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 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       徐茂瑋   

前言

剛舉行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引發學生、家長、教師許多疑慮、質疑,令我不禁以之與「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比較。八十三學年度開始「大學入學推薦甄試」,由比較少的名額開始「實驗」,受到的質疑、壓力相對減少,幾年來逐漸建立公信。尤其是國文科學科能力測驗的題目大幅地改善,已對高中國文教學造成相當的影響,這幾年我幸逢其會,目睹其風潮,我以為「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有促進國文教學正常化的功效,因之,以其考題為例,歸納出下列五點:一.「冷僻、僵硬題」與「靈活、推理題」的比較。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實用、生活化,不必記憶過多冷僻、瑣碎資料。三.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考察考生的基本能力,考題未必要出自課內。四.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視考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以上四點是國文科題目直接的影響,而整體的入學多元也帶來相當正面的影響,因此,第五點的「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讓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各式各樣的學習」,雖不在本題目涵蓋中,然本文也當論述其對國文教學的影響。個人才疏學淺,將一愚之得,獻曝於各方家,如有不當疏漏處,敬請不吝指正!

一.「冷僻、僵硬題」與「靈活、推理題」的比較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自從八十三學年度實施後,國文考題捨棄過去的瑣碎的、冷僻的、記憶的、機械式反應的題型,著重於思考推理、語文能力、靈活化、生活化、應用、鑑賞的出題方向。教師在課堂中也得強調思考、靈活運用,要求學生要能綜合、分析;學生也不再是「背多分」的死記讀書法。茲就上述二類型舉實例說明:

甲.冷僻、僵硬題

大學聯考國文題從八十五年起,連續三年穩定地朝「學科能力測驗」的題型靠攏,八十九年卻又出現部份令人質疑的冷僻題目,分別以1及11題為例:

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A)(B)(C)省略

(D)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著《春秋通論》(案:出自《高中國文》第一冊第三課作者欄)

(D)選項是一很不恰當的選項,「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這部分可以接受,但是一高中生是否必要知道《春秋通論》是方苞的著作?恐怕就待商榷了。有幾位高中國文老師讀過《春秋通論》?或約略了解《春秋通論》是怎麼樣的書?

1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A)(B)(C)省略

(D)「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其中「三聖」是指夏禹、商湯、周文王。(案:出自《高中文化基本教材》第四冊〈孟子之抱負〉三聖指禹、周公孔子。)

(D)選項流於瑣碎記憶。學生明不明白「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的意義,比記不記得「三聖」是誰,更重要。何以捨本逐末?

乙.靈活、推理題 以八十七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15─18題為例:

15-18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四個空格,請就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者填入。   

儒家的管理思想,本質上屬於修己治人的德治主義。首先,儒家認為 _15_ ,一 個團隊的好壞,取決於領導者的品德操守,領導者若能以身作則,團隊素質自然會因此而提昇。所以儒家在管理方式上主張  _16_ ,從根本上建立是非善惡的觀念,如此自能匯聚每一份追求卓越的力量。至於領導者應如何對待被領導者,就儒家而言,這無非是「人應如何對待人」的問題。除了消極方面要做到 _17_ ,更要 有一種 _18_ 積極而開闊的胸襟。綜合而言,正是孟子所說的「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

參考選項: (A)「殺無道以就有道」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D)「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E)「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F)「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G)「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H)「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I)「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J)「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要答對本題組得具備(一)正確的理解參考選項(全出自課內)的意義;(二)看懂短文敘述的意旨;(三)兩者都消化後才選擇恰當的選項。可考察考生的記憶、理解、閱讀、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是頗具鑑別度的好題目。(案:參考答案為15題j、16題d、17題b、18題h)

再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9題為例:

9.「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單就文字意義,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案:測驗目標:學生懂不懂莊子崇尚自然)

(B)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子路勇於實踐)

(C)請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蘇秦、張儀是遊說高手)

(D)請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案:測驗目標:學生知不知司馬光、王安石是政敵) 這樣的題目考「大的問題」,不求支離破碎的記憶,也不是直接制式反應的作答。


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實用、生活化,不必記憶過多冷僻、瑣碎資料

學生所以會焚膏繼晷讀得死去活來的準備考試,其中一很大原因是記憶太多不必要的資料(好文章、詩、詞及重要資料仍得記憶),以八十八年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注音題為例,考的是:甲、地產「掮」客;乙、「撙」節開支;丙、帥哥「靚」妹;丁、獲得青「睞」;戊、支票「兌」現;己、加蓋郵「戳」;庚、品嚐大「閘」蟹;辛、打開話「匣」子。改錯題考的是:甲、手屈一指;乙、沽名釣譽;丙、劍拔弩張;丁、恭逢其盛;戊、一股作氣。這些生活中常用卻易錯的字、詞,絕不會考「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司馬光〈訓儉示康〉),這類一輩子可能不再讀到的字、辭,此類資料只要學習時了解並練習過,心裡有印象即可,不必強記。以後讀到時,你有查字典、蒐集資料的能力,就可解決了!可是我們很多學子還把青春耗用於此,他們當然要抱怨學科能力測驗沒程度。

實用、生活化的題目,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1題為例:

21.中國理想的「生命之美」,往往不在感官的愉悅或際遇的騰達,而在追求一種超出外在現實限制,屬於內心坦然自在的安適。下列文句,表現此種生命情趣的選項是:

(A)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B)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C)不以物傷性,不以謫為患,無適而不自快,無入而不自得

(D)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E)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本題的測驗目標:(一)能否正確理解五個選項(出自課內);(二)正確讀懂題幹「生命之美」的意函;(三)判斷這五個選項內涵是否具備題幹所言的生命情趣。這樣的好題目不但有評量的作用,兼具教學的功能,指導考生深入探究文章意境,並直接指出課文與我們的生命情趣是相結合的──這不就是國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嗎?此類考題逼得老師的教學不得膚淺。(案:21題參考答案為:ABC)

再以九十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3,24題為例:

23.現今大眾傳播媒體時有用語失當、語意矛盾的情形。下列來自傳播媒體的語句,犯了上述弊病的選項是:

(A)兢兢業業的學生們為了準備大考,平日裡莫不汲汲營營勤奮讀書

(B)旅法華裔作家高行健,經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榮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

(C)黑幫分子彼此之間為了利益擺不平而起內鬨,甚至義憤填膺的相互廝殺

(D)此刻,運動場上的數萬名群眾正作壁上觀,準備欣賞精彩的奧運開幕典禮

(E)關於本次空難,記者在現場為您轉播來自美聯社的本臺第一手獨家新聞報導

24.新聞報導的第一要義是儘可能以客觀的態度呈現事實,不宜加入太多主觀的評斷,也不宜誇張失實。下列報導文字,與上述要義不符的選項是:

(A)台灣地區自十二月起,東北季風逐漸增強,這也是每年酸雨最嚴重的季節,膚質較敏感的民眾應該攜帶雨具,以免引起皮膚不適

(B)世紀末美國總統大選,選戰空前激烈,小布希和高爾票數不相上下,這麼緊張的氣氛,把佛羅里達州州長住家牆上的漆都給溶化了

(C)根據本臺可靠消息來源,政壇緋聞案的主角有直逼層峰的態勢。想知道更勁爆的內幕,請讓心臟停止三分鐘,廣告之後,我們馬上回來

(D)近來,為了賺取金錢而從事「援助交際」的青少年日益增加,教育團體對此一現象感到憂心,籲請社會共同注意青少年價值觀扭曲的危機

(E)黑色奇萊山發生空前絕後、駭人聽聞的山難,截至目前為止,已知有兩人重傷,一人輕傷,一人下落不明,英勇熱心的救難隊已經進入山區搜救,相信不久之後,就會傳來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

在生活中常聽到、讀到許多不當、矛盾、誇張、不合邏輯的用語,我們未必察覺,這兩題提醒老師、同學平日要檢驗生活用語,使語文更精準、優雅。(案:參考答案為:23題ACDE,23題B選項選或未選都給分, 24題BCE)


三.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考察考生的基本能力,考題未必要出自課內

幾十年來,大學聯考的英文考題從未有課內外之爭──因為英文一向沒有標準課本,為什麼國文考題一定要出自課內?其實「國文科能力測驗」有一命題的精神是──題目在課外,觀念在課內。這正可以了解學生能否吸收課本內的知識,繼而消化應用,所以乍看似乎與課本無關,其實是在課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了此項基本能力。舉例如下:

以八十九學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第23題為例:

23.閱讀中國古典詩歌往往需要注意詩中聲音、意義的搭配,方能體會其精緻與優美。如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不但可在「疾」、「輕」的聲音中感受到鷹眼的敏銳、馬蹄飛馳的輕捷,也可在「忽過」、「還歸」的地點快速轉換中,體會出行進的速度感。下列詩句同樣表達出「快速行進感」的選項是:

(A)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B)黃庭堅〈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E)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本題的題幹及題目全出自高中課本之外(但是王維〈觀獵〉及李白〈早發白帝城〉、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當時考生就讀國中時的教材),測驗目標是詩意的理解、詩的賞析,這是平日課堂中該指導學生的「讀詩方法」。這麼考法,就逼得學生不能死背「教學內容」,而得學習老師的邏輯推理、鑑賞、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也就是應學習老師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學習研究該學科的方法及過程,而不是枯坐等待答案,然後死記答案。此外,還得多閱讀課外相關資料,並且不可忘掉國中所學。學生曾問:「這樣不是要累死我們?」其實,死背那麼多東西才會累死,學會這些基本能力,就像溜直排輪、騎腳踏車、游泳一樣,終生不忘。


四.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重視考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以往的考試方式無法測驗考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只考課內,所以考生只要死啃著課本就能拿高分,造成很多好成績的學生卻不會「讀書」的畸形現象。所謂的「讀書」幾十年來被窄化為──讀課本,十年前高中生閱讀課外好書,常被家長視為離經叛道。甚至三年前還有家長以電話向我的教務主任告狀:「都高二了,老師還教學生讀什麼課外書?」主任當然理直氣壯地「指導」該家長:「現在的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聯考題目非常靈活,不讀課外書,閱讀能力不好,一定考不上大學!」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作文考題有:文章縮寫(83年)、文章擴寫(84年)、閱讀寫作(85.86.87年)、導引寫作(88.89.90年),都是要先讀一段或數段文字,然後依照指示寫作或作答。閱讀能力不好不能正確理解文章意思,或讀不懂說明,一定作不好文章。閱讀的基本功夫之一是做摘要,我把「學科能力測驗」的大帽子往學生頭上壓,他們才勉強「就範」。十年前如果要求學生學習做摘要,不但沒人理你,恐怕又要挨家長告狀了!

以九十年的作文題〈甲〉題為例(考生可就兩題中任選一題寫作):

〈甲〉

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

有人以天文學的角度說:還在不斷擴大、無從探測邊界的宇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也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更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試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以「最遙遠的距離」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提示:文章可以全然抒情而寫得很感性,也可以運用知識而寫得充滿知性,當然也可以融會二者,兼具知性 與感性。

以往的命題方式是「開放式」的題目,只要在主題之內,天馬行空任你遨遊了;這種「限制式」的題目得針對說明中的提示寫作──「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寫一篇文章」。強迫考生得將生活的體驗融入作文中,在教學中老師就順理成章的,可以要求學生多觀照自我、多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作文也必須多表達真實生活的喜、怒、哀、樂,多寫真心話,而不是言不由衷或空洞的理論。

九十一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將「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側重文學與實用寫作能力)的題型融入「國文學科能力測驗」(側重一般語文知識與應用能力),目前高二的學生正是新方案的考生,宜更用心於語文表達訓練。然而學生也不用慌,只要正確的學習國文、多讀課外好書,國文程度、語文能力甚至思想、境界都隨之提昇,自然就會顯現在考試成績上。我也相信因為「語文表達能力測驗」的融入試題,更加速國文教學及學習的正常化。


五.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讓學生走出教室,擁抱各式各樣的學習

推薦甄選入學、申請入學對入學條件的多元化要求,使得原本死守課本、分數的學生拋下課本抬頭看到教室外的藍天。因為有口試──課堂中老師提問時,學生思考、回答的意願提高;因為第二階段要求備審資料──樂於參觀(各種重要展覽)並做心得寫作、大學學系寒暑假營隊廣受歡迎、學生熱衷比賽成績;因為要求小論文、第二階段有筆試──得多接觸相關專業知識,學會上圖書館、上網查資料;因為要求「幹部經驗」──班長、副班長、社團幹部大家搶著做;因為在校成績列入計算──平日多用功一點;因為要求師長推薦函──學生對老師多一點點顧忌;因為受記過以上處分高中不推薦──學生知收斂一點。以上總總,固然也有矯枉過正的現象,甚至有少數學校率領學生造假、舞弊,但是我認為瑕不掩瑜。

結語

綜合上述,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因為命題的著重推理、實用、生活化、閱讀、寫作......等,引導國文學習更活潑、合理。國文不再只是「古早人」的僵化文字,而是應用於生活中的活知識,學生能更深入賞析文學,體悟中國文化的菁華,嘉惠眾多學子,真是可喜!因此,我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方向是肯定的,尤其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多年來在「國文科學科能力測驗」上,所做的研發、改革及成果非常敬佩,當然還有很多的缺 失與進步空間(有些題目過於容易答對、有些題幹冗長累贅)。考試領導教學,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實,命題者當善盡其專業責任,領導至理想的方向;老師、學生宜掌握好教學及學習方向,洞悉考試題型及其精神,擇其善者而從之,於其不善者提出批評,監 督命題。期望國文教學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將傳統的精髓與時代結合,開創出新局面。

    本文原完成於民國九十年初,獲「台北市第二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分享高中組佳作」,九十一年二月再增潤。

    載於《龍騰文化國文教學通訊》第十七期91年3月15日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