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稱為中央處理單元,我們也常用CPU來表示。CPU主要工作有算術、邏輯運算,解讀電腦內的每個指令來控制電腦的運作。目前的CPU製造技術中,將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能讓電腦將主要的運算資料先行儲存的地方)也放在CPU內,讓CPU的運作速度加快不少。
|
||||
所謂的RAM Module意即「記憶體模組」。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主記憶體)主要負責存取中央處理器(CPU)運算時的資料,通常RAM由好幾顆記憶體晶片(chip)所組成,並整合建置於一印刷電路板上,因此包含此一印刷電路板在內的所有記憶體晶片之組合,我們便稱為記憶體模組。
|
||||
主機板為電腦系統中最主要的一片電路板,通常我們拆開電腦外殼後看到的那一大塊電路板即是主機板。市場上通常依照電腦的規格大小、整合型或非整合型、CPU規格以及RAM規格等方式將主機板作分類。 我們常會聽到其他人說All in One型主機板(所有週邊功能整合在一起的主機板,此種主機板可不必再加購音效卡、視訊卡等)、因CPU插槽的型態不同而有Slot或Socket主機板、甚至有因晶片組類別不同,而有不同名稱的主機板等的名稱出現,如810主機板及BX主機板等。所以主機板的種類名稱常因主機板上所承載的零組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
||||
顯示卡主要的功能是把螢幕要顯示的畫面資料告訴顯示器,也就是將影像輸出的裝置。隨著電腦的演進,顯示卡的演進也相當精彩,從過去單色顯示卡演進到彩色顯示卡,進而由2D演進到3D繪圖加速顯示卡,連結界面也從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匯流排架構、VL(VESA Local,為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所制定的標準)區域匯流排架構、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以及AGP (Advanced
Graphics Port 或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為Intel所製定的標準),目前顯示卡已進步到可內建到顯示晶片中來處理,對All-in-One機型而言,更能減少顯示卡所佔的空間。
|
||||
音效卡的功能主要是把數位的聲音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再轉給喇叭輸出聲音。但也有較高階的音效卡提供數位輸出功能,可外接數位解碼器及其他處理數位聲音的裝置。 音效卡上遍佈許多音效晶片,這些晶片決定聲音轉換結果的音質與精準度,最著名的音效晶片供應商有CREATIVE、ESS、YAMAHA等。當然最後的發聲器--喇叭,也對聲音輸出的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 |
||||
而CD的表面具有許多肉眼所無法辨識凹凸不平的坑洞,當CD-ROM的雷射讀取頭所發出的雷射光在CD上行進時,也就像是一台車子的輪胎在路面上行走,當雷射光感應到凹凸不平的訊號,會由光碟機內的接收器所接收,等到電腦將這些訊號一一整合之後,就成為使用者所需要的檔案了。 燒錄機是用來寫入光碟資料的機器,需要寫入資料時,放入一塊CD-R的空白資料片,CD-R內的雷射光束會根據資料的檔案特性發出熱量,將CD-R片上的染料層破壞成為凹凸不平的坑洞,因此只要將該CD-R空片放入光碟機讀取時,讀取頭便能根據坑洞的不同反射屬性而重整出資料,也正因為CD-R是利用高熱量的雷射光束破壞染料層,因此一般又稱之為光碟燒錄機。 DVD-ROM是用來讀取數位光碟,也就是一般俗稱 Digital Video Disk或 Digital Versatile Disk(簡稱DVD)的一種儲存設備,DVD的外觀與一般 CD 音樂或是資料光碟片相當 (直徑 12 公分),但是利用新的儲存技術,目前共分為單層雙面、雙層單面與雙層雙面等三種,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在一面的儲存容量就可以放入高達4.7G的資料,此種容量比起傳統一般CD的容量大了十三倍之多,正因此特點,因此可用來儲存比VCD格式,也就是MPEG-I格式更為精細的畫質與音質。DVD-ROM的外觀一般來說,也與CD-ROM相同,差別在於雷射讀取頭的設計上,因為DVD高容量、高密度的特性,因此未來DVD-ROM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儲存設備。 |
||||
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主要將110/220伏特交流電(AC)轉變成電腦可以使用之正負5V與12V的直流電源,供主機板與磁碟機等週邊設施使用。
|
||||
CRT 顯示器(CRT Monitor)
|