本外,推測作者為什麼這麼說?有無更深刻的意義?或深究其弦外之音,或延伸其意。

 

三、鑑賞與評論

鑑賞─寫得美不美?好不好?為什麼?欣賞情意之美、感受抒情之真、領略境界之高、體悟人生的悲歡離合,連結課文與同學的生命經驗,引領同學與作者、文章對話。

評論─你同意作者的主張嗎?說明為什麼同意/反對,怎麼說才合理?我的主張是什麼?這些古今文章與現代的同學有什麼關連?與當代人的思想、生活如何連結?啟發同學與作者、課文理性的思辨、對談,國文的學習才有現代感。

 

參、教學操作

一、合理、合禮與安全感的教室

第一堂課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名片,背面印有拙作隸書「溫柔敦厚」,教同學學習「溫柔敦厚」。接著,問同學:「在場誰是國文領域的權威?」「老師呀!」隨意請問一位同學:「要不要挑戰權威?」「不要!」「好,當掉。」同學大笑且意外,面面相覷,再隨機問第二位,還是「不要!」「好,再當一位。」第三位才畏縮地說:「要。」

於是問:「吾愛吾師……下一句是什麼?」同學接道:「但我更愛真理。」鼓勵學生合禮、合理地挑戰權威。就事論事,就理論理,禁止人身攻擊,語言暴力,溫柔敦厚地善待彼此。尊重發言者,專注聆聽。老師確實執行規則,規勸幾次後,同學確認紅線,都可以遵守。必得有安全、溫馨的教室,同學方能放心地發言與提出疑惑,此為必要前提之一。

 

二、小組閱讀、討論學習

將班上同學抽籤隨機分組,每組四位同學,最少三位。課前不預習,課堂上小組成員一起閱讀、輪流教學、討論,理解文本,自行解惑,老師不介入。另外,請同學將生字、詞書寫於眉批。

未嘗試之前,困擾著怎麼讓同學討論文言文?我的文言文教學一向是逐字解釋、詞語、句、段落組織、段旨、文章架構與文旨,當時思索文本讓同學自己讀,要幾分鐘?不肯讀怎麼辦?讀了怎麼討論?不肯討論怎麼辦?一一皆困惑。於是決定我怎麼教,就請同學如法炮製─也那麼閱讀與討論。先是請同學自己閱讀,讀完後再討論,幾堂課後,同學覺得不必先讀,直接閱讀、討論,又解除我一個困惑,一直至今都順利。

案:一再勸說同學,這樣的自主學習,是練基本功,不必老師講解,自己讀懂文言文,學會閱讀古文的能力,自能應付學測、指考的文言文試題。

 

三、請一位同學為全班解說、全班一起討論

自願或抽籤,請一位同學解說,若中間有困難,解說的同學卡住,說不上來,我會等待(十幾秒吧),看他似乎不行,請小組組員伸出援手,讓小組有團隊的合作精神,後來同學都會主動支援。解釋完畢,請全體同學於不明白處,或質疑處,舉手發問。如果解說有不當或錯誤,老師視情況決定是否當下糾正,或待同學討論時,自行尋求解答,如無人指出錯誤(很少發生),老師才提問該處應如何解釋。同學的解說都正確,老師只略提點。若有難處是同學無能處理者,老師直接解說。另外,此時段亦為訓練同學口語表達的時機,教導注意麥克風的聲量,口齒清晰,減少贅詞、贅句等。先是敢發言就好,一、兩個月後逐漸提高要求,同時告知同學提高要求的理由,徵得同意。

字面意思理解後,請同學討論這一段「怎麼切?」即分析段落組織,將此段文字分成幾個部份。如〈師說〉第一段切二刀: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必要時請同學說明為什麼「這樣切」,也容許有不同而合理的切法。

案:一位國中時參加過「閱讀營隊」的學生,考進本校第一次見到我,興奮地說:「老師,我考基測國文時,看不懂作文題目在說什麼,還好我想起來,你教我們怎麼切,切完我就懂了。作文拿5級分,才進得了麗山呀!」

103學年開始全面實施,教三個高一班,新的班級新挑戰,有同學不肯閱讀、討論,小組成員推不動他,我私下勸說,效果亦不彰。有的小組因而冷卻,於是選擇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答對的小組加分,教室立即熱絡討論。有了胡蘿蔔再拿出鞭子,抽到的同學如果不會,全組扣分。連續幾堂下來,教室的學習氣氛大為改進,也就丟掉胡蘿蔔與鞭子,後來只以正字記錄發言次數,期末統計略為加分,沒有扣分者。

那一年我最高的教學成就是:改善一位特殊身份考生的學習狀況。他入學分數較低,國文程度差一截,學習意願低,不愛上課。課堂後我常與他談話,鼓勵他可以慢慢提高國文程度,我們一直保持良好互動。然而,閱讀與討論他都有瓶頸,我央請同組與他感情好的同學要教會他,免得小組被扣分,如果月考及格,老師給他小禮物。上〈訓儉示康〉一課,這位同學抽到為全班講解「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一段,他可以沒有組員協助下,講完整段而沒有錯誤。當下我感動不已,可惜他回家不複習,月考也不太讀書,都只得到五十幾分,更扼腕的是104學年不在我教學的班裡,不然我可以協助他更愛學習,有更好的學習成果。

 

再請同學討論本段主旨是什麼?(以〈師說〉為例)

〈師說〉第一段主旨是:

1、求師的必要

2、學者必得有師

3、因人必有惑,若惑不從師則惑終不解,故學者必有師(上列三種敘述皆宜)

案:一再勸說同學,這不是什麼高明之術,只是閱讀的最基本能力,學會由思辨、分析、綜合而掌握段落組織與段旨,學測、指考中大量的閱讀理解題都能迎刃而解(國中基測與PISA亦然);而且由段落組織,看到作者的思維推理或抒情、敘事的脈絡,可為我們寫作時的典範。再者,將來讀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更需要閱讀能力,才足以應付大量的學術材料。

 

四、提問

提問是文本學習的高層次,不論義理、邏輯、意象、鑑賞、境界、修辭、章法、伏筆、情意、人生體悟、人生哲學、生活經驗等,都可以拿來與同學討論,尤其是文章的精髓、核心價值,一定要藉由思維、共同討論,方能深入,並激發同學的學習潛能與創意。再以〈師說〉第一段的提問為例:

1、「古之學者必有師」於本段有甚麼作用?

2、古之學者必有師,何以韓愈強調「古」?

3、此段有沒有因果句?請舉出之。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請分析此推理。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為什麼安排於此?可不可以移到後面?為什麼可以/不可以?(此題關係文章布局,宜先於此提問,待教完全文後再討論)

案:一再勸說同學,每一堂課都在訓練同學作學測的第一、二題作文,以及指考的第一題作文。若能長期認真學習,因為逐字解讀文章,對字、詞的認識與理解必然多而深;如果確實隨著老師思考,應可培養分析、綜合、應用與抒情的語文能力,具備獨立推理、批判、鑑賞及文學評論的思維習慣。課堂中的討論過程,學習聆聽他人、尊重不同意見,訓練敏捷思考、判斷對錯,快速整理自己的想法,能有條理地、清楚地說出來,每堂都是思辨與口語表達課。應付考試、寫作、思想與智慧都於課堂中增長成熟,何樂而不為!眼前最大的獲利是:上一小時國文課,就讀了一小時的課文,而且是自己思索消化的,真正理解其字意、結構與道理,或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與意境,考試前只要花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讀好,也提升了思想與人生智慧。

 

五、操作的困難與對治

說服學生、家長是第一個難題,建議一次段考只試教一兩課,老師先建立信心,並多與同學溝通,方能建立同學的信心。如何說服已敘述於前文。

其次,安全的學習環境。老師得細膩、有耐心,等待同學思考、發表,確實執行教室規則,保護膽小害羞者,同學方能放心發言,而且給同學麥克風是必要的。

再者,討論很花時間,必得割捨,老師宜全盤考慮,規劃教學重點、進度與策略。

最後,老師對文本要剖析透徹,掌握精髓,提問才能精彩細緻。不論專業的基本功、教學策略、技巧、溝通與教室經營,都得精益求精,不可懈怠。

 

肆、2015年臺北市高中職「學習共同體聆聽對話的學習」公開觀課

20151226日週六,因日本佐藤教授來訪,麗山高中辦了四場公開觀課,有國文、英文、數學和化學。由我負責國文教學演示,教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一小時的學習,同學的表現略害羞外,一如往常,專注於閱讀、思維、聆聽與發言。

 

一、教學規劃與教學過程摘述

教學材料:國文第三冊(三民版)第十課〈諫太宗十思疏〉

    生:麗山高中20223位同學(分6小組)自願參與觀課

觀課教師:各小組有一位觀察記錄者,在旁觀課教師約60

上課時間:63分鐘

前一堂學生已學習「作者」單元的字面意思。

此堂課教學分二部分:「作者」單元、第一段課文

 

(一)「作者」單元

 

學生已明白字面意思,分析段落組織與探究深層意義為學習重點。

1.分析段落組織    (閱讀與小組討論2.5分鐘、全班討論3.5分鐘)

問:請同學再閱讀作者第二、三段,思考這兩段「怎麼切?」請同學小組討論。

同學討論段落組織大約如下:

魏徵年輕時有志→隋末歸附唐高祖→太宗重用常引至臥內請益,累官至門下侍中→卒,太宗嘆:「遂亡一鏡矣!」(主旨:魏徵重要生平)

魏徵言行載於貞觀政要、文學、史學成就與著作。(主旨:魏徵學術成就)

2.探究深層意義:魏徵的價值      (全班討論3分鐘)   

問:從課本的敘述中,你認為對魏徵這個人最好的評價是什麼?

答:「犯顏直諫」、「文風質樸懇切」

再問:讀課本對魏徵的記述,讓你最有Fu的是什麼?

答:太宗對魏徵的評論最讓人感動。

問:你覺得魏徵當高官比較有價值?還是太宗對他為人處事的評價比較有價值?

同學共識太宗評價最有價值。

老師結論:所以我們要省思如果有一天我們畢業了,甚至我們去世了,別人如何評價我們?或者現在你的朋友在背後是怎麼評價你的?

架構結論:「作者」的敘述是不是每一次的架構都很接近?寫作文的時你要怎麼安排架構?是不是可以參考?

 

(二)第一段課文

1.老師請同學齊聲朗讀課文第一段,並糾正讀音。  1分鐘)

2.請小組閱讀、討論、解釋、翻譯,並分析段落組織。  (7分鐘)

3.全班一起討論、解釋、翻譯第一段。

 

甲、請一位同學講解第一段課文

無人自願者,抽中廖同學,其解釋、翻譯大多順利,遇困難處,老師提醒組員協助。       3.5分鐘)

 

乙、同學提疑慮,講解者回應,老師順勢介入教學  21.5分鐘)

略舉例於下:

同學問「思國之安者」的「思」的意思?

再引領同學討論,老師一面提問,順著問、答詳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的句子結構、比喻關係,使本段前後呼應的功能與段旨呼之欲出,但不明說留待討論段落組織時,讓同學自行探究發現,通常都能達到此教學目標。(請參閱5.第一段因果句

另外,同學提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的「斯」、不念居安思危的「念」、居域中之大的「居」「德不處其厚」的「處」等單字解釋。又「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怎麼解釋?等詞句疑問。

 

4.分析第一段段落組織     

請小組討論第一段怎麼「切」。   8.5分鐘)

盧同學:第一刀切在「必積其德義」,第二刀切在「永保無疆之休」。

老師:請說明為什麼這麼切?

盧同學說明第二刀時有疑慮,老師要求暫停,請盧同學的小組再討論,其他同學亦同。討論後,改切在「而況於明哲乎」。

老師:我主張第一刀必積其德義」不必切,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為甚麼?

全班再次討論。

老師:我也認為第二刀「而況於明哲乎」不該切?給你們30秒想一想,為什麼我覺得有不用切的理由。

分析段落組織結語:因為第一段結構綿密,文意連貫,節奏緊湊,主張不能切。如果同學主張要切,若言之成理也可以。(因為分析段落組織的目的是理解文意,掌握文旨,得魚應忘筌。)

 

5.第一段因果句     6.5分鐘)

問:這一段裡有沒有因果句?因果句在這一段有什麼作用?在推理時有沒有作用?

答:用因果句加強說服力,段首有兩組排比的正反面因果句。

問:只用於前面嗎?後面有沒有?

幾番討論,清楚了解因果句的作用,也覺察到前後呼應,但對整段大架構的推理尚未能精準表達。

老師在黑板書寫、解釋:(案:板書比下文簡略但口述詳細)

兩組正反面論述的排比、比喻、因果句

固根→木長

浚源→流遠

積德→國安

 

不固根→木不長

不浚源→流不遠

不厚德→國不治

 

愚臣懂此理,明哲之皇上更懂,再加以皇上有重責大任,所以:

 

若皇上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不德處其厚,情勝其欲,

卻要國安、國治(課文省略)

就如同

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長。

是不可能的(課文省略)

 

全段借因果句論述縝密,緊扣於想天下長治久安,皇上必積德,這也是全文立論,更是太宗需實踐十思的原因與依據。

 

6.避名諱      4分鐘)

7.排比與結尾        2分鐘)

讀本文有沒有流暢、有氣勢,為什麼?段首兩組排比有沒有不一樣?順序有沒有不同?為什麼這樣排?我們下一堂課討論者些問題。

 

二、觀課教授回應

臺師大教發中心副主任、教育學系陳佩英教授當天下午於其臉書評論如下:

 

茂公的國文公開觀課「諫太宗十思疏」

今天是週六,因日本佐藤教授的來訪,麗山高中辦了四場公開觀課,有國文,英文,數學和化學。

茂公的課是主在思考、探究、表達、和達到理解、甚至鑑賞文字與文學的美。茂公教學猶如即時的內外下棋,因關心學生學習萌生的問題和思維,而發起討論的點或方向,藉由文本字詞,段落,文義,背後思想之理解過程,開啟對文本的學習和探究,再進一步連結過去所學和其他科的知識,再次刺激學生拓展經驗並進行橫向或縱向的關聯思考。在此過程中,提問的切點和串連變得關鍵,如何拋引,質疑,澄清,確認,比較,歸納,連結,綜整的提問,幫助學生發展理解與思考,學習的歷程之探索,成為學生樂意合作與投入學習之驅力,也因此易生內在的滿足。茂公先為學生建立安全敢發問與犯錯的學習氛圍,因此學生也自然願意表達和討論,即使不夠周延或精確,也是學習過程中必然發生的情景,同學之間的互學和激盪,尊重和包容差異,形成班級的學習風貌。

整堂課學生表現平順自然,3分鐘內學生便進入專注的學習狀態,所有學生皆進入學習,顯示老師和學生相互合意,默契十足。

1010:45分前,學生從作者到第一段的閱讀和理解,切段落,澄清生詞,掌握段落文義和結構。學生拋出的問題,老師讓其他同學回答,他再引出其他想法和關連,讓學生綜整所學。

10:45分以後提總整性問題,讓小組找出因果字句並問用意。到這個提問難度變高了,學生需再次閱讀,梳理一番,交換想法,再和其他組澄清,老師再繼續拋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似乎發現原來短短的一段落,還有很多暗藏的學習角度和層面,若不探究還不知還藏有其他玄機。

國文的內容學習若是為考試,不會看到今日的學習風貌。但內容學習是為了理解、探究、表達,甚至欣賞文意表達的氣勢和譬喻強度,感受以下諫上的說服效果(讓君王難聽也甘之如飴),這樣是如何透過文字來呈現。

以問題引導如何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對話,表達和學習到興緻和成就感,以內容的學習帶出能力的鍛鍊在茂公課堂上看見了。若還有一次機會,大夥兒來觀課,我想重新設計觀課和議課重點,讓來觀課的老師有更深刻的學習和解惑。

茂公的教育學以憤啟悱發來談學習目標,材料,提問,分組,態度,期許,孕育喜歡上課和樂於討論與探究的學生學習樣貌。茂公所累積的多年功力,發揮在課堂上運用自如學生討論的話語,點撥互學節奏,師生來回之間,不知爬了幾回坡。

謝謝茂公和麗山夥伴為我們大家準備了這個學習盛宴!

 

另外,當天觀課的北一女郭碧娟老師也在她的臉書發表評論,全文於下:

麗山高中茂公的觀課值得再三回味,學生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如同佐藤的書中常常提到的「嫺靜的氛圍」,那是不怕犯錯、勇於發問、安靜聆聽、思考、澄清、處於已知與未知之間,安心安全又信任夥伴的學習。茂公的教學像太極劍法一樣,無招勝有招,那是扎根很深的閱讀理解,從誦讀文字、解讀字詞、翻訪文句,到章法、文意內涵的探究,我所觀察的學生一直沉浸在與文本、與同伴的對話學習中,學生的對話成為彼此學習的鷹架,茂公的提問也成為讓學生產生學習跳躍的鷹架,過程流暢自然,真的有種如沐春風的感受(真心不誇張),這是師生共同營造出的學習風景,令我心嚮往之!

 

三、同學回應

再者,當天參與的202班廖晏均同學興奮地於instagram寫著:

 

20151226 我愛我的班導。

除了身高相差甚遠,年紀更是,但對班上每個人的愛絕對是無止境的,無庸置疑,可以說是我們擁有別人沒有的無疆之休。

平常上課都輪不到我拿麥克風,今天好死不死超級幸運抽到我要拿麥克風講話,好啦~其實也沒想像那麼糟糕,只是很謝謝我的老師平時的訓練,面對背後上百隻教授老師的眼睛都在看你講話,才不會敢到害怕。

很開心,也覺得十萬分的幸運在我高一當我班導,在高二分組又能當我兩年的導師!

他今天上課前一直叫我不要緊張,我就跟他說,不緊張!我們會帥爆那些旁觀的教授老師!所以他跟我一起比了一個很帥的gesture~ 於是乎,我們成功了!

(以上內容都只是一時有感而打的,沒有特別修飾過,是心裡最真的感受!那天真的覺得成就感滿滿,往後會更努力的!謝謝老師!)

 

這一堂觀課,同學的表現受到老師們的贊賞,大家都很有成就感,也引以為榮,我告訴同學們是我們腳踏實地學習來的,一輩子都該如此。

 

伍、結語

孔子兩千多年前的教學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述而〉我教了幾十年書,至今才摸索出一二,不怕貽笑大方,急著高嚷負日之暄,因為教學的確是一門高難度的藝術,期望藉拙作拋磚引玉,能有更多專家提供精進的教學策略、方法,提昇教學品質。何況107課綱實施在即,許多教師正在琢磨、摸索中,也應該在課綱大翻轉時,探究如何能讓3C世代的孩子,願意靜下心來,主動學習,至於教室翻不翻轉,如何翻轉都沒關係,孩子肯學習最重要!

 

陸、104上學期國文教學回饋問卷結果統計  104.10.21.

 

104上學期國文教學回饋問卷    202&207  不記名,也歡迎你寫下姓名

壹.      請閱讀下列問題,並真心回答,請於適當的選項上打。5是最高強度,4次之,以下遞減,0為毫無影響。     共發57張問卷,收回56

1、老師以分組討論的方式上課,你可以接受嗎?               

5

4

3

2

1

0

31

19

4

2

0

0

2、分組討論時,你是否主動參與討論?                     

5

4

3

2

1

0

27

20

9

0

0

0

3、老師以分組討論的方式上課,你的學習效果好不好?                            

5

4

3

2

1

0

16

30

9

1

0

0

4、老師以分組討論的方式上課,增強你思辨能力?                 

5

4

3

2

1

0

22

26

7

1

0

0

5、分組討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                 

5

4

3

2

1

0

20

27

9

0

0

0

6、你希望老師以分組討論的方式教學,勝過老師在講臺上的講述方式?                               

5

4

3

2

1

0

20

18

15

3

0

0

7、老師教你將一個段落分成幾個部分(切幾刀),你學會了嗎?    

5

4

3

2

1

0

15

26

13

2

0

0

8、你能分析段落中的推理架構(或段落摘要)嗎?      

5

4

3

2

1

0

14

25

14

3

0

0

9、你能掌握段落的主旨?            

5

4

3

2

1

0

12

32

12

0

0

0

10、很少小考,你贊成嗎?                      

5

4

3

2

1

0

21

13

14

5

2

1

11、很少小考,無礙你的學習效果?                         

5

4

3

2

1

0

13

16

17

6

1

3

 

貳.      請閱讀下列問題,並真心書寫回應,字數不限。(不夠書寫者可寫於背面)

 

二、你的其他看法與建議是:

A論語茂公上的我非常享受,都能和生活結合。

A如果小組員不參與討論,分組就會成為惡夢。

A小考可以多一點,如果沒有要考的單元卷可以早一點發,因為都在段考前會delay到其他科目的time

A希望小考默書。

A我很喜歡國文課,尤其是老師的「引導式問答」,甚覺得不像上國文,倒像上「哲學」呢!

A可以考默寫。

A滿意。

A希望茂公能多探討、提及生命倫理的事。

A我覺得以分組討論的方式比較有趣,也可以聽到各種想法。

A大家最後一節課把桌椅復原,隔天早自習考試比較不會受到干擾。

A可能可以把每一組都放一個很會講話的人,更容易融入討論。

A想知道十五到二十分鐘如何寫出有架構有內容的文章。

A可以在每次討論有不同意見時,老師完全不介入,讓兩方自行辯論,若辯論結果非答案,則由老師與學生辯論,若學生贏,則答案統一改。

A以抽籤的,倒不如使全班輪流講,訓練敘述表達的能力。

A有時候討論的時間不夠,可以再拉長一些,我覺得白話文可以花較少時間討論。

A應該有些小考和作文練習。

A每堂皆有小考才能確切知道哪一課哪裡不熟。

A如果二人或五六人一組會不會有其他效果呢?

A很喜歡這種上課方式。

A可以讀一些有趣的小短文,學習一些做人的方法,寓言~~什麼的。

A可以給小考考卷帶回家做練習,因為段考有些有考到小考考卷。

 

三、你有話要告訴老師:

A茂公我們都能感受到你的教學熱忱,但對於小組討論這種方式,我覺得組員也很重要,還有白話文的效果沒有文言文好,文言文用切,討論的方式真的很好!

A對於課文理解及記憶大幅提升!

A我很喜歡老師的上課方式,一層一層的引導比直接講更有效。

A老師我喜歡你。

A很喜歡老師在上課時講的不只是課程內容,也教我們很多人生態度。

A很棒。

A太多講不完。

A很喜歡老師上的課,學到很多。

A上課用討論的方式真的很棒,完全不會睡著。

A老師加油。

ALOVE YOU希望下次可以坐前面一點。

A雖然我不是很敢發言,但我會努力。

A我的閱讀還不是很好,但我會繼續努力練習。

A論語好好玩。

A我覺得老師的教法很踏實,感覺十分充實愉快。

A老師我愛你!

A老師~3Q

A讚!

本文載於國家教育學院《教育脈動》第610561日出刊

http://pulse.naer.edu.tw/content.aspx?type=B&sid=233

 

徐茂瑋網頁: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htm

徐茂瑋部落格:http://ccmmww.blogspot.tw/

徐茂瑋文集: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htm

麗山高中生態之美:http://picasaweb.google.com/110321816611687276555 


* 徐茂瑋,臺北市麗山高中教師

電子郵件:jane0629@ms32.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