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歷史簡介

 

 

目前有許多自由作業系統均以Unix為基礎,如Linux及FreeBSD,所以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 Unix 的歷史:

Unix 的發展歷史悠久,起源於 1969 年 AT&T 的 Bell Lab,作者是 Ken Thompson 。後來又經過 Ken Thompson 及 Demmis Rithchie 以 C 改良,大幅增加可移植性後,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因為此時 AT&T 未將 Unix 商品化,

現行主要的開放式作業系統有 Linux,FreeBSD 等等,都是以 Unix 為基礎。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 Unix 的發展過程。

1969 年 Ken Thompson 在AT&T的 Bell Lab,利用一部閒置的 PDP-7 研究新的作業系統,這是 Unix 的前身。之後不久,Dennis Ritchie 加入 Ken Thompson 一同開發這個新作業系統,由於 Dennis Ritchie 曾參與 Multics 計劃,因此 Unix 的雛型和 Multics 非常相似,但他們也加入了 MIT 的 CTSS 及 XDS-940 等作業系統的一些概念。

他們繼續開發 Unix,但 Ken Thompson 和 Ritchie 不喜歡組合語言,因而設計新的程式語言作為開發作業系統的工具,這個語言後來獲得全球程式設計師的熱愛,那就是 C 語言。Unix 第三版是用 C 語言寫成的,C 語言具有比組合語言來得容易開發與維護等優點外,它也大幅增加硬體的可移植性,奠定了 Unix 普及化的基礎。

在這之前,Unix 只在是存在於 AT&T 內部,1976 年他們首次將 Unix 流傳到 AT&T 以外的地方,此時Unix已經發展到第六版(版本是根據當時出版的手冊定的)。

後來 Unix V7.0 又被移植到 VAX 上,稱為 32V 。由於 Unix 輕薄短小,許多人加入 Unix 的研發工作,如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avard, DEC 等等,其中以 UC-Berkely 的成果影響最深遠,UC-Berkeley 的 Bill Joy 和 Ozalp Baboghe 以 32V 為基礎,加入虛擬記憶體,要求分頁,分頁替換等重要功能後,發表為 3 BSD Unix,BSD為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 縮寫。因為它具有大型的記憶體管理機制,因而獲 DARPA 的支持,繼續發展為 4.x BSD,到了4.2 BSD 時,它已支援 LAN(Ethernet及Token Ring)及 WAN 。

在這段期間中,AT&T 也持續地為它的 Unix 增加新功能,1978 年 AT&T 成立 USG(Unix Support Group),商業化 Unix,它發表的第一版本是 System III,下一個版為System IV。

從此以後,Unix 就以 System IV 和 4.x BSD 這兩大主流蓬勃發展,到了八十年代末才開始有一些整合的動作,如 Sun Solaris Os 及 POSIX。

我們不得不問,Unix 到底有什麼特別,能使它獲得空前的成功,它和之前作業系統主要的差別在於二點:

一, 之前的作業系統都是龐然大物,幾乎都是電腦內執行的最大程式,而且都是針對特定硬體設計的。相反的,Unix 的設計哲學是小而美,目標是能在任何的小系統上執行。

二, Unix 的哲學是作業系統核心只提供少數不可或缺的功能,其它的功能則以使用者程式的型式加上去。

這兩點使 Unix 成為革命性的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