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考題(選擇題)分析暨給同學的建議 徐茂瑋
壹.前言
今年度的大學入學考試國文題目,較之往年有相當弧度的轉彎,我以為特點有:課內題目比例高,傳統聯考題型多且難度較往年高,問題的著眼點大。今年不適當的選項,恐怕是近五年最多的,希望往後主事者能更仔細,然而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對出題的用心十分肯定,畢竟好題目相當難出。我將於下文分析今年的考題並對同學提出學國文的建言。
民國八十五年以前的大學入學考試的國文題目是傳統式的考題,除了閱讀測驗有課外題,其餘的題目皆來自課內。八十六年、八十七年、八十八年連續三年,在傳統題目外,增加了大量「推薦甄選式」的題型(正式名稱是『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最明顯的改變是──課外題目比例大增(分別是22.7分、27.9分、24.12分。請參閱表一。),記憶性 的題目減少,思考的、靈活的、生活化的題目增多,並加入了現代詩的題目。連續三年似乎是「穩定地」朝「學科能力測驗」靠攏,今年的考題卻意外地走回傳統題目,而且,課外題雖佔8.79分,但嚴格來說,如果扣除16題及25題(佔4.2分),以課本內的材料來考課外的觀念,還有一佔0.6分的課外選項是李白的〈靜夜思〉,考題中來自課外的材料剩下更少了。
表一: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日大國文試題課內、課外分數比較表
八十四年
|
八十五年
|
八十六年
|
八十七年
|
八十八年
|
八十九年
|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
課內
|
55分
|
54分
|
37.3分
|
32.08分
|
35.8分
|
51.21分
|
課外
|
5分
|
6分
|
22.7分
|
27.9分
|
24.12分
|
8.79分
|
課內閱讀測驗
|
3 6
送東陽馬生序 |
2 4
義田記 |
0 0
|
0 0
|
0 0
|
0 0
|
課外閱讀測驗
|
2 4
|
3 6
莊子 秋水 |
4 8
現代詩,宋濂 |
2 4
詩(歌詠人物) |
0 0
|
0 0
|
考題中課內的比例增加,對於國文的學習或能有導正作用,使讀國文課本的投資報酬率高一點。我趁此機會澄清部分同學心中的「疑慮」或「誤會」──以為課外題目佔那麼多,不必讀國文課本,「學科能力測驗」的考題也不必讀課本,多看電視、多唱流行歌就足以應付國文。事實上,不論是傳統考題或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題,其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一樣的。因為「學科能力測驗」的國文命題精神是──題目在課外,觀念在課內。我們以八十六年大學入學考試國文單選題第七題為例:
7.「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鳴蟬更□行人耳,正抱_桐葉半黃。」上引律詩□內應填入的字,最恰當的選項是:(A)長/亂 (B)遙/鬧 (C)荒/醉 (D)廣/撩
這是「學科能力測驗」的代表題型之一,完全取材自課外,這樣的題目考學生兩個能力。一是懂不懂律詩的格律,但是出題者不願意要學生死背,律詩如何押韻、對仗��等,而是要求同學運用律詩的知識。所以,如果懂押韻我們便知道「歸夢不知山水□」,這一句的最後一字應該押平聲的ㄤ韻(正確名稱是上平七陽韻),就可以刪去(B)遙及(D)廣這兩選項(因為遙的韻母是ㄠ;廣是上聲)。其次,要考學生的理解、鑑賞、文字的素養��等綜合能力。學生讀完這首詩,大概理解詩的意義之後,從詩義來看該填上那一組?從鑑賞的角度填那一組比較美?由遣辭用字的精緻而言,那一組放此較恰當?這其中得靠理解、綜合、比較、賞析,才能選出恰當的答案。如果不用心學習課內的知識、觀念,怎能作答?其實,我以為只要學習國文的方法正確,不論那一種考法都足以應付。所以,奉勸同學們當紮實的學好國文。
貳.試題分析與建議:我將今年的試題分為九類,有:「國學常識類」、「文(詩)意、文旨類」、「寫作技巧類」、「應用文類」、「修辭類」、「單字比較類」、「字音、字義類」、「改錯類」、「文法類」。
一.國學常識類
國學常識類共出了三題八分,除了第1題(D)選項嫌冷僻,第25題是創新的好題目,其餘都是合理的題目。
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詩經》的文辭以五言為主,是中國韻文之祖。( 五─9中國詩的發展是四言、五言最後是七言詩) 注:( )五─9代表第五冊第九課,其餘類推。( )中的文字敘述是該選項的解析,沒有解析的選項都是正確的,有些正確的選項因必要亦有解析。
(B) 〈陳情表〉是李密堅持為蜀漢守節,懇辭晉武帝之徵召所上的表。(三-7「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本選項也可歸於文意、文旨類)
(C) 《儒林外史》是章回體奇情小說,以寫實手法嘲諷思想迂腐、道德墮落的士大夫(三-8章回體諷刺小說)
(D) 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著《春秋通論》(一-3)
(D)選項是一很不恰當的選項,「方苞的文章,向以『雅潔』著稱」這部分可以接受,但是一高中生是否必要知道《春秋通論》是方苞的著作?恐怕就待商榷了。有幾位高中國文老師讀過《春秋通論》?或約略了解《春秋通論》是怎麼樣的書?
19.文學作品可以顯現作者的文學淵源與作品特質,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梁任公為文初學魏、晉,後改學桐城,作品自成一格,當時號稱「新民叢報體」。(一-7初學桐城,後改學魏、晉 )
(B) 豐子愷寫散文隨筆,皆出諸悲憫情懷,平實自然,發人深省;與其漫畫並美。(二-5)
(C) 陶潛詩文皆自然質樸,平淡有致,南北朝以後,見重於世,被譽為山水詩人之宗。(一-11唐、宋以後,見重於世,被譽為田園詩人之宗。)
(D) 三袁主張文學應重性靈,貴獨創,所做亦清新輕俊、情趣盎然,世稱「桐城派」、「桐城體」。(二-4世稱「公安派」、「公安體」。)
(E) 曾國藩學宗程、朱,不刻意為文,其日記於散體中雜以駢句,縱橫馳騁,意無不達。(六-14)
(A) 選項中梁任公為文,究竟先學魏、晉,或先學桐城?似乎瑣碎了吧!
25.古人的「名」和「字」有其內在聯繫,例如「甫」為「男子的美稱」,故杜甫字子美。選出下列有關「名」與「字」的正確敘述:
(A)《論語_先進》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路自稱「有也為之」,冉有自稱「求也為之」:孔子則稱呼他們「求」、「赤」、「點」。這是因為子路名「由」,曾皙名「點」,冉有名「求」,公西華名「赤」。古時尊對卑稱名,卑對尊自稱也稱名。(文教一.孔子之為人)
(B)先秦時代,為便於稱呼,常在「字」的前面加上排行,成為兩個音節,如「伯禽」、「仲尼」、「季路」等。(論語)
(C)《史記_鴻門之宴》中,項羽對劉邦自稱「籍」字「羽」,自稱名以表示謙虛。(六-10)
(D)屈原名「平」字「原」,諸葛亮名「亮」字「孔明」,正是「名」和「字」意義相符的例證。(三-9∕二-4) (E)韓非(觀行):「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據此可以推論朱自清自覺其個性 急躁,故取「佩弦」為字。(六-9當是自覺個性遲緩。)
本題是極有創意的題目,取材全來自課本中,問的觀念卻是課本沒有敘述的「名、字的聯繫」。老師平日如少補充,同學又不好閱讀,此題就吃虧了。(E)選項還考同學懂不懂「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建議:近幾年只有八十六年,國學常識佔了十四分(請參閱表二),而且題目皆理解、思考式的題目,十年前考一大堆瑣碎、記憶的國學常識的情形已不再,因以此建議同學,不要死背瑣碎的國學常識,宜整體、概要的掌握國學常識的綱要,再記憶重點即可。(注:何者為綱要、重點?何者為瑣碎?請接受令師指導。)
表二: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日大國文試題分析比較表
八十四年
|
八十五年
|
八十六年
|
八十七年
|
八十八年
|
八十九年
|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 分數
|
題數分數
|
題數 分數
|
|
文章主旨
|
1 3
|
1 3
|
0 0
|
0 0
|
0.5 1
|
2.2 5.6
|
文詩意測驗
|
13 29
|
10 22
|
6 13
|
5 12
|
6.9 17.2
|
8.8 18.4
|
成語測驗
|
1 3
|
2 5
|
1 3
|
1 3
|
1 3
|
0 0
|
單字比較
|
1 2
|
2 6
|
2 5
|
1 2
|
1 3
|
2 4
|
詞比較
|
1(所以)3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寫作技巧
|
0
|
1描寫聲音3
|
0
|
2 6
描寫人物, 現代詩斷句 |
3 7
描寫人物 聲音 語言節奏 |
4 10
對比 言此意彼 做法比較 空間轉移 |
修辭
|
1 3
譬喻 |
0
|
3 8
對仗 轉品 象徵 |
1 3
回文 |
0 0
|
2 5
比喻 轉品 |
文法
|
0
|
0
|
0
|
2 5
被動 雙音詞 |
0 0
|
1 3
|
國學常識
|
1 3
|
2 6
|
6 17
單1 覆5 |
2 5
|
3.6 8.8
|
3 8
|
字音 義
|
1 3
|
1 2
|
1 2
|
1 2
|
1 2
|
1 2
|
應用文
|
0
|
1(稱謂)3
|
0 0
|
0 0
|
1(稱謂)2
|
1(古人書 2
寫信法) |
詩 文 填空
|
0
|
0
|
1 2
課外律詩 |
1 2
語體文 |
2 2
語體文 |
0
|
現代詩重組
|
0 0
|
0 0
|
0 0
|
1 2
|
1 2
|
0
|
改錯
|
0 0
|
0 0
|
1 2
|
2非選擇題6
|
1 2
|
1 2
|
二.文(詩)意、文旨類
文(詩)意、文章主旨共考單選六題、複選四題,計24分。較之往年的同類題,今年此類題難度較高,因為每一選項都可以作為題幹,一題單選題就幾乎等於往年的四題。如八十六年的單選第六題:
6.〈典論論文〉:「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這段話反映他當時的心情是:
(A)相信彭殤同壽,死生如一
(B)惟恐一事無成,與草木同朽
(C)但求生於憂患,不要死於安樂
(D)獨恨人生得意未盡歡,徒使金樽空對月 上例的題目只要懂題幹大概就可以了。往年當然也有今年此類型的題目,但是不像今年每題都是,準備不夠周全的學生,會感覺頗吃力的。
2.歷史散文多載人物出處進退事跡,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召公引用《周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勸諫厲王廣開言路,接納民意。(六-12宮之奇引用《周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勸虞君,見〈宮之奇諫假道〉;召公是以「防民之口,勝於防川」勸諫厲王廣開言路,接納民意。)
(B) 劉邦赴鴻門宴,宴中項伯起而舞劍,常意在沛公。(六-1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C) 齊湣公因孟嘗君外援以自重,心生恐懼,故復以孟嘗君為相。(四-9)
(D) 鄭莊公因秦、晉、楚三國出兵攻鄭,形勢險惡,故要求燭之武連夜赴秦說服秦穆公退兵。(三-5鄭文公因秦、晉 二國出兵攻鄭。)
3.中國文學批評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曹丕、劉勰為當時重要代表人物。選出下列有關二人對文學看法敘述正確的選項:
(A) 劉勰〈情采〉總論評賞文章的要素與方法,故言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五-8「故言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當改為「故言文不滅質,博不溺心」。)
(B) 曹丕認為建安七子均能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章,成一家之言,而聲名自傳於後。(四-14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之言。)
(C) 劉勰認為《詩經》以後之作家,遠棄風雅,近師辭賦;逐文之製日疏,體情之篇愈盛。(五-8是漢以後之作家)
(D) 曹丕認為文章如經國之大業,是永垂不朽的盛事,年壽與榮樂皆不足與之並論。(四-14)
4.選出下列有關〈師說〉與〈訓蒙大意〉二文敘述正確的選項:
(A) 二文都強調各行各業的人,可以互相拜師學習。(一-2∕五-14是〈師說〉的主張。)
(B) 韓愈寫〈師說〉,全篇旨在勸為人父母者,當注意教師的角色與貢獻。(一-2全篇旨在闡述從師問學及尊師重道。)
(C) 王守仁認為當時之教者,教以禮義,責以檢束。所以學生視學舍如囹獄,視師長如寇仇。(五-14王守仁認為當時之教者,「日惟督以句讀課倣,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
(D) 〈師說〉所指的「小學」,即〈訓蒙大意〉中的「句讀課傲」。(一-2∕五-14)
5.宋代散文家往往自出機杼,言人之所未嘗言,既能由此顯示獨特見解,又可表現文章技巧,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蘇轍〈六國論〉認為五國以賂秦而亡,楚雖歸附秦,然五國既滅,楚亦不免。(四-6課本選的是蘇洵作的〈六國論〉,非蘇轍作的〈六國論〉;再者,是齊歸附秦不是楚。「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 歐陽修〈縱囚論〉認為唐太宗縱囚還家又約其自歸以就死,實不近人情,是干譽求名的作為。(一-8)
(C) 蘇軾〈教戰守策〉全篇旨在檢討安史之亂發生的原因,在於知安不知危,能逸不能勞。(二-8全篇旨在承平時要教人民學習戰鬥防禦。)
(D) 曾鞏〈墨池記〉說王羲之的天分極高,故能有傑出之書法成就。(一-9王羲之以精力自致,非天成。)
(A)選項考的是齊國或是楚國,未免流於瑣碎,另外,蘇轍恐為蘇洵之誤植,不然又是一瑣碎的陷阱題。此選項有二不當處。
8.選出下列各句中語意為抒寫離情的選項:
(A)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三-16寫憂君。)
(B)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二-15)
(C)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五-15寫鄉愁。)
(D)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五-15寫秋愁。)
此題難度適中,是標準好題目。
11.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意謂愛深責切,當局者迷。(大學 意謂因溺愛不知子惡,因貪而不知苗碩。)
(B)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意謂存心公正而無偏見。(大學)
(C)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謂勇力過人。(中庸 意謂篤行不輟)
(D)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其中「三聖」是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孟子》文教四〈孟子之抱負〉三聖指禹、周公孔子。) (D)選項流於瑣碎記憶。學生明不明白「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的意義,比記不記得「三聖」是誰,更重要。何以捨本逐末?
16.「中國」一詞的涵義,歷來迭有變遷,選出下列正確的選項:
(A) 【孟子弗蝝f王】:「欲辟土地,朝秦、楚,_中國而撫四夷也。」其「中國」指相當於現在中國大陸黃河流域河南、山東諸省地帶。(文教四〈論治道〉)
(B) 【禮記奶仃e】:「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其「中國」與四夷相對而言,指黃河流域各諸侯國地區。(課外)
(C) 【史記尼答Z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其「中國」指黃河流域一帶,是地理觀點的中國。(課外)
(D) 【孟子未薴憭膜W】:「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其「中國」指認同儒家文化,「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中國」,是文化觀點的中國。(文教四〈論治道〉)
(E) 韓愈【送靈師】:「佛法入中國,爾來六百年。」其「中國」指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至唐代期間,各朝所管轄的領域,並不限於黃河流域一帶,是政治觀點的中國。(課外) 本題融合了時事、政治、國文、歷史、地理,是敏銳而有創意的題目,難度亦高。讀歷史當參照當代地圖,讀國文亦然。
本題除了讓人嗅出濃濃的政治敏感外,也給同學上了一節讀書方法。
18.寓言善於以淺近的故事,寄託作者所欲表達的主旨或意涵。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A) 「濠梁之辯」的寓言,展現了莊子和惠子不同的生命情懷,莊子是從客觀理性 的角度認知這個世界,而惠子則是以主觀感性的角度切入這個世界。(五-13二者相反)
(B) 「庖丁解牛」的寓言,透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說明養生須順任自然。(五-13)
(C) 〈騾說〉表達了貴與賤看似相對卻非絕對的觀點,並點明了世人論事之所以是非難明,原因在於蔽於一端。(四-2)
(D) 「荊人涉澭」的寓言,比喻固執刻板、不知變通。(三-11)
(E) 〈司馬季主論卜〉的寓言,告訴世人「物極必反」的道理,人間的興廢盛衰也是一種循環輪替的現象。(四-8闡論盛衰禍福之間各有其因果關係,世人不可以簡單的循環論律之。)
21.《世說新語_賢媛》載:「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後,婦故進新衣與。車騎大怒,催 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可由得故?』桓公大笑著之。」選出下列對這段記載的正確解說:
(A) 桓沖本性節儉樸素。(六-6由「不好著新衣」推測其本性節儉樸素。)
(B) 桓沖經常不修邊幅。(六-6非不修邊幅者。)
(C) 桓沖妻極有賢德。(六-6篇名為〈賢媛〉是同學不可忽略的線索。)
(D) 桓沖妻喜新厭舊。(六-6非也。)
(E) 「婦更持還」是說桓沖妻親自再將新衣送回給桓沖。(六-6由「婦更持還,傳語云」,既是「傳語」可知桓沖妻非親自送衣。)
此題是難度恰當的好題目。
22.台灣社會由簡樸而繁華,歌仔戲也被迫走向歷史,〈散戲〉即反映此種變遷,豐富的內涵令人印象深刻,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A)「散戲」就是戲演完了,作者用它來象徵舊農村文化的結束。(四-5)
(B)金發伯決定解散玉山歌仔戲劇團,選定〈鍘美案〉作為最後演出的戲碼,是因為他覺得歌仔戲的光輝不再,無法勉強團員演出。(四-5最後演出的戲碼是《精忠岳飛.十二道金牌》)
(C)歌仔戲演出時往往穿插「流行歌」和「蜘蛛美人」的表演,是為了劇情需要串場之用。(四-5是為了吸引觀眾。)
(D)「金發伯站在稍遠的地方,木然地看著他們,他抽著煙,始終不發一語。」金發伯的反應暗示著對歌仔戲沒落的無奈與省思。(四-5)
(E)阿旺嫂和秀潔發生激烈的爭吵,目的都在表明心跡,陳述自己對歌仔戲忠實盡責的態度。(四-5)
(B)選項考同學記不記得最後演出的戲碼名稱,流於瑣碎的記憶,(C)選項問為什麼「歌仔戲演出時往往穿插『流行歌』和『蜘蛛美人』的表演」?就比較能掌握到小說的重心。
建議:理解文章主旨或一段文字的旨意,是國文學習的重心,所以,同學當然應該確實讀懂課文,逐字、逐辭、逐句、逐段至全文都能學明白。學會字的形、音、義,能解釋辭句之外,還要掌握每一段的要旨、文章的綱要、全篇主旨,甚至弦外之音都得體會。在研讀課文時,有關修辭、文法、章法、寫作技巧、與其他相關文章的綜合、比較......等,都同時進行,如此最基本的學習大概完成了,如能踏實做好,不論是學科能力測驗或大學入學考試都能游刃有餘。當然,還有文辭之美、義理之美、意境之美、真情之美......等的欣賞;文章中的理論、哲理、觀念要如何落實到生活中與自己的生命結合,成為我們的思想、人生觀。這些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亦得全力以赴!
三.寫作技巧類
今年寫作技巧的題目出了四題佔10分,比往年多,從題目內容可見出題者之用意──研讀範文要學習其寫作技巧,應用到寫作上。考試領導教學,這是不爭的事實,因之,此類好題引導合理的教學與學習,這是我所樂見的。
6.文章以對比法寫作的目的在凸顯主題,選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
(A) 〈察今〉以對比法闡述古今差異,並申明推行教化的準則。(三-11〈察今〉旨在闡述觀察當今時勢以制法,不可死守古法。文沒有明顯的對比法。)
(B) 〈留侯論〉以對比法從「能忍與不能忍」的角度,說明豪傑之士成功的要素。(四-3)
(C) 〈諫逐客書〉以對比法凸顯治國需廣納賢才,不能逐客。(三-10)
(D)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以對比法敘述莊公因無忘父志而興盛,寵幸伶人而敗亂。(三-14是莊宗非莊公。)
本題答案是(A)、(D)二選項,應當是(D)選項莊宗誤植為莊公,命題事務繁忙,百 密不免一疏,不忍苛責,然校對工作實該謹慎!
7.詩詞往往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法,選出下列例句符合此種作法的選項:
(A)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四-15李煜〈清平樂〉表面上寫紛亂不斷的落梅,實指拂之不去的離愁。)
(B)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四-15周邦彥〈蘇幕遮〉直接陳述思鄉之情。)
(C)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四-15李煜〈清平樂〉以無限綿延之春草明喻離恨。)
(D) 誰共我,醉明月。(四-16辛棄疾〈賀新郎〉直接陳述與茂嘉十二弟的別情。)
本題難度不高,是該拿到分數的基本題,也指引同學閱讀及寫作時要注意弦外之音。
20.下列選項各為兩篇文章作法之比較,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 韓非〈觀行〉與《呂氏春秋_察今》相較,前者多以時事奇聞為喻,歸結出一致的觀點;後者則否。(六-9∕三-11二者相反)
(B) 丘遲〈與陳伯之書〉與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相較,前者採錄詩文入文,寫出雙方契闊之情;後者則無。(六-11∕二-10二者相反)
(C) 范仲淹〈岳陽樓記〉與錢公輔〈義田記〉相較,前者結構句式較為整齊,詞采較為華茂。(二-2∕二-13)
(D) 施耐庵〈魯智深大鬧桃花村〉與曹雪芹〈劉老老〉相較,前者故事性較強,情節亦較曲折生動 。(五-4∕二-9)
(E) 連橫〈台灣通史序〉與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相較,前者遣詞用字較為典雅深奧。(四-1∕二-1)
本題的難度相當高,要熟悉十篇的課文才能答對,準備不周的同學易被嚇倒。
24.文學作品常見空間移轉的手法,寫景或由遠而近,或由大而小,選出下列例句符合此種作法的選項:
(A)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是課外,卻是兒童朗朗上口的詩。本詩以描寫詩人的心理活動 為主。)
(B) 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五-5)
(C)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消辱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四-15寫景是由近而遠。)
(D) 陳之藩(寂寞的畫廊):「於是,像一朵雲似的,我飄到密西西比河的曼城,飄到綠色如海的小的大學來。校園的四圍是綠油的大樹,校園的中央是澄明的小池,池旁有一聖母的白色石雕,池裡有個聖母的倒影。」(課外)
(E) 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課外)
本題難度不高,創新而具教學作用的好題目,指引同學閱讀及寫作。然而,(C)選項的寫景是由近而遠,所以不符合由遠而近,又是不當陷阱,蹧蹋了好題目!
四.應用文類
應用文是最近幾年學科能力測驗常考題型,大學聯考也於八十五、八十八年各考一題,都是考稱謂,今年考一題2分,考古人書信的寫法。
9.選出下列有關古人書信寫法不正確的選項:
(A) 信首先可以先署己名,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曹丕〈與吳質書〉、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皆是此例。(二-10課〈與元微之書〉的注釋二)
(B) 「頓首」指以頭叩地,乃古代書信常用的敬詞,一般用於書信開頭或結尾,如丘遲〈與陳伯之書〉。(六-11)
(C) 「愚」為晚輩對長輩自謙之詞;有時亦可用作老臣對幼主之自稱,如李斯〈諫逐客書〉。(三-10「愚」為對晚輩自謙之詞,古時書信常用;有時亦可用作老臣對幼主之自稱,如諸葛亮〈出師表〉。)
(D) 「僕」為自謙之詞,於對方則稱其字號,如白居易〈與元微之書〉。(二-10)
(A)選項中司馬遷〈報任安書〉與曹丕〈與吳質書〉乍看來是課外題,卻是出自第二冊〈與元微之書〉的注釋二,取材太細碎。
建議:因為目前的教學及命題都強調要能落實於生活中的應用,國文考應用文是隨勢所趨,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聯考考的題目都不難,而且生活化。建議同學於高一、二就該注意應用文的隨機學習,高三時一定要有完整的復習,但只要記一些較常用者即可,切不可背誦一大堆瑣碎冷僻者。實用、生活化當是選擇的準則。
五.修辭類
10.古文常有同為一字而詞性不同的現象,其中又以先動 詞而後名詞的用法較常見。選出下列文句中不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
(A)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文教一〈論學〉)
(B)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課外)
(C)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六-1)
(D) 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三-13第一個觴字是名詞,第二個觴字是動 詞)
17.《孟子》一書以比喻見長,選出下列正確的敘述:
(A) 孟子所用的比喻,淺顯而生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為長者折枝」,皆寓說理於具體形象中。(梁惠王上、文教五〈論治道〉)
(B) 孟子有些比喻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如「挾泰山以超北海」、「緣木求魚」,雖誇張卻不失其說服力。(梁惠王上、文教五〈論治道〉)
(C) 孟子運用比喻時,往往兩兩對照,如「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都具有強而有力的說理效果。(梁惠王上、文教五〈論治道〉)
(D) 《孟子》有全章都用比喻者,如以「牛山之木嘗美矣」寓人性本有善端;又以「斧斤伐之」、「牛羊又從而牧之」喻善性 受後天環境之殘害,漸失其善;最末再以「夜氣不足以存」比喻操持存養功夫的重要。(告子上.文教四〈道性 善〉)
(E) 孟子善用比喻論學,如以「譬如為山,功虧一簣」喻不可半途而廢;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喻培養仁德須先得良師益友。(《論語.子罕》、文教一〈論學〉∕《論語.衛靈公》、文教一〈論仁〉)
此題的設計、用意都甚佳,指導同學欣賞比喻之巧與美。可惜(E)選項居然回到十多年前的陷阱題,「譬如為山,功虧一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是出自《論語》,非《孟子》。明白「譬如為山,功虧一簣」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比喻,或懂得其義理,都比記不記得其出處更重要,更何況很多同學專注於其是否為比喻,而忽略是誰說的。這種陷阱題實在不該出現在當今的聯考題中。
建議:修辭類的題目幾乎是必考,題目也都不難,從平日聽講、研讀時多注意,高三時再系統的複習,掌握歷年常考的部分,不要死記偏僻者。
六.單字比較類
今年考考了兩題佔四分。
12.選出下列「 」內字詞意義相同的選項:
(A) 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一-13∕六-7前者志得意滿的樣子;後者小也。)
(B)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一-2∕四-3前者在聖人水準之下;後者謙卑居人之下。)
(C) 畜極則洩,「閟」極則達 /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四-8∕五-2皆閉塞。)
(D) 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 / 屢「道」於兩州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六-9∕六∕5前者為名詞,指法、術;後者當動 詞,經過。)
13.選出下列「 」內字義皆相近的選項:
(A) 使人「屬」孟嘗君 / 吾「屬」今為之虜矣 / 舉酒「屬」客。(四-9∕六-10∕五-8囑託∕類也∕注酒勸飲。)
(B) 臨不測之谿以為「固」 / 尚書「固」負若屬邪 / 與其不孫也,寧「固」。(六-7∕三-6∕五-7.文教三〈論詩書禮樂〉屏障∕豈∕簡陋。)
(C) 「卻」收頭囊中 / 我且和夫人廝見了,「卻」來吃酒未遲 / 魯智深提起禪杖,「卻」待要發作。(六-2∕五-4∕五-4退,還置之意∕還、再∕正)
(D) 其「漸」之滫 / 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 / 西力東「漸」。(六-3∕五-14∕四-1皆浸漬之意。)
建議:單字比較是年年必考題,雖不免給人瑣碎的感覺,但逐字研讀明白是基本功夫,只要題目不要冷僻、鑽牛角尖,命題時選擇重要具關鍵性 的單字,也是蠻好的考題。同學平日當注意每一字的意義,高二以後就得作綜合、比較、分析重要單字的不同用法,功夫下得夠,對於國文程度會有相對的提昇,也有助於對詞、句、文的理解。(靜修的同學可至實習商店購 買《字辨》──即是針對單字比較而編輯的講義。40元一本)
七.字音、字義類
14.選出下列「 」中該字之字形及音義解釋皆正確的選項:
(A) 子之病「革」矣:ㄐ一ˊ,危急。(一-6)
(B) 鄰牛方鬥,不可「擘」:ㄆㄛˋ,分開。(三-2ㄅㄛˋ)
(C) 諮「諏」善道:ㄓㄡ,謀畫、訪問。(二-14ㄗㄡ)
(D) 帶「挈」你中了相公:ㄑ一ˋ,提。(二-8ㄑㄧㄝˋ)
八.改錯類
15.選出下列文句中沒有錯別字的選項:
(A) 山下一片熠熠的燈光,我們坐在山頭,俯瞰那浮華的世界。(課外)
(B) 蠅營狗苟的醜態,畸形病態的審美觀念,以及磬竹難書的諸般病症,皆以早去為宜。(五-9磬→罄)
(C) 自己的作品視若拱壁,別人的作品則棄若敝屣。(二-2壁→璧)
(D) 日暮鄉關何處似,煙波江上使人愁。(三-16似→是)
九.文法類
23.應用文法知識,有助於更清楚掌握古文的涵義,選出下列解釋正確的選項:
(A)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此處「異同」為偏義複詞,偏重於「異」之義。(二-14)
(B) 「暴且亂,亂天子邊,欲誰歸罪」,句中「欲誰歸罪」即「誰欲歸罪」的倒裝。(三-6是「欲歸罪誰」的倒裝。)
(C)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語意上說,此處「力足以至焉」下省略了「而不至」三字。(四-12)
(D)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此處「岡陵起伏,草木行列」二句相對為文,故「行列」即縱橫之義。(三-1)
(E) 「近姆之指,皆為之痛,若剟刺狀」,此處「剟刺」為同義複詞,「剟」即刺義。(三-4)
建議:八十七年考了被動 和雙音詞,兩題佔5分,今年佔三分,再參考學科能力測驗的文法題,也都不難,其共通點是:題幹或選項的敘述清晰,「程度夠」的同學都能看懂,而且能選出正確的答案。我很欣賞這類「寓教於試」的題目,藉考題指導學習。針對此類題不必刻意準備,平時踏實的學習,奠定相當基礎,考試時冷靜讀懂說明及問題,自能作答。
國文課本一至六冊,其難度大致是由易漸難,尤其四、五、六冊,比起一、二、三冊要難多了,可命題的「密度」也高多了,或許因此偶會聽人說「第X冊最重要,配分最多。」如果由課文的難度及可出題的「密度」而言,四、五、六冊似乎應當佔較多之比例,然而由表三:〈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日大國文試題各冊配分統計表〉看來,第一冊最比例最低,第四冊最高,整體而言沒有很明顯的偏差。因此,建議同學不宜刻意偏好或輕視那一冊,都要盡力學好,不投機,踏實地研讀每一課。至於難度較高的四、五、六冊當然會花較多的時間,這也是正常現象。
文化基本教材易受到同學的刻意忽視,甚至以為聯考佔的分數少,不值得「投資」。其實文教佔的總分,比任何一冊都高,而且題目都不難,只要肯準備反而是最好拿分的。《大學》、《中庸》因為教材篇幅本來就少,命中的機會也就少多了,然亦不可放棄。我很喜歡教文化基本材,因為其中有很高的人生哲理,用心學習並且內化為自己的思想,終生受用。我常告訴同學,中國哲學都是實踐的學問,不可空論,如能取《論語》中喜歡的一觀念,終生確實行之,雖不能成聖,也不會有大惡,仍會犯錯,但不會存心害人。就以開宗明義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言,當你終生沉浸於學習的愉悅中,人生境界不斷提昇,那會存心害人?所以,建議同學為了升學要用心學文化基本教材,為了充實、提昇自我,更得學好文化基本教材。
表三: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日大國文試題各冊配分統計表
八十四年
|
八十五年
|
八十六年
|
八十七年
|
八十八年
|
八十九年
|
總計
|
|||||||||
第一冊
|
9.2分
|
4.5分
|
3.9分
|
2.03分
|
4.85分
|
4.7分
|
29.18分
|
||||||||
第二冊
|
4.4分
|
6.4分
|
5.7分
|
2.42分
|
5.12分
|
6.31分
|
30.35分
|
||||||||
第三冊
|
10.4分
|
7.9分
|
3.8分
|
3.3分
|
3.02分
|
8.87分
|
37.29分
|
||||||||
第四冊
|
7.5分
|
10.8分
|
5.8分
|
6.73分
|
4.88分
|
11.04分
|
46.75分
|
||||||||
第五冊
|
6.1分
|
8.7分
|
4.9分
|
1.7分
|
5.48分
|
7.02分
|
33.9分
|
||||||||
第六冊
|
4.9分
|
2.6分
|
5.9分
|
7.9分
|
3.73分
|
7.64分
|
32.67分
|
||||||||
論語
|
合計
|
6.2分
|
12.6
|
8.5分
|
13.1
|
3.1分
|
7.3
|
2.9分
|
8
|
7.4分
|
8.8
|
1.27分
|
5.67
|
29.37分
|
55.27
|
孟子
|
4.2分
|
2.6分
|
3.3分
|
4.5分
|
1.4分
|
2.9分
|
18.9分
|
||||||||
中庸
|
2分
|
2分
|
0.9分
|
0.6分
|
0分
|
0.5分
|
6分
|
||||||||
大學
|
0分
|
0分
|
0分
|
0分
|
0分
|
1分
|
1分
|
||||||||
課外
|
5.1分
|
6分
|
22.7分
|
27.9分
|
24.12分
|
8.79分
|
94.61分
|
肆.結語
今年的題目還有一特點──「問題的著眼點大」,要求同學能宏觀文章的要點,不只是對兩三文句的理解。如:第1題的(B)、(C)選項,第2題的(A)、(C)、(D) 選項,以及第3、4、5、6、18、19、20、22、24等九題(部分選項不當外),所問的問題、選項中的敘述,大多是文章的主旨、重要的觀念、主張,不是瑣碎的或三言兩語的文意(如第8、11題),尤其第16題問的問題更大──部分時代「中國」一詞的涵義,撇開政治及意識型態,這真是好題目。以往較多瑣碎、片段的,甚至記憶性 的題目,誤導同學讀文章重瑣碎、片段的記憶,見樹不見林,不能掌握文章主旨、綱領。讀歷史、地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相對地也抓不到重點。今年考題的著重「大問題」,或能導正學習的方向。再者,「閱讀測驗類」的題型雖連續兩年未考,(今年第21題實為閱讀測驗的型態)但是閱讀能力是國文教學的重點,所以,應該還會再出現。
明年九十學年度的大學入學考試,是標準課本的末代考試,明年的國文考題的走向將如何?今年的考題當然是參考指標;九十一學年度的大學入學考試,則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沒有課內、課外的區別。我得再強調,不管明年命題如何走向,或是針對後年、大後年的考生,最佳的準備考試方法是:踏實的逐字、詞、句、段至全文都學懂,掌握文章主旨、綱領,透過賞玩、理解、反複咀嚼,內化為思想、人生觀;學習與課本相關的知識,並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國文教學本來就不該侷限在國文課本),養成閱讀的習慣與品味。只要考題合理、恰當,不管是那一種考法,大概都能應付自如。
庚辰年晉江徐茂瑋於人境軒
本文自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起,每週一節錄登載於《中央日報.捷報.中學菁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